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我们继去年自驾完成了四川和贵州部分的长征路线后(松潘地区没去),今年自驾长征路,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岷县开始。</p><p> 选择十月份的时间,与85年前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走出四川,到达甘肃的时间恰好吻合。</p><p> 同样的星辰日月,同样的江河山岭,同样的秋天季节,我们追随父辈长征的足迹,是八十五年后的今天。</p> <p> 出发前几天,按父亲长征时所在的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对照着父亲的回忆录和杨成武等老一辈的回忆录按图索骥,规划这次的自驾路线。</p> <p> 10月6日在西安市“一嗨”租车公司提车后我们就出西安城了,往西进入甘肃。</p><p> 入住天水市。八十多年前,父亲所在的红二师为了掩护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曾在天水有过佯攻天水市的战斗。</p><p> 第二天参观了麦积山石窟景区。</p> <p>10月8日早离开天水,继续西行,向岷县出发。</p><p> 高速公路一路畅通。低厚的云层下,眼前的山峰若隐若现。</p> <p> 岷县,秦代建制,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名。我们准备住在岷县,再去70公里外的腊子口战役遗址参观。</p><p> 在到达岷县前我们途经并参观了哈达铺镇。</p> <p> 看到山顶上藏族风格的寺庙,进入藏区了。</p><p> 车窗外,青绿的山麓被进入秋季的落叶松树染上了层层黄色。</p> <p> 钻过“迎红军”隧道。 </p><p> 因为是秦岭山脉,要经过不少的隧道,有一条隧道竟然有10.6公里长。</p> <p> 哈达铺是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是长征路上的“加油站”。</p> <p> 在这里,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得到了物质和粮食的补充。走过雪山草地,经过激烈殊死的的腊子口战役后,红军将士们几乎拼尽了最后一点体力。在哈达铺“有肉吃啦”!部队用银元换得了肉和粮食,毛泽东在国民党留下的报纸里,获得了刘志丹在陕北红军根据地的信息,作出了将长征落脚点和抗日大本营放在陕北的决策。</p><p> 继续北上,到陕北去!</p> <p>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当毛泽东满怀豪情地酝酿着这首脍灸人口的诗篇时,心中一定久久荡漾着在哈达铺迸发着的喜悦。由此历史以它应有的厚重揭开了崭新的篇章……</p><p> 摘自【哈达铺长征纪念馆】</p> <p> 中央红军在此住了四、五天,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部队进行了整编。</p> <p> 红军街上的清真寺,“清真寺”三个大字是毛泽东手书。</p> <p> 10月8日从岷县县城去腊子口。</p><p> 腊子口天险,是红军进入甘肃后第一个险关,也是必经之路。敌军依仗两山的隘口驻军把守,在悬崖峭壁下,以为几座碉堡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p> 毛泽东下令红四团,三天內拿下腊子口!</p> <p> 峭壁下是腊子河,当年峡口最窄处只有八米宽。</p> <p> 红四团接到攻克腊子口命令后,急行军奔袭腊子口,经过几天的艰难行军和战斗,到达腊子口。</p><p> 部队强攻腊子口战斗打响后伤亡很大,团首长决定出奇兵偷袭腊子口。</p><p> “黄开湘团长指着地图说:潘师年(父亲原名)和毛振华带一个连插入敌人后山,配合正面部队消灭腊子口的敌人……”(摘自潘峰回忆录)</p><p> 一个苗族小战士用带勾的竹竿攀上了峭壁,父亲和战士们用小战士扔下的绳索一个个跟着往上攀,毛振华带领战士们到了山顶上,往山下的敌碉堡扔手榴弹,敌人四处逃散,父亲带着一个排阻击敌人。</p><p> 天险腊子口被英雄的红四团攻破,大部队从正面发起了总攻。</p><p> 腊子口打下了!</p><p> 父亲受伤了…</p><p> 战斗结束后,军团首长聂荣臻走过小路看到受伤的父亲,关切地问情况,并对担架员说:“你们要好好照顾他,………千万不能掉队啦”。</p> <p> 这条小道紧挨着腊子河,难道就是当年红军要突破过去的小道?</p> <p> 这里有棵倒下的大树作过河独木桥,现在的大树应该是模拟当年的场景。</p><p> 难道就是父亲的回忆录里提到的那棵大树?</p><p> “我和侦查排的战士都是骑着骡子过河的。因为人多时间紧,战士们又砍倒了两棵大树,倒向对岸,成了两根独木桥……” 《潘峰革命回忆录》</p> <p>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长征组歌》</p><p><br></p><p> 父亲当年多次给我们讲过突破腊子口的战斗,现在我们还记得他边说边比划着自己受伤的腿,父亲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眼睛里满是自豪的光彩。