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为期两天的2020年上饶市中学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在最美乡村——婺源开展,活动地点在婺源中学,选手们抽签后被分在A、B两个赛场同步进行。在这秋意渐浓的的季节,有幸跟随陈江校长等一行人和来自各个区县的老师们共同聆听了一节节异彩纷呈、精彩绝伦的语文优质课。一堂好课,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让人如沐春风,陶醉于语文之美中。</p> <p>在揭老师带领下,学生很快地理清《皇帝的新装》情节。她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过程中,大胆创新,给学生创设情境,以个人幽默的表演示范,引导学生角色扮演。整个课堂氛围轻松幽默,学生们参与热情高,真正体现了一课一得的理念。</p> <p>当悠扬轻松的音乐响起,华东师范大学弋阳实验学校方丽老师引领学生们在音乐声中聆听一家四口散步的故事。她用她的深情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赏美景,学朗读,品语言、析形象、悟情感。感动了在场教师,给学生上了一堂人生之课。</p><p><br></p> <p>《金色花》课堂展现了高长华老师细腻简洁的风格,他独具魅力的嗓音和充满激情的语言,让课堂更加节奏紧。让学生们在洪亮的朗读中声感受了母子亲情。</p> <p>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来自婺源的洪文明老师一点也不为过,气质儒雅的他携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而来,带我们走进苏东坡“清冷月色入户,邀友人人赏月”的那一夜,与学生们共同品析“邀知音赏月景”中的意境,体会苏东坡自嘲为“闲人”的旷达。巧妙化文言为诗歌:</p><p> 夜游承天寺</p><p> 月色欣然欲起行,怀民未寝步中庭。</p><p> 空明积水竹柏影,但少闲人如吾两。</p><p>洪老师一句“ 江水风月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至今令人神往。</p> <p>周老师带来的《昆明的雨》,让人体会到汪曾祺先生平淡自然饶有趣味的语言。轻松而愉悦的课堂。</p><p><br></p> <p>一天紧凑的学习暂告一段落,趁着黄昏,我们领略到秋日余晖里婺源山水之城的别样美,拾起笔记录一天的收获。</p> <p>《我爱这土地》教师语言感染力很强,以教师示范来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技巧中的感情、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语速的指导都融入其中。每一个意象都进行了独立的讲解,朗读声贯穿课堂,既深刻又透彻。在仿写诗歌和练习写诗环节中,老师都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降低了学生学写诗的难度,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相信这节课后,学生们也会收获满满干货。</p> <p>张小红老师另辟蹊径,抓住语言描写,巧妙将《孤独之旅》长文短教,让学生们透过杜小康的语言体会他的心理变化,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杜小康孤独之旅也是他的成长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p> <p>强调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强调语言文字的玩味 强调语文学科的性质。</p><p>在三个强调的基础上,坚持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学习应用,坚持一课一得的理念。评价见仁见智。</p><p><br></p><p>4 刘老师的《美丽的颜色》看似不出彩,没什么亮点,实则很出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注意知识的迁移。</p><p>5戴老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不管是朗读,语气动作还是什么分析到位。遗憾的是议论文的特点没有突出,对单元目标的意识不强。</p><p>《水调歌头》诵读解词语,品读悟情感。逐字逐句的讲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p><p><br></p> <p>听课使人长见识,评课促人快成长。评委的点评也是重头戏,评委代表表示:“允许失败,不允许没创意;允许安静思考,不允许无效提问”。语文的课堂需要设计。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灵活的,有生气的,每个老师都应该求创新突破,精心备课,研究教材,紧扣素材,玩味语文课堂字里行间的字词。课堂要收放自如,形成属于自己的课堂风格。教学中要有导语意思、主体意识、文体意识、板书意识、单元意识。山水一程,课堂一程,我们随时启程,边听边成长,且行且珍惜!</p> <p>这两天的学习,我感受到张容老师的激情澎湃;付礼琴老师的驾轻就熟;陶云平老师的循循善诱;许慧敏老师的别出心裁;周萍萍老师的张弛有度;王雨薇老师的自带光芒;吴学敏老师的热情洋溢;王田华老师的落落大方;张小红老师的另辟蹊径;方剑英老师的坚忍不拔;陈琳老师的气质优雅;徐晓老师的巧妙设计,方丽老师的新颖设计;高长华老师的游刃有余;洪文明老师的信手拈来;揭正帆老师的幽默轻松;刘印娥老师的简单朴实;戴清老师的独具匠心;蔡娇老师的别出心裁。总之,这无不体现着与一个个语文人的热爱,无不展现了一节节语文课堂的精彩。</p> <p>秋之于婺源,是红色的。当银杏叶和枫叶点缀着复古的黑瓦白墙,遇上晒秋的婺源,便胜却人间无数。此次的婺源之行,</p><p>观名师共舞的时刻,正如婺源丰收的模样,令人欣喜沉醉。今天的学习让我充实,明天的学习值得期待。仰望苍穹,名师们身上那种从不停止追求教育理想的精神正在耀眼;俯瞰大地,我们正在把初长的根须努力扎进贫瘠的土地。婺源之行,一听一课都是回忆,真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