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工兵一团副团长于明久回忆录《少年从军记》之三

周保伸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誓师大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章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抗美援朝 火炼真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鸭绿江畔起硝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万里飞兵赴朝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年苦战铁与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凯旋班师回江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10月25日,我志愿军出国支援朝鲜,和朝鲜人民一道抗击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侵略军,当时敌人正凶涌的扑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一部敌人已经突到鸭江边的楚山,在这紧急关头,由彭德怀率领的4野的38、39、40、42、50军,外加66军突然出现在清川江以北地区,阻敌进攻,42军在长津湖畔以南地区组织防御,阻击东线之敌。同时由50军、66军为战役预备队。经12天战斗,给伪第6师以歼灭性的打击,重创伪第1、第8师和美骑1师,共歼敌一万五千八百余人,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开始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得到了休整的机会。我军取得了入朝作战的初战胜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次战役后,敌仍认为我入朝参战兵力不大,因此,当11月5日我军停止进攻,全力后撤休整后,敌增兵3个师又2个旅,发起了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要把我志愿军赶回鸭绿江以北,占领全朝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扩大第一次战役的胜利,继续打击敌人。我军也调第9兵团12个师入朝担任东线作战任务。第二次战役自11月25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历时1个月,歼敌三万六千余人,但战役准备极其仓促,9兵团入朝时冬装未发齐,粮弹供应不及时,战役中天寒地冻与敌机的狂轰滥炸,遇到的困难极其严重,但我军仍以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精神,打败了世界强敌,把敌人赶出了朝鲜,歼灭美军二万四千多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以来进行的一次较大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经7昼夜的连续进攻挺进80-110公里,解放了汉城,前出到37°线附近,歼敌一万九千余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都是防守反击类形的战役,都消灭敌人七八万人。我军也受到严重损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我受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当时敌我武器装备相差悬殊,我军没有制空权,后方供应极端困难,我向敌深远的纵深发起进攻,企图大口大吃,一举歼灭敌人几个师,事实证明是做不到的。四、五次战役兵力突然增加,后方供应与作战需要的矛盾未能解决。