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鰼文化研究与传播》(7)习酒溯源是何物?汉武蒟酱鰼部来!

仁习杨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九月九,岁岁重阳识酒香,试问蒟酱酒何处,世人皆知是鰼部,习酒溯源是何物,汉武蒟酱鰼部来。 </p><p class="ql-block"> 今日重阳,来到战友酒坊,追逐美酒河的浪花,品尝世界酱香美酒核心特色产区的琼桨。闻一杯美酒,回味兵之初,喝下一口,兵心依旧。走在古镇的石板街上,体验着战士双脚走天下,站在红军四渡赤水河第一渡口,感悟出四渡赤水出奇兵,观一代伟人陈列馆,遥看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思想得意之笔。 </p><p class="ql-block"> 战友从筑城闻酒而来,体验酒之境,品鉴酒之味,细说酒之魂。晚间,青杠坡下,赤水河畔,古镇之中,水狮坝旁,喝亨海酱酒,叙战友情谊。 </p><p class="ql-block"> 今又重阳,身在酒库闻酒香,我已戒酒不饮酒,人在酒中习之酒。 </p> <p class="ql-block">习水为何是世界优质酱香美酒特色产区? </p><p class="ql-block"> 陈应洋•杨子 </p><p class="ql-block"> 摘 要:世界白酒进入产区时代,在业界公认的世界优质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一河四镇”中(赤水河中游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习水县习酒镇、土城镇和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习水有两镇。习水作为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与仁怀一起入选2019年中国13个“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之一,这不仅是对中国酿酒史的追溯,更是对习水县得天独厚自然环境和酿造条件的充分肯定,对加速酱香酒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酱酒产区 习水习酒 </p><p class="ql-block"> 一、2154年前汉武帝告诉你什么是好酒? </p><p class="ql-block"> 动容皆因酒,出语总关情,鰼部一壶酒,酿成美酒河。或许这是古时文人墨客喜欢喝酒的一大原因。喜欢喝酒的文人骚客不少,但什么是好酒,就连被称为“酒中仙”的李白都没留下只言片语,不得不说何其不幸。或许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不局限于文人骚客中,还真有那么一位震烁古今的人物说过什么是好酒,他是谁?没错,正是雄才武略的汉武大帝,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十六岁登基,罢黜百家、北击匈奴、张骞出赛等一系列文治武功都彰显着他的王霸之气,但在那个物质匮乏,做菜不是煮就是烤,唯一的调味只有盐的时代,想想也就只有酒能成为“美味”了。 </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汉武帝登基之后,为了配合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就派他的“小马仔”,一个叫唐蒙的“家伙”四处考察,顺便收罗天下美食,有没有收罗美女不知道。但想必2160年前(公元前141),年仅16岁年轻气盛的汉武帝不免有这个想法。</p><p class="ql-block"> 接到圣旨的唐蒙自然肝脑涂地,开始走访古时的名山大川,和今天的公费旅游差不多。当然这是附带的,真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真正意义的统一大业。那时古中国的中原仅指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汉武帝所直接统治的区域仅指黄河流域一带。其它边远地带虽然是朝贡称臣,但其实是自己治理。当时西南地区居住着许多语言、风俗不同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虽然汉族人民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很早就有交往,但汉文化的渗透因高山峻岭阻隔了。而唐蒙一边考察一边记录,晃晃悠悠几年过后,一不小心到了南越(今广州),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尝到了“蒟酱酒”,一时之间“痛哭流涕”,就好比天天吃肯德基的吃货突然吃到食神亲手做的叉烧饭。 </p><p class="ql-block"> 其实,按理说唐蒙不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唐蒙的一生都在为大汉帝国奔波。每到一处,他都会品尝地方风味,尝遍了大江南北名川大河酿造的美酒,然而,唐蒙没有想到人世间还有如此清澈透亮的琼浆玉液,真是不可思议。 </p><p class="ql-block"> 唐蒙不敢自己独享,汉武帝知道非打断他的腿不可,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带回长安去献给汉武帝。可是如此美酒,财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南越王赶紧告诉唐蒙这是蜀(今贵州遵义)中鰼部(今贵州习水、仁怀、四川古蔺三县市结合部一带)所产,唐蒙二话不说,快马加鞭赶到鰼部,把“蒟酱酒”运往长安。 </p><p class="ql-block"> 唐蒙再次回到长安的时候,已是公元前135年(距今2155年),汉武帝已是22岁的精壮小伙,君臣见面,自是免不了一番亲热,唐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汉武帝哭诉,如何翻山越岭,不负圣托,寻得“神酒”。