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最可爱的父亲

宝哥哥

<h1>  </h1><h1> </h1><h1> 今天是抗美援朝纪念日,又是举国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日子。</h1><h1> 68年前,我的父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那烽火硝烟的战场。</h1><p><br></p> <h1><br></h1><h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父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正在修福建地区战备公路和在山区进行剿匪作战,原作为第二批入朝作战的部队由于入朝前部队集结缓慢,赶不上第二批入朝作战的要求,最后改为第七批入朝作战部队,由第27军接替第24军第二批进入朝鲜。在确定第七批入朝后,第24军开赴上海南部及嘉兴地区,接替第27军承担上海和杭州湾的警备任务,并进行入朝前的准备和训练。</h1><p><br></p> <h1>&nbsp; &nbsp; &nbsp; </h1><h1> 1952年8月5日第24军接到入朝参战的命令,部队随即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序列,并开始战前的动员准备工作。父亲当时是第24军72师215团1营通讯排班长,9月2日部队在嘉善登上北上的列车,9月7日到达集安地区集结,做入朝参战的最后准备工作。1952年9月11日,72师215团作为第24军开赴入朝前卫团,由团长赵克显率领全体指战员,在鸭绿江畔,面向祖国,庄严宣誓,随后 215团跨过鸭绿江正式进入朝鲜参战。</h1><p><br></p> <h1><br></h1><h1> 入朝以后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即赶赴元山港地区,担负元山港正面的东海岸防御,坚守马息岭,确保马转里,随时准备消灭登陆之敌。由集安至元山相距近千里,沿途丛山峻岭,地形起伏崎岖,在敌机昼夜空袭的情况下,每人背负65斤的行装,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昼宿夜行,向元山地区开进。经过20余天的艰苦行军,父亲所在的72师最先于10月5号到达元山港指定的集结区域,开始接替先期入朝的第27军防守东海岸元山港的防御。</h1><p><br></p> <h1><br></h1><h1> 防御东海岸主要任务是应对美军的空袭和防空作战。这一带属于朝鲜的后方,居住着相当多的朝鲜人,但是在连日的空袭下,朝鲜境内已经鲜有完整的房屋。</h1><p><br></p> <h1><br></h1><h1> 守卫东海岸防御任务4个月后的第24军,再奉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由军长皮定均秘密率领全军于1952年</h1><h1>12月31日开赴中线,接替第15军在上甘岭、金化和平康一带的阵地防御任务。</h1><p><br></p> <h1><br></h1><h1> 元山至上甘岭、平康地区相距</h1><h1>400余里,其间群山横贯,江河密布。时值隆冬,冰雪封山,寒风凛冽,气温有时达到零下37度。指战员们背负着70多斤的行装,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冲过数道敌机的封锁线,于1953年1月17日,第24军72师1万多官兵进入了上甘岭地区,接守第15军29师的阵地,担负起东起牙沈里、西至栗木洞的60里防御任务。</h1><p><br></p> <h1><br></h1><h1> 第24军防区处于朝鲜铁原、金化和平康之间,称之为“铁三角”地区是朝鲜战场的中线门户,防区内的五圣山、西方山是敌我必争的战略要点。当面之敌为美3师、美独立第5团、比利时营、希腊营、卢森堡排及韩国9师、韩国首都师一部,共5个国家军队。在整个中线防御作战期间,只有上甘岭地区的战斗相对激烈,双方部队围绕阵地反复争夺,这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h1><h1> 上甘岭一带两军阵地交叉,敌我距离较近,经常爆发激烈的战斗,出现敌人白天攻占我表面阵地,夜间我军又依托坑道反击夺回阵地的情况。由于作战的规模也是连排级别,这一地区的作战成了我军消耗敌人兵力的一个手段。除了小部队行动,冷枪冷炮运动也是这一时期我军重要的作战手段。</h1><p><br></p> <h1><br></h1><h1> 父亲所在的215团驻守在上甘岭东南537.7高地北山的无名高地,其当面之敌为韩国首都师1团,在此后的数月里打退了敌人的数十次进攻,在反复争夺阵地中,歼灭了大量的敌人。</h1><h1>   父亲在这次阻击作战中带伤坚持参战,不顾自己一切冒着猛烈的炮火下出色完成了通信抢修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nbsp;</h1><p><br></p> <h1><br></h1><h1> 1953年4月,志愿军根据毛泽东主席以打促谈的指导方针,决定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反击战。按志愿军司令部命令,第24军在张震代军长和皮定均一起指挥下,把整个作战分为三步:第一步,74师配属72师215团和216团,并加强火箭炮第205团1个营,炮兵第201团1个营、炮兵第11团2营、炮兵第21团1营、炮兵第29团1营、炮兵第47团1连、坦克第2师炮兵团2营、第38军炮兵团1营、第47师炮兵团1营、72师炮兵团1营、70师炮兵团1连,对注字洞南山及杏亭西山之敌先行发起攻击,攻击得手后,坚决予以控制。第二步,72师继续攻击537.7高地及以北与阳地村以南诸无名高地之敌。华川方向作有限度进攻时,为协同作战,74师视情依托已得阵地,继续向敌纵深扩大战果,向对方第2阵地和第2防御地带进行重点突破,直取鸡雄山、千佛山及597.9高地南诸无名高地,并在千佛山以东地区与第二十兵团各部会师。第三步为确保第二十兵团右翼安全,第24军在左翼实施主要突破,而后大胆迂回包围,猛烈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敌人。</h1><p><br></p> <h1><br></h1><h1> 这也是父亲入朝后参加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攻坚战。1953年7月13日父亲所在的215团负责进攻注字洞南山韩国首都师的防御前沿,一举突破了敌人的防御阵地,占领了上甘岭战役时第15军45师计划攻打而未打成的注子洞南山,并占领了537.7高地主峰(狙击兵岭是537.7高地北山),重创了韩国首都师26团。