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彩云追月,桂花飘香,秋高气爽胜春光。”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ーー重阳节又来到了。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湾学校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尊敬老人、孝敬长辈、关心他人,组织学生开展“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p> <p>重阳节意义</p><p>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p> <p>重阳节习俗</p><p>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p> <p>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p> <p>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p> <p>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p> <p>姜校长在给学生讲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并倡导全校学生,办一期以“孝”为主题的手抄报,为家长做一次有意义的事情,在家做一次家务,写一篇孝敬父母的周记。</p> <p>“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您们的付出与期盼,只为我们的成长。谢谢您们,我们已经长大了,懂事了,让我们为你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p> <p>爱是最生动的语言,学生通过帮长辈捶背、分担家务、陪伴长辈说话的方式,表达了对长辈的爱。</p> <p>孝敬长辈,力所能及的家务我来做</p> <p>孝敬长辈,为父母做一顿饭</p> <p>孝敬长辈,主动餐后去刷碗</p> <p>为长辈按摩,烧水为长辈洗脚,让长辈在一天的疲惫后得到休息</p> <p>孔湾学校把孝敬长辈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扎实开展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从小拥有一颗“孝心”,对他们心身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p> <p>敬老爱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希望通过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关爱长辈,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好品质,把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灌溉到小小的心田中。</p> <p> 最后,祝全天下的老人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