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拔仙台

面朝大海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想去太白山,10次都不够》中说:有些远方,可能只属于一个季节,比如草原的连绵翠绿属于夏天,比如烟雨飘摇的江南属于春天,比如浩瀚悲壮的胡杨沙漠属于秋天,但有些远方,却是超越季节、跨越时空的,比如“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这段话,促使了我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我第三次来太白山,前两次都没有登顶,因此这次主要是冲着拔仙台而去。10月17—18日两天,我和小伙伴李峰、丫头自驾太白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尽管驴友们对太白山再熟悉不过,作为一篇完整的游记,还是需要对他有所描述,更何况大秦岭以</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中华父亲山”笑傲天下群山,太白山以“大秦岭主峰”笑傲天下群峰。值得大书特书的情感太多了!</span></p><p> 太白山为秦岭山脉陕西境内最高峰(有资料称秦岭最高峰应为措美峰),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 太白山名由来已久,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鳌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鳌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原太白山是秦岭诸山唯一有官方山志的,《尚书·禹贡》谓之“惇物山”,惇者,物之丰厚也。《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的。《古今图书集成》、《关中胜迹图志》、《郿县志》等均有记载,而“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地理志》,隋、唐后沿用至今。《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从地理位置看,<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太白山跨宝鸡市太白县、眉县、周至县。主峰拔仙台在太白县境内东部,海拔3771.2(另有数据3767)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太白山为中华名山,古今众多文人雅士纷至并写下大量赞美之词,其中以李白《登太白峰》最为著名:“</span>西上太白峰, 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 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 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 何时复更还?”至于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六月天”是怎样的盛景?《太白积雪》一诗中是这样描绘的:“太白积雪夏天寒,四季一年景不凡。雪盖山峰人望畏,冰封道路步难前。森林茂密葱茏秀,曽鸟繁多旺盛欢。南北天然分水岭,关中横臥万千年。”</p> <p>  17日上午7:00,三人从西安北郊出发,8:40便坐到了景区摆渡车上,一路蜿蜒爬升至海拔2280米的索道中转站红桦坪,途经莲花峰、泼墨山、三国古栈道、世外桃源等几个小景点。我们目标(夜宿大爷海赏夕阳星空,明早登顶拔仙台看日出)明确,没有停留。红桦坪晴空如洗、蓝天白云,远处山顶白雪皑皑。正是登高好时节!</p><p> 乘风破浪的小姐姐们出发啦!</p> <p>  乘坐天下索道直达天圆地方。随着高度缓缓提升,太白山垂直植被分布特征映入眼帘,低山区的红桦树、太白红杉金黄暗红深绿,五彩斑斓,一派深秋绚烂。高度继续上升,眼前出现了清晰的雪线,脚下的植被被一层冰雪覆盖。</p> <p>  抵达山顶一出轿厢便觉寒气逼人,立刻体会到太白山“一日历四季,一步一重天”的奇妙之处。</p> <p>  我们被眼前的美景震惊了!覆盖着白雪的群山恢宏壮观、坦陈霄汉。天蓝得令人沉醉,白云形态各异、流动翻滚。阳光透过云层洒射在山脊上,一片金光闪耀。我们在此耽误了一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向小文公庙进发。</p> <p>  海拔3511米的天圆地方被称为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登高此处,四野空旷,举头望天,如圆盖覆顶,故称“天圆地方”。又因为在这里一半水流入黄河 ,一半水流入长江。所以这里又有”双脚踏南北,江河自分流“之说。其实,在我理解,天圆地方还代表着中国人外圆内方的为人处世智慧。</p> <p>  从天圆地方到小文公庙这段路程很短,而且沿着山势建了木栈道,基本难度为零,又是摆摆拍拍的一路。虽然草枯花谢,然而深秋初雪和好天气不断带来惊喜和震撼。