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编辑 : 蜀圓規</p> <p>出阳关进玉门</p><p> 开车从阳关去玉门关,途中耍耍停停,本来1个小时可以到的,结果路上用了近2个小时才到了玉门关。</p> <p> 车行驶在玉门关的入界口,突然出現一遍金黄跃入眼帘,就在左侧路边的沙丘上,一遍胡杨林正纷纷扬扬地随风荡漾,闪烁的叶片发出飒飒的欢笑声,好似排列整齐的仪丈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这是来自计划外的收获,没有准备的自然风光行程 不期而遇,好似在异乡见到了闺蜜的惊喜。</p> <p> 偶遇的这遍胡杨林,又似乎像见到了久违的知己而狂喜。</p><p> </p> <p> 这次行程的路上,也有遇到稀稀疏疏的胡杨树,虽不成规模,但也是一道推着幻想的风景线,果不其然,车刚进入玉门关,就遇到了这遍灿如黄金的胡杨林。</p> <p>引 刀郎《喀什葛尔胡杨》词</p><p>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 ,人世间中流浪 ,</p><p>就算我是 喀什噶尔胡杨 ,</p><p>从来没仔细想过应该把你放在心中哪个地方?</p><p>你从来超乎我的想象。</p><p>才应该把你好好放在一个地方,</p><p>你告诉我人一生一世就这一辈子,</p><p>而你不愿意为我放弃!</p><p>我觉得我应该换种方式与你相遇,</p><p>哪怕是今生不能在一起,</p><p>我愿意等到来世与你相依,</p><p>我会默默的祈祷,</p><p>不管在遥远乡村?喧闹都市?</p><p>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人世间中流浪,</p><p>就算我是喀什葛尔的胡杨,</p><p>我也会仔仔细细找寻你几个世纪,</p><p>在生命轮回中找到你,</p><p>我不怕雨打风吹日晒,被大漠风沙伤害,</p><p>让心暴露在阳光下对你表白,</p><p>我宁愿我的身躯,被岁月点点风化,</p><p>也要让你感觉到我的真爱!</p> <p> 金灿灿的胡杨林,带着 给我一天,还妳三千年的怀抱,温婉和悦地包容我们之间的亲近。</p><p> 在玉门关区域,网络信号太差,手机总是处于失联状态,好在有这遍满枝秋色的胡杨林接待了我们,兴奋忘记了抖音,胡杨林替代了微信,于是跳下车拍照共欢。应证了那句口头禅:下车拍照,上车睡觉。这就是如今中国大妈的生活现状。</p> <p> 极目千里是黄金,</p><p> 野趣横生炫风姿。</p><p> 醉卧沙场三千年,</p><p> 地老天荒情未了。</p> <p> 一大遍胡杨林,唯有我们自组5人团潇洒,想怎样摆拍,随便妖娆。</p> <p> 在阳关都尉府,我们坐旅游观光车寻遗访古,一条不宽的黄沙路凹凸不平,车开过去后卷起来的黄沙可以把车都埋了。</p><p> 到一个景点司机就把车上的游客放下来,由导游带着我们穿独木桥、上栈道。近观残缺不全的烽火台,远望零零碎碎的汉长城断壁。有一种 “三千年的成长,人世间中流浪”的凄凉。</p><p><br></p> <p> 这是汉长城残存的烽火台,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古老的长城已没了当年雄伟 威严的气势,但是经过千疮百吼的肆虐仍然屹立不倒,依就能让我们穿过千年走进当初金戈铁马、战旗飘飘的锦绣河山!</p> <p> 站在大漠中,自己犹如一粒黄沙,放眼望西域,连遍的丘墟 炊烟难起。</p><p>真道是:</p><p> 唱彻阳关泪未乾,功名馀</p><p> 事且加餐。</p><p>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p><p> 埋一半山。</p><p>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p><p> 合是悲欢。</p><p>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p><p> 间行路难。</p> <p> 过关隘,入玉门,走过岁月留下的痕迹,寻找永垂不朽的精神。