言外之意你是不是赏赐我一个爵位当当。汉武帝见“小马仔”也不容易,就设宴款待他,在宴会上,汉武帝喝了“蒟酱酒”之后,大喜,盛赞“甘之美哉!”。 </p><p class="ql-block"> 自此,汉武帝过上了一段“酒池肉林”般的神仙日子,但金山银山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啊,终于,在元光五年(公元前130,距今2150年)的时候没酒了,唐蒙又一次接到汉武帝的指示:公费旅游,为了早一点带回蒟酱酒,唐蒙这次不走寻常路,改道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鰼部而来,由此可见“蒟酱酒”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 后世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喝过之后,也是跪服,叹曰“殊可饮”,并写下“杨柳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佳句。那“蒟酱酒”又是什么酒呢?现代人也只听其名,都没喝过。我们虽然没能见过,但在文献里看到过,其实“蒟酱酒”只是小名,另一个名字便是今天响当当的贵州茅台集团旗下的习水县习酒镇“贵州习酒”,新时代赋予更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东方习酒,君子之品”。 </p><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经过仁怀(今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境地),路过习水畅饮“习酒”之后更是写下“万倾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赤虺(即今赤水河)托起擎天柱,饮尽长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清代贵州仁怀直隶厅(今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赤水河流域大部份辖地)同知陈熙晋沿境内赤水河考察调研途中,来到东汉时鰼部境(今习水段),写下“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蒟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鰼部来。”的诗句。如此多的风流人物都曾为鰼部“习酒”疯狂打广告,回到文章的开头,什么是好酒,相信你们已经喝到了。 </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赤水河畔习酒香,唐蒙奉旨出夜郎,绕道鰼部为何物,只为国王献蒟酱。</p> <p class="ql-block">  二、2154年前汉武帝喝过的酒,现在是世界优质酱香白酒核心特色产区中国名酒! </p><p class="ql-block"> 据习水县习酒镇罗氏家谱和习酒公司资料记载,隆庆年间(1567-1572,距今453至448年),常年在赤水河中下游做生意的一位殷(有文章说习姓,六八年至七八年今习酒镇八一村坎上确有一个叫习仲明的知青)姓商人(其名不详),在四川布政司播州宣慰司二郎里(今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黄金坪村)开设白酒作坊,利用本地高粱、包谷、小麦为原料,用传统方法酿造白酒,供应来往商人。到了雍正年间(1723--1735,距今297至285年),四川省永川县(今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罗氏家族六世罗浩之七子罗贞节(云南提督)32岁早逝他乡(云南府昆明县),罗贞节之妻沈氏为避难独自携二子罗芝、罗美回永川松溉后无处落业,沿长江进入赤水河在贵州省遵义府仁怀县二郎里沙子岗上寨(今习水县习酒镇黄金坪村大地凉水井)落业安居,罗芝、罗美成为今习酒一带大部分罗姓族人入习始祖,乾隆末期后裔在殷(习)氏酒坊做工成为酒师,殷(习)氏家族遭变故后,罗氏接手酒坊继续经营酒业,代代相传,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传到罗芝或罗美后裔罗清云(待考)。 </p><p class="ql-block"> 1952年至1957年,仁怀县工业局(今习水县习酒镇瓮坪、郎庙、黄金坪、大湾归仁怀县回龙区管辖)购买回龙区郎庙乡黄金坪罗清云家祖辈遗传下来的白酒作坊和罗纯德、罗发奎两家的房屋,招募工人,创办“贵州省仁怀县郎酒厂”,派茅台酒厂副厂长邹定谦负责,生产“贵州回沙郎酒”,1958年9月,仁怀县工业局将该厂定名为 “贵州省仁怀县郎庙酒厂”。1959年,因粮食减产,酿酒缺乏原料,酒厂停产。1962年5月,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利用废弃的厂房恢复生产,曾前德为负责人,厂名仍称“贵州省仁怀县郎庙酒厂”,也称“黄金坪酒厂”,生产“小曲白酒”。1965年11月4日,仁怀、习水两县区划调整,仁怀县回龙区划归习水县管辖,厂名改为“贵州省习水县郎庙酒厂”。1966年,将回龙区兴办的周家酒厂合并到郎庙酒厂,1966年初成立浓香型大曲酒课题小组,10月成功酿出的浓香型大曲酒,1967年10月厂名改为“贵州省习水县红卫酒厂”,产品命名为“红卫大曲”。1977年10月,正式命名为“贵州省习水酒厂”,产品更名为“习水大曲”。1981年接受贵州省“酱香型酒研制”科研任务,1984年4月酱香型白酒研制成功,命名为“习酒”,1988年酱香习水牌习酒获得全国第五届评酒委员会(国家最后一届全国评酒会)国家名酒(银质奖)称号。 </p><p class="ql-block">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习水大曲作为军需物资被调往前线,随参战军人出征作战,军旅作家徐怀中将军在西线(云南方向)战场前线根据指战员战场真实生活故事创作的小说《西线轶事》中留下习水大曲“气死茅台”的典故。