</p> <p>腊子口战役纪念馆</p> <p> </p> <p> 与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合影</p> <p> 从岷县县城到腊子口要翻越一座海拔将近四千米的铁尺梁山,铁尺粱山处于迭山群峰中。腊子口战役后红军部队必须翻越这座山,这是进入甘肃的第一座高山,其艰难程度不比过雪山容易。</p><p> 今天的铁尺粱山以它的险峻巍峨,四季不同的景色,已是甘南的著名景区。我们开车翻越时,几十公里都是九曲十八弯的公路,贴着岩壁,路上不断见到有碎石掉落。</p><p> 小心翼翼地驾车到了盘山公路最高处,这里设有一个观景台,我们停车观景。周围山峦叠嶂,放眼望去,天边的阳光照射在最远的山顶上,薄雪反射着银光。低头再看山间的沟壑,缕缕白云在我们脚下飘过,团团薄雾从对面山群弥散过来,近处有藏民放牧的羊群在安静吃草,高原风光无限!我们心中感受着当年红军将士们艰难攀登上来后的喜悦。</p> <p>山下的藏村。</p> <p> 一股急急而去的溪流,吸引着我们下车去玩玩。</p> <p><br></p><p> 1936年10月10日,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会宁,与早到一年的红一方面军举行了会师大会。参加长征的所有红军队伍自此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p><p> 而我们正好在84年后同月同日这一天也来到了会宁城。</p> <p> 进入会宁县,汽车经过会师纪念园大门。我们就住在旁边的酒店。</p> <p> 放下行李,来会师纪念园参观。今天天空放晴了,蓝天,白云,艳阳下的“会师纪念塔”分外耀眼。</p> <p> 当年就在这座文庙举行了会师大会,朱德代表党中央,军委,中央苏维埃做祝贺发言。</p> <p> 旧时的会宁城门楼</p> <p> 今天命名为会宁“会师门”。</p> <p> 会师门城楼上</p> <p> 10月11日我们离开会宁县,向北,进入宁夏,向固原市出发。高速公路上不断见到陇西、通渭、隆德的地名牌子,红四团在哈达铺整编为一纵队四大队后,一路击溃了这些地方的小部队敌人,不可阻挡地勇往直前,向着六盘山挺进。</p><p> 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六盘山战斗遗址。</p> <p> 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山,主峰2942米。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山道才能到达山顶,故得此名。</p><p> 我们坐观光车到山顶上,立马感到气温之低,把所有的厚衣服都穿上了。风,好大!山上纪念广场两边的红旗吹得猎猎作响,和风声一起都能盖过我们说话的声音了。我们要登上高高的台阶才能到纪念馆內参观。当登上台阶高处往下看,广场恢宏壮观!</p> <p> 高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山顶上。碑体后边是毛泽东的《清平乐.西风烈》。</p><p> 红军长征历经万水千山,牺牲无数将士,终于在这里看到了胜利的曙光!</p> <p> 主席这首著名诗篇,用金字刻在高大的石碑上,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更具有气壮山河的气势。</p> <p><br></p><p><br></p><p>天高云淡,</p><p>望断南飞雁。</p><p>不到长城非好汉,</p><p>屈指行程二万。</p><p>六盘山上高峰,</p><p>红旗漫卷西风。</p><p>今日长缨在手,</p><p>何时缚住苍龙?</p> <p>网上截图:俯瞰六盘山战役纪念园</p> <p><br></p><p> 这是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当年毛泽东在这里,远望群山,对身旁的闻一多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主席诗兴勃发,吟诗抒怀。</p><p><br></p><p><br></p><p> 网上截图:吟诗台</p> <p> 观光车走的盘山道。</p> <p> 下山时走红军小道,约一个小时。</p> <p> 今天这里已是一条美丽的小步道。在山谷里,我们走在落叶松林间的栈道上,道上落满了黄色的松针。四周山体也是片片金黄,当年红军队伍急行军也从这里翻越大山?是否父亲也走过这条道?如果山会说话一定能告诉我们,如果山有记忆一定会刻在这里的任何一块石头上!</p> <p> 我们从父亲的回忆录中看到,他们越过六盘山后,在接近固原市的青石嘴,与东北军的骑兵部队打了一仗。</p><p> 地图上果然找到了“青石嘴战斗遗址纪念碑”。我们下了高速,根据导航,又问了附近的老乡,在一个安静的村子边上,看到了“纪念碑”。</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得知敌人的两个骑兵连在这里修养,主席立即开会,下了作战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带领红四团作正面攻击部队,战斗持续约半个小时,共歼敌200多人,缴获战马100多匹以及10余辆马车的弹药物资。红军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骑兵侦察连,任命梁兴初为连长,刘云彪为副连长。