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格聂之旅

好好~暗香

<p class="ql-block"> 寻找老公的骑行记忆</p> <p class="ql-block">9月的广元几乎下了一个月的雨,临近国庆中秋双节也不见预报放晴。看地图,查天气预报,还是可爱的川西才有灿烂的阳光,美丽的白云,蔚蓝的天空。向着阳光出发,跟着老公当年单人骑行拉萨的记忆去渡一个有期待有回忆的小长假。</p><p class="ql-block">由成都出发到康定,久违的蓝天迎接了我们,车辆也渐渐多起来。</p> <p>刚过折多塘,越野车们被安排进一条刚开出的土路,这条路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绕过折多山垭口直接下到机场方向</p> <p>漂亮的分道线被染成红、黄、蓝三色,艳丽地赴向远方,车辆好像行驶在彩虹桥上,整个人都五彩缤纷起来,心情婀娜,神采飞扬</p> <p>牧人家的牦牛酸奶40元一桶,放了近两杯白糖后味道才巴适,厚厚的奶酪果真很有饱腹感。</p> <p>木雅大寺钢架结构的房屋跨度宽广,室内采光很好。新的木地板上铺着崭新的垫子,高大的顶棚玻璃将室外炙热的光折化成鹅黄的暖阳,酥油茶和煨桑的栀柏香混合在空气中,诵经声起起落落,此起彼伏。跪坐在垫子上,有些恍惚,随着鼻息的深入,心慢慢静下来,随即安然。</p> <p>细腻的玛瑙、艳丽的酥油花与鲜活的藏红花完美演绎了栩栩如生的精致。藏民们在这里打坐、念经、祈福。</p> <p>屋檐上的花儿悠然然地绽放</p> <p>布珠家三姊妹客栈位于相克宗,比老公12年单骑拉萨路过此处时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盖了楼房,整洁的餐厅。主人家是一女两夫的三人家庭,女主人嫁了帅气的兄弟俩,三人育有三个高挑的漂亮女儿。</p> <p>晚餐后来到老公当年住的房间,四壁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签满了骑行者的留言,甚至房顶也没放过,什么样的载体都有,时间跨度从10年到19年。满屋子当年的气息,将现实将现在隔离在了门外。</p> <p>老公倚靠在当年住过的小床上,回忆当年骑行到此的疲惫,当年自行车有多么争气,当时天在下着雨,道路还在修,满身满脸的稀泥...</p> <p>当年的厨房</p> <p>当年的饭厅......</p><p>当年的床......</p> <p>从布珠家出来是几十公里连续不断的上坡和弯道,卡子拉山口跃然于蓝天白云之中。当年老公骑行这几十公里几近崩溃,好些骑行者在这里放弃了全程骑行梦。</p> <p class="ql-block">卡子拉山口下到底就是158道班,在这里特意停下来陪老公吃一口当年吃过的面,味道真的很不错,虽然不再是当年的厨师,价格也比当年贵了许多。</p> <p>坐在房厅里,听老公娓娓道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b> 格聂寻宝</b></p> 过理塘不久,转入小路,路牌显示这里到波密只需要144公里,一时有些激动,那么遥远的西藏突然就在几座高山之后,各种关于拉萨的幻想编织了一路。 道路正在施工,检查站的妹儿说前面有变道,有借道还有炮弹坑,越野车没有问题,只是注意安全。 路面虽有些烂,倒也还宽敞。<br>修路工的三个孩子就在路边厚厚的灰烬中陪伴着爸爸妈妈。<br> 工程车来来回回,每一次过车都扬起铺天的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铁匠山清灰的样子很崚峋,这样的色泽赋予了它冷酷严峻的特制。置身其中让人恍惚觉得置身于异星球,硕大无朋的巨石矗立在平坦的草地上,异常突兀,一座座规整得犹如人工切割的金字塔状石头山,仿佛天外来物。<br></div> 卡麦隆峰耸立在眼前,向左依次是肖扎峰和格聂主峰。 灰黑的雨雾笼罩着峰尖,肉眼都能看见一缕缕雨帘由空中挂下,一突儿阳光从雨帘后透出,很快就占据了峰顶。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原上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功夫,阳光普照大地.就地而坐,凝望群峰,心境宽广,广阔遥远的天地里,我们渺小得如同一粒草籽,唯有怀揣敬畏之心宽广胸怀坦荡面对,方豁达从容。</p> <br><br> 再往后走,道路变得狭窄又破烂,雨水冲出的沟壑横七竖八,车过处灰尘铺天盖地,终于在众山的顶端看到了格聂之眼,因为天气的原因——灰云下的一潭黄水。 格聂,在十多年前的《国家地理》上看到过它,印象极深的三宝:左转海螺、母鹿角和心脏石还有满山的梅花鹿和狼嚎。