</p> <p>玉门关</p><p> 玉门关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北域,玉门关是我国汉代古长城 关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遗址。如今残留有大方盘城和小方盘城的残壁,从断断续续的断壁残垣能看见古人的智慧,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远古时期,恶劣的环境,人工的缺乏,仅凭挑、担、背 用体力建造出来的惊世宏伟建筑,真的让人为之震撼,谋生敬畏。</p><p>有诗云.</p><p>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p><p> 一片孤城万仞山。 </p><p> 羌笛何须怨杨柳, </p><p> 春风不度玉门关。</p><p>岑参: 玉门关城迥且孤,</p><p> 黄沙万里白草枯。</p> <p>汉长城</p><p> 汉长城遗址在甘肃省酒泉市敦煌西北部的荒漠中(玉门关以西)。</p><p> 汉长城是在汉武帝时期建成的,整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修建。修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战争。曾经辉煌的汉长城,如今已剩下残垣断壁,旧日的雄关漫道,如今已是废墟荒漠。</p><p><br></p><p><br></p> <p> 汉长城又称外长城,附属设施是塞外列城,是一条以壕沟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组成防御工事的“外长城”,在汉代书简中被称为“塞”。在外长城各枢纽建立要塞,驻扎装备弩机和长戟的骑兵巡逻。</p><p> 汉武帝在此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p> <p> 望着这一片残垣断壁的汉长城,幻想着当时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心中难免会生起一番感慨。如今残缺不全的汉长城 ,高矮错落,从10多公分到3米左右的高度,墙体下面有近一半被沙石掩埋。残存下来的墙体夯层清晰,近观细看,妳能看见墙体中用的是沙石夹杂着当地野生的红柳、芦苇、胡杨树、罗布麻等粗纤维茎杆,因为在敦煌这一带全是流滩、石子,没有山石青砖,古人因地制宜,都是取决当地的沙石夹杂着植物层叠夯实修筑的。</p> <p> 汉长城 历经了千年的磨难,岁月夺去了她高大威猛的身躯,烈日寒风在她身上雕刻出深深浅浅上万条的沟壑,如今她凋零分散在砾石之中,蜿蜒匍匐在浩瀚无垠的戈壁上,见证她2000多年前的辉煌。</p><p><br></p><p><br></p> <p>追夕阳</p><p> 从大小方盘城遗址出来,已是傍晚6点过,离观日落的最佳时间7点20分已不到1个小时了,于是我们开着车朝观景区方向驰去,路上地势虽然蜿蜒曲折,但两旁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遮挡视线,我们可以在路上开着车追着夕阳看日落了。</p><p> 车开上路20分钟左右,车窗外的左前方,一轮红日跳了出来,车跑她跑,她跑车追,犹如是她领着车在跑。一会她跳到车头的正前方,一会又回到车头的左前方,一左一前,一前一左的随着方向盘转变她也不断的交换着位置。车一直不停地追着,她也继续的跑着,一会她躲在云霞里,一会她又隐蔽在沙丘下,一会她又藏在天边的丛林里,就像玩皮的孩童在与我们藏猫猫。真可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 <p> 路边的沙丘已被身后的残阳镀了一层簿金,释放全部能量的残阳没有了正午的娇横,只有那光芒四射的晚霞还在喷发她最后的美丽。</p><p><br></p> <p> 车开过沙丘,刚刚还无比绚丽的天空只剩下丝丝橙黄,血红的落日也卸了浓装,羞羞答答的挂在天边上,我们在一遍宽阔的道路旁边停下车来 坐观最后的夕阳。夕阳正由大变小,由近变远地在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站在路边上垫着足尖也望不到完整的夕阳,于是女儿爬上轿车天窗外,坐在车顶上,目送那最后的一抹夕阳。