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重阳天坛风光

寒冬腊月

<p class="ql-block">  庚子重阳节前夕,我来到北京天坛公园游玩。正逢周末游人众多,天气晴朗宜人,公园里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层林尽染、五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比比皆是,烘托着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奇特古建筑特别有历史沧桑岁月感。</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的建筑构思设计奇特精巧,建筑华丽壮观无比,处处细微之处尽显皇家敬天祭神的敬畏之心。天坛也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到此游玩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正如歌曲《我们都老了吗》中的歌词所唱“梦还没有做完,就走到了夕阳下”。记不清曾几次游览天坛,这次重阳节再次来已经是63岁的年纪,一天走下来微信运动显示走了一万步,腰酸腿疼真是人老腿先老啊!</p><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的秋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映衬着层林尽染,独特古建筑风格有独特的魅力。观者如云、人人欢喜,身临其境置身于这天地融合一体、绵延南北数里大气磅礴的人间奇景,一扫“逢秋生悲”夕阳余晖的苦闷,只觉得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特别是登上祈年殿登高望远更是心胸宽阔,感慨万千,使人忘记年龄、忘记时间,还是高歌一曲及时行乐吧!</p><p class="ql-block"> 参观祈年殿里高高设立敬奉的天地诸神牌位和祭天大礼仪式,遥想当年历代帝王心怀敬畏之心,率满朝文武大臣浩浩荡荡在这气势恢弘的天坛,戒斋沐浴、宰牲敬奉、鸣炮报信是何等隆重举行!我们平头百姓也要借此圣坛登高许愿,与天地诸神沟通,祈福逝去父母来世如愿,祈福家庭幸福平安、儿女事业顺利、孙辈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皇穹殿、皇乾殿、回音壁、丹陛桥、圜丘、七星石、斋宫、宰牲亭、长廊还有菊花展,真是处处风光独特、赏心悦目,幸好有手机照相记录行程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20201024晚</p> <p>天坛导游图</p><p>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p><p>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p><p>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p> <p>天坛北门望祈年殿</p><p>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为北圆南方。当初,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时下的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内坛中间还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它算作圜丘坛的北墙。这段隔墙在两轴线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绕过皇穹宇外墙而与东西内坛墙相连接,将祈谷、圜丘两坛隔成两个区域。</p><p> 内坛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轴线上,中间由长360米、宽30米的神道(丹陛桥)连成一个整体。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大祀殿(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p><p> 天坛是祈谷、圜丘两坛的总称,有两重坛墙环绕,将坛域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均为南方北圆。坛内祭祀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四面设门。连接两坛的轴线,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漫长的道路。圜丘坛建筑群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圜丘坛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坛位于中轴线的北端,主体建筑即祈年殿,坛中还有祈年门、皇乾殿、东西配殿、燔柴炉、瘗坎、砖门等建筑,附属建筑有72连房、神厨、宰牲亭等。圜丘坛、祈谷坛的附属建筑多在其东,这种布局使天坛西部坛域开阔。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环绕的宫城,名“斋宫”,是皇帝祭祀把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室。</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风姿</p> <p>祈年殿</p><p> 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p> <p>祈年殿前的雕刻丹陛石</p> <p>三级丹陛望柱石雕</p><p>在皇家的宫门、殿座和园林里的亭、台、楼、阁等建筑的基座和桥的两旁,都用白石栏杆围护。其构制形式是摹仿宋元以来的木质栏杆,在建筑台基的周边,贴地面设地袱,上立望柱,望柱的上端有一个望柱头,每两根望柱之间安一块石栏板,相互连接成栏杆。栏杆可保护登临人的安全,又可美化建筑物,那些支撑在石栏杆之间的石柱就叫望柱。雕饰有龙凤狮猴等动物形象,或草叶花果等植物纹样,形式为圆雕和浮雕,统称为“望柱石雕”。</p> <p>香炉</p> <p>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排水的汉白玉龙嘴</p> <p>祈年殿</p> <p>祈年殿内景</p> <p>皇乾殿</p> <p>  皇乾殿位于祈年殿的北面,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用于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5间蓝色琉璃瓦顶的殿宇。