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A313,我们30名国培成员聆听了李京燕老师做的《基于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专题讲座,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对地理实践力的实践和感悟。听完李老师的讲座我有几点感悟与各位分享: 一、地理实践力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行动<br> 地理实践力素养指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br>然而,地理实践力素养是目前地理学习中最欠缺的,现实教学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仅仅落实在考卷上,存在学生的想象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与实践是相背离的。地理实践力外在体现是指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的操作层面上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内在体现是内在的品质,是一种意识和习惯。如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意识、行动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调查研究的习惯等。所以,地理实践力包括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 二、地理实践力里的培养不仅仅是“走一圈,看一看”<br>地理实践力是一种科学态度的培养,即好奇心、行动力、思考力的方向培养。好奇心是内在发展的驱动力。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引起关注社会多样化的好奇;利用新技术虚拟还原生活场景,动手模拟实验,体会科研的乐趣。行动力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和习惯的能力,主动的探讨、分析、解决,在行动中养成行动的习惯,即通过考察、调查、实验,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主动思考的幸福。思考力即思维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地理的复杂性体现在地理的综合性,空间思维综合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到大自然中感悟,在大自然中辨认方向、认知地貌、分析区位的选址等等,从“实践”中直接探究分析。 三、立足本土深度挖掘“乡土地理实践课程”<br> 受到众多外在因素的制约,“走出去看一看”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真的很难。但是这并不代表“地理实践课程”就可以不做。针对大庆本土的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实现地理实践力拓展课程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大庆的湿地开发、校园地理实践基地等都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br>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老师说:地理教师要培养有未来眼光的地理人才。而地理实践力改变了学生对卷子虚拟社会的眷恋,真正走进复杂的真实情景,解决复杂的、不良结构性的问题。我想这才是地理教师最应该关注的问题。<br><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