</p> <p>  回望天圆地方,半途的凉亭是太白山森林公园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界,到达海拔3480米的小文公庙,在太白山标志石打卡后便进入了自然保护区。</p> <p>  小文公庙到海拔3568米的大文公庙3公里,我们计算了一下时间,很宽裕,继续欣赏着美景沿山间石径蜿蜒前行。</p> <p>  此时,脚下便是太白山独有的奇特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遗迹是在冰川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如由于冰蚀作用产生的“U”形谷、角峰、冰斗等。由于冰积作用形成的侧碛、底碛丘和终碛等。还有冰水沉积和冰水沉积地貌等都属冰川遗迹。</p> <p>  我们很快陷入浓雾中,群峰和我们玩儿起了捉迷藏。我只好拍拍身边的冰柱、融雪、水滴……</p> <p>  风云突变,山峦时隐时现。</p> <p>  突然间,风起云涌,对面的山峦冲出浓雾,山谷汇聚起滚滚云海。石海、云海、雪海,我们置身天宫仙境!</p> <p>  小文公庙徒步至大文公庙,用时2小时,此刻天空飘起了雪花。在大文公庙简单休息补给后继续赶往大爷海。</p> <p>  大文公庙到大爷海3公里,但途中上坡路较多,上上下下,在山中迂回起伏。一开始就是一段小拔高,俗称“好汉坡”,加之海拔原因,走几步便要停下歇歇,能听到“砰砰”心跳声。</p><p> 幸运的是,天公作美,不时有云海呈现,太阳偶尔露脸,竟然看到了日照金山的景象。</p> <p>  </p> <p>  将近18:00终于到达大爷海。大爷海书名大太白海,人称“仙湖”,位于太白山顶部拔仙台北侧,海拔3610米,是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也是太白山保存较完整的典型冰斗湖泊,形成于古老的第四纪冰川。纯净的湖水来源于秦岭的雪山融水和第四纪冰川。我们到达时,天色渐晚,抓紧拍了两张照片赶紧休息了。</p><p> 山顶冰冻彻骨,挣扎着从被窝里出来去拍星空。高山上的天空澄澈通透,群星璀璨,银河在头顶清晰可见。可惜还没有掌握好手机拍星空的技巧,没有拍出满意的效果,不过能欣赏到也是一种享受。</p> <p>  18号早晨6:00,我和李峰随着一队年轻人冲顶拔仙台。从大爷海到拔仙台一路是典型的高山草甸地貌,由于天还没有亮,基本借着白雪反射的光亮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如果天气晴朗的话,一路能看到二太白海(二爷海)、三太白海(三爷海)。行至最高处,一片茫茫雪原,周围隐约可见一座座玛尼堆。今天天气不好,云层厚重,估计日出是奢望了。正埋头赶路,迎面出现一座石头城堡,拔仙台已经近在眼前。</p> <p>  登上拔仙台,之前登顶的十几个年轻人还在山顶,不甘心地等待旭日东升。海拔3771.2(石碑标注3767)米拔仙台是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最高顶,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相传这里是姜子牙封神的地方,拔仙台顶小观上供奉着据说姜尚封神点仙所坐的椅子,世人不可动坐(环顾四周没找到)。</p> <p>  拔仙台,终于零距离地贴近你。我凝视着你,你拥抱着我。没有想象中的亢奋、激动、语无伦次,内心如此平静、从容,仿佛我们是多年未见的挚友,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p> <p>  静静地伫立你身旁,一眼万年。</p> <p>  在城堡的高处,拍到了二爷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真容。</p><p>有人说</p><p>高山上的湖水</p><p>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p><p>那么说 我枕畔的眼泪</p><p>就是挂在你心间的一面湖水</p><p>一面湖水……</p><p> 浪漫而忧伤的旋律又回荡在我耳边……</p> <p>  苦等到7:30,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意思,我们慢慢下撤。快要下坡的时候,天空突然露出一片蓝色,远山也露出轮廓,美轮美奂的太白盛景再次呈现面前,果然青山不负我!</p><p> 沉浸令人惊叹的奇景中,我们甚至忘记了呐喊,屏住呼吸用手机记录,仿佛一说话就会惊扰到美景。猛抬头,一轮佛光出现在我正前方。多次从驴友的照片和文章里看到太白佛光,终于自己也能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多么幸运啊!</p> <p>  9:00,我们踏上归程,寒风裹挟着雪粒,打得人脸生疼。</p> <p>  很快,雪粒变成了雪花,飘飘洒洒,宛若童话世界。我们不着急返回凡间,不如在仙界忘却尘缘。</p> <p> 15:00平安出山,有点高反的丫头还得接受晕车的考验。</p><p> 尽管第二天天气一般,但想要的元素也基本见到了,甚至超出了预想。我又想起曾经看到的那段话:对于一个热爱旅行的人来说,太白山几乎有着对旅行的一切想象,清风、云海、雪山、草甸、高山天池大爷海、青藏高原以东内陆第一高海拔拔仙台……太白山什么都有,她适合一群人撒欢、两个人浪漫,也适合一个人发呆慵懒。</p><p> 我问自己,明年你要不要一个人去发发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