致使战役中,粮弹供应不上,成为停止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战士们反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饭看见抓俘虏的好机会,但腿发软走不动眼看着敌人逃走了。炮兵说“步兵没了子弹可以拼刺刀,我们炮兵没了炮弹,炮身还不如根烧火棍呢!”战役后,志司党委全面总结了战役经验教训,指出:“战争是人力物力的竞赛,尤其是和具有高度技术装备的美军作战,如没有最低限度的物资供应,要想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最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洪学智任司令,周纯全任政委,从组织上、兵力上大大加强后勤。调公安部队组成交通防空哨,调工兵团和铁道兵入朝建设和保障公路、铁路的畅通,提高通行能力。并且随炸随修,修成数条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团从待命地点四川资中县补充上五百名四川新兵,奉命赴朝参战。乘汽车从成都北上,出剑门关,翻秦领越巴山经蜀道直奔宝鸡,行程7天。在宝鸡换乘火车直达吉林,由辑安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又经7天夜行军到达执行任务的地点,朝鲜熙川以南的清川江渡口。由于我军战地无有制空权,部队和车辆都是夜行、晓宿。就是夜行军也要管制灯火,避免响声,因为美国飞机晚上也很疯狂,见火光就炸。山上还有敌人空投的特务用电台给飞机指示目标,这些特务多为南方朝鲜人伪装成当地农民,我军不好抓捕,只靠当地军民了。飞机知道那条路上有部队和车辆,先投下多颗照明弹,悬在天空照亮路上目标,又招来多架夜航机狂轰乱炸,不但把人炸死,车炸坏,道路也给炸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夜间行军最难过的是半夜以后,眼皮睁不开,只想睡觉。多数人边走边睡,直到一头碰到前面的人才会醒来,也有的路拐弯了,人半睡着不知拐弯,就走到崖下去了。再就是天亮宿营,天一亮敌机又一批批的飞来,发现目标就炸,有的单位怕睡山沟太苦,就睡到老百姓家中,结果被飞机连人带房都炸飞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连第三天行军宿营后又挨了4架野马式飞机的轰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家刚吃完早饭睡下,马上听到飞机刺耳的尖叫声,这是飞机俯冲的声音,飞机俯冲下来,不是投弹便是打机枪。机枪打的山坡上点点土花,飞机子弹都和大拇指一样大,如穿在人身上就是茶杯口大的伤口。接着又一次俯冲投下八颗炸弹,然后转了几圈就飞走了。这一次是八辆汽车的挡风玻璃没盖严,太阳光一照反射到天上,才引来飞机。这次我们连遇到轰炸是一死两伤,主要教训是自已的猫儿洞挖的太浅,更没有拐弯。这次给我们挖防空工事上了一课,以后天天的行军注意伪装隐蔽,所以平安地到达了清川江渡口,马上投入了架桥作业。我们全营的任务是:四连保大同江渡口,五连保清川江渡口,六连修筑和保障两渡口间的100里公路畅通。我们五连到达驻地后。由连长率全连班长以上干部,先侦察渡口上的桥梁和开设漕渡的理想渡河点,副连长领副排长、副班长们选择各班居住的山沟,靠山构筑班掩蔽部的地点,一是使敌机发现不了,二是敌特接近不了,保证人员的安全。炊事班做饭地点,取水地点,也要空中看不见,地面特务难发现。连命令各班三天建好掩蔽部,要求隐蔽,坚固舒适。然后全力投入架桥作业。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架桥作业,第一是架桥点的工程侦察,一定把江面宽度、水深、江底性质,哪段是岩石、砾石、沙质、土质,要每米一测,一直测到对岸,要使用经纬仪精确测量,根据现地的架桥材料和上级要求的桥梁载重量,再精确科学的绘出设计图报上级批准。在此期间部队先上山伐树,大体上按粗度长度,树种要求,三个排分摊数量,按质、按量比赛,看看哪个排先完成。大家争相靠上游江边的树林砍伐,可以把木料顺到江边水中,组成木排顺水漂运到加工地点,然后按设计图要求加工成桥桁、桩、柱、冠、础材等材料,架桥时再运到架桥点。这样可以分散加工以利于隐蔽,很少受到敌机的轰炸。架桥开始了,一排架桥脚,按图纸设计的种类,架成列柱、架柱、堡篮三种桥脚,二排构筑两岸桥础和接近路,三排先从水上运送材料,一排做好桥脚,三排上桥桁、铺桥板,一排按上车辙板和栏杆,桥就架成了。