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谨此,赞颂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作出贡献和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共和国装甲兵部队,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中的战车第5团于1950年10月22日以西北独立1师步兵第3团为基础组建,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5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3师。1951年3月22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5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3师。1952年6月13日随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并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车第5团,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车第3师。1953年3月24日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第5团,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第3师。1954年5月22日随师回国,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5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3师。1969年8月19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9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3师。1998年10月16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第9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第3师。</p><p class="ql-block"> 部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3月,在中共西北军委副主席刘志丹、工委秘书长郭洪涛的领导下,秀延县委组建的秀延12区(今陕西省子洲县驼耳巷乡)红军游击队,解放战争时期曾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为保卫延安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在1951年10月1日的国庆典礼上,这支年轻的装甲兵部队,代表共和国装甲兵部队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p> <p class="ql-block"> 战车第5团入朝作战时任团长冯家树</p> <p class="ql-block"> 战车第5团入朝作战时任政委郑力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1日,军委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根据中央军委召开的沈阳作战会议精神,委派东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赵杰、坦克第3师师长孙三,率49名干部组成的先遣组先期入朝,对预定战场进行现地勘察,并向志愿军总部汇报了装甲兵部队入朝参战的预案。彭德怀总司令对装甲兵部队分批入朝、轮番参战,在战斗中建设人民装甲兵的方针给予了充分肯定,拟定了装甲兵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总计划,决定组建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指挥装甲兵部队分批赴朝参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一、誓师入朝,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b></p><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31日,战车第1师奉命入朝参战。为适应持久作战的需要和在战斗中建设装甲兵的要求,根据中央军委指示,1952年5月,军委装甲兵作出了第二批装甲兵入朝、轮换参战的决定。5月21日,发出“以东北军区装甲兵机关一部、战车第三师师部大部组成新的装甲兵指挥所,接替原装甲兵指挥所指挥”的命令。新组建的装甲兵指挥所(简称装指),由东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赵杰任指挥所主任;战车第3师政委李治洲任指挥所政委,师长孙三任指挥所副主任,副师长王超任指挥所副主任兼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王广德任指挥所政治部主任。下辖战车第3师战车第5团和战车第6团,及战车第2师战车第4团、东北军区战车独立第2团、4个工兵营、2个高炮营、1个高炮独立连,共计10029人。战车第3师战车第5、6团及摩托炮兵团762野炮营分别接替战车第1师战车第1、2团及炮兵团762野炮营的任务。