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心中,若水天地流

垅上木

徐林根 <p>  深秋日晴,云淡风轻,阳光洒满乐平,世界如金子一般。</p><p>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真是收获的季节。</p> <p>  10月20日,景德镇市高中语文教学研讨暨乐平中学2020高考语文成绩分享会在乐平中学召开,景德镇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全市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和教师共139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市教研所刘光明书记、乐平中学曹晓泉校长全程与会并讲话。</p> <p>  在高中语文教学之路上,没有谁会漫无目的地旅行。我们喜欢在又一个金秋话丰收,喜欢在研和学中再次出发。也许,我们所度过的这个平凡的日常,就是今后奇迹的见证。</p> <p>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p><p> 2020年高考,乐平中学成绩令人瞩目:理科总分全省“前十名”中占2人,全省“前五十名”中占3人,全省“前一百名”中占6人。</p><p> 600分以上文科14人、理科139人。理科高三(2)班班级平均分655分,高出一本线120分。</p><p> 录取清华、北大6人。</p><p> 语文向来被调成了“静音模式”,但乐平中学2020年高考语文却高奏凯歌:130分以上9人;仅高三(2)和高三(1)班,语文120分以上有30人。</p><p> 成功录取清北的6位学子,语文平均131.7分。理科总分702分在全省排第二名的程文欣语文137分,总分698分在全省排第六名的董开妍语文138分。</p><p> 语文大学科流光溢彩,璀璨夺目。是语文,成就了高考,点亮了人生。</p><p> 2020年乐平中学高考绚烂如花,香阵冲天,圆了多少人的梦,醉了年华。</p><p>2.“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们只有更加努力。”</p><p> 王慧,是乐平中学2020届理科高三(2)班的语文任课老师,该班高考语文平均120.11分,录取清北的程文欣、董开妍等6人都是她的弟子。</p> <p>  王慧老师1972年生,第一学历上饶师专汉语言文学,后自考南昌大学本科。1993年参加工作,2009年调入乐平中学任教高中语文,现任乐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p><p> 王老师的的确确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读的书多,知性,有语文味,她从来都谦虚,淡雅,低调,从容。</p><p> 活动的当天上午,王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家国·文化·生活·思辨——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这堂课结合高考真题讲作文命题方向和试题指向,教学生如何审题,列出总论点和分论点,并以2020高考全国Ⅲ卷作文作为课堂练习,讲练结合,重在指导学生在分步、全面把握材料的核心信息及重点的基础上,确定立意、确定写作内容、确定写作框架。课堂上,老师教得清晰有深度,学生表现得更自信,思维见长。</p> <p>  为什么选择上一节作文公开课?</p><p> “今年高考我班上学生作文56分以上有6个,平均分超过了48分,高考130分以上的同学作文大都在50分以上,董开妍和程文欣作文均为58分。我认为这是班上语文成绩能取得突破的关键。”王慧老师在下午的研讨会上说。王老师重视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她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离不开规范有序的训练,“写作,我一直是运用规范作文训练和学生天马行空式的随笔两种训练方式。高一时我更注重学生的随笔训练,学生可以写时评,写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的灵光乍现,写自己的生活感悟,每周一篇,坚持到高二下学期结束。只有学生有扎扎实实的一定量的写作,才会对各种题材游刃有余。”</p> <p>  写作是表达,阅读是积累,所谓厚积才能薄发。</p><p> 为了落实“读”,王老师有具体的做法,长期坚持,从不松懈。</p><p>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监督,向学生推荐好文章,并引导他们形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因为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读长篇不太现实,我建议、推荐学生读短篇,读些充满理趣的说理散文和有影响力的时评,并用精简的语言做点读书笔记更好。读书笔记不宜太长,否则花费时间精力太多,也很难记住。”</p><p> 王老师觉得:“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语文成绩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语文学习是水滴石穿的过程。课外大量阅读文质兼美的名家作品,有意识、有目的的积累,才不会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这是提高写作必经的途径。语文学得好的同学阅读速度很快,他们优异的语文成绩却往往不是靠大量刷题取得的。这其实是一个关乎语文素养的问题。”</p> <p>  那么,对于一篇篇的课文教学呢?王老师又如何操作?</p><p> “需要重视课文的教学。” 王老师说,“把课文教学与高考的考点相结合。</p><p> “仔细分析高考真题,特别是主观题,我们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出题的根据。今年的小说关于‘冰山原则’考查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所以我上课的时候不敢轻易抛弃任何一篇课文,注重课后练习和注解的落实。</p><p> “我将高考要考查的语文知识体系融入到课文中,例如上小说的时候把课文作为一个个小说阅读理解来看待,以单元教学为单位,科学有序的安排小说阅读的知识学习。