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朝鲜战争的八个意想不到

伊凡

<p>朝鲜战争,这个在美苏争霸背景下的战争,这个让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兵戎相见的战争,拥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一一讲述。</p><p>一、北朝的猛进和**的溃败令人意想不到</p><p>1950年6月25日,在得到苏联的同意后,***突然越过“三八线”,试图解放朝鲜全境。由于当时韩国军队战力不强,而且韩高层惊慌失措地逃离汉城,**军队毫无招架之力。仅仅三天之后,也就是6月27日,汉城便失守了。</p> <p>朝鲜战争前期</p><p><br></p><p><br></p><p><br></p><p>朝鲜人民军的总兵力为:人员13.5万人,其中新编的部队虽多,但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都是按苏联模式,并特别重视政治教育,素质很高。反观**军队的基础是在日本撤离后的伪军和保安部队组成的,人员10万余,后来由经过美国的训练,美国留下了一些武器。</p> <p>朝鲜战争前朝、韩军力对比。仅供参考。</p> <p>朝鲜战争前,朝韩军力对比(供参考)</p><p><br></p><p>虽然**综合战力不及***军队,但战后的溃败速度是东西方各国都没有预料到的:从北向南,韩军完全被**吊打到无力反抗的程度。朝鲜人民军仅用不到3个月,便占领了**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把韩、美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间的狭小地区。</p><p><br></p><p>二、美国的参战是令人意想不到</p> <p>美苏争霸</p><p><br></p><p>朝鲜战争的大背景是美苏争霸,美国的仓促参战的决定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做出的。</p><p>美苏争霸的核心在欧洲。朝鲜半岛本来是处于美国在远东的环形防御线之外的,美国军方几次制定的关于朝鲜一旦发生战事的应急方案也是迅速撤离朝鲜半岛,退守日本。</p> <p>美苏争霸的热点,朝鲜半岛为热点之一</p><p><br></p><p>然而,“杜鲁门主义”遏制政策的出台早已为美国定下对外政策基调:作为西方世界的领袖,美国必须抵制苏联制造的任何挑衅,抵御其每一步扩张行动。</p><p>几乎可以确定,进攻是由苏联发动、支援和怂恿的。——艾奇逊</p><p>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国务院的情报分析人员就做出结论说:***事先未得到莫斯科的指示,绝不可能发动这场战争。朝鲜的进攻行为,就被定性为苏联主导的一次扩张性战争。因此,美国必须加以遏制。</p> <p>杜鲁门主义</p><p><br></p><p>我们当时的心情是:必须坚决制止这种对一个自由国家实行武装侵略的行动,这对保持和平十分重要。——杜鲁门</p><p>这还让他们自然联想到希特勒在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怂恿下,一步步蚕食欧洲,远东多米诺骨牌的设想让他们感到战栗。</p><p>可以说,战争的突然爆发,美国政府仓促做出进入战争状态的重大决定,偶然中也带有着必然。</p><p><br></p><p>三、仁川登陆让让人意想不到</p> <p>仁川登陆(1)</p><p><br></p><p>仁川登陆,无疑是一场豪赌。</p><p><br></p><p>在所有登陆地点所有自然或地理方面的困难,仁川全都具备。没有海滩,只有海堤和码头,港内水流湍急。正中月尾岛像一把“利剑”,***派重兵把守。然而最困难的不是上面的所有,而是潮汐,只有涨潮时才适合登陆。</p><p><br></p><p><br></p> <p>仁川登陆(2)</p><p><br></p><p>决定参战的半年内,只有两次涨潮机会,一次在9月15日凌晨,一次在10月11日傍晚。这两个时间都不够理想,在麦克阿瑟坚持下,登陆日确定为9月15日。</p><p><br></p><p>只有李奇微等少数几个人支持麦克阿瑟的大胆举动,连他自己也认为,这次行动的胜算只有五千分之一。</p> <p>麦克阿瑟和其他领导登录仁川</p><p><br></p><p>然而,战争的进程出乎意料,美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一天的战斗只有20名士兵伤亡。</p><p><br></p><p>1950年8月末至9月初,毛泽东数次会见朝鲜驻华代表李相祖。他指着地图对说,仁川是最有可能遭到攻击的目标。然而,金日成对此满不在乎,没有在仁川铺设地雷。</p><p><br></p><p><br></p> <p>仁川登陆(3)</p><p><br></p><p>仁川登陆,完全扭转了战局。朝鲜人民军被拦腰斩断,随后溃不成军,一个月之内,朝鲜人民军俘虏总数上升到13万人之多。</p><p><br></p><p>“如果让拿破仑审视一下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之前的军旅生涯,他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通过了一个司令官最关键的考试,他有运气。仁川登陆之后,他的运气终于消失了”。——麦克阿瑟的传记作者詹姆斯</p><p><br></p><p>四、苏联的诡异举动令人意想不到</p> <p>斯大林</p><p><br></p><p>正如前面所讲,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的决策,是针对苏联的,战争过程中,苏联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给美国传递信息,每一次行动前必然先研究苏联的动向和态度。</p><p><br></p><p>斯大林本身并不愿意挑起战争,更不愿意与美国直接兵戎相见,这也是苏联对外策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能够像他承诺的那样,在美国干涉前迅速取得进攻的胜利,那又何乐不为呢?</p><p><br></p><p>朝鲜战争开始后,斯大林下令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认为没有迹象表明苏联打算支持***。苏联也发布信息,说苏联认为朝鲜发生的事件是朝鲜内部事务的一部分,并反对外国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这种明显的置身事外的态度,使正在决策的美国政府如释重负,为美国地面部队的参战敞开了大门。</p> <p>美国阵营(绿)和苏联阵营(红)</p><p><br></p><p>苏联处处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在联合国表现的更加突出。苏联长久的缺席联合国,使美国策划而顺利通过涉朝决议,不仅使美国在联合国军的名义下介入战争,而且为美国越过三八线北进提供了借口。</p><p><br></p><p>当朝鲜人民军溃败时,金日成开始向斯大林施加压力,请求苏联拯救他的军队和国家,斯大林拒绝了,这迫使中国出兵朝鲜。</p><p><br></p><p>苏联的种种诡异态度,让人不禁联想到苏联试图“祸水西引”,使中美对抗,达到坐收渔利的意图。至少在结果上,美国在战争的泥淖越陷越深,是苏联乐见的。</p><p><br></p><p>五、越过三八线和中国的参战让人意想不到</p> <p>联合国军推进极限</p><p><br></p><p>在见到中国士兵前,美国从决策层到情报机构,都没有想过中国会敢于出兵。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势如破竹地击溃***军队后,不顾中国的多次明确警告,越过“三八线”,一直进攻到中朝边境。