全长210米载重10吨,第一个晚上就通过了150辆前送的军车,桥一点没变化,经受住了考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刚放亮汽车停开,都到山沟中隐蔽了,这时候连长命令一排跑步拆桥,将江中心的3个节间拆开,拆的桥梁材料横七竖八散在桥上伪装成一座被炸过的桥。还挺有效,早饭后敌人4架飞机飞临桥的上空,转了两圈就飞了。可是好景不长,三天以后,从熙川火车站方向飞来4架飞机,只转了一圈,就俯冲投下八颗炸弹,有两颗落在桥上炸坏了两个节间,由于我们早就有准备,针对飞机炸桥订出了快速抢修的方案。白天派一个小组把炸坏的部件拆下来,到将近黄昏,连长派一排带着材料一个小时修好通车。就这样敌人白天炸,我们黄昏修,保证每夜通车。坚持到6月中旬,比飞机炸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连几天大雨,江水迅速暴涨,大水离桥面只有一米了,全连穿上救生背心轮班护桥,大家拿着自制的钩镐,把从上游冲下来的木料树枝尽最大的努力顺到岸边,以免在桥上淤积,借洪水的力量掀翻大桥,所以在桥上放上了最强的兵力,轮流回去吃点饭,睡会儿觉,又回到桥上苦战。大雨还在下,水势越来越大,距桥面还有20厘米,上游冲下来的木头越来越多,大木头要几个人用钩镐用力下压才能通过桥面。有木料冲撞的桥面咚咚响,全连为了保住大桥,已奋战了三天三夜,现在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旦桥垮,人就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这时,杨指导员找连长商讨,一旦垮桥人员的撤退办法,提出安全第一,有人可以再造桥。正在这时上游的江水中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翻着向下游冲来,距桥100米时,才看清是上游的一座木桥冲成数段向下游冲来,连长一看此情景,果断地摇起红旗大声喊:撤退!大家按预案刚撤走,上游的断桥已经插到我大桥的中间,大桥晃了几晃,轰然跨了,和上游的断桥一起向下游翻浪而去,不知又要冲撞断下游多少桥梁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果然不出所料,第三天志司志后发来通报和命令,今年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公路桥梁多数被冲毁冲断,使我后方运输更加困难,敌人又乘机大规模轰炸我交通线,我前方粮弹已供不应求,前方部队厉行节约,有的部队一天只吃一两黑豆,还要坚持战斗,所以上级命令护桥护路部队要起骨干作用,和后方军民尽快恢复交通。江河水大还不能架桥的单位,要开展门桥漕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连受命漕渡汽车的任务后,马上用日式百式舟结构成能载重10吨的门桥,为了克服江水流速大划船慢的难题,想办法在上游80米处,从我岸到对岸拉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条粗大的钢丝素道,在索道上拴上两个大滑轮,门桥上用一条细钢索系在滑轮上,在两岸建两个人工大绞车,汽车开上门桥后,门桥长用旗语,晚上用灯光指挥,解开我岸系留绳,对岸的绞车快绞拉,门桥便沿着上游大钢索的滑轮快速准确地将汽车送上对岸,再把对岸的要过江的汽车渡到我岸,这样一晚上也渡近百辆汽车,但和桥的通行能力,一比就差远了,所以江水稍落后,还是要架桥。以后我们五连边漕渡边架桥,并在清川江渡口上连续架了三座桥。在旧桥的位置上架了一座假桥,是给敌机看的,在假桥下游200米处架了一座水面下桥,桥面在水下30厘米这座桥汽车司机能看到,飞机看不到,在水面下桥下游3000米又架了一座预备桥。自从架了这三座桥,清川江渡口一直畅通无阻,前送后运的汽车成倍增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刚要松一口气,不料营里又来了命令,命五连留1个排维护清川江渡口,其余人员全部到五岭山修山上的盘山道路。由于五岭山的道路是单行道,很难错车,上级命令把五岭山的道路都要加宽到7米,加大盘山路的曲半径,每200米修一个汽车掩蔽部,掩蔽部都靠山坡修筑,伪装成山坡的一部分,飞机临空汽车进洞,飞机低飞也找不到车。这是1951年洪水过后全军集中12万人大力修桥修路,加强运输战线,提高交通能力的大行动。五连充分发挥步兵和朝鲜人民的特长,让他们包挖土方任务,剩石方由五连来啃硬骨头。