同时,装指向部队下达预先号令,要求战车第5团接替战车第1团防务,原配属战车第1团的战车第3师工兵分队和高炮分队配属战车第5团作战。接替原则是装甲兵部队除随身轻武器外换人不换装,在换防期间发生战斗由交方负责。</p><p class="ql-block"> 战车第5团受领任务后,采取先干部后战士、先党内后党外的方法,传达了入朝参战命令,并对部队进行了“三视”(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教育和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部队立即转入临战准备,进行83~110小时的临战突击训练。</p><p class="ql-block"> 同时,部队按照中央军委战时编制方案调整了各级组织。落实了战备物资。按编配齐了各种轻武器。为每人准备了4日份生熟各半的粮秣。</p><p class="ql-block"> 为全面了解朝鲜战场情况,熟悉作战任务,6月5日,连以上指挥员和部分机关干部,在副师长王超和政治部主任王广德的率领下,组成先遣组先期入朝,于10日抵达苍阳洞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p><p class="ql-block"> 6月13日,战车第5团接到了东北军区装甲兵下达的入朝参战命令。</p><p class="ql-block"> 6月15日,部队举行了出征宣誓大会,全体参战人员面对毛主席像宣读了出征誓词:“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上级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保证完成任务,为祖国争光,为毛主席争光,为装甲兵争光。”按照使用各自轻武器、交接使用重装备的规定,6月17日,部队960名官兵携带轻武器,以铁路输送的方式从驻地出发,18日进至安东(今丹东)集结。至此,部队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领导指挥。</p><p class="ql-block"> 部队到达集结地域伪装隐蔽后,普遍进行了摩托化行军和防空教育。</p><p class="ql-block"> 6月21日,按上级命令,部队以摩托化行军方式成两个梯队,从鸭绿江经朝鲜老义洲、龟城、博川、新安洲、平壤、沙里院等,于24日到达朝鲜开城地区,行程500余公里,接替战车第1团防务。</p><p class="ql-block"> 部队到达后,半年前到战车第1团参观学习的参谋长许瑛当即向团长冯家树、政委郑力人、副团长刘青山、副政委段洪飞作了朝鲜战场敌我兵力态势情况汇报。当时,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敌我双方在三八线转入战略相持价段。部队防区位于西线开城地区。开城,地形开阔。防御之敌是美陆战第1师。前沿阵地多为丘陵地,坦克和自行火炮均可通行;纵深道路平坦,便于坦克、自行火炮机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防御正面约7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团部率3个战车连及直属队于开城前线配属志愿军第65军作战,团另编1个指挥所率2个战车连于大德山前线配属志愿军第63军作战。</p> <p class="ql-block"> 战车第五团入朝作战时任参谋长、后任总参谋部装甲兵部副部长的许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部队到达作战地区后,立即转入为期10天的交接工作。交接双方分别组成交接委员会,实行联合办公制。按照志愿军司令部提出的“稳接、妥交”的原则,确定了“接装备、接阵地、接防务、接情况、接经验”的接替方案,先接替无战斗任务的连队,后接替前沿作战任务的连队,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p><p class="ql-block"> 7月4日完成了装备和阵地防务交接任务。共接收T-34中型坦克27辆,NC-2(斯大林二号)重型坦克4辆、NCY-122自行火炮4辆、T-34坦克牵引车2辆、AB型坦克修理工程车1组,以及其它装备、弹药和物资等。交工作结束后,双方首长进行了交接签字仪式。</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二、参加1952年夏季巩固阵地战</b></p><p class="ql-block"> 遵照志愿军总部指示,志愿军各部队从1952年5月起,开展了全线性小部队战斗行动,把作战重点逐渐推向敌人阵地,有效地打击敌人。</p><p class="ql-block"> <b>(一)梅岘里反击战</b></p><p class="ql-block"> 1952年7日5日,战车第5团接防的第二天,就参加了志愿军第63军187师对梅岘里和项洞里的反击战。为保证入朝参战第一次战斗全面胜利,团首长高度重视,经反复研究,决定将任务交给军事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战车1连,并指示该连出动4辆坦克。</p><p class="ql-block"> 受领任务后,团长冯家树、政委郑力人亲自到1连进行任务部署和战前动员。参谋长许瑛组织连长张履华等几名干部和技术骨干勘察了作战地域,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p> <p class="ql-block"> 战车第五团入朝作战时任司令部作战股股长高凌云</p> <p class="ql-block"> 战前组织现地勘察</p> <p class="ql-block"> 战前指导员进行战斗动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月4日晚,4辆坦克借夜色进入预定发射阵地,严密伪装,定好射击诸元,做好一切战斗准备。