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

兰逸

<p>  又是秋菊盈园的重阳佳节。</p><p><br></p><p> 登高望远,萧萧秋意。插茱萸,簪菊,赏菊,品菊花酒,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p><p><br></p><p> 路边的小野菊开的金灿灿的。芦花白了,枫叶红了,银杏黄了,给大地描摹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秋韵图。</p><p><br></p><p> 红衰翠减,秋风秋雨里,一波秋水微微荡漾着绵绵的思乡愁。</p><p><br></p><p> 昨天母亲给我打电话,说想儿子了,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说北京疫情控制很严,出了北京再回来麻烦事很多,等春节回家吧。</p><p><br></p><p> 今年的重阳又不能与父母团聚了。年年天涯,芸芸情思,一腔惦念。</p><p><br></p><p> 一直想写写母亲,就是没有下笔。因为母亲太平凡了,平凡的没有一点儿棱角。太平凡的人往往不太好写,而那些个性鲜明且有特点的人容易写,哪怕是坏人都比好人好写,能写出特点。</p> <p>  母亲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有柔度有容量能载物。微风徐来水波不兴,看不到波澜起伏,听不到浪花喧嚣。坐在它身边,只是看着它无声东流去。</p><p><br></p><p> 母亲年轻时也是漂亮人,皮肤白皙,两条又粗又黑的辫子一直拖到屁股后面,显得很俊俏。一米六二的身高端庄而匀称。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民国大学生,后任县委常委,县中创始人并任第一任校长。在当地大家都叫她刘三姐。</p><p><br></p><p> 母亲从卫校毕业后,分配在县妇幼保健院工作。后来工作调动频繁,先后在七个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p><p><br></p><p> 小时候,经常在夜里懵懵懂懂中听到母亲被人家叫了起来,有的产妇来不及上医院,她就背上药箱,拿着产包深夜去产妇家接生。几十年来,在她手里诞生的孩子不计其数。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为当地妇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尽心尽力。</p><p><br></p><p>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国家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她兼顾不上家庭和还在读书的几个孩子,常年风里来雨里去,下乡宣传和动员育龄妇女实行计划生育。给育龄妇女上环,对超生的实行引流等手术。</p><p><br></p><p> 二十多年中,由于她工作很出色,计划生育成绩突出,1980年被评为省劳模,出席在江苏如东召开的全省劳模大会。省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组织他们在苏杭等地参观考察。每当母亲谈及此事,难掩激动和喜悦之情。这也是母亲常常引以为自豪的荣誉。</p> <p>  母亲是一个平和的人,性格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隐忍。一生中不管遇到什么事,从来不会采取激烈的方式,而是理性而温和的面对和解决问题。工作几十年来,与领导和同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正面冲突,深得大家的喜欢和尊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父亲是一个脾气急躁人。我们家不会永远阳光明媚,常常阴晴不定,偶尔来一场疾风骤雨。父亲对孩子会采用棍棒教育,小时候我们犯错误就挨揍。母亲会保护孩子,因此她也会和父亲发生冲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父亲大男子主义严重,有时候对母亲缺乏尊重,不合他的意思就会火冒三丈。母亲往往默默承受,采取忍的方式来避免矛盾激化。母亲的性格里有着外祖父外祖母的基因,隐忍和包容。她心里的痛苦从来不和别人诉说,把悲伤留给自己,一个人悄悄地抹眼泪。</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革中,父亲离开了医院,离开了他的手术台。