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春华秋实,万物始春,而成于秋,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成功的希望。</b></p> <p><b> 2020年10月22日,于都县明德小学第六届“明德杯”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决赛正式拉开了帷幕,学校领导和全体数学老师齐聚录播室共享课堂“盛宴”。</b></p><p><br></p> <p><b> 决赛由教研组在上课前一周发布课题,参赛教师分低、高段同课异构,最终确定高段课题为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低段是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b></p> <p><b>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的重大发展,是学生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所有选这个课题的老师,都能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数学知识追根溯源。在设计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教学方法却独具特色、课堂精彩纷呈。</b></p> <p><b> 康海英老师从学生熟知的扑克牌入手,过渡到数学中的"用字母表示数",从确定数到未知数再到数量关系,整合设计,自主探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感悟、理解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并意识到字母在具体情境中的取值范围。</b></p> <p><b> 曾东红老师通过情景导入——由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过渡到字母在数学中的应用;课前从儿歌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到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必要性,探究新知后回归问题:“n只青蛙,n张嘴,多少眼睛,多少腿?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吗?”在处理用字母表示数省略乘号的规则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对比自主发现应注意的问题。整堂课从容、扎实、富有数学味。</b></p> <p><b> 邹金连老师采用先扶后放、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先引导学生解决年龄问题,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二的导学单,并交流讨论。在处理用字母表示年龄“a可以是几”这个问题时,老师让学生同桌互动,一人说a的值,另一人说a+20的值,在这一活动中,巧妙理解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课堂结束,教师还录制了一个小视频,给学生介绍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发展历程,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空间。</b></p> <p><b> 易晓华老师采取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等步骤展开教学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创设 ,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的同时 ,让学生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对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代数思维。同时通过模型的建构,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内涵,能自然地会用字母表示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代数思维。加强自主学习 与合作学习机制的探索 。</b></p> <p><b> 《五的乘法口诀》是口诀的起始课,李阳老师在课堂开始用2008年奥运福娃的视频,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接着利用福娃主题情境图,让孩子们五个五个的数,激起数数的经验,再让孩子们联系求相同加数的和,求几个5是多少,可以列出乘法算式,在冲突中创造出口诀,通过读口诀,不同形式记口诀达到能够背诵口诀,熟练的运用口诀的目标。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老师也精心准备了顶呱呱贴纸及福娃宝宝卡片作为礼品,孩子们热情高涨和老师一起呈现了一节积极活泼的课堂。</b></p> <p><b> 彭海香老师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趣味导入之后,让孩子们根据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并算出积,从中感受连加的不便,从而体会编口诀的必要性!课中先出示“一五得五”这句口诀介绍他的来源体会它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试着编出“二五一十”,再放手让孩子独立编出剩余三句口诀,在对比与交流中规范口诀。比如:在自主编创口诀时,孩子们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了三种口诀,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比较,让孩子们自主找到最简洁、规范的一种。彭老师让所有孩子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b></p> <p><b> 何燕老师的课堂——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和他们喜欢的“大姐大”在数学知识的王国里畅游,闯关。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孩子们个个敢说、想说,声音最动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经历乘法口诀“编、记、用”的过程,教学方式多样,方法灵活。</b></p> <p><b> “同一个课题,这个老师又是如何开课?此处,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呢?这个知识点哪种方法学生最能接受……”相信一定有一串串小问号在每个聆听者的脑海中。瞧!这一双双专注的眼神一定是被上课老师吸引住了吧。</b></p> <p><b> 每一个登台展示者都是最棒的,每一次经历都能让人成长;每一个聆听者都是最幸福的,每一次思考都能给人洗礼。我们会一直快乐而幸福地行走在数学教学的路上!</b></p> <p><b>图文:陈启凤 刘永锋</b></p><p><b>审稿:邱承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