5日20时00分,在步坦炮联合指挥所的指挥下,4辆坦克以直接和间接瞄准射击火力,有效压制了山日洞东山、西山、东防筑洞、下浦里地域敌榴弹炮群(12门)。战斗中,敌炮群仅还击7发炮弹就被我全部压制,打得敌人无法还击。在4辆坦克的支援下,步兵歼敌1个加强连,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并巩固了阵地。这是战车第3师入朝第一次作战,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师入朝参战官兵的士气。</p><p class="ql-block"> <b>(二)支援步兵打击西场里北山之敌</b></p><p class="ql-block"> 1952年8月15日,战车2连受领了以直接射击火力,支援志愿军第65军194师582团攻占西场里北山及67高地的任务。当日晩,3排207车、208车利用夜暗,分别进入100高地右侧无名高地及右侧马月洞预先构筑的发射阵地。为防止敌人发现,两辆坦克进行了严密伪装,电台保持静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坦克进入发射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日18时30分战斗打响。207车、208车以抵近射击的方式,向敌阵地射击30分种,摧毁敌地堡9个。步兵第582团乘势发起冲击,顺利攻占了敌阵地,坦克撤出战斗。18日晚,根据志愿军第194师首长指示,两辆坦克又进入原发射阵地。19日18时20分,两辆坦克突然向敌开火。由于直接瞄准射击命中率较高,仅15分钟就结束战斗。两次作战共发射炮弹86发,摧毁敌地堡17个、铁丝网5处,歼敌百余人。我无任何伤亡。</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三、参加秋季战术反击,支援步兵主动、有力打击敌人</b></p><p class="ql-block"> 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可能的局部进攻,主动打击敌人,配合停战谈判并锻炼部队,志愿军总部决定,从1952年9月18日开始,分两个阶段进行全线战术反击作战。第一阶段为9月18日至10月5日,第二阶段为10日6日至10月31日。历时44天。</p><p class="ql-block"> <b>(一)受领反击作战任务</b></p><p class="ql-block"> 装甲兵指挥所党委作出作战部署。</p><p class="ql-block"> 战车第5团党委发出“多出车、多打仗,坚决配合步兵消灭敌人”的号召。战车第5团的任务是:团机关主力编1个指挥所,率战车第2、3、4连及直属队于开城前线,配属志愿军第65军作战;团机关一部另编一指挥所,率战车第1、5连于大德山前线,配属7月15日接替志愿军第63军防务任务的志愿军第40军作战。</p><p class="ql-block"> 任务明确后,部队立即组织战前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搞好步坦协同教育和临战训练;其次,补充战备物资;第三,建立有效可靠的技术保障。</p><p class="ql-block"> <b>(二)笃正里伏击敌坦克战斗</b></p><p class="ql-block"> 由于美军陆战第1师的坦克经常在161高地依靠其有利之势,向我志愿军第40军119师防守的163.3高地和下高密洞防御阵地射击,并封锁紫介洞、笃正里等交通枢纽,严重威胁我步兵的前送、后运和工程作业。因地势对敌人有利,我军几次进攻都没有把敌人的坦克消灭掉。每次敌坦克打完炮后,其乘员还大模大样地坐在坦克上酗酒喧闹。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支援志愿军第119师第357团攻占敌161高地前沿的130、140高地,战车第5团奉命在笃正里设伏敌坦克。</p><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14日,团决定由战车1连连长张履华率本连109车和5连自行火炮501车在笃正里进行设伏,隶属步兵第357团指挥。</p><p class="ql-block"> 战前,参谋长许瑛根据敌坦克出动规律,带领战车1连连长张履华、战车5连连长付鸿练和参战乘员先后4次现地勘察,决定在笃正里设伏,并实地研究了伏击战术动作,制定了作战方案。同时,工兵分队在设伏地构筑了坦克和自行火炮发射阵地及乘员掩蔽工事。</p> <p class="ql-block"> 坦克乘员现地研究伏击战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19时20分,战车1连连长张履华率109车、501车隐蔽进入敌坦克必经之路笃正里西山伏击阵地。两个车的乘员以树枝严密伪装阵地四周,把工兵构筑阵地时翻出的新土用草皮盖好,又把坦克火炮炮口下面的一块地浇上水,用篷布盖好,以免射击扬起尘土暴露自己。同时,在设伏阵地前500米处废弃的炮兵阵地搭起木架,绑上杂草皮,伪装成隐蔽坦克,借以迷惑敌人。</p> <p class="ql-block"> 2日凌晨,109车、501车利用志愿军119师向130、140高地炮击时机,对161高地敌坦克可能经过附近的敌地堡进行了试射,发射炮弹21发,摧毁敌地堡3个。同日,步兵第357团进攻130、140高地时,敌坦克没有前出,我步兵顺利占领了敌阵地。</p><p class="ql-block"> 3日和4日,敌坦克仍未出现。但据敌情通报:“敌人在猫耳山集结了8辆坦克。”连长张履华分析判断,敌很可能对我军阵地发起冲击。于是命令两个车做好一切战斗准备。