</p><p> “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涉及的知识面极其广泛,很多知识点琐碎而且彼此之间并无联系,而教材并没有完全按照知识点来编排,因此要培养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概念。</p><p> “我个人建议是要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上首先要科学分类,可以按照小说、文言文等大致的分类,而又在大的分类下进行子概念的分类。例如小说可以分类为情节、人物等。给每项分类笔记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随时补充。在课堂上和练习中学到的新的知识可以随时补充,完善知识体系。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周期常常巩固,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每节语文课学生都有收获,而且语文学习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而我们在上完教材的同时学生已经完成了高考的一轮复习。”</p><p> 在分享中,王老师还提到对优等生的培养。根据“磨尖”的需要,针对学生知识体系的缺陷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跟踪观察,精准突破。“这届学生在下学期最后冲刺阶段,有学生选择题出了状况,有学生作文审题连续出现了偏差,还有学生把语文学科的常规作业完全放弃了。我只好利用课外时间面对面教学,全是志愿者行为,当时感觉特别辛苦。”</p><p> 翻开王慧老师的微信朋友圈,2019年只有7条,2020年12条。她没有晒各种高大上的日常。朋友圈里再热火朝天,也换不来真正深植于内心的成长。她选择默默地变优秀。孔子说:“君子以行言。”只有行动才是成功的基石。人生,不是看晒了多少,而是看做了多少。</p> <p>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p><p> 在乐平中学这块竞芳园里,不只一个王慧。</p><p> 盛冬梅老师,2004年江西师大毕业后一直在乐平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2012届所任教文科班高考语文平均118分,最高分132分;2020届所任教高三(4)班高考语文120分以上有9人。</p><p> 10月20日上午,盛老师也展示了一节公开课:高一年级荀子《劝学》的第二课时。</p> <p>  教这一课,盛老师将“课文对接高考”,她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比喻说理论证。</p><p>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议论文中很少运用比喻说理。为什么不用?因为难,不知道怎么运用。”盛老师在下午的研讨会上谈到。</p><p> 所以,她在本课中设计了三大块:什么是比喻说理?荀子是怎么用比喻说理的?我们该如何迁移运用?盛老师帮助学生理清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思路,总结比喻论证的方法,同样结合高考真题讲清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在仅仅让学生知道课文“是什么”,而在学习作者“是怎么”运用比喻论证的,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写作上的形式,高中语文教学往往需要“形式大于内容”。</p> <p>  “《劝学》是难得的集中运用比喻说理的好文章,论题也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正考虑到这一点,盛老师要“开启学生的一点点思路。说不定哪天他们能带着这点思路,踏上美妙而又充满险阻的语文学习之旅呢。这是我的希望,也是大家的希望,不是吗?”</p> <p>  朱宝瑞,又一位乐平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朱老师1973年生,长期任教语文,年富力强。2015年、2019年,两届景德镇市文科状元都出自朱老师班上。2019届任教的高三(1)班高考语文平均分116分,最高分132分。</p><p> 在研讨会上,朱老师讲到“四抓”:抓练字、抓基础、抓阅读、抓写作。</p><p> 字要天天练,书要日日读,随笔要周周写。练字定量,阅读定任务(做摘抄、写读后感),随笔定字数。先批改,再展示,雷打不动。</p><p> 基础如何抓?</p><p> 朱老师介绍:“高一高二,尤其是高一,应让学生踏踏实实多积累,多储备。比如,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所有古诗文都要背诵或熟读,高考要求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要全部背下来,多背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多记一些成语解释、文化常识等。”</p><p> 聪明人懂得下笨功夫,大成功来自于小进步。以只争朝夕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准备。踏踏实实的你,已经很了不起。</p> <p>  甘玲,是第四个作分享的老师。甘老师2003年江西师大中文系毕业,十几年的教学已把她历练得出类拔萃。2012届她任教的理科两个班高考语文130分以上3人,120分以上达19人;2020届她所任教的文科高三(1)班高考语文130分以上2人,120分以上13人,平均116分。</p><p> 她是怎么做的?</p><p> 发言中,她回顾和梳理了自己教学上的日常做法。</p><p> “我非常看重班级第一堂语文课,定好调子,立好规矩,并一以贯之,以后根据学情稳中变化。比如练字、阅读、摘抄、随笔、基础知识整理及早读安排等等。第一堂课定好了规矩,这个规矩越精细,执行得越到位,那么后面就越轻松,自然越容易出成绩。”</p><p> 甘老师十分注重课堂教学。“将相关知识点一节一节地渗透进去。每节课有所突出,前后课有所联系。”她介绍道,“学生备有知识积累本。在每一节课里,我总会留白,留下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及时整理,整理的内容有文言实词、虚词,有成语、病句,有作文素材、思路点拨,还有错题等等。