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二实小|情暖金秋,情浓重阳: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重阳节传统文化课程活动

朱香萍

<p>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p> <p>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组开展了“情浓金秋,情暖重阳”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节日课程研究活动。</p> <p> 活动一、重阳尊老敬老</p><p>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个尊老孝老的节日,没有大地母亲整整一个春天和夏天的耕耘,就没有秋天的五谷丰登;同样,没父母长辈倾心竭力的付出,就没有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日子牢记,把尊老孝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p> <p> 活动二、重阳登高赏秋</p><p>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p> <p>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早在汉高祖刘邦时就有重阳登高的做法:“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另据北宋宋敏求的《长安志》记载,汉朝京城长安附近有一个小高台,每到重阳节,人们便会纷纷登上小高台,欣赏秋天的美景,因为所登的山为小高台,故有“登高”之说。</p> <p>   活动三、重阳赏菊品茶</p><p>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p> <p>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p> <p>   活动四、重阳乐享美食</p><p> 重阳糕,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重阳吃糕,象征步步高升。</p> <p>  重阳佳节吃螃蟹是一种民间习俗。</p><p> 文人墨客钟爱,成为重阳节饮食习俗。大概从唐代开始,重阳又增添了食蟹。据记载,在清代及民国年间,姑苏、扬州、杭州、芜湖、南京、北京、长沙等地,一到重阳,除了居民自家吃蟹之外,还亲朋相邀,文人雅集,吃蟹赏菊。</p> <p>   活动五、重阳赋诗诵词</p><p> </p> <p>《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p><p>独在异乡为异客,</p><p>每逢佳节倍思亲。</p><p>遥知兄弟登高处,</p><p>遍插茱萸少一人。</p> <p>《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p><p>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p><p>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p> <p>《九日齐山登高》(杜牧)</p><p>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p><p>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p><p>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p><p>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p> <p>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诗酒情怀,这份美,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得以晕染和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和光芒。</p><p> </p> <p>  浓情秋日,暖心重阳。丰富的课程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继承了传统,社会责任心和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做追梦的新一代,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p>

重阳

登高

重阳节

美在

菊花

活动

赏菊

敬老

习俗

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