</p><p class="ql-block"> 5日14时,敌5辆坦克成一路纵队沿莫准洞、三优洞盘山道向161高地行进,敌第1辆坦克刚越过161高地山脊便开始向我163.3高地射击。步兵第357团指挥所未待敌坦克全部展开,便命令我坦克迅速还击。109车炮长高玉峰迅速捕捉目标,第2发炮弹就将敌先头坦克击毁。此时,敌侦察机误将我假阵地当作坦克伏击阵地,于是引导其纵深炮兵群向我假阵地猛烈炮击,仅几分钟假阵地上的一片树林就变成了秃头树桩。张连长见敌人上当,将计就计,随命令坦克停止射击。敌坦克误认为我坦克已被炮火压制,于是又大胆地开了过来。张连长命令立即向敌坦克开火,501车4发炮弹将敌行进中的最后1辆坦克击伤,余下的敌坦克见势不妙,慌忙掉头逃跑。但退路被击伤的坦克堵住了。此时,敌侦察机已被我高炮击落。我坦克抓住战机,迅速将其余3辆坦克击伤。战斗中,501车装填手被车内发射弹药气体熏倒,副排长杨三义一面指挥车外人员迅速抢救,一面自己装弹射击继续战斗,与109车一起出色地完成了伏击敌坦克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次伏击战斗,109车和501车在笃正里西山潜伏5昼夜,密切协同,击毁敌坦克1辆,击伤敌坦克4辆,摧毁敌地堡11个、弹药库1座。战后,501车荣立集体二等功,副排长杨三义、109车炮长高玉峰各荣立二等功,109车机枪手于长顺荣立三等功。炮长高玉峰还代表志愿军装甲兵部队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 501车乘员与阵地上的战友欢庆战斗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三)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b></p><p class="ql-block"> “红包山”,即西场里北山(无名高地)。它位于开城东南、板门店正南约30公里处,背靠155高地,左依67高地,面临砂川河,犹如两只毒眼,紧盯我志愿军开城前沿主要阵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敌我反复争夺,远看红彤彤、光秃秃,近瞧土翻石烂,地图上找不到他的名字,官兵们就叫它“红包山”。“红包山”和67高地是NanChaoXian军陆战第1团的前沿阵地,由其4个加强排的兵力依托坚固防御工事扼守阵地。敌</span>在“红包山”筑有20多个地堡和10余个半坑道式掩蔽部。67高地设有一条50米长的坑道和5个大地堡,各地堡间以交通壕连接,可互相进行火力支援。一旦敌前沿阵地被我突破,敌可立即转入67高地坑道作战,并在火力支援下扼守洞口等待增援部队。敌在前沿阵地周围设有4道屋脊型铁丝网和混合雷场,山顶构筑了隐蔽工事,形成了较坚固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155高地东南侧有17辆敌坦克隐蔽待机,战斗中随时可能向“红包山”和67高地方向实施反冲击。</p><p class="ql-block">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开始后,志愿军第65军首长决心在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攻占这两个高地,然后与敌反复争夺,达到大量杀伤敌人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一打“红包山”和67高地是在9月6日,主要对敌阵地进行试探性进攻,摸索作战经验。当日,志愿军步兵第582团先以4个排的兵力,在战车第5团战车2连6辆坦克的支援下,对“红包山”发起第一次进攻。经我炮兵群15分钟的火炮急袭,我步兵仅用9分钟就占领了该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排共54人。尔后主动撤出阵地。</p><p class="ql-block"> 二打“红包山”和67高地是在9月19日,战车第5团战车2连以4辆坦克支援步兵第582团1个步兵连对“红包山”发起第二次进攻。经10分钟炮火急袭,我步兵就攻占了该高地,再次歼敌1个加强排共77人。接着,在打敌反扑中又歼敌183人。尔后主动撤出阵地。</p><p class="ql-block"> 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是在9月23日至10月6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通过连续进攻,与敌反复争夺,达到了大量消灭敌人、占领这两个高地的目的。23日,政委郑力人、参谋长许瑛到步兵第582团德物山指挥观察所,参加了第三次进攻“红包山”和67高地诸兵种协同作战会议。战车第5团的作战任务是:我步兵冲击前,进行直瞄射击,摧毁发现的敌地堡等火力点,为步兵发起冲击创造条件;我步兵冲击中,继续对暴露的敌火力点进行射击,掩护步兵冲击;我步兵冲击成功占领既定地域后,负责打敌反扑的坦克,支援步兵抗敌反冲击。</p><p class="ql-block"> 24日,步兵第582团又组织诸兵种指挥员进行了抵近侦察,按作战计划现地明确了作战任务和步坦炮协同动作,以及进攻出发阵地位置及冲击方向。</p><p class="ql-block"> 26日,战车第5团召开了作战会议,部署了作战任务。确定以战车2、3连8辆中型坦克,战车4连4辆重型坦克,加强2个工兵连、1个高炮连另1个高射机枪排,支援步兵作战。具体任务是:以4辆重型坦克摧毁“红包山”敌地堡;以8辆中型坦克摧毁67高地上的敌地堡和火力点。由团长冯家树率作战、通信股长和2名参谋携带电台在长芝山建立基本指挥所,参加步坦炮联合指挥所指挥。<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政委郑力人、参谋长许瑛率</span>2连连长刘恒谦、3连连长杜修信、4连连长康文瑞组成前进指挥(观察)所,统一指挥坦克分队和工兵、高炮分队的作战行动。