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普照,静待花开 ——“国培计划(2019)”江西省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初中语文、数学组)

左右

<p>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之前有许多的迷惑和疑问,要怎样才算是对学生负责,平时该怎么和学生相处,该有什么样的姿态,怎样才算做了一名真正的好教师呢?</p> <p>  2020年10月14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9)”江西省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在北京西路的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内,众多新教师齐聚一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次为期十天的新教师培训,正式开始!</p> 通识篇 <p>  培训的第一天,罗亦奇教授在«师德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中启发了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行,因为教师个人的品质、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所以我坚持把师德放在首位。让我们明白:做教师,它没有什么功利性,不追求大富大贵,有权有势,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保持一颗自己的初心本心。明白:做教师,不是白丁俗客,要做到言行雅正,为人师表;做教师,要忌浮忌燥,多实干,多学习,多合作。</p> <p>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我们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孩来教育,小孩一有什么问题,第一个有麻烦的就是老师。老师这一名词被社会神化了,同样一件事如果发生在老师身上,所面临的指责和怨怼就会加倍。其实老师并不是圣人,每一位老师都会有情绪,面对家庭和学校压力反而更大,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有不耐烦的时候,更别提我们这些新教师。所以教师的情绪调适很重要,首先我们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能成为保姆型的教师也不能做甩手掌柜。面对压力要正确的认识,当有压力时可以向前辈请教,寻找正确的宣泄口,一直把压力积累在心里就会产生心理衰竭。经常保持微笑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压力有所缓解,也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有就是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目标和追求,适时的思考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上,参加优秀老师的讲座,看教育专家的书籍都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所帮助。最后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从容豁达的心态。</p> 语文篇 <p>  十月十七日上午,来自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詹文斌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讲座,课题为《儒家人生哲学与当代教师素养》。讲座伊始,詹老师向学员们展示了张婷老师的优秀事迹,引发学员们对于师德的思考。詹老师指出,时代的期望与教师的培养密不可分,而“培养什么样的教师、为谁培养教师、怎样培养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儒家哲学旨趣与教师时代发展要求存在对抗性,同时詹老师还提出了“师者德性”是教师的“良心”与“脸”,教师应追求和养成师者德性,符合时代性要求,成为“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最后,詹老师还赠与学员们美好祝愿:师者氤氲德性光辉,立德树人方成可能。现场学员报以热烈掌声。</p> <p>  十月十七日下午,《教育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给我们带来一次精神的盛宴,此次讲座由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中心的顾红老师讲授。顾红老师亲切待人,娓娓道来,直接中的点出教育的困惑,接连抛出两个问题让学员们陷入深思: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真的能漠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吗?顾红老师点出,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而好的、优质的、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以及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顾红老师毫不吝啬地对学员们分享她的成长经历,细心分析初为人师常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鼓励学员们成为优秀教师。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p> <p>  十月十八日上午,学员们齐聚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由本校的欧阳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讲座——《走向专业化的课堂教学与诊断——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在讲座上,欧阳芬老师向学员们展示了《孔乙己》的教学设计实例,与学员们亲切讨论该实例的设计科学与否,教导学员们课程内容一般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讲课要从教辅中脱离出来并根据课标来。欧阳芬老师提出,要树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观念,一堂课的设计目标是课程的起点,也是终点,要把学生设为行为主体,并且设计评价先于教学设计。欧阳老师也指出,新教师应研究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欧阳老师的尊尊教诲,使学员们如沐春风,大家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p> <p>  10月18日下午,屈智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p><p>屈智老师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他的学校和他的教育成长过程,我们倍感亲切。随后屈智老师从专业成长路径,独一无二的研究,优秀教师必备技能,以及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这几个方面讲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同时他重点强调了应坚持课堂教学高效化、阅读教学常态化,写作教学过程化,基于课程标准,紧扣部编教材,全面提高师生语文素养,并鼓舞大家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p> <p>10月19日,欧阳芬教授带领我们一起进行了一场语文课程教学的深层次探讨———《新时代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追求》。</p><p>由案例《乡愁》、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 、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核心素养 、 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追求这四个方面展开。其中欧阳教授很好地为我们阐述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这四者的相互关系。新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围绕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让我们对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更具体化的理解。</p> 数学篇 <p>  数学的美,她需要我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她的美学价值和她丰富、深隧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与数学家们-起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美。</p> <p>  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它可以改变我们对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让我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是世界。由此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并成为学习的持久动力。</p> <p>  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家与困难、问题的斗争史。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比如,微积分是由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维尔斯特拉斯等多位大数学家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历时千年才建立和发展完善的。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数学史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认识到科学事业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需要对前人的许多知识批判性的继承,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只能造成自大和落后。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的历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的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p> <p>  数学史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大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大学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p> <p>  刘锡光教授讲解的新课程下的初中平面几何解题教学,很系统的渗透了教育的内涵,讲解了平面几何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的剖析了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的指出平面几何是唯一一门可以难倒世界上任何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初等数学课程,因为有平面几何,才让更多的科学家爱上科学研究。同时,最后给出的几条教学建议,让我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想法,即一定要抓好几何入门教学,把握新课改下平面几何题的特点,突出平面几何基本核心内容和方法。陈惠勇教授讲解的中国传统数学之体积理论,列举了一系列的历史数学家及他们的数学探索过程,成就,让我们对数学史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白数学史与教育相结合,万物皆数,数学作用之大,通过数学能了解几何奥秘。总之,通过对数学专业技能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思想,以及对数学的理解有了较大的变化。</p> <p>  在丁惠生教授的讲述中,我发现我们在教授乘法交换律时只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却极少关心学生是否理解它的含义,因此我应该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知识点中的数学含义。并且,丁惠生教授把他在教学中的感悟告诉我们:拔苗助长很伤人,要发现和鼓励有潜力的数学人才,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也因此让我受益匪浅。</p> <p>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却是充实的。培训最后一天,所有学员们针对此次培训,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真是收获满满!!</p> <p>  随着结业典礼的开始,此次国培学习步入尾声。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我们对于教育的探索却永不停止,走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未来的蓝图还需自己绘制,用实际行动,创造美好的未来!</p> <p>  在最后,借用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话:做“四有”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将是我们现在乃至今后指路的明灯,前进的方向。</p>

教师

数学

老师

学员

教学

学生

教育

我们

学习

平面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