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红叶又重阳

张有渔

<p>秋,是四季中最有争议的季节。它是灿烂而成熟的,也是枯萎而衰竭的。它继承了夏的繁荣并收获,又开启了冬的寒冷与严酷。人的感受因天时而异,因此喜悦和落寞并存。</p> <p>寂寥的红叶散落在空阔的山林中,仿佛星星之火。</p> <p>这是山野中的老朋友,我的美篇的开篇之作,每年秋天我都会来拜访它。可惜这几年长势被熊,不见了往昔的繁盛。</p> <p>曾经的小路依稀,飘落的红叶依旧。</p> <p>由盛及衰,由衰至竭,本是世间万象之一,不过身临其境,依然唏嘘不已。难怪唐宋的大师们每到秋季,往往感叹其萧瑟和凋零。</p> <p>时值重阳,登高的日子。</p><p>中国的节,历来要吃,于是有重阳糕。还有户外运动,全民登山。可能是取步步高的吉兆,也提醒人们敬老。</p><p><br></p> <p>如洪流如瀑布,红叶从高处直泄而下,定格成一种无畏的气势,哪怕寒霜在前。</p> <p>阳光如神之笔,轻轻扫过,渲染了枝头。</p> <p>霜未至,叶先红,黄栌正当时。</p> <p>黄栌的红叶层叠挺拔,与墨绿色的松林相映,自由而独立。</p> <p>登山观红叶,是重阳节的功课。人老了,还能登山,说明功能基本完善,还不算老。登山是一个标志,不论多高,能者健康,不能时要当心了。</p><p>登高不仅是个体力活,更重要的是能近距离接触山野,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可以陶冶情操。</p> <p>蒙桑的叶子几乎透明,生动的亮黄色点缀着山林。</p> <p>山谷中的黄栌很经晒,越晒越红,红透了半边天。</p> <p>这也是老朋友,松林中的红叶,它和我一起眺望远山之处,它是要阳光,我是看风景。再过一周,它就成了红色的精灵。</p> <p>地锦缠绕着树枝,成为悬挂着的风景线。</p> <p>枫叶优雅地占据了山林的一角。</p> <p>火炬树名至实归,在秋季点燃了高高的枝头,引领着人们的眼球。</p> <p>星火正燃向山顶,万山红遍的情景已经不远了。</p> <p>咏秋哀伤,其实不必。</p><p>秋是四季循环中最浓重,也是最多变的一环,人在秋季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p><p>秋是收获,秋是储备,秋是高爽,秋是灿烂。如重阳一般,人往高处走,秋是新的起点。</p> <p>史上少有赏秋的诗人,宋代张抡是其中之一。现录入他的词一首,可惜我没有拍到秋夜的风景。</p><p>[踏莎行] 秋入云山</p><p>秋入云山,</p><p>物情潇洒,</p><p>万般景物堪图画。</p><p>丹枫万叶碧云边,</p><p>黄花千点幽岩下。</p><p>已喜佳辰,</p><p>更怜清夜,</p><p>一轮明月林梢挂。</p><p>松醪常与野人期,</p><p>忘形共说清闲话。</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