</p><p class="ql-block"> 战斗发起前,形成作战方案。并组工兵分队分别在长芝山无名高地、100高地东南侧、新村南无名高地,构筑了12个坦克发射阵地;开辟了通往各发射阵地的进出道路。坦克除无线电通信联络外,前指与各车间、各车间还建立了有线通信。同时,后勤处在距我前沿阵地7公里的东风里开设了后勤供应站,下辖运输、卫生分队,担负弹药等物资的保障任务。技术处在东风里开设了战损坦克收容所和抢修组,配有牵引车、修理工程车各2辆,以及备有各种器材。</p> <p class="ql-block"> 部队进行战斗动员</p> <p class="ql-block"> 工兵分队战前构筑坦克俺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30日,战车4连2辆重型坦克以游动射击手段,摧毁67高地敌地堡3个。</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23时,战车2、3、4连的12辆坦克,在支援步兵第194师炮兵群火力的掩护下,相继前出占领了预设发射阵地。</p> <p class="ql-block"> 坦克向发射阵地开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日16时30分,12辆坦克同时对“红包山”和67高地进行破坏性射击,摧毁敌地堡46个。18时,坦克暂停射击。敌误认为我步兵开始冲击,所有残存火力点一齐向我阵地开火,致使敌阵地上明暗火力全部暴露。于是,我进攻部队重新调整了火力任务区分。20时,支援步兵第194师的炮兵群再次对“红包山”和67高地进行了15分钟的火力急袭,摧毁了敌阵地上的所有工事和火力点,掩护步兵发起冲击,仅8分钟就攻占了敌表面阵地,尔后肃清退守坑道内的敌守军,全歼守敌160余人。</p><p class="ql-block"> 3日,奉联合指挥所命令,除留下6辆中型坦克支援步兵坚守阵地外,其余坦克撤出发射阵地。4时30分,敌开始反扑,20余架美式飞机对我攻占的阵地进行轮番轰炸扫射,先后投各种炸弹256枚,汽油弹12枚,并以2个排的兵力和5辆坦克向67高地进行试探性进攻。当敌坦克纵队进至中西谷南侧时,在发射阵地严阵以待的我6辆坦克突然开火,203车首先击毁敌行进中的最后1辆坦克,10分钟后又将敌第4辆坦克击毁。203车翼侧我另1辆坦克击毁敌第3辆坦克,余下的2辆敌坦克仓皇逃窜。失去火力掩护的NanChaoXian军步兵反扑3次均被我击退。接着,敌以1个营的兵力在38架飞机和1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连续反扑14次,结果又以被歼590人、被击伤3辆坦克的败绩而退出阵地。由于我坦克发射阵地距离争夺激烈的战场较远,团首长决定,以4辆重型坦克换下阵地上的6辆中型坦克。</p><p class="ql-block"> 4日,NanChaoXian军又以1个营的兵力在57架飞机、11辆坦克的支援下,向我占领的67高地发起进攻,敌机先后投弹400余枚。我坦克和高炮分队密切配合,先后毁伤敌坦克2辆,击落敌机1架,支援步兵第582团先后击退敌人11次进攻。</p> <p class="ql-block"> 实施作战指挥的战车第5团装甲兵指挥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日的争夺战更为激烈。从凌晨5时至中午11时,美军32架飞机对不足1平方公里的67高地反复轰炸扫射,投掷凝固汽油弹,随后NanChaoXian军出动1个营的兵力和15辆坦克向67高地发起总攻。战斗中,505车第2发炮弹就击中了敌行进中的最后1辆坦克。霎时,敌坦克火力立即向我坦克发射阵地转移,双方展开了坦克战。激战中,我又击毁击伤敌坦克各1辆。随即,敌组织1个团的兵力进行波浪式冲锋。坚守该阵地的我步兵第582团6连1个排的官兵因敌众我寡,全部壮烈牺牲。67高地被敌占领。11时45分,步兵第582团两个步兵连,在我坦克和炮兵的火力支援下,从侧翼隐蔽通过2000米的开阔地,迅速向67高地发起进攻,夺回了该高地。这一天,共歼敌500余人,共击毁敌坦克8辆。</p><p class="ql-block"> 6日拂晓,敌人再次发起进攻。当45.4高地出现10辆敌坦克时,联合指挥所再次命令我坦克对其实施急速射击。由于距离远,超过了直瞄射击极限,消耗车内与阵地上的155发穿甲弹,只毁伤敌坦克2辆。恰在此时,29.5高地又出现敌坦克12辆,我阵地上的4辆重型坦克因没有穿甲弹而坐失良机。这一天,步兵第582团在我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先后击退敌人5次反扑。</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NanChaoXian陆战第1团被我军毙俘2600余人,已无力组织进攻,这两个阵地全部被我军占领。战斗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被我击毁燃烧的敌坦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战斗,是战车第5团也是战车第3师入朝以后使用坦克最多、战果最为显著的一次战斗。特别是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车第5团支援步兵粉碎敌人连续5昼夜十几次的反扑,取得了击毁8辆、击伤10辆敌坦克,击落1架、击伤8架敌机,摧毁49个敌地堡的辉煌战果,创造了第二批入朝参战装甲兵部队一次战斗歼灭敌坦克之最。战后,203车、505车各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301车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战车2连连长刘恒谦、203车车长孙连起、505车车长张紫林,工兵连班长梁广和、副班长何永海、战士李忠德和赵志荣,运输连战士孙兆得等21人分别荣立二等功、三等功1次。