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谷雨

我一直想找一本指导孩子写作的好书。这次有幸买到《写作课》(作者薛瑞萍老师),爱不释手。这本书大致从三个角度谈了儿童写作的指导:<br>1. 以教学案例记录所带班级2-4年级的一段写作教学历程;<br>2. 教学所得和反思;<br>3. 收录的学生日记和例文。<br><h3>  反复研读,让我在指导班级写作和习作批阅中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尝试。<strong></strong></h3> 一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什么是好作文?就是真、实、小。就是认真看,认真听,认真做;然后呢?然后让我也看到、听到、触到。</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薛瑞萍《写作课》</span></p><p><br></p> <p>  进入六年级后,我发现学生在习作中一直存在选材面窄小、细节难以刻画的问题,这主要因为他们很少在日常积累可写的素材。因此这学期我们班开始写日记,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在日常做到语言、素材的积累。</p> 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学生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有的爱用华丽辞藻记录远离生活的风花雪月;有的被圈画了一次的好词句,在日记中就反复使用,再无新意;还有的总也写不出细节,每日泛泛而谈。这时,薛老师这段对于好作文的评价标准,就成了我指导学生改变、提升的“金钥匙”。我所引导他们改变的方向,正是“真、实、小”,紧扣这三点,学生的日记也日渐充实生动起来。 二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儿童习作要从仿写开始。</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薛瑞萍《写作课》</span></p><p><br></p> 读到书中《模仿》这一章,看到了这段小结:“儿童习作要从仿写开始……模仿——权威——独立,这也是孩子学习写作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对于儿童来说,习作之初必须有贴近生活、贴近童心的范本;必须有携带了同情与挚爱的手把手的指导!”这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正如我在单元习作指导中常常用到范文、老师下水文一样,一方面期待着他们在例文的指导下能少走弯路、错路,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因例文所限而千篇一律。所以“仿写”指导的“度”在哪里,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今年我们年级参与教研员黄雅芸老师领衔的预学单设计中,我和年级组的老师们就一起做了一次深切的探讨。 我们领到的预学单设计正是习作单元。而习作单元的课文、习作例文都是学生可参考、模仿的范本,如何在预学单中指导学生用好范本,学会其中的写作方法就成为我们设计习作单元预学单的关键。<br>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研讨,我们将预学单设计的重点立足于对课文、例文的写作方法剖析,便于学生在接下来的主题写作中仿照方法,进行写作。<br> 后来,我代表年级在区教研活动中介绍本单元的预学单,也着重从本单元课文、例文对学生主题作文的示范作用这一点进行了汇报: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能够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细致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所选的课文、习作例文也都包含了“典型事例+多种描写方法”反映人物特点这一核心。但是,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在写人方面又各有侧重(具体见下图),因此,我们在设计预学单的时候,一方面把握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探寻不同课文的内在联系,即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和不同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探寻每一篇文章独有的写作特色,丰富其对“写人作文”架构、选材及组材的认知。</span></p> 回顾《写作课》书中所写,薛老师总是鼓励她的学生在作文中模仿学过的课文、模仿读过的课外书,甚至是新编、续编儿童读物中的故事,这样的模仿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写作能量,确是好方法! 三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同学由此可以相信:他们用心或不用心写成的日记,老师都用心读过,并且记在心里。</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薛瑞萍《写作课》</span></p><p><br></p> 日记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讲评。薛老师就很注重讲评日记,她不仅选择好学生的日记点评,也刻意选择中等略上的在全班赏读,让即使只有一两处亮点的学生也能明确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方向。 可是,六年级的教学任务很紧凑,很难做到每天挤出时间来讲评日记。来不及全班点评的时候,怎样让学生知道自己日记中的优缺点呢?我不禁想到《写作课》中薛老师一种独特的褒奖做法: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去她的办公室摸摸班级吉祥物——一条黄杨木雕的小蛇。后来,薛老师还在办公室专门准备了几个茶杯和普洱茶,奖励那些写了好日记的孩子到办公室喝一杯老师泡的普洱。这种奖励既受学生的欢迎,又简单迅速地传达了老师对他们日记的认可。其他学生见到那些被邀请去办公室摸小蛇、喝普洱的同学,心生羡慕的同时,也会主动去借阅那些好日记学习,期待着自己也成为下次被邀请的人。 然而我并没有黄杨木小蛇,也不擅长泡茶。但薛老师的做法却给了我启发——唯有特殊又贴近儿童心理的方式才能引起他们对评价的关注。于是,我开始在他们的日记本上留下一段互动的评语,有时再加上切合文意的手绘简笔画或表情符号。<br>  王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今天自己体育课上跑步特别快,脚掌落地“轰轰”地响。“轰轰”这个拟声词用得新鲜又生动,老师把你的大长腿和大脚掌画出来;韦同学日记里说,家里最近闹老鼠,妈妈和外婆一致想逮住它并消灭,为此烦恼不已。我给她出个主意:在网上买一些质量好的粘鼠板(我家以前闹耗子的时候,就是这样解决的),配上一幅老鼠被粘住的糗模样简笔画,是不是觉得它们也没那么可怕了?苍同学说这段时间班上流行课间下棋,每次她和小徐同学下棋的时候,周围攒着一圈同学围观,感觉她俩和路边下棋的老大爷之间只差一杯茶,已经提前步入老年生活了。很好!老师附赠你们一幅下棋卡通素描……<br> 后来我发现,学生确实对这样的评价方式很感兴趣。他们会彼此交换看日记、看评语,知道如果日记写的内容让老师认可,就会得到特别的回复和互动。正如《写作课》中所说:“孩子和孩子之间的连接奇特而微妙,有一种类似梦境的催眠、感染或启发的力量。” 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指导孩子写作的过程,也是我自己进修提高的过程。水有源头,好书是活水。知识在积累,研读在深入,每有所得,更觉得好书与成长相辅相成。

日记

写作

学生

习作

老师

例文

课文

预学单

指导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