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上封寻祖记

拙人梦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封村,属山西省原平市中阳乡,位于原平市东北部,距市区10公里,东靠北泉山,西临滹沱河,村里居住人口80%以上都姓孟,距离我的家乡五台阳白村38公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和上封村结缘因一篇文章而起,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走进原平孟子后裔村,感受丰厚文化积淀》,文章由原平公众号《原平故事》发布于2016年8月3号,我读到这篇文章是2020年1月7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近两年来,因致力于寻找始祖孟文迁五台阳白之前的信息,故看到有关孟氏文章,就会细细研读,盼着从相关文章中找到我想要的线索,哪怕一丝丝,一丢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中记载“明景泰二年(1451),孟子第56代孙孟孝从山西太谷县迁居崞县(今原平市)。经过560余年繁衍,孟姓成为全村最大家族,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拨动我敏感神经的有两个信息,一是“明景泰二年”,一是“上封始祖孟孝”。这和我始祖孟文,明景泰年间迁入五台阳白非常相似,而且我村有传说,孟文兄弟四人,分别是文武忠信(孝),这一点我在《山西五台阳白古碑文探索考》中有提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读罢文章就向好友秀萍建国夫妇打听,上封村有没有认识的人?非常巧合的是,秀萍的好友,我俩的学妹孟春萍(祥字辈)就是上封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迫不及待一刻都不想停留的加了春萍的微信,虽然和春萍平时没有往来,因为秀萍的关系,我俩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加上她的微信后,我也没有客套,直奔主题,春萍告诉我,他们始祖孟孝的兄弟孟文在五台阳白的信息,上封村尽人皆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春萍祖籍上封,自己却没在上封生活过,春萍父亲自参加工作就在外地,离开上封亦已五十多年,他们回上封村主要在祭祖时节,往往来去匆匆。知道我的诉求后,春萍热忱帮我,反复和老父亲交流,帮我回忆并进一步打听上封始祖孟孝资料,及上封孟氏家谱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此埋下了心愿,找机会到上封村寻找先祖信息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突如其来的疫情,前半年阻挡了人们来往的脚步。暑假到来后,我回到了阳白老家。秀萍建国夫妇知道我的心愿,特意设计了一次原平之旅。8月11日上午,我、鹏伟、建国三人留连于崞县古县城内,古老的普济桥,高大的文庙,众多的古石碑,厚重的城墙,无不牵绊我们的脚步,高热的暑气也抵不过我们几人探索的热情,只恨时间流逝太快,直怪脑容量太小,装不下眼中所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午三点钟,我们三人和秀萍、春萍约好上封村见面。来上封之前,春萍己联系了上封村孟存有(繁字辈)老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孟存有老人的书屋内,我见到了上封村《孟氏家谱》。家谱内“始祖孟孝定居上封村”一文中记载:“始祖孟孝,是太谷始祖仲明六代孙,明初移民,在洪洞抽签,和族兄孟文,同迁此地,文到五台阳白,孝至崞县上封……孝一生宽厚仁慈,多行善事。他参与了上封大寺庙修建,助修了五台阳白孟文修佛殿。原村西大寺庙永乐十三年碑记记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如获至宝,立即询问孟存有老人,石碑在哪里?答:“没有了,破四旧时毁了!”真的让人无语。快速翻看家谱内容,许多文章由孟繁益执笔,我再问:“能找到孟繁益吗?”答:“往生了!”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经交流得知,孟存有老人是上封重续《孟氏族谱》五位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家谱内容的謄录工作,对文章内容的细节不甚了解。后来的交流中,存有老人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书法成就,存有老人有个愿望,他准备将他的书法作品集结成书,出版后要赠予太谷族人、阳白族人保存。听了存有老人的一番话,我的内心再起波澜,天下孟氏一家亲,无论走多远经多久,这种文化传承的生命力竟是如此地坚韧绵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存有老人允许我把上封《孟氏族谱》带走研究,我把阳白《孟氏族谱》留了一本给存有老人,并把自己的名字电话写在了上面,五百年前,孟文孟孝交往频繁,五百多年后,上封阳白孟氏后人同样交往无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随后存有老人把我们一行人带到了上封村中心的孟氏祠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进入祠堂,给孟氏先祖们敬了香。然后听存有老人介绍祠堂的修缮历史。因时间关系,来不及消化具体内容,快速地将看到的石碑、张挂的文字拍照,留待日后细细研究。