</p> <p> 203车全体乘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505车全体乘员与其他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图为赴朝作战中,参加兵种联合作战指挥的装甲兵指挥所指挥员正在指挥战斗。第四名为团长冯家树。</p> <p class="ql-block"> 此后,为提高坦克分队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条件下配合步兵的作战能力,11月25日,战车1连104车对敌目标进行夜间标定射击试验。白天先在笃正里发射阵地上选定161高地主峰敌1个目标为基准点进行标定,测出方向和高低密位,绘出射击要图。当日19时,车长令两名乘员各持手电(外包红布)置于标杆上,用于标定左右射界。20时05分,104车按标定的诸元射击。发射16发炮弹,摧毁敌地堡4个。20时25分撤出战斗。据步兵前沿观察所反映,射击很准,打得敌人乱跑。装甲兵指挥所及时推广了经验。战车第5团又先后组织战车分队对29.5高地、50高地和45.5高地敌守军进行6次夜间袭击,摧毁敌地堡13个、铁丝网3处,有效地打击了敌人。</p><p class="ql-block"> 以后,根据上级命令,战车第5团调整部署、筑城备战,参加了反登陆作战准备。</p> <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中旬,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西北分团到我装甲兵指挥所驻地慰问。图为慰问团演员常香玉(中)在部队驻地与同事们合影。</p><p class="ql-block"> 1952年12月下旬至1953年4月,部队奉命进行了反敌登陆作战准备。各级深入开展以认清形势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战备教育。</p> <p class="ql-block"> 图为部队结合装备进行教育。</p> <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1日,部队在开城前线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战车第5团第一届全体代表大会”。装甲兵指挥所政委、师政委李治洲参加了会议。前排第八名为李治洲,第九名为团长冯家树,第七名为政委郑力人。 </p><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车第5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第5团。代号由901部队第21支队改为6008部队第21支队。</p><p class="ql-block"> 由于美帝国主义在军事上连连失败,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时间)被迫于朝鲜板门店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根据志愿军总部关于“严守阵地,随时准备粉碎敌人任何侵袭的方针下,进行以文化为主的训练”的指示和志愿军政治部《五个月文化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全团进行了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战备整训。</p> <p class="ql-block"> 图为部队官兵在掩蔽工事中进行文化学习。</p> <p class="ql-block"> 图为停战协定签订后,战车第5团官兵满怀胜利喜悦,在营区准备迎接祖国亲人慰问团迎接仪式演练的情景。走在路中央的是时任团长冯家树。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年月,官兵们身着马裤、马靴,说明党和国家对装甲兵部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怀。这是在原装甲第9团建团史的图片中,部队官兵最全的一张照片。让我们怀着一份崇敬的心情,欣赏这张有着与美韩等多国联军作战的共和国年轻的装甲兵部队官兵的画片。</p> <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第三届慰问团副团长朱学范(前排尾第三名),率慰问团到二等功臣505车慰问全体乘员。</p> <p class="ql-block"> 图为慰问团成员把英雄们高高托起来。托起的第三名为团长冯家树。</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26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副委员长洪箕涛代表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政府到装甲兵指挥所驻地授发勋章。27日上午9时,装甲兵指挥所召开庆功大会。全团在赴朝作战中涌现出(有记载或证明)二、三等功臣车(班)4个,二等功个人16人,三等功个人135人。</p><p class="ql-block"> 功臣车(班)</p><p class="ql-block"> 战车第2连203车。该车随连于1950年11月10日组建,1952年6月入朝参战。1958年2月,该车随连编入坦克第2营坦克第3连。1973年2月,所在连改为坦克第2营坦克第5连。