</p> <p> 落曰下山归谷,夜幕开始降临,最后一抹晚霞被夜吞噬,留下的是一片繁星。</p><p> 星星离车顶很,调皮的眨着明亮地眼睛,为了更直观的看星星,我们打开车顶上的天窗,坐在车里数星星,任凭怎样数 也数不清。</p><p> 车外一遍寂静,只听见飞驰的四个车轮发出滋滋滋的声音。一路不停的抛下了沙丘,拋下了戈壁,取而代之的是宽畅平整的高速路,霓虹闪烁的闹市区。</p> <p> 回到敦煌市区,我们也凑热闹,来到位于敦煌市阳关东路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沙州夜宵一条街,它是敦煌市最大的夜市,由各种风味小吃、工艺品、“三炮台”茶座、农副产品、当地土特产五大经营区域构成。</p> <p>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来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汇集到这条满街菜肴香的夜市来。夜宵一条街上,两边两岸都是整齐的餐桌,桌上摆放着玲瑯满目的酒具碗碟,多数就餐座位都被旅游团订下了,零星散客只能拼桌,我们去的时间正是上客高峰期,只见满街人头簇动,家家餐馆坐无虚席,根本没有机会让妳挑三拣四的按网红推荐的吃这家的胡羊焖饼,吃那家的驴肉黄面,有地方让妳坐下来就算妳幸运。</p><p> 我们一行五人都是来自世界美食之都的吃货,是安了心要体验敦煌沙洲夜宵风味,当穿过水泄不通人挤人的空隙,刚好遇到吃完夜宵起身离开的一桌人滕出位置,于是我们五个人顺便坐下来,一点也不等座,一点也不抢座,顺应自然恰到好处。</p> <p> 老板忙的晕头转向,点好的菜半天来一个,光盘空碗地坐等第二个菜,就这样吃吃等等,等等吃吃耗费了2个多小时。</p><p> 吃了下来都不谈美食,夜宵大排档就是那么回事,不能要求太高,就是凑个热闹而已。</p> <p>榆林窟</p><p> 从敦煌山庄开车两个多小时来到瓜州县榆林窟继续参观 膜拜千年壁画和塑像。</p><p>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东南75公里祁连山峡谷中。</p><p> 榆林窟与莫高窟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姊妹窟,在内容、艺术风格及绘画形式上一脉相承。</p><p> 榆林窟现存有完整壁画洞窟43个,这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这里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年代从唐代至元朝不等(其中有些彩塑清代重修过)。虽然造访此处的游客较少,但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却丝毫不逊色于敦煌莫高窟。 </p> <p> 榆林窟零散的分布在榆林河峡谷东西两岸直立的峭壁上,凿洞数以百计,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林窟。</p><p> 榆林窟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主要有:《观无量寿经变》、《弥勒净土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劳度叉斗圣变》、《文殊变》、《普贤变》、《观音经变》。唐代后期经变多有墨书内容榜题。 佛教主要有:千佛、说法图、弥勒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观音菩萨。还有密教图像,装饰图案及供养人等。</p> <p> 榆林窟历尽千年风霜蚀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保护,能对外开放的洞窟是越来越少,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p> <p> 常言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榆林窟距敦煌市170多公里,路况不是很好,在流沙风动的沙漠地里开车,一不小心车轮就被陷进沙石里、或路边凹陷的水凼凼里、芦苇荡里,一但陷进去了车就无法动了。