我对于知识的归纳整理,每节课都会融入,学生也形成习惯了,一上课,本子就放在旁边,随时往本上去记。这样,在高一高二新课课堂上,学生就基本上把重要知识点掌握得差不多了。”</p><p> 与前面几个老师一样,甘老师还“要求每天阅读,读书必有摘抄。这些摘抄要求基本上会背。而且定期检查,做好督促。如果没有这一环,懒惰的学生就要懈怠了。还有,要求每周写随笔,不少于1000字。经过这样的零打碎敲,天长日久,厚积薄发,学生们在测试中运用到自己积累本上的知识,感觉这样做很有成就感。”</p><p> 同时,在教与学上,甘老师强调规范答题,特别重视研究高考、把握变化,“在高三开学前后,我对近几年的高考试卷逐套认真去做,课堂讲评,比较分析试题会如何命制,该怎样指导复习,进行大胆的尝试。这样,少走了弯路,也节约了摸索的时间,赢得了宝贵的效率。”</p><p> 还有周丽艳、华冬霞、皮志文等等老师……乐平中学语文组54位老师,和全市高中语文人一样,不言自能,藏巧于拙,对语文拥抱无止无终。</p><p> 是他们集体交出了最满意的答卷。</p> <p>4.“语文是最值得‘研’的,也是最需要‘研’的”</p><p> 校长是领路人,激励者。</p><p>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乐平中学曹晓泉校长作了《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专题报告。</p><p> 报告中,他表示,语文有广度,有深度,也有高度,最值得研讨,也最需要研讨。他站在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的宏观高度,从教改的曲折发展历程入手,介绍了语文教改的艰辛探索,引出了对语文教学方面的几点思考,提出要以更高的眼界看语文教学,要更清醒地认识新时代语文教师的使命和素养。</p> <p>  曹校长强调,新时期语文教师要增强敬业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充满爱心,充满激情,勇于探索和思考。他特别要求,语文老师要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必读多读”,学研结合,把自己的功底打扎实,把课上好。</p><p> 他是语文教师,正如此,才深知语文的重要,和教好语文的重要。</p><p> “语文教得再好,还都在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当中。”曹校长说。</p> <p>5.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教学的平凡开出花来</p><p> 就当天的公开课和乐平中学多位老师的经验做法以及他们在高考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景德镇市高中语文中心组组长、昌河中学朱伟光老师作代表发了言。</p><p> 朱伟光是景德镇市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在2012届高考中,他所教学生语文137分为全市最高分,班级平均117分。“带好学生教好书”是他30多年来一直乐此不疲的最重要的任务。</p> <p>  朱老师对王慧、盛冬梅老师的课赞赏有加。他是同行中的行家,却有谦和的笑容。他称羡乐平中学高考成绩的优异,也从自身教学的角度道出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容易,高考语文想得高分有多难:</p><p> “高考语文120分的人数比数学140分的人数都还要少。”</p> <p>  市教研所高中语文教研员徐林根在总结中也表示:“语文人的世界,没有谁是容易的!”</p><p> 他希望大家能不断反思,不仅教知识,更要训练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品味,加强文化认同和修养,让青春和生命绽放光彩。</p><p> 他同时鼓励大家“拿来”“借鉴”“吸收”,努力教出特色,教出成绩,共存共荣。他说:</p><p> “《论语》里面讲:君子和而不同。对语文教学,我们内心所见相同,追求更好的成绩这个大目标一致,但每个人的具体做法和教学风格可以不尽相同。正因为有很多的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坐在一起交流,这样的交流才有价值,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交流,高中语文才更加多彩。相互交流学习,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p><p> “语文不像数学、英语一样热门,但是高考中,得语文者得天下,不是大话、假话。</p><p> “高中语文不容易得高分,这正体现了学科的价值。今天,我们都为了追求这一价值而来。”</p> <p>  最后,市教研所刘光明书记对乐平中学在2020年高考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王慧、盛冬梅等乐平中学一大批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他要求与会的全体老师要修己以敬,不断学习,用每一个普通的改变,来改变普通。</p> <p>6.尾声</p><p> 活动当天,乐平一中、乐平三中、昌河中学、景德镇一中、昌江一中、浮梁一中、乐平四中、景德镇三中、景德镇七中、景德镇十六中、景德镇第一中专、景德镇二十六中、景德镇四中和景德镇二中等15所高中(另含乐平中学)派人派车,集体参会。各学校全力配合,各一线教师教研积极性极为高涨。</p> <p>  这是一次融公开课、讲座、分享、交流于一体的一次大规模的高中语文教研活动。总结经验,启迪思路,互学互促。活动旨在以身边的优秀为典型,激励更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坚定地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p> <p>  活动得到了乐平中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p><p> 会议由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组织、徐林根主持。</p>

语文

高考

乐平

学生

教学

高中语文

老师

中学

作文

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