</p> <p>皇乾殿内景</p><p>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p><p> 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状像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p><p> 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p><p><br></p> <p>祈谷坛</p><p> 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p> <p>祈年门下回拍祈年殿</p> <p>祈年门洞拍祈年殿</p> <p>东配殿侧面房脊</p> <p class="ql-block">镣炉</p> <p>祈年门广场</p> <p>祈年殿山门东侧面山脊</p> <p>祈年门</p> <p>祈年门东侧面</p> <p>祈年殿山门丹陛桥:</p><p> 位于祈年殿前,又名海墁大道,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连接祈年殿和圜丘坛的主要通道。平整的宽大的丹陛桥下有一券洞,是祭祀时牲畜前往宰牲亭的通道,也叫鬼门关。</p> <p>西配殿</p> <p>祈年殿丹陛桥</p><p> 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p> <p>成贞门洞看回音壁后面</p> <p>成贞门洞看祈年殿</p> <p>成贞门(也称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p><p class="ql-block"> 是皇穹宇的围墙,高3.72m,直径61.5m,具有回音的效果。由于整个围墙建造的十分精细,围墙弧度规则,墙面坚硬整齐光滑,对声音的吸收小,使得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讲悄悄话在6m以外就听不到了,但在回音壁却能传得很远,堪称声学奇迹。</p> <p>皇穹宇:</p><p> 位于圜丘坛北面,主要用于收藏神牌。整座殿宇严谨、精致,殿外的台阶上是雕刻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殿宇顶部覆盖着蓝瓦金顶,内部则有精巧美丽的藻井。主殿前还配有供奉清代各帝王及各配神木牌的5座配殿。</p><p>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p> <p>东配殿介绍</p> <p>东配殿</p> <p>东配殿内供奉</p> <p>皇穹宇</p> <p>皇穹宇内景供奉</p> <p>皇穹宇广场西配殿</p> <p>西配殿内景供奉</p> <p>诸路共神供奉</p> <p>回音壁广场</p><p>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p> <p>  三音石:</p><p> 在皇穹宇的殿门外是著名的声学奇迹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一次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两次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三次回声。</p> <p class="ql-block">  圜丘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位于天坛南半部,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子墙四周各有一大门。北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叫昭亨门,也称南天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亨、利、贞。“元”,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亨”为万物生长繁茂亨通;“利”,为天地阴阳相合,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贞”,为天地阴阳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p><p class="ql-block"> 登上台顶,你会发现无论是拍手还是喊话,在这里的声音都会变得非常的洪亮。原来圜丘坛的台顶并不是完全的水平,而我们听到的响亮的声音也并不是原音,而是声波经过0.07秒短暂的反射形成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圜丘坛</p><p class="ql-block">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p><p class="ql-block"> 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p> <p>圜丘东面回拍北面回音壁方向</p> <p>圜丘南门</p><p> 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p> <p>圜丘西门望灯</p> <p>  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坐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p> <p class="ql-block">镣炉</p> <p>圜丘东门</p> <p>圜丘北门</p> <p>长廊和祈年殿相映</p> <p>长廊介绍</p> <p>长廊一角</p> <p>长廊</p> <p>长廊内</p> <p>长廊区</p> <p class="ql-block">公园西北角的双亭</p> <p class="ql-block">扇面亭</p> <p>斋宫</p><p>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无梁殿即斋宫正殿,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13级,左右各15级。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p> <p>宰牲亭远景</p> <p>宰牲亭:</p><p> 是古代皇家用于宰杀祭祀用的牲畜的场所。由于祭祀时不能用刀,所以这里又叫打牲亭。</p> <p>水井穹顶</p> <p>宰牲亭内大殿内景</p> <p>漂牲池介绍</p> <p>漂牲池</p> <p>灶台</p> <p>文物展</p> <p>斋宫</p> <p>七星石说明</p> <p>七星石</p> <p>500年树龄的古树</p> <p>祈年殿</p> <p>皇乾殿</p> <p>祈年门第39届菊花展</p> <p>祈年殿前广场</p> <p>回音壁</p> <p>皇穹殿</p> <p>圜丘至回音壁</p> <p>圜丘</p> <p>长廊</p> <p class="ql-block">双环万寿亭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