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第一支骑兵部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纪念碑上的雕塑,是一个红军战士骑马举大刀,英武骁勇!</span></p> <p> 10月11日的下午,我们到了宁夏固原市。</p> <p> 固原曾是我国古代西北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西北段的必经之路。</p><p> 高速公路经过一段戈壁滩地带。这里是典型的内陆干燥地区,两边时不时看到据说是明代时期的长城遗址。</p> <p> 10月12日离开固原市,进入陕西,到吴起县。</p> <p> 我是从《长征组歌》里熟悉了“吴起镇”这个地名,知道它是红军长征的胜利之城,是中央到达陕北的落脚之地。中共中央从这里,又走向延安,西柏坡,走进北京。 </p><p> 从中央红军出发的江西于都到陕西吴起镇,征途二万五千里,经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二十多万红军将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p><p> 在吴起县我们参观了中共中央领导人曾经住过和办公的旧址。从这一排排的陕北窑洞,将走出一个红色的新中国。</p> <p> 吹响长征胜利号!</p> <p> 10月13日离开吴起县,今天去延安。</p><p> 途中路过志丹县,我们去缅怀刘志丹烈士纪念碑。</p><p> 我爸爸是陕西人,当年参加了刘志丹陕北红军,到了延安。</p> <p> 1936年3月,刘志丹在山西东渡黄河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仅33岁。</p> <p> 10月13日中午到达延安了。</p><p> 深秋的延安,路两旁都是金黄色的银杏树。</p> <p> 饭后去参观延安枣园。</p> <p> 以前所知道的枣园,总是与窑洞和黄土地的印象联系,今天到枣园,似乎走进一个公园。</p> <p> 这小院子挺不错的,收拾的好干净。</p> <p> 一队小学生唱着歌,激情昂然来杨家岭参观。他们是延安的后代,是中国的未来。</p> <p> “七大会议”礼堂</p> <p> 当年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的地方。</p> <p> 抗战时期,全国有志青年向往延安,奔向延安。延安宝塔是苏维埃政府地区的地标,也是他们心中崇敬的目标。</p><p> 我母亲四姐妹当年先后从重庆奔赴延安,新华父亲长征到延安后,在延安学习工作约四年。我母亲四姐妹都是在延安时期结婚的,我表姐叫延家,出生在延安。</p><p> </p> <p> 宝塔依然伫立在高高的土坡上,它依然是延安的重要地标和革命圣地的象征。它在那里经历过了炮火洗礼,听过了信天谣《东方红》,看到了苏区大生产的热潮,见证了走向红旗飘飘新中国的曙光……</p> <p> </p> <p> 我在参观杨家岭窑洞里展出的,有关延安时期“活跃的妇女运动”的照片时,有一张照片让我想起妈妈说过她在延安时期参加了卫生训练队的学习,当上了助产士,经常参加医疗队到延安农村老乡家看病,帮产妇接生,还编了歌谣向老乡们宣传卫生知识。我们党的下乡医疗队传统是继承了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p><p> 唉,如果母亲还健在,说不定能认识照片中她的战友们。</p> <p> 长征胜利后,1935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的道镇象鼻子湾村对三百多人做了一次讲话,那天下着鹅毛大雪。</p><p>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段著名的讲话就是长征史上被称为的“雪地讲话”。</p><p> </p><p> 我们在去延安甘泉县大峡谷的路上参观了这里,但是还在修缮中,没有完全开放。</p> <p> 我们这次驾车到达了圣地延安,《追随父辈的足迹》也完成了这三段路程的记录。从父亲的家乡福建建宁县,到陕北的延安,我们家庭用自驾方式,从2016年开始,分三次走完了大部分的长征路,前后经过了十个省,亲眼看到了父辈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突破乌江,攻占娄山关,腊子口出奇兵……。</p><p> 每到一个战斗遗址,每参观一处纪念馆,每看到各种历史资料图片,我们都尽量去找到身历其境的感觉,能更有贴近父辈们的体验感。</p><p> 长征,这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壮举,它不仅永远存在于历史档案中,它的精神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p><p> 我们永远崇敬父亲和这支英雄的军队,永远缅怀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们!</p><p> “千山万水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花开的国土”。</p><p> 亲爱的父亲,母亲,永远和我们在一起!</p><p> </p><p> 2020年 10月25日 重阳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