敌人吹嘘的工事最标准,设防最坚固的注字洞南山所谓“模范阵地”变为24军的防御阵地。</h1><h1> 父亲在这次反击作战中冒着猛烈的炮火出色完成了通信抢修和畅通,又一次荣立三等功。</h1><p><br></p> <h1><br></h1><h1> “联合国军”在中朝军队的强大攻势下,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3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h1><h1> 夏季反击战役历时47天,第24军进行大小战斗40余次,歼敌1.3万余人,美军第3师第7、15团,韩国军首都师第26团和韩国第9师第28、第29、第30团均遭歼灭性打击;美军第3师65团、美军独立第5团和比利时营、希腊营、卢森堡排也遭严重打击。志愿军阵地向前推进33公里,敌防区的金化、千佛山、亢峰等重要阵地,均被占领,为迫使“联合国军”接受停战协定提供了重要条件。金城反击战的胜利是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h1><p><br></p> <h1><br></h1><h1> 第24军于1953年1月中旬驻守上甘岭地区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原本计划第一批秘密撤出朝鲜,根据彭德怀司令员要求“先来先走,后来后走”,于是部队继续留在朝鲜。在1953年8月8日奉命向第21军移交了上甘岭地区阵地和炮兵、高射炮等装备后,全军转移至朝鲜西海岸执行防御任务和维护停战协定,唯一的作战行动就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剿匪。</h1><p><br></p> <h1><br></h1><h1> 在执行防御任务中,父亲带领全班战友刻苦学习,勤学钻研有创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三次荣立三等功,并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h1><h1>  1955年3月父亲随所在72师215团经丹东回到祖国。</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获得朝鲜政府颁发的人民英雄</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军功章三枚 银质 刻有一名持枪战士</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背景为朝鲜国旗和旭日光芒</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颁赠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纪念章”</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铜质 通径4.3厘米 五角星形 正中镌</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毛泽东主席头像 四周麦穗环绕</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给</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志愿军战士“和平万岁”纪念章</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铜质镀金 金色红底 中间铸刻西班牙</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一只飞翔的和平鸽</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寓意中朝人民是为了保卫和平而战</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b></h1><h1>  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9兵团第2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兼政治委员皮定均、张震(代)、梁金华,辖第70师、第72师、第74师。该军于1952年9月11日由辽宁集安入朝,担负了元山港东海岸防御任务;1953年1月接守上甘岭地区,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反击战。停战后,在西海岸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撤离朝鲜回国。</h1><h1> 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集团军被撤销。</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志愿军第24军军长 皮定均中将</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 张震中将</b></h1><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志愿军第24军军长 梁金华少将</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谨以此美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b></p><p><br></p> <p><br></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参阅资料:</b></p><p>1、时任志愿军第24军军长皮定均子女皮效农、皮卫华《父亲皮定均在上甘岭的日日夜夜》</p><p>2、时任志愿军第24军第72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孙伯威《血战上甘岭惊心动魄200个日夜》</p><p>3、时任志愿军第24军侦察科参谋张宏献口述《亲历抗美援朝》</p><p>4、时任志愿军第24军72师215团2营教导员儿子柳晓泉《追忆父亲在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p><p>5、战斗图片截自《上甘岭》电影、金城反击战及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