即便是这样艰难,还是有爱家专门开车前来朝拜。</p><p> 榆林窟的每个洞窟都零散的分布在祁连山脉的峡谷之中。荒漠断崖上的榆林窟比其他石窟显得冷清些,不是真正的爱家和虔诚信徒,很少有人走进榆林窟,基本上都直奔大名鼎鼎交通方便的莫高窟去了,正因为如此,我们这次到榆林窟在网上预订了普通窟门票,没有提前预约特窟票,尽然能到了榆林窟后 再补特窟票把榆林窟里所有开放的特窟都看了一个底朝天。太过隐了!</p><p>无量寿经变图</p> <p><br></p><p>无量寿经变图</p> <p> 参观了那么多窟,看了那么多壁画,我还是最喜欢25窟的《无量寿经变图》这幅壁画。画的结构紧骤,场面宏伟,刻画人物细腻,内容丰富,情节度人。画面用色奢侈多用孔雀石,绿松石、阿富汗的青金石、珊瑚、玛瑙等宝石和金粉作颜料,使其画面生动有灵性,线条流畅舒展,肌肤如绸,玉指柔软无骨有弹性,粉里堆金色彩鲜活,具有吴道子一派风格,为唐代壁画中罕见的精品。</p><p> </p> <p> 榆林窟第25窟建造于中唐时期吐蕃占领瓜州期间,从洞窟形制、壁画内容和布局、人物造型的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上来看,明显继承了盛唐时期的壁画特点,但八大菩萨的样式、壁画中穿插的古藏文题记、吐蕃装人物等内容上又表现出明显的吐蕃因素。</p> <p> 第25窟主室为覆斗型,平面呈方形,主室正壁(东壁)绘八大菩萨曼荼罗,左壁(北壁)绘弥勒经变(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又称变相、佛经变相),右壁(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前壁(西壁)门两侧则描绘有文殊、普贤经变。</p><p> 从右壁(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画面上看,仙人在竭力刻画西方净土的繁荣景象。画面上七宝池中现出一片宫殿楼阁,曲栏平台,气势磅礴,辉煌壮丽。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观音、势至菩萨分列左右,圣众围绕,庄严肃穆的画面。</p><p> 25窟的《无量寿经变图》壁画我认为是所有壁画中最让我流连忘返的灵魂之作。</p> <p> 榆林25窟,最初扬名来源于张大千老先生的推崇,那是1941年10月,张大千两次进入榆林窟,临摹了第25窟的巨幅经变图和第16窟的壁画,张大千老先生认为:中国画的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但在榆林窟壁画中有很好的表现。</p><p> 我从小喜欢涂抹乱舞,没事就在作业本的背面画《白毛女》里的喜儿、《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在那个年代看不到这些美的极致的仕女、飞天,嫦娥奔月、圣人、才子画,学校的美术课老师教的画都是天安门或大海上一轮红太阳之类的板报画,到了80年代初,一次去拜访著名国画大师罗新之先生,在罗老的无间修斋看见一幅张大千老先生画的仕女画真迹,画上仕女雍容华贵,身着锦缎长裙,手执纨扇,脸若桃花,眉如弯月,樱桃小嘴,下颌层叠滚圆;肤如凝脂,臂如连藕,十指如葱,完全的中唐画风,线条柔顺大方,姿态灵动飘逸,用色艳而不俗,就这幅仕女画触动了我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兴致。</p><p><br></p> <p> 从右壁(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画面上看,仙人在竭力刻画西方净土的繁荣景象。画面上七宝池中现出一片宫殿楼阁,曲栏平台,气势磅礴,辉煌壮丽。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观音、势至菩萨分列左右,圣众围绕,庄严肃穆的画面。</p> <p> 我也比较喜欢2窟里的《水月观音》这幅巨幅壁画,以百描流线勾勒,用花青淡彩表现出高贵亲和力。