全家七八口人的担子全部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父亲工资停发,仅靠母亲微薄的工资养活全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没有了父亲的工资,我们家的生活就陷入困境。那几年没吃过白面馒头,为了省钱到粮站买那种很小的碎鸡米(饲料)千淘万滤,然后做成糕,这种食物难以下咽,整年几乎没闻过肉腥味。</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母亲上班很辛苦,还要照顾着一家老小衣食住行。她起早摸黑,给孩们洗衣服做饭,夜晚在灯下做衣服、纳鞋底。记得有一天她上班前把馒头蒸上锅,因为太忙忘了,等想起来匆匆跑到家,馒头都变成黑焦炭。</p><p>&nbsp;&nbsp;&nbsp;&nbsp;</p><p> &nbsp;&nbsp;医院造反派要她揭发父亲历史问题,让她和父亲划清界限。母亲顶住压力,保护父亲和家庭。可见母亲也是一个很坚强的女人。她护佑着全家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子,自己父亲在当地又是很有名望的老干部、教育界老前辈,可她一点也不骄奢,没有傲气,平等待人。为了家庭吃苦耐劳,默默付出。识大体顾大局,忍受着丈夫的急躁脾气,保护着孩子和家庭。我们从心底同情她,也很敬佩她。</p><p>&nbsp;&nbsp;&nbsp;&nbsp;&nbsp;</p><p> &nbsp;我们这个家庭能平安度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日子越过越好,和母亲的坚强、宽容和忍耐是分不开的。如果说父亲是树干,母亲就是树冠,她的绿荫掩映着我们的身影,为我们遮风挡雨。在母亲身上,我也学会了同情和包容,学会尊重别人,与别人和睦相处。</p><p>&nbsp;&nbsp;&nbsp;&nbsp;&nbsp;</p><p> &nbsp;母亲人缘好,极富同情心。家里不用的东西,不穿的衣服都打包送给贫困人家。很多病人痊愈后和母亲成了朋友,他们经常来看望她,送来好多应季的农副产品。大米、玉米、红薯、大豆花生、粉丝应有尽有。这些农副产品虽然不值多少钱,那是病人对她的感激之情。</p><p><br></p><p> 母亲退休后,有几年膝关节炎很严重,走路疼的大汗淋漓,坚决不坐轮椅。她说,我不能因为怕疼而从此坐轮椅。她一边治疗一边适当锻炼,最后竟然奇迹般的治好了。和她同样有着关节病几个人,从此离不开轮椅了。母亲有着越挫越勇不服输精神,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p><p><br></p><p> 每天九点,前后排一些邻居们就会聚集到我们家,围坐在她身边,拉拉家常,把听到的各种趣闻和消息说说,十点半结束,各自回家做饭。母亲笑着说,每天她都要主持新闻发布会。</p> <p>  晚年母亲和父亲都选择住进养老公寓。在养老公寓,领导和员工都很喜欢她。每到周日食堂包饺子就去义务帮忙,她做事麻利,几个人包饺子赶不上她多。护工就像女儿一样照顾她。好人缘也是财富,能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p><p><br></p><p> 母亲对钱财看得淡然,乐于施舍,帮助困难的亲友。家庭的全部收入都由父亲掌管,可是父亲不善理财,当家几十年几乎没有省下钱。他会套用《红楼梦》林黛玉的一句话:“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他的观念是天下太平,有钱就花。没有以丰补歉和防范不测的意识。</p><p><br></p><p> 晚年父亲爱打麻将,因为耳聋被一帮人骗了不少钱。非法集资找他,卖保健品找他,这些骗子专门坑害老年人。母亲知道他耳聋容易上当受骗,就把财权收归己有。父母收入不菲,我们兄妹几人私底下议论,老爸手里起码几百万存款。当知道仅有五万元存款大家都傻眼了。</p><p><br></p><p> 父亲晚年爱好钓鱼,每天骑电动车到很远的地方垂钓。曾遭遇四次车祸却安然无恙,可以说是破财消灾吧。他财没守住,命保住了。钱财乃身外之物,想明白也就释然了。</p><p><br></p><p> 母亲今年87岁了,她患心脏病多年,几次病危抢救都挺过来了,母亲说她生命力极其顽强。她现在很会保养自己,坚持练习书法,每天写大字100个,小字300个。侍弄花草,自得其乐。</p><p><br></p><p> 晚年的母亲手里终于掌握了财权,她现在是家庭里财政部长。不过,父亲偶尔还会干政,母亲对此很不满意。</p><p><br></p><p> 1989年国家把重阳节规定为敬老节,这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的主题。</p><p><br></p><p> 今天是九九重阳佳节,寄怀于言:感恩父亲给予我们的一切,感恩母亲给予我们的爱和温暖。</p><p><br></p><p><br></p><p> 2020年重阳节写于北京南樱桃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