1984年至1989年中越边境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期间,习酒成为慰劳官兵的一份独特物品。1992年改制为贵州习酒总公司,1995年改制为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重组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习牌”习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1年评为“贵州十大名酒”之首,2015年9月习酒获2015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金奖,2019年6月酿造工艺列入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明清时期至五六十年代的“习酒源”作坊遗址列入酒工业遗址保护。2019年8月28日获得全国第十八届全国质量奖,成为全国第六家获奖的白酒企业。2019年10月18日,在上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习水作为酱香型白酒特色产区,入选13个“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之一。此次酒博会将贵州习水作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进行发布,这不仅是对中国酿酒史的追溯,更是对习水县得天独厚自然环境和酿造条件的充分肯定,对加速酱香酒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世界美酒特产区,眼见为实耳听虚,君品习酒醉天下,梦回千年汉武帝。</p> <p class="ql-block">  三、基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大的天然溶洞白酒酿藏基地”在习水! </p><p class="ql-block"> “洞酿洞藏”史无前例。在习水县习酒镇临江村境内的龟仙洞内分上洞、中洞和下洞,其中上洞和下洞为酿酒车间,共有酱香型窖池78口,每年酿造优质酱香型基酒2000余吨。中洞为储酒空间,现存着各种年份老酒和调味酒3000余吨,基酒储存量达到10000吨。酒坛按洞中的地形有序摆放,似排兵列阵般,因此得名“酒坛兵马俑”。 </p><p class="ql-block"> 龟仙洞由于常年恒温恒湿、洞内沉积物厚达几米至十多米,为酿酒和藏酒所需的微生物提供了繁衍和生长的温床,适宜酒菌的生长,孕育出了独特的洞内精灵--酒虫。洞内的温度、湿度及独有的酒分子浓度超过2%的环境,为酿酒提供了天然的发酵条件。正是这样特殊的天然环境,36000平方米的洞体成就了龟仙洞这独一无二的“洞酿洞藏”酿区,也成就了史无前例的酿造技艺,造就了龟仙洞酒的非凡品质,2006年获得上海基尼斯世界纪录总部认证书。 </p><p class="ql-block"> 龟仙洞独有的“22987”洞香白酒酿酒工艺。众所周知,常规的酱香白酒通常每年只能生产一次,经两次投料、九蒸九晾、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一年才能完成一轮酱酒的生产,此乃传统酱酒酿造工艺 “12987”工艺。与众不同的是,龟仙洞的酿酒生产周期是两年,即为“22987”工艺,龟仙洞酒在秉承传统酱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较之传统酱香多了一年生产工艺。龟仙洞在传统酱香酒高温大曲和堆积发酵的工艺上,因地制宜,开创并解决了恒温缓慢发酵的“洞酿酱香型白酒”原生态生产工艺(长达两年的发酵酿造周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经专家论证,是全国唯一具备在溶洞内酿造的基地,称为“洞香”型白酒,这一传统酿造技艺列入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p><p class="ql-block"> 酿造龟仙洞酒所增加一年的时间,是源于每次堆积后需下窖发酵两个月,因此,龟仙洞的酒至少需要6年才能出厂。“溶洞酿造、溶洞储藏”,龟仙洞整个酿造工序都在溶洞中完成,国内独此一家,是全世界面积最大溶洞酿造、溶洞储藏的白酒企业。 </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天生一个龟仙洞,琼桨玉液在洞中,千年酿造酒历史,万年形成天然洞。</p> <p class="ql-block">  四、濮人“九九”酿新酒,习水“重阳”酿习酒。 </p><p class="ql-block"> 濮人,最早见于《尚书•牧誓》,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仡佬族是古代“濮”部落的后裔,与百越人关系紧密。魏晋以后,“濮”人又称“僚”,读音“老”。“仡佬”之称,是“僚”的转音,唐宋史书中即有“仡佬”、“仡僚”、“革老”等记载。 </p><p class="ql-block"> 习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鰼人”,是濮人的一个支系。相传,在周武王元年(西元前1027年2月5日)牧野之战中,鰼人作为当时八百诸侯中南方八个邦国中的濮邦(南部八个部族)的一个支系参加了此次战斗。2018年9月26日,作者随“习水县战鼓历史文化考察组”在河南省新乡市考察牧野战鼓文化时,专程前往周武王与八百诸侯同盟誓师,共伐商纣的会盟地----距市区西16公里的获嘉县同盟古镇彦当村同盟山景区参观。原景区省级文保单位武王庙文物管理所所长韩志强在向考察组介绍:公元前1046年元月20日牧野大战前,周武王与八百诸侯聚集此地,歃血同盟,进行了战前部署。元月20日凌晨,周武王登同盟山做了战前总动员(尚书•牧誓》),随即展开了著名的牧野大战--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的战役。