</p><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3日,该车在部队配属志愿军第194师582团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敌5辆坦克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成1路纵队向我阵地开进,全车乘员密切协同,先准确将敌最后一辆坦克击毁,堵住敌人退路。接着,又将敌第4辆坦克击毁。战后,该车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战车第3连301车。该车随连于1950年11月10日组建,1952年6月入朝参战。1958年2月,该车随连编入坦克第3营坦克第5连。1973年2月,所在连改为坦克第3营坦克第7连。</p><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27日,该车在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击毁敌坦克1辆。战后,该车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战车第4连505车。505重型坦克按编号为自行火炮连编制指挥车。由于部队在朝作战时只有4辆重型坦克,505车由战车4(重型坦克)连使用。该车随连于1950年11月10日组建,1952年6月入朝参战。1958年2月,该车随连编入第1机械化师坦克第32团。1952年10月5日,该车在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以准确的火力击毁、击伤敌坦克各1辆。战后,该车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战车第2连203车。该车随连于1950年11月10日组建,1952年6月入朝参战。1958年2月,该车随连编入第1机械化师坦克第32团。</p><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5日该车奉命在朝鲜笃正里设伏。当敌5辆坦克向163.3高地进攻时,该车与战车第1连109车相互配合,以准确而猛烈火力击毁、击伤敌坦克4辆。战后,该车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二等功个人</p><p class="ql-block"> 张 风,战车第1连坦克装填手,内蒙古宁城县人,1929年出生,1948年6月入伍。1952年9月,该同志在随连配属志愿军第119师357团强攻161高地的战斗中,调到109车任抢救组组长,在关键时刻发挥组织才能,提出强有力的战斗口号,鼓舞了109车乘员的士气,保证了支援步兵第579团作战任务的完成,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高玉峰,战车第1连109车车长,辽宁安东(今丹东)市人,1932年出生,1950年12月入伍。1952年10月5日,与501车一同在朝鲜笃正里坦克伏击战中,机智灵活,勇敢顽强,以准确的火力击毁敌坦克1辆、地堡11个、弹药库1座。战后,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并作为志愿军装甲兵部队代表,参加了1953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 刘恒谦,战车第2连连长。该同志在部队配属志愿军第194师582团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编入部队前进指挥所。指挥过程中,该同志机智果断地指挥所属车辆,以准确而猛烈的火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孙连起,战车第2连203车车长。该同志在部队配属志愿军第194师582团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指挥本车击毁敌坦克2辆,给予敌人沉重打击,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吴瑞福,战车第2连坦克驾驶员,陕西子洲县人,1928年出生,1945年入伍于子洲自卫军大队,1949年入党。该同志平时保养车辆认识细致,6次执行战斗任务从未发生车辆故障。在一次战斗中,他主动代替受伤的装填手连续装弹44发,为取得战斗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张柴林,战车第4连505车车长。该同志在部队配属志愿军第194师582团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指挥本车完成任务出色,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杨三义,战车第5连1排副排长,山西应县人。1948年入伍于警备第6团,1950年入党。该同志在朝鲜笃正里坦克伏击战中,在车内充满火药气体、2名乘员被熏倒的情况下,一面沉着坚定地指挥501车乘员完成好任务:一面接替炮长坚持战斗,以准确、猛烈的火力向敌射击,取得辉煌战绩,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刘和廷,指挥连战士,陕西米脂县人,1946年入伍于警备第6团。该同志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成绩显著,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梁广和,工兵连班长,黑龙江绥化市人,1927年出生,1948年1月入伍,1950年1月入党。