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由科区教体局与通辽广播电视手机台联合制作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复苗工程”普法宣传特别节目《公益大讲堂之学法时光》第七期《拒绝校园暴力 预防校园欺凌》</p> <p>关于校园暴力,我们中四班的家长踊跃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p> <p>静禹心家长:关于校园暴力的施暴者,我想问的是谁赋予他如此骄横跋扈的性格,我觉得是家长过分的溺爱,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在家当惯了小霸王,那出去之后也会延续这样的性格。可在孩子闯祸后,家长只会痛哭流涕,指着孩子不应该,却不会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教育本身的问题。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都是受害人,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规避被伤害的风险,同时也要告诫孩子什么是对错,不要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p> <p>刘一辰家长:校园暴力,不仅是校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校园暴力频繁发生,可以看出,校园暴力很多都是群体性对单独性质的。施暴的学生心理是扭曲的,我认为在学校,教师应该监督好学生,从心灵上给孩子关注和爱。在杜止校园暴力上有一定的作用。</p> <p>范梓瑄家长:校园暴力,无论是施暴者还是被施暴者,这样的事件只会给他们尚未确定的三观照成扭曲,也会给被施暴者照成心里阴影,校园暴力的发生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而是多方照成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也要多方共同努力。</p> <p>姜竣晨家长:校园欺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应对,老师要与家长加强沟通,家长要正确教育子女,教育孩子当遇到欺负不要沉默更不要以暴制暴,要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警察报告。</p> <p>胡芳榆家长:校园暴力在学校很常见,那只是他们的无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罢了。一种欺软怕硬的冲动,以欺负弱小来满足自己扭曲的想法,孩子性格软弱就容易遭到欺凌;欺凌者会有自己的“势力”,看不顺眼就找他,别人眼中的“强者”。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孩子如果在学校里被欺负,应及时向学校反应情况。校园暴力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应对,老师要与家长加强沟通,家长要正确教育子女,教育孩子当遇到欺负不要沉默更不要以暴制暴。</p> <p>李芷卉家长: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不是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的爱就是过于溺爱是家里的“小霸王”,这类孩子心里扭曲,容易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最后酿成大祸。而我们家长平时也要交孩子如何预防,要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时要保持镇静,还要学会向身边的人求救,任何时候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还有就是不主动与人发生争执,遇到事情找老师或家长解决。最后请家长、学校、社会多多关注孩子,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不要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被施暴者!</p> <p>李林岂家长: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频频曝光,已经到了令人发指得地步。都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我们遭遇校园暴力是,千万不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应及时告知老师、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必要时还要寻求法律的保护。同时,也不能不计后果、以牙还牙,恶意报复只会导致雪上加霜。暴力欺凌已经严重危害青少年得身心健康,破坏正常得教学秩序和和谐校园的建设。其对学生的身心伤害巨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拒绝校园暴力。</p><p>为防止校园暴力得发生,身上不要多带钱和贵重物品;遇事要沉着冷静,做出反正和判断;上学和放学期间不要单独在人稀少得小巷里独行,尽量结伴而行。</p><p>让我们一起努力,驱散笼罩在校园上空的黑暗!</p> <p>李文钥家长:校园欺凌加害人与被害人都是受害者,校园欺凌对被害人而言,受到了侵犯,受到啦伤害,是被害人,对被告人而言,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被判处了刑罚,失去啦自由,失去的是亲人和伙伴,校园欺凌不是孩子之间的玩笑是一种暴力行为。教育孩子被人欺负要向父母和老师报告,必要时可以报警求助,让孩子不欺负弱小,和同学和睦相处,家长要做好监护职责,学校要做好监督管理,尽量减少这一类事件的发生。</p> <p>“学位好人”培养教育孩子心胸豁达,处事遇事冷静,不骄不躁,据理力争可以但不可偏激,谦虚不可懦弱。学校是大家庭,和睦是好氛围,祝愿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p> <p>总结:家庭连接着学校和社会,千万别为了今天骄纵孩子,而不顾及明天的发展历程。有因有果,家庭的教育的好坏,孩子就是那张成绩单。远离校园暴力,还美好的校园一片洁净的绿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