五连提出早上工晚收工,晚上加班两个小时,全力打炮眼,由专门人员装炸药放炮炸石,提出节约炸药,把石头炸松,这样不炸成飞石,而炸成石材,用在修路上,一举两得,提高了工效,受到上级表扬。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先修复被敌机炸坏的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到深山中找最好的木料,备料架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工程任务重,战士们非常辛苦,小病不请假,大病不叫苦,在家干轻活。由于后方供应困难,每餐都是高粱米饭加咸菜,几个月吃不到青菜了,10天能吃到一次咸肉,每人一两,大家都高兴极了。由于劳动强度大营养跟不上,有多半人患上了夜盲症,晚上指导员点完了名,多数人回不了班掩蔽部,由于我小时候家境贫寒,在家常挖野菜充饥,我在连部又有时间,和炊事员关系好,所以我常挖野菜用开水烫熟拌点咸盐当菜吃,凡吃我这菜的都没患夜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的病号饭就是煮碗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条就是照顾了,一次连长张德胜发高烧40度,卫生员去炊事班去拿病号饭,炊事班长说留下的五斤面几个病号吃了10天,早吃完了。卫生员只要了一碗高粱米稀饭加了点糖,就算是优待连长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天干了十几个小时的活,晚上睡到潮湿的掩蔽部里,多数战士患上了关节炎,上工时一些人只能拄着拐棍上山。经过艰苦努力,奋战两月,终于按标准修好了五岭山的盘山路,汽车能快速行驶,运输能力大大提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朝鲜北方的严寒,11月份便飘起了雪花,五岭山16公里的上山下山道路上的雪被压,结成了冰,汽车怕滑到坡下,只好装上轮索链减速慢行,运输能力大降低,上级命令五连住在山上扫雪铲冰护路。五连只好在山半腰安营扎寨,各班在沟中构筑半地下式的掩蔽部,这种住所夏天潮湿,冬天寒冷挂在铺边上的防潮雨布,背面厚厚的一层白霜雪,敲一敲当当地响。晚上个人的被子加大衣盖在身上,冻得睡不着,只好两人睡一个被窝,互抱着对方的脚才勉强睡眠。早上起床衣服穿好了,鞋子被冻硬了,经过不断摔打才能勉强穿上。下雪天,晚上和白天都在公路上扫雪,每人分担200-300米路,雪边下边扫,不能停下,一旦雪积厚,经汽车一压就成冰了,必须用镐刨,用铲,那就费工和麻烦了。吃饭也要送到山上,由于路远,天冷,从家中把锅放到手推车上时,锅底下还冒火星,可是送到山上时,饭竟冻硬了。吃时只有多在口中嚼一嚼才能下咽。雪不停,一直坚持不停的扫雪,雪停了,还要检查冰冻路段,重点突击。我们五连在五岭山扫雪保交通一直坚持到1952年3月,保证了公路畅通无阻,有的车队白天也敢前送后运了,因为我空军参战了,高射炮师不断增加,防空兵力,火力大大加强。又成立了完整的防空哨体系。敌人飞机的疯狂气焰也下去了,我军的后勤供应大大加强,我军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但病号能吃上面粉,我们过春节也吃上了饺子。每个班发了两筒罐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不怕水急浪高,天气寒冷,坚持水中作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全连架好门桥,漕渡来往车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冒雪架桥,冬天在水中备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开山劈石修筑五岭山公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在悬崖上穿孔爆破,使天堑变通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被英雄们征服的五岭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刚过,我被任命为一排四班长,排长王焕龙和我关系很好,全班战士都欢迎我去四班带他们。