其中祠堂内一块黄锦锻上的文字,揭开了我心中的迷雾,上面把孟文孟孝迁徙信息放在了显眼位置,进到祠堂的人都会看到,怪不得“孟孝的兄弟孟文在五台阳白”的信息,在上封村妇嬬皆知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回到廊坊,一边细读原平上封《孟氏族谱》内容,一边整理上封石碑碑文内容。在整理和研读过程中,有的问题找到了答案,有的问题又勾连出了新的问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主要内容梳理如下:1、孟孝从太谷迁入上封村确定无疑,有清乾隆年“孟先生墓碑”碑文为证。2、孟述文(庆字辈)于壬甲季冬(1932年)亲赴太谷祭祀祖先并考询家谱,得知太谷始祖孟仲明为孟轲五十一代孙,孟孝为孟仲明六代孙,并抄录回孟氏字辈五十字。3、孟孝迁入上封的时间家谱中记载比较混乱,相互矛盾。4、家谱内謄录了孟孝十世孙孟绶禄、十二世孙孟存慤等人的谱序文,由此可以看出,上封族人手中有老家谱。</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上封家谱中记载的“孟文、孟武、孟忠、孟孝四兄弟同时迁出”内容确凿,那么孟孝的先祖就是孟文的先祖,解决了关于孟孝的疑惑也就解决了关于孟文的疑惑,于是再立心愿,第二次到上封寻祖。</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期间因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原平西镇乡小泉沟村的孟廷槐(令字辈)。和廷槐微信交流中得知,他为寻根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始迁祖是孟成智孟成信兄弟俩,廷槐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庄,将他始迁祖以下十几代人的名字辈次坟莹地都捋清楚了,唯有始迁祖从哪里来的问题困惑着他,为此他到上封村、阳白村及其他多地多次寻祖,都没有结果。在和廷槐的交流中,我俩在寻根问题上的认识高度一致,我们都认为,在对接先祖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绝不能牵强附会凭主观臆想粗暴嫁接,我们要做的事既要对历史负责,又要对后人负责。当听说我要再次到上封村时,他愿意陪同前往,他不仅见过上封孟氏老家谱,也见过孟孝的石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0月5日,鹏伟开车带着我从阳白出发,先到原平小泉沟接上廷槐,我们三人一起造访上封村。前一天廷槐已经和上封村的孟祥武(祥字辈)联系过,在我未见到祥武之前,他已从廷槐那里知道了我的来意,拜谒孟孝墓,查阅上封孟氏旧家谱。就在这一天,祥武和孟巨官(令字辈)放下收秋工作专门等着我们的到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和廷槐、祥武、巨官均是首次见面,却没有丝豪的生疏感,是共同的爱好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更是孟氏一家人的认同,让我们很快熟络起来。我们碰面后很快达成共识,先去拜谒孟孝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孟孝墓就在离村庄不远的滹沱河树林中,坟墓由石头和水泥砌成了大圆堆,墓碑镶砌在它的前面。走近墓碑,会看到严重的裂缝,很明显,石碑曾被破坏过。据祥武讲,坟墓及墓碑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后人再建,族人希望始祖墓及碑能永久保留下来。墓碑文字很清唽,内容很少,只有始祖孟孝与其四个儿子的名字,立碑时间是大清乾隆四十八年,由阖族而立。祥武说石碑背面没有文字。想从墓碑上找到孟孝的其他信息又一次落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行五人回到祥武家中,热情好客的祥武媳妇准备了苹果、枣、瓜子、花生等食品,不需要一般待客中环节,我迅速把果品盘挪走,和祥武把各自的资料摊开,满满摆了一桌子,问题接二连三提出,答案在交流中逐步明朗,主要内容梳理如下:1、关于孟孝迁入上封村时间,祥武印象中有,今天信息太庞杂一时未找到文字资料。2、孟文、孟孝交往记录在上封村庙碑功德布施上,上封村村人有记忆,只是石碑建立时间已说不清楚。3、孟文孟武孟忠孟孝兄弟四人的信息,来源于口头传说中,未见到古文字资料。4、上封村现存老家谱重修于民国三十年,共一套七册。5、上封村现有孟氏祠堂修建时,阳白村孟福锁(繁字辈)通过孟廷槐助捐壹仟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时间流逝得飞快,在上封用过午饭,我和鹏伟返回阳白。从上封村到阳白村,开车只用一个小时,五百多年前,孟文孟孝相互往来时,只能用脚丈量距离,翻山越岭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隔山隔水隔不断兄弟情深。如今,方便的交通,快捷的通迅,为志于寻根问祖者提供了条件,搭起了桥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回到家中,九十一岁的老母亲心疼我到处奔波,又搬出了老话:“回家一共也没几天,不安安生生呆着,不是到荒天野地找石碑,就是到外地乱跑,图啥呢!”是啊,图啥呢?廷槐、祥武等一大帮人,真的是在找那个直系血缘吗?即使找到,二千多年过去,谁又能保证它的纯正性?然而报本追远怀古溯今,这个姓氏赋予后人的荣耀和责任,有理由让我们永不停步,将孟子文化继承发扬下去。</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上封民国三十年家谱中,有一份从太谷抄录的家谱世系图,顺着这一线索,非常想寻找到《太谷县南门上孟氏家谱》一探究竟,也许孟孝、孟文的信息就隐匿其中,特别希望得到太谷家人的帮助,也希望有这方面信息的家人们、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