</p><p> 榆林2窟建于西夏,元、清重新修复。墙体平面为方形,覆斗形顶,中心设有佛坛。佛坛上存清代塑造的文殊菩萨及侍从一铺七身。东壁中央画文殊变一铺,文殊上部画有涅槃图。南北两侧各有一铺说法图,在文殊变与说法图之间及正壁两边共有四幅条幅式画面。南北两壁各画说法图三铺,从听法的菩萨和天龙八部众神的形象及服饰看,具有西夏人物的明显特征。西壁门南、北侧各画水月观音一铺。下部画西夏供养人的画像,并有西夏文题记。</p> <p> 榆林2窟最大的亮点为西壁门南北两侧各有一铺美轮美奂的水月观音图。南侧的水月观音图,在透明的巨大身光圆轮中,映衬出一位头戴宝冠、项饰璎珞、长发披肩、腰系长裙的观音菩萨。观音右臂轻轻搭在屈起的右膝上,右手轻拈串珠,左手微抚岩石,悠然自在、若有所思地坐在水边的岩石上。画面左下侧,龙女双手合十礼拜观音。</p> <p> 榆林2窟北侧的观音肩披绿色大巾,下穿红蓝二色裙,左手抚左膝,右手持飘带自然伸到胸前,神情悠闲地坐在岩石上。海面上一童子正乘云而来,合掌向观音礼拜。天空彩云浮动,一弯新月高悬天际。右下角可见一位年轻的僧人身披袈裟,双手合十,仰首虔诚地隔水遥礼观音。僧人身后有一位头戴金环、披散着头发、形貌如猴子的男子,右手举到额前遥望远方,左手牵着仅仅露出头部的马。此画面表现的就是玄奘取经的故事,僧人是玄奘,猴脸人物是孙悟空,历史上玄奘去西天取经时也路过了瓜州。由此可见在明中期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成书之前,玄奘西游的传说故事就已经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了。</p> <p> 本窟亮点颇多,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分立于壁门两侧的四米高的西夏文殊变与普贤变壁画。西壁门北的文殊变绘文殊菩萨及眷属在云海中行进,上部有雄奇的山水为背景。文殊菩萨手持如意安详地坐在青狮背莲花座上,周围有帝释、天王、菩萨、罗汉、童子等圣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文殊周围,一行人共同渡海前行,场面蔚为壮观。</p> <p> 西壁门南面的普贤变上,普贤菩萨手执梵箧坐于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座,梵天、天王、菩萨、罗汉等侍从,错落有致地跟随在普贤菩萨周围。普贤身后,奇峰突起、雾锁山腰,瀑布飞泉一泻千里,寺院楼阁错落有致,水榭雕栏曲径通幽,竹舍茅屋清静简朴,远近山水相映成趣,南国草木馥郁繁茂。</p> <p> 榆林3窟普贤变壁画的局部,在普贤变左侧的一角,同样有玄奘取经图,师徒二人均双手合十做礼拜祈祷状。这两面壁画宋元工笔画特征明显,可谓曹衣带水、吴带当风,人物栩栩如生,服饰轻盈飘逸,山水景色错落有致,云雾海浪波澜壮阔。更令人震惊的是,两面壁画上皆未发现墨线,由此推测这两面巨幅壁画可能未打底稿,应为一位不知名的画师一气呵成所绘制。</p> <p> 来榆林窟是最正确的选择,一天满足了九个窟的欲望,大值得了。从5、11、12、13、17五个普通窟到2、3、4、25四个特窟,一共九个窟我们都一一瞻仰了。行走在这九个窟中,耗尽了我们大半天时间,一个窟一个窟的连接,有专业讲解员一一的介绍,到中午吃饭时间我们还饿着肚皮地坚持紧跟队伍,翻山越谷,爬坡上坎,咽喉干渴,体力耗尽,但是没有一个人落下。</p><p> 女儿经典的称道:身体在地狱,精神在天堂。</p> <p> 榆林3窟建于西夏统治瓜州晚期,窟内纷呈汉、藏民族及显宗、密宗的内容和艺术,是这一时期艺术最成熟、最典型的洞窟,独具特色。本窟坐东向西,平面为长方形,窟顶为浅穹窿顶,窟中央设八角形三级佛坛,为曼荼罗(坛城)形式。窟顶中心是金刚界五方佛曼荼罗,四周画边饰、璎珞垂幔及千佛。</p> <p> 进了洞窟才知道,榆林窟内藏有大量的惊世之作,开凿年代不比莫高窟晚。</p> <p>临摹复制品</p> <p>临摹复制</p> <p> ↓下面这幅《无量寿经变图》是敦煌市艺术研究院展出的临摹壁画,是夫妇+女儿一家三口完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