<p>观察时间:2020年10月</p><p>观察地点:大操场沙池区</p><p>观察对象:逢昱、朱梓珩、刘宇博</p><p>观察目的:幼儿在沙池区的游戏情况。</p> <p> 逢昱、朱梓珩、刘宇博三个男孩子一人拿一把铲子在挖沙子。逢昱对着旁边的小朋友说:“我们要挖个河”。</p> <p>旁边的小朋友听他这么说,也被吸引过来了。</p> <p> 逢昱弓着腰,双手一上一下握着铲子的中间部位,挖满满一撬的沙子,然后倒在“小河”两边的“河坝”上。</p> <p> 朱梓珩一手握着铲子最上面的把手,一手握着铲子的中间,弓着腰将“小河”两边的沙子修整,挖几下,还用铲子的背面拍打“小河”两边的河坝……</p> <p> 刘宇博蹲在“河坝”上,一手拿着奶粉罐,一手握着小铲子,挖着“小河”里的沙子,一只手使不上劲,每次都只有铲尖挑起一点点沙子,然后他放下手里的奶粉罐,蹲着用双手握着铲子,铲子在身体的正前方,然后铲子直直的往身体的方向挖沙子,挖不起来,他又站起来,然后将铲子稍微向后倾斜一点,铲子才挖起一点点沙子,但是铲子头是朝自己身体的,他最终也没有将沙子挖起来。</p> <p> “沙河”挖了有一米多长,很多小朋友都被吸引过来了,也拿着工具加入到挖沙的活动中,有人说:“河上面”要有桥,可是用什么做桥呢?朱梓珩说:“用那个管子吧”,他和一个小朋友将一根白管子抬过来,横放在“沙河”上。</p> <p> 逢昱拿着奶粉罐接满水往“沙河”里倒,其他小朋友也帮忙接水,一会“沙河里”就有很多水了。</p> <p> 小朋友在往“沙河”里倒水时,把“河坝”上的沙子冲进了“沙河”里,逢昱拿起铲子将“河里”的沙子铲起来,说:“你们慢慢的倒水,把沙子都冲下来了”。</p> <p> 我说:“沙河挖好了,可是河里会有什么呢”?会有鱼,会有船……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哪有这些东西呢?我好奇的问他们,可以用纸折船,可以把班级的玩具鱼拿来,逢昱说:“你看我捡了树叶放在里面,树叶就像小船呀”,孩子们都看着眼前的沙河,有说不完的话题……</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观察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玩沙是孩子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他们会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有主题,有目标的进行挖沙活动,逢昱和朱梓珩对于挖沙工具的使用也很娴熟,生活经验也很丰富,刘宇博动作发展不够协调,对于工具的使用也缺乏技巧。他们在进行挖沙的过程中不断玩出了新的花样,他们的游戏也不断地出现新的情节。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加积极主动,自由自主。</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支持策略:</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发展所处的水平和兴趣,在观察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并适时的介入,在这样的“等待”、“观察” 和“引导”下,不断地丰富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和自主才能更好地得到发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这次活动我提供的材料有点单一,孩子的挖沙情节不断地丰富,却得不到材料的支持,教师作为隐性的指导者,在随时关注幼儿活动的同时,不断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活动进行中所需的材料,或鼓励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