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秋高云淡,硕果累累,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这最美的时节,我们又迎来了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机会。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拉开了帷幕。</p> <p> 首先登场的是史荣老师。史老师把握课文内容,以“爬山虎的脚”为主线,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领略了爬山虎脚和叶子的特点,使学生清楚的明白了爬山虎的脚、茎、叶之间的关系,懂得了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p> <p> 薛亚玲老师的课堂,首先采用谜语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始终以读为主,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积累词语,学文过程中以读促思,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堂效果佳。 </p><p> 特别是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起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再让学生观看课件。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朗读起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p> <p> 张晓丹老师围绕着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及怎么爬两大块组织教学。教学中,老师注意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教态大方、亲切,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同时,教师能注意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相结合,用“△”作旁注,关注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p> <p> 温雅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独特,用自己的激情去引导孩子学习,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道。</p><p>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户,温雅老师的课,朗读贯穿始终。她带领着孩子们反复朗读,引导孩子们细心感受,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爬墙的过程,温雅老师和学生一起运用肢体动作来教授,把手掌当爬山虎的叶子,手指当茎,通过这种简单实用式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也都清楚地知道了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p> <p> 张红娟老师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领略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爬山虎叶子的特点,通过画图解说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颜色,用动作模拟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中受到了熏陶。</p> <p> 年轻而有活力的新任老师——聂萌,课堂上自信、灵动。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盛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现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聂老师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曲折,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全部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以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确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p> <p> 马迪馨诺老师,上课伊始,先让孩子们倾听范读课文并找出读错的字,这样很好的训练同学们仔细倾听,善于挑战的好习惯。接着她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默读后交流。如: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这一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p> <p>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看到了范公小学四年级语文组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或沉稳有序,或灵动热闹,或妙趣横生,或睿智多才…… </p><p> </p> <p>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育教学这块沃土上,需要不断的辛勤耕耘,不断的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将携手并肩,取长补短,为范公学子奉献我们的爱与力;为范公学子撑起一片语文天地!</p> <p>编辑:四年级语文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