由此一直向往之(图片来自网络)。 秋天的虎皮坝非常漂亮,没有斑斓的颜色却有秋天成熟的沉着与稳重。绵绵的秋水顺河谷流向远处,黄褐色的草甸上松树林立,站在高处一眼望去心旷神怡。 <p class="ql-block">新冷谷寺在格聂峰脚下,寺内的装饰虽色彩斑斓却繁复凝重,进入其内躬身屈膝,顺眉轻足。三宝从老冷谷寺被移藏于此,用手抚摸,温润细腻。将海螺凑近耳朵,真真地听见了大海的声音,海螺大多为右旋,这个原本应产于海洋的左转海螺出生于如此高海拔地方,不禁让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让人欣喜不已</p> <p class="ql-block">新冷谷寺的背后,一边是格聂神山,一旁是肖扎神山,双峰对峙而立,犹如两尊山神镇守着山门,山门里面是一条幽深的峡谷,峡谷深处,就是遗世独立的老冷谷寺,一个小时脚程。沿途风景极好,雪山、峡谷、木桥、经幡、阳光、蓝天......走在秋意盎然的路上,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片草坪,寺庙屹立于雪山的怀抱,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神圣而从容,庄严而质朴。</p> <p class="ql-block">作为藏区最古老的白教(噶举派)寺庙,老冷谷寺是在1164年由至尊噶玛巴一世活佛曲吉迪松钦布创建的。从格聂和肖扎两座神山出发的条条溪流伴着我们一路流淌。这个千年古寺,拥有一个寂寞冰冷的名字,而那寺中的装饰相比新寺也是清淡了许多,却透着浓浓的历史的意味,巨大的门幡上绘着吉祥八宝,褪去的色泽诉说着古老故事。随着微风拂动,门幡轻轻晃动着,安静的寺院内静悄悄的。</p> <p class="ql-block">寺庙周围虽然有很多僧侣修行的平房,但很多已经残破废弃,给人萧瑟之感。</p> <p class="ql-block">老冷谷寺以前有很多野生鹿子,近年游人增多,它们退到了山里。将要离开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只,温顺地吃着野草,即便我站在旁边,也只是插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右边崖壁里有处岩画,为了见到她,手脚并用地向上爬,坡陡无路,只能不时抬头确定目标修正路线,高海拔陡坡真是要人命,爬几步就停下来喘息,眼见着不高的山崖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或许诚心感动了上天,神山主峰终于露了头,灵动的岩羊也来助兴。神山下世间万物皆子民,平等、安详、和睦。</p> <p class="ql-block">出寺庙后门,沿着小路向前再走了一段。懒懒的阳光下坐在河溪边,面对格聂神山,时间就此消融。延绵的群峰,清澈的河流,洁净的天空,枝柏的芬芳,静得能够听见呼吸的原野,树叶飘落水面溅来轻轻落水声,一瞬间恍若来世,神山圣水依稀梦见,见于斯,思于斯,一首空灵的藏歌终于催生泪水夺眶而出,如果有一天我们分离不能再见,请记得我,记得我依然在这里,带着本真的恬静守候于此,等候于你,就此时光永铸,不再繁复尘世......</p> <p class="ql-block"><b> 里索海</b></p> 从雅江出来,直奔上木居。路过新都桥有些小堵,还好车辆一直缓行。<br>甲埂坝吃过午餐,一路上行,13.30左右到达雅哈垭口,贡嘎雪山就在对面,可惜她躲在云中。道路施工,不让前行,心里好遗憾,搬出桌椅准备就地等候到日落,尽管施工车路过扬起漫天尘土。<br> 运气极好的是新路无法通过,施工方经过短暂协调,用挖土机打开了之前堵住的老路路口。 碎石路、尘飞扬,一路的灰尘,隔着车窗都能闻到,可是开心极了。15点过到达上木居。被多次告知进山道路很窄路烂,只能坐摩托车进里索海子。 进山的路全是碎石片子,陡峭而狭窄,弯道多且急,车辆挂上四驱在悬崖边行进。<br><br>由于水温升高,途中停车休息了两次。<br>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7公里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上到了海拔4680垭口。眼前云海漫漫,立刻推开车门,激动得膝盖发软,双脚发颤,踉跄了两步方才正常。 刚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来路的天空已经变成铅灰色,赶紧着返回车上,大风夹着冰雹随之而来,噼噼啪啪一阵拍打,雨点又劈天盖地,对面的贡嘎峰、那玛峰完全没进雨雾,丝毫不见踪影。 大约几分钟天晴,彩虹出来了,真是让人喜出望外。看到地图上前面只有不到两公里的路程,继续下行。 