因为学习新识字法时我教过他们,又在连里黑板报表扬过他们,全班14人只有3个人18岁,我也是18岁,是全连最年青的班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我也是老兵,被全连称为年青有为的班长。当班长10天,连长就命令我领全班到东线上,一个敌机重点封锁的路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九斧岭上护路,该岭长14里,都是山路,不断被敌机炸断。我们选择在山半坡一个山沟深处靠坡的两户人家中住下来。马上画了图,写了宿营报告,派人到路上拦了一辆顺路汽车,向连部报告,我们看了地形,派上暗哨,开会研究了防空防特的办法,走访了村长,提出了军民联防,防特防空护路的协同事项。村长说:群众就怕定时炸弹,填弹坑运木料大家会努力干。我说:“我们负责排除定时炸弹,村民们要发现敌人炸弹要快速向我们报告。我们住下的头两天下雨,敌机没有来,我们沿路看了地形,査了路况。第3天来了4架战斗机,沿公路飞了一趟,就向南飞走了,我们很怀疑,刘效顺说:“今天飞机很客气啊,大概炸弹都扔在别处了吧?”我说“不要麻痹大意,刘效顺,就派你们组沿路侦察!”十分钟后,刘效顺派人回来报告,并拿回一个东西,成三角形,我发现没有发火装置,证明不是爆炸品,大家传看了一遍,我把它放到地上,它总是有尖朝上,大家明白了,这叫三角铁,是专门扎汽车轮胎的。走,咱们赶紧到路上去拣,经过3个小时先拣路面上的,后拣路边上的,共拣了400多个。还拣了三个像母弹的空壳,证明是飞机空投的。是专门扎夜间行进的汽车轮胎的,汽车扎坏了胎一定停车处理,这时夜航机来先投下照明弹,再炸我们的汽车。这一手是很狠毒的。但在我们严密的对空监视和细心巡视道路的努力下,这些破坏手段也是不能得逞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半夜,夜航机刚飞走,就听到爆炸声,经巡查,飞机在九斧岭上投下了4颗炸弹,有两颗投在山坡上,两颗靠近公路,靠公路2米处的一颗没炸,只见一个圆形的弹洞,深约1米,弹洞处有散落的新土,我们判断可能是一颗定时炸弹。上级常通报敌人在交通线上投放定时炸弹。这种炸弹一旦投下,就拉出了保险,定时器像钟表在一秒一分的走动,走完预定时间,就和闹铃的作用一样,使电雷管接通电源,就即刻爆炸。定时器有1至10多个小时的,目的就是让炸弹躺在公路上最大限度地阻断交通。排除的办法:一般对我影响不大的地方,可以用炸药包诱惑,但在重要地段上,就要冒着生命危险人工排除了,这是工兵部队的职责。为此,工兵部队挑选胆大,心细聪明,灵活的人员组成排弹小组,进行排弹训练,装备排弹工具,随时准备排弹。当时我是班长,又是排弹组长,当然义不容辞的冲在第一线了。我担负排弹任务1年多,排除了18颗炸弹,3颗定时炸弹,15颗触发炸弹,次次成功,运气真是不错,再加上科学、心细,才活到了今天,我这个不讲迷信的人,也要谢谢老天了。因为排定时炸弹完全是要凭运气的,一旦投下来,什么时候爆炸,完全由定时器决定,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出,找不到征候的。排弹人有时刚接近,挖了几锹土炸弹响了,有的把弹刚拖出几米炸弹爆了。我在排弹时一是抓个“早”字,早发现争分夺秒早排除,尽量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任务。因为我在学排弹时,注意到炸弹的定时器有1个小时至几十个小时的为最多,除了蝴蝶弹外没发现在一个小时以内爆炸的。而我们从发现炸弹,到把挖出来拉出危险区,用一个小时能完成任务。二是一定要小心处理。尽量诱炸不拆卸,分工合理,工作有效,尽量1人牵牛,用1人1牛拉弹,不要多人拉弹。拉弹的绳子20米以上,防止拉动中弹爆伤人。拉弹时尽量利用下坡路线,能快速将弹拉出危险区,尽快将弹诱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我工兵连在排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天半夜,我们住的房门被哨兵推开,并领了两位司机来报告情况:说他们的车队在九斧岭受阻,主要是遇到一种新炸弹,把领头的一辆车炸坏了前轮。一人想用木棍把炸弹拨下山沟时,引炸一枚炸弹,把付驾驶的上臂炸伤,要求我们支援。我听后判断一定是美军新使用的一种蝴蝶炸弹,这种炸弹可用各种飞机投下。我们在十天前就看到了通报,但没见到实物。既然敌人已投在我们防区,我们就一定排除它。