战后,周武王与八百诸侯回到同盟山,按功劳大小进行封赏,对天下重新进行了分封建制。为了慰藉阵亡将士在天之灵,武王和姜太公在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封神活动,天下三分之二的神皆在此受封。所以同盟山是中国封神传说的源头,也是中国神话的发祥地之一。同盟山上有保存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武王庙,殿堂40余间。同盟山号称为“王侯第一坛”,也是姬姓及姬姓繁衍出来的150多个姓氏的祭祖胜地。武王庙三进五院,景区占地23万平方米。武王庙是西周第一庙。韩志强所长在武臣殿讲到供奉五魁首太颠(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大臣)、天富星闳夭(闳夭西周开国功臣)、天华星南宫适等武神时,特别讲到武魁将军塑像,供后人参拜祭奠的故事,了解到我们是来自西南长江流域赤水河边产贵州習酒的习水县,交谈中问习水民间在喝酒令中划拳是怎样喊的?作者说是按一到十的数字或谐音寓意,加以吉祥酒语,或两人的友谊祝福语,双方喝酒行令时划拳喊。如“一不出、哥两(二)好、三鲜一锅汤、四季要发财、五(武)魁首、六六六、七个巧、八方来财,九(洒)在杯杯头(里)、十(实)在好得很”等,听了我的回答,他说与获嘉县同盟古镇的喝酒令中划拳是一致的,“五魁”就是“武魁”,“武魁”就是牧野之战中的“武魁”将军,作者介绍传说中有一位“習武”将军参加作战,习酒公司为纪念这位将军,开发出“習将军”酒,韩所长讲与相传的習武将军是相符合的。同盟山是当年周武王率师伐纣,在商郊牧野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史料记载为诸侯兵捧土筑起来的,是《尚书•牧誓》所载的牧誓之地,也是武王军举行牧野大战现存于地表的唯一物证。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正式定名为“仡佬族”。贵州省仡佬族现有60余万人,占全国仡佬族的96%,分布在全省70多个县市。仡佬族自称“本地人”,即土著居民。仡佬族被人们称为“古老族”或“古老户”,足见其历史之久远。</p><p class="ql-block"> 习水历史上,在山多水多洞穴多、温和湿润的中亚热带自然环境里,依托多方移民陆续进驻,鰼人、濮人、僰人、巴人、蜀人等,“多元共存、共生共荣”,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和“耕田、有邑聚”的大夜郎联邦鰼国、依水而居自号鰼部。 </p><p class="ql-block"> 鰼人、濮人是一个有故事的古族。不仅在商末周初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春秋建立鰼国、东汉置鰼部时还将酿酒工艺发展到极致,创造了惊艳汉廷、香飘四海的“蒟酱”美酒。远在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已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早就发明了酿酒术。 </p><p class="ql-block"> 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七千年),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酿酒。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五千年),已开始用谷物作酿酒原料。商代宫廷“酒池肉林”,酿酒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知利用“曲孽”即麦芽和谷芽作糖化剂来酿酒。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曲酿酒国家。 </p><p class="ql-block"> 元代宋伯仁著《酒小史》,罗列春秋至宋元106种名酒,首先是“春秋椒浆酒”,第87种即“南越食蒙蒟酱”。“浆”与“酱”,在《酒小史》中都是指酒,而不是今天的调味品。有史为证:唐蒙在南越都城番禺(今广州)品尝到的蜀蒟酱,不是调味品而是酒品,就是产于今贵州习水之地,是酱香型美酒习酒的前身。 </p><p class="ql-block"> 从果酒到粮食酒,从远古酿酒到中古蒸馏酒,在黔北赤水河畔,代代相传的濮人“九月九”酿新酒的“煮酒祭”,已相传88代,按“三十年为一世”的古训,距今已2600年以上。 </p><p class="ql-block">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酿造节”、“酿酒节”、“煮酒祭”等,电影《红高梁》插曲“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唱的就是中国的酿酒传统。从蒟酱酒传承下来的习酒技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都要按照“鰼人”传下来的习俗举行重阳下沙(粮)酿新酒活动,称为习酒“酿酒节”。 </p><p class="ql-block"> 在黔川渝结合部赤水河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不仅存遗有远古人类生存和繁演的历史印迹,而且还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大量周边人口转移和入居的可靠证据。从先秦的“族群转移”、秦汉的“募民实边”、魏晋的“引僚入蜀”、唐宋的“罪愆流贬”,到元代的“驻戌屯垦”、明代的“移民宽乡”、清代的“湖广填川”、民国的“民众西迁”等,无一不在尽情的诉说着移民文化的多彩传奇。 </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汉代一罐蒟酱酒,酿造一条美酒河,鰼人故里鰼部水,鰼部酒谷习水酒。