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朝阳楼即建水东门城楼,雄踞县城中心,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p> <p>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绝于世。</p> <p>朝阳楼背面“ 飞霞流云”四字为摹仿唐代书法大家、草圣张旭的狂草笔法,飞舞流畅。</p><p>朝阳楼建筑雄伟壮观,堪称古代建筑之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的象征。有对联赞:“栋宇薄云宵,雄距南 疆八百里;气势壮山河,堪称滇府第一楼。”</p> <p>明朝平定云南以后,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元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由通海移迁建水州(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p><p>临安府署是明清时期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吏治建设的见证, 府署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大院。两侧按文为上,武为下,左文右武的传统规制依次排列府署办事机构——六科。东面是吏科、户科、礼科,西面是兵科、刑科、工科,对应着朝廷的六部。</p> <p>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临安路中段。</p><p>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代,继之于唐、宋、元各朝,兴盛于明、清,废止于清末,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它是我国历史上考试选拨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现存于建水(明清时期为临安府所在地)城内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为明清时期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即云南提督学政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p> <p>建水古城街景一瞥</p> <p>建水紫陶是我国的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架齐名。史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p><p>建水紫陶街,同时也是有名的夜市。</p><p>据说,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专门给外地人逛吃逛吃的夜市。</p><p>紫陶街的中心,是一个圆圆的砖窑,估计是用来烧制紫陶的。</p><p>紫陶街上,有很多美食,著名的建水烧豆腐,就是其中之一。</p><p>建水的烧豆腐,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包浆豆腐,一种是嫩豆腐,味道不一样,但都很好吃。</p><p>夜色下,霓虹璀璨,灯火通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