我们带上排弹工具,我又带上一支步枪,我们到时已有上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辆汽车被堵在路上,我们先把公路上的30多枚炸弹插上标记,再用最快速的方法排除。我便叫众人靠后隐蔽,自己和副班长向前,找了安全射击位置,由副班长用长手电筒隐蔽地照亮蝶弹,我用步枪射击雷体,一枪击爆。百米以内的5颗蝶弹顺利排除。便逐渐前移,把妨碍交通的30多枚蝶弹只用15分钟,全部排除。驾驶员们鼓掌致谢。我又向大家介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了这种炸弹的特点,排除注意事项。汽车连长紧握着我的手说:“你们帮了我们的大忙,又教会了我们排弹的方法”。汽车前进了,我命全班回去睡觉。第二天全班到公路旁的山地里侦察和排除了近百个蝶弹,保障了群众上山生产生活的安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九斧岭,我们修路、架桥、排弹,有困难尽量自己就地解决。如架桥需要大量木料、铁钉。木料由我们上山选伐,联系当地政府动员群众帮我们运到架桥点。铁钉是我们找敌人扔到山沟中的废汽车,把好加工的铁件拆下来,自烧木炭,生炉打成各种型号的铁钉,保证了架桥使用。经过了3个月的奋战,我们班出色的完成了九斧岭护路任务,然后又参加了夏季反击战的任务。到1953年7月朝鲜停战。我们又完成了修复被敌人炸坏的永久性大桥数座,在12月奉命回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朝鲜奋战3年,就要胜利凯旋了,心中十分高兴,然而,为了遵守停战协定“双方不得调动军队”的规定,我们只好在夜间行军,避开中立国的检查,偷偷地回国。过了鸭绿江后,才允许打开紧闭的所谓废品列车的车门,我们这些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当了一天一夜的废品。当打开车门后,一看到祖国的大地,大家流泪了,我们尽情地喊,尽情地跳,尽情地唱,祖国啊!母亲!我们回来了!车上的锣鼓尽情地敲啊!火车飞奔,我们的心也像插上了翅膀,随着个人的思绪翻腾。看到祖国亲人就招手,真亲哪!为了防止意外,火车停车,个人一律不准下车。列车一直向南开进,直拉我们到浙江义乌县,上级命令我们团在此休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到达驻地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到照像馆和本村的于道兴合影后,将照片寄给家中报个平安。也叫全家看一看,15岁参军的我已经成长为壮小伙子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志愿军来到我们家乡是我们的无尚光荣!”我们这些九死一生中来到义乌县的人,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热烈欢迎,正值新年春节到来到部队慰问的人群不断,放电影演戏,各种文艺活动,轮流演出。部队也组织战士演出队和团宣传队和与群众联欢。这里很少驻过军队,好多村镇是解放以来首次住解放军。部队露天煮饭,露天吃饭,一个班围一个菜盆蹲在地上吃饭,老百姓感到是件奇事,全村人都出来看。我们又扫地又挑水,又帮群众干活,群众非常受感动。他们纷纷送木板给军队搭铺,我们借他的方桌凳子学习、开会、吃饭,群众都非常支持,我们真像掉在幸福窝里似的,军民关系非常好。慰问品不断分来,有当地产的红糖、柑橘、花生等,我们的生活大大改善。我们非常高兴。回到国内可以照张像片寄封信回家了,我们最大的希望和心愿就是要求回家看看了,团经过请求,得到了上级批准,干战可以轮流探家,假期一星期,超假要受处分。上级更怕回家不归了,因连年征战死伤太多,现在完身而回就是万幸了,如能回家过个太平生活是求之不得的了。所以回家的事,连队是向上级下了保证的,保证能按时归队。因此,连队要挑选第一批探亲的人,一定是最可靠的党员、骨干,能做好样子的先走。我是模范班长,第一批有我,高兴得一夜没睡,但又看到没准假者的心情,特别是家中有爱人小孩的战友们,那份心急的心情,我又不想第一批走了。于是我又找指导员,要和于继先换一下,让他先走。于继先是我的好友,又是邻村,于继先知道此事后对我千恩万谢,并向党支部写下按时归队的保证书,高兴的踏上荣归的征途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抗美援朝回国纪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