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是无视的,他傲慢地说中国从未打赢过一次对外战争,包括对日战争,也是在其他国家协助下,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的胜利。</p><p><br></p><p>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当时,绝大多数领导都不同意进行抗美援朝,因为理由太充分了。国家需要安定环境建设。积贫积弱的新中国几乎经不起大的战役,尤其和美国这样的大国。美国军力太过于强大。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比中国军队交手过的任何军队,都要强大许多,尤其是美国还拥有原子弹。</p><p><br></p><p><br></p> <p>毛泽东主席</p><p><br></p><p>毛泽东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力排众议,下定决心,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p><br></p><p>美国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其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毛泽东</p> <p>毛泽东分析的美国三方面包围中国</p><p><br></p><p>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随后美军溃败,麦克阿瑟下台,中国对其傲慢做了最好的回击。</p><p><br></p><p>六、朝鲜现场的艰苦程度令人意想不到</p> <p>志愿军向敌军投掷石块</p><p><br></p><p>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备极其强大。美军一般是火炮打头阵,然后在利用飞机进行轰炸,最后才是以坦克为首进行步兵推进,美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尤其是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的产生,即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对敌实施强力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弹药把美军所有的必经之地统统抢先变成了一片焦土。</p> <p>美国炮兵阵地</p><p><br></p><p>在那些发生战斗的地方,“不可能再有什么生物存在了”。——美军飞行员</p><p><br></p><p>相对于美军的机械化装备,中国志愿军大部分时间的装备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直到1951年9月苏联支援的武器装备陆续运抵朝鲜,中国志愿军的装备质量才逐渐有所提升。但在武器装备层面,志愿军自始至终处于劣势,这是不争的事实。</p> <p>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军阵地上留下的弹壳</p><p><br></p><p>自然环境的恶劣是另外一个敌人。由于志愿军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出现了极多的非战斗性减员。例如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在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p><p><br></p><p>而且,由于美军通过所谓的“绞杀战”,空军出动飞机87,550余架次,疯狂地轰炸志愿军的补给线,志愿军前线部队粮食困难,衣着单薄,病号增多。志愿军和民众通过血肉之躯,奋力抢修被轰炸的交通线,才维持了前线的战斗。</p><p><br></p><p>七、中国军队的战斗精神令人意想不到。</p> <p>志愿军战士和敌军肉搏</p><p><br></p><p>参战后,面对西方世界第一强国,能不能打的赢,领导层心里也是没有底的,哪怕是毛泽东主席,心里也是悬着的。</p><p><br></p><p>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陌生的作战环境和严酷的作战条件中,面对武装到牙齿并掌握绝对制空权的“联合国军”,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志愿军将士毫无惧色,锤炼出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上下同心、坚守阵地、决不后退半步的上甘岭精神;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绝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精神;敢于亮剑、勇于胜利、无畏生死的“空中拼刺刀”精神。</p> <p>志愿军战士准备向敌人投掷手榴弹</p><p><br></p><p>中国志愿军告诉敌人,有时候精神的力量要比物质的力量强大的多!</p><p><br></p><p>有一场战役,为了拦截美军必经之路——死鹰岭,志愿军某部三连奉命急行到死鹰岭进行拦截,在死鹰岭上发现了中国志愿军的一个阻击阵地。</p><p><br></p><p><br></p> <p>钢铁战士!</p><p><br></p><p>当三连的战士准备接应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整整一个连的战士全部都被冻死在了阵地上,每个士兵仍然都保持着战斗的状态,一百多支老式步枪,枪口直指山下的公路,异常的悲壮。</p><p><br></p><p>八、抗美援朝对中国的红利令人意想不到</p><p><br></p><p>抗美援朝,使数十万中国志愿军客死异乡,国家人民也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p> <p>彭老总签署停战协议</p><p><br></p><p>然而,抗美援朝的意义,也是极其巨大的。</p><p><br></p><p>抗美援朝,赶走了美国人,也请走了苏联人。抗美援朝赶走了美军,保住了朝鲜,中美有了战略的缓冲区。敢于和美国战争,也使斯大林对中国刮目相看,他再也不敢小视中国。苏联企图将东北变为其势力范围的野心,逐渐荡然无存了。</p><p><br></p><p>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同随后的援助越南一样,它帮助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封锁线,大大缓解了地缘政治压力。</p><p><br></p><p>抗美援朝,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战争中苏联对我国进行了许多援助,使志愿军战力大增。战后,苏联为我国援建了156个工业项目,这是战前所不敢想象的。</p><p><br></p><p>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战争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p> <p>……</p><p>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抗美援朝这场伟大的战役上,为新中国后来的一切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br></p><p>谨以此文,纪念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们,永垂不朽!!!</p> <p>  文章来着【见证历史的瞬间.网易号】作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