</p> <p class="ql-block"> 参考书目: </p><p class="ql-block"> 1、(清)郑珍、莫友芝编纂《遵义府志》,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点校,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3年9月第1版 </p><p class="ql-block"> 2、习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习水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p><p class="ql-block"> 3、周春元、王燕玉、张祥光、胡克敏著《贵州古代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第1版 </p><p class="ql-block"> 4、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编《习水历史文化》(2015年第二期),赤水长虹印务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印刷 </p><p class="ql-block"> 5、《说郛》七(北京市中国书店,明•陶宗仪纂) </p><p class="ql-block"> 6、《黔诗选•明清部分》(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选编) </p><p class="ql-block"> 7、《美酒河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谭智勇编著) </p><p class="ql-block"> 8、《千里赤水河行》(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2014年重印珍藏版,谭智勇著) </p><p class="ql-block"> 9、《遵义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遵义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编著) </p><p class="ql-block"> 10、《遵义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遵义简史》编会编) </p><p class="ql-block"> 11、《习水文史资料汇编》1-12辑(习水县历史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2013年12月编内部资料) </p><p class="ql-block"> 12、《史记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西汉•司马迁著,杨燕起注译) </p><p class="ql-block"> 13、《贵州酒百科全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贵州酒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 </p><p class="ql-block"> 14、《酒乡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张永泰著)</p><p class="ql-block"> 15、《高原拓荒者•贵州世居民族仡佬族》(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孙建芳编著) </p><p class="ql-block"> 16、《遵义仡佬族》(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遵义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遵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p><p class="ql-block"> 17、《难忘的濮人“煮酒祭”》(2018年11月29日自媒体,刘渝安) </p><p class="ql-block"> 18、《松溉罗氏族谱》(1997年罗章泽等总纂) </p><p class="ql-block"> 19、《河风习语•习酒与地方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王临川著) </p><p class="ql-block"> 20、《历酒弥香•习酒加入茅台20年始末》(内部资料2018年10月,王临川著) </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陈应洋(1965年---),男,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毕业生,贵州习水县习酒镇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1军31师91团上士班长,1984年7月至12月在中越边境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1175.4高地执行坚守防御作战任务,退役后先后在习水县回龙区广播站、习水酒厂厂长办、习水广播电视台、习水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从事广播员、秘书、记者、编辑、总编工作,现任习水县文体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习水历史文化》(内资)总编,贵州文献历史研究会理事、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习水联络办主任,中国(重庆)僚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