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佛阁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绘画技法高超。在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阁,这座佛阁为安多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建筑气势雄宏,金碧辉煌。常年有住寺喇嘛学习研修,供奉佛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像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文殊、观音、大金刚手、药师、度母、白伞盖等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并包括了已经被神化的藏族历代文化名人,比如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藏戏之祖唐东杰布,藏药鼻祖宇妥·元丹贡布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译师门下。为了磨炼他的心性,玛尔巴曾让他在连续六年之内修建众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毁。米拉日巴又在岗仁波卿雪山上苦修了9年,饮冰雪、食青苔,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拙火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身体温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袭布衣,人们称之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终生未建道场,在青藏各地云游传教。他传教的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榻在市委招待所-甘南饭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甘南饭店不远处的一家粥店解决了晚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出发时下起了小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