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赴北京十五中附小培训

卖小女孩的火柴

<p>为了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2020年10月21日,早晨六点,我们开启了“北京之旅”。到达北京之后,稍作调整,我们一行4人便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北京十五中附小参观学习。</p> <p>进了校门,就看到了长廊上挂满了一个个小葫芦,这一个个小葫芦也成就了十五中附小的特色课程——葫芦雕刻。走进校园里,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走进教学楼,有学校历史简介,也有“共抗疫,同成长,筑未来”!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p> <p>  培训分为三天,第一天在孟主任热情的接待下,我们分别来到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参加“共研”。</p> <p>  数学组由孟主任带领,语文组由专家带领二、五、六年级的老师,从课程目标到备课,从备课标到备学生,都一一解答,从教中渗透到读,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加大了阅读量,处处渗透“立德树人”思想。在老师们集体备课,到共研,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p><p> </p> <p>第二天,校长带大家听了六年级数学、语文课。有幸听到了几位老师的作课,上午耿娜老师的《比的应用》,陈奕孜老师的《穷人》;下午是四五年级两个班主任老师的班会《垃圾分类》。知识既结合了实际生活的理解与应用,还有对以前旧知的复习与养成习惯的检查。耿娜老师的数学课上,看到了她对课堂气氛的驾驭自如;看到了她在引导中的教育艺术;看到了她像朋友一样跟学生探讨课堂;也看到了同学们积极参与、举一反三。</p> <p>陈奕孜老师《穷人》的第二课时,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就是一根线,穿起了正堂课堂。“请大家看……”句式的运用反应课堂规范的到位,让我们心情跌宕、感同身受的桑娜与渔夫自己邻居西蒙的命运,以及对这些穷人的性格特点分析,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找,自己勾画,自己想,自己说。真正做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p> <p>下午,两位班主任的班会课堂上,在小主持人的主持下;班长对主题的发言下;在礼貌的邀请老师下,积极、有序的完成了整堂课。小组合作、代表汇报、上讲台演示等方法,解决了垃圾的分类以及在学校中在家中如何去做。最后由小主持人的总结发言完美落幕。真正做到了落实每一堂班会课,不耍花架子。</p> <p>第三天,迎来了培训的小尾巴~有幸来到了王青老师的葫芦雕刻室,听了王青老师的校本课《葫芦》。</p><p>日积跬步,以至千里。王青老师是我们的“老友”,是老师,更是兄长。过去的两年,台峪学校留下了很多王老师的教育痕迹,也有了自己的特色课程。</p><p>王青老师从一名体育老师到如今的“葫芦老师”,经历过万苦千辛,数十年之久,终见成果。作为校本课程,从三年级的练字、作画,到六年级的雕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叹为惊人的作品!</p> <p>课下还看到了体育老师上体育课教学生如何规范跳绳、仰卧起坐,放学如何整齐带队……</p> <p>通过三天的培训学习,收获满满,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性的知识,更新了教学理念,提升了专业化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感恩和爱,学会了把课堂还给孩子。感谢十五中附小的帮扶,感谢台峪学校校长提供这一次学习机会,相信台峪学校会变成更完美的教师团队!</p>

老师

课堂

王青

附小

葫芦

台峪

备课

学生

学校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