该同志在部队配属志愿军第194师582团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带领全班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保障任务,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何永海,工兵连副班长。该同志在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完成任务出色,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赵志荣,工兵连战士。该同志在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完成任务出色,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李忠德,工兵连战士,浙江盘安县人,1927年出生,1951年入伍。该同志在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完成任务出色,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孙兆利,运输连战士。该同志在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战斗中,完成任务出色,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王国义,修理连锻工。1953年初,该同志在阻击美军登陆、开展大规模筑城备战中,不顾劳累,忘我工作,连续4昼夜赶制作业工具,提前完成任务,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夏俊义,卫生队助理医师,河北易县人,1929年出生,1945年入伍。该同志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多次不顾个人安危抢救伤员,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钟有才,该同志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成绩显著,被志愿军装指记二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 三等功个人</p><p class="ql-block"> 王显君、孙连启、郑贵品、于保德、增 耀、吕声德、马元良、邢化祥、黄恒礼、庞凤亭、阮树有、孙文江、李生友、王 军、王宝泰、崔德胜、杨占林、宋嘉新、吴运喜、魏兴贵、王庆和、李保山、李茂林、胡海清、罗常清、董钟锁、田振荣、吴金声、宫连文、王永连、柳树德、张灶营、王海龙、郭凤智、高步全、俞国清、刘满淇、满永成、刘乐清、周维新、李喜成、王启澜、时立才、牟久林、赵 祥、傅鹏飞、闰子明、茹 华、杨 平、吴瑞福、贺清山、许兆生、白进珍、刘明玉、李金华、唐志山、康瑞恩、张黄全、薛鼎有、张润全、衣宝魁、莫记元、于文生、朱万贵、于长顺、高宝忠、李德茂、周德家、于仝和、蔡阳春、戴青华、曲会臣、陈仁龙、高金恒、张民君、金相石、吴 球、王海珊、徐珍瑞、王金山、单维信、陈广绪、张财林、荣进文、常有生、王贵新、董日新、张 臣、汤其国、马守德、傅长友、徐国光、罗世民、张培汝、李 义、李 荣、张 凤、赵培发、张书君、尚生选、钱焕廷、常贵生、刘凤明、康守礼、杨志清、高永安、王君士、高 起、高凌云、康六瑞、陈 浦、蔡先增、马德昌、高宝田、陆妙金、白云志、杜修信、牛延禄、张宝弟、高玉举、刘玉明、王德明、黄振江、张文广、高 君、王 福、王书勋、刘兴元、杨枪森、李芳玉、惠养贵、周志贵、赵星明、杨来喜、郭金明。</p> <p class="ql-block"> 图为坦克第3师授勋的部分团领导。前排第三名为团长冯家树。 </p> <p class="ql-block"> 图为朝鲜慰问团到部队慰问。</p> <p class="ql-block"> 图为部队首长在朝鲜合影。第一名为副团长刘青山,第二名为代政委刘文杼,第三名为团长冯家树,第四名为政治处主任,第五名为参谋长许瑛。</p> <p class="ql-block"> 1954年3月4日,坦克第5团奉命移防。4月10日至5日21日部队全部返回祖国,进行备战和正规化建设。</p><p class="ql-block"> 战车(坦克)第5团从1952年6月24日入朝起,到1954年5月22日离开朝鲜近两年的时间,共进行伏击战5次,参加间瞄射击火力1次、直瞄射击火力37次,参加战斗43次,出动坦克和自行火炮129辆次,消耗榴弹4145发、穿甲弹193发;击毁敌坦克9辆,击伤敌坦克14辆,摧毁敌地堡140个、铁丝网32道(处)、指挥所2个、弹药库和仓库各1座,压制敌炮群4群次,配合步兵歼敌4000余人;修复坦克、自行火炮300余台次。参战中,立功集体20个,立功受奖个人595人次。其中,支援志愿军第65军参加的三打“红包山”和67高地争夺战,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p> <p class="ql-block"> 战斗英雄109车炮长高玉峰立功照。</p> <p class="ql-block"> 志愿军装指给高玉峰记二等功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 朝鲜给高玉峰记二等功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 战车1连坦克驾驶员王庆和的立功证书。</p> <p class="ql-block"> 战车第5团团首长在出国作战刚刚回国后,满怀胜利喜悦的一次合影。中是团长冯家树,其左是代政委刘文杼,其右是副政委刘文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