路边的大石头越来越多,需要下去搬开。天空撒下雨滴,我边走边搬石头,海拔4680的垭口上,不要说用力,就是走路都需要慢些。雨点开始密集,风来凑热闹了,顾不了那么多,我唯有使尽力气,一次又一次地搬动着石头,老公开着车,亦步亦趋地跟着。大的只能搬动一侧,希望能变换尖角的方向不使轮胎被划;稍小的就移开它,不会让车辆有侧倾的危险。每一次弯腰,每一次用力,每一次起身,都充分的调整呼吸并尽量保持心态的平稳。体力活加速能量的消耗,我们前进了大约300米。 雨停下来,老公下车去前面查看,几分钟后返回,前面有塌方不再前行。我们倒车返回垭口,<br>在只比一车宽半米的碎石路面上倒车多么的不容易,一面是万丈悬崖,一面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我在车下继续做着保畅工作,老公头伸出窗外,瞄着摩托车的压匝印倒车。<br> 更加细密的雨点撒了下来,原本刚刚能够过车的道路,因为倒车,轨迹发生了变化,很大的石头只能我们两人合力移动角度,老公喊着号子,两人一起用力,此时的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力,什么时候调整,机械地动作,大口地呼吸,疲乏不已。 终于回到垭口,雨大大地下着,回到车里,车窗上什么也看不见,软壳衣裤的外层滴着水,我累累地坐在副驾上,憨憨地靠着椅背,一会儿功夫刚进车内的温暖被倒逼的湿气转染成了寒意,加了羽绒服和裤子,商量着这样的天气是否继续留下来。<br>正在犹豫间,眼见着车窗外亮堂起来,打开窗户蓝天白云又出现眼前,还有什么可以纠结的,车停垭口,我们重装徒步进里索海。<br> 山下的藏民也骑着摩托送游人上来了。看得我心惊肉跳,这样危险的道路于我倒更愿意将方向盘掌握在自己的手里。<br>海子周边搭帐篷的人不多,加我们有四顶。<br><br>里索海海拔4550米,由大小两个姊妹海组成,大里索海的颜色非常丰富:绿色、碧色、牛奶色和着蓝天的反映;小里索海略低于大里索海,深蓝的湖水幽深宁静。<br> 傍晚的大里索冷静严肃,贡嘎群峰冷冷地倒映在水里。微风徐徐,雨打湖面,涟漪轻荡。 老公煮好方便面,让我多吃点点,可是每吃一小口都觉得心跳过速、心慌,几小时前在垭口奋力搬石头的我不知道哪里去了。<br>雨一阵,风一阵,湖水随风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在漆黑的夜晚发出“啪啪”的声音,好像有人从远处走来。合了羽绒服盖上睡袋睡在帐篷里兴奋得无法入眠,听着一阵阵的风声带着哨音吹打得帐篷外帐“哗哗”作响,终于在一阵短暂的沉寂后,再次发起攻击的大风将外帐的地钉一拔而起,外帐失去拉力狠狠地拍打着内帐,我只得起身重新将地钉用鞋后跟使劲扎入地里,再次将外帐绷住。<br>有鸟儿湫湫?!一声两声三声...一会儿左,一会儿右...高海拔里漆黑的夜,有一只小精灵在唱歌,是不是来陪我的??<br>帐篷里一会儿明一会儿暗,今夜必是有朗月又有云彩...<br>天将亮,厚厚的云层将群峰包裹得严实,等到霞光万丈也没能一睹主峰芳容。<br> 简单的早餐后收拾背包徒步回垭口,再无昨日的风和雨,此时的天空蔚蓝明媚,此时的雪山平于天际,此时的峡谷云海涌动,此时的我们背着行囊行走在云端之上。。。。。。 拿出钥匙发车才发觉问题大了——汽车发不燃。<br>方圆十公里没有信号,最近的修车师傅远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康定,眼看着乌云又开始聚集,我的心里暗暗着急。接游人的藏民停下摩托瞬间变成吃瓜群众。<br> 发了几次车之后,不敢再打,虽然出门前才换了电瓶。<br>打开引擎盖一项一项地检查,略懂汽车修理知识的老公判断高海拔缺氧气,汽车高反了。<br>工具箱里改刀、扳手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在了,我正有些沮丧,运气再次光临-在前挡风玻璃处居然发现一个呆扳手,出门前老公去修理店检查车况更换电瓶,修车小哥将呆板手忘在了雨刮器下的凹槽处,尺寸正是所需要的。<br>继续检查车,没有一字改刀,找遍了车子没有,满山遍野的石头片子也没法做改刀用,正着急间,发现我带的水果刀套件上有一个小小的一字改刀。<br>就这样拆空滤,拆感应器...一系列神操作,再次打车时,第二下终于发燃,借着怠速不再熄火,吃瓜群众纷纷伸出大拇指赞叹老公的驾车技术好,修车技术好,请教驾车技术,请教修车技术,他们有车不敢开上来。<br>这一路真是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br>在这浩瀚的世界,人生微小如一粒尘埃,轻薄而柔弱,在有限的人生里谦卑虔诚地拥抱世界,以精神看世界,美好总会不期而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