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爷爷那些抗战史

小武分享同你成长

<p> 我爷爷廖思兴,抗美援朝志愿军,他不求有所收获,只求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忠心报国。几度被崇拜,几度被遗忘,几度被提起。虽然他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头衔,但是他身上流着中国共产党的血,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国,艰苦奋战,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他曾是一名抗日战争游击队队员;他曾是一名基层的赤脚医生;他曾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p> <p>沙口村革命根据地旧址</p> <p>沙口村革命根据地旧址</p> <p>沙口村革命根据地旧址</p> <p>  今天,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而又让我记起来被遗忘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廖思兴先生。原来我们的祖国还有这样一位忠于党忠于国的革命先烈存在。他曾经为党为国建下不可泯灭的功劳,可惜,他的壮举却曾被埋没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今天的大会,让我再记起,也是感慨万千。他的抗美援朝先进事迹又一次被流传。真是不幸之万幸,由于时间隔得过长过久,因此,他的事迹也都是从同他一起经历过抗战革命斗争者以及其夫人的口述中记录的。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他在抗美援朝期间如何英勇奋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抗美援朝志愿军的革命斗争史。</p> <p>廖思兴先生旧址,现在其夫人居住</p> <p>  廖思兴,广东省海康县(今雷州市)沙口村人,1933年6月初十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家有一兄一妹。1942年2月沙口小学开学后,他同年8月第二批进校读书,从小接受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的教育,胸怀祖国,跟共产党闹革命。</p><p> 8岁时,也即1941年,在国共两大党处于对抗以及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童年的他,就已经非常喜欢打听有关国家的事情和共产党的故事,特别是共产党胜利的消息。年幼的他,就已经对共产党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小时候,他常常跟随邻居培寿公等一起上山放牛。当年,有一天,他们在山上放牛,正值他们聊得很开心时,远处听到有人喊:国民党来了,快跑啊。顿时,培寿公马上叫思兴躲到丛林后面,思兴那时年少脚步轻也跑得快,所以先躲了起来。而当培寿公正要逃离时,却被无情的国民党军抓捕。国民党毫不留情地压倒培寿公,并且拷问他,认为他是共产党。国民党残酷的言行让躲在丛林后面的年幼的廖思兴非常气愤。于是,思兴就英勇地跳出来向国民党军嘶吼:“请你们放手,我们只是放牛的,不是共产党。”8岁的廖思兴就已经如此勇敢并且毫不惧怕。国民党军听到就非常生气,生气之下就拧起他的头,想把他至于死地。培寿公看到大事不妙,于是急忙哭喊着:“大人,请住手啊,他还小,不懂事,请不要和孩子们一般见识”。被抓在国民党军手里的廖思兴却一点都不害怕,表现非常沉稳。在培寿公的一再诉求下,国民党军看到放牛的他们衣服破烂,最后才放过他们。于是,当时村里便流行这样一句话:思兴啊,培寿公叫你快跑啊,国民党来啦!这一幕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廖思兴的勇敢和智慧来源于国民党的残暴以及共产党的和善。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共产党在他的心骨里播下了种子,为后期的抗美援朝奠定了不可摧毁的坚基。也是因为如此,次年,他才更加地努力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知识。</p><p> 1948年8月,由于从小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戴,15岁的他就开始跟随当时驻沙口村的武工队队员钟抗生、胡汉华、黄培兰等同志参加西南区武工队的游击队活动。参加游击队期间,曾任通讯员、警卫员,为此,才加深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了解,为共产党提供了难得的消息。参加游击队,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正是因为参加了游击队,才对中国共产党更加热爱,才知道才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跟着共产党绝对不会错。(健在的游击队队员廖文彪口述)</p> <p>  革命抗战者之一——廖文彪</p> <p>  1948年至1950年期间,当时的他风华正茂,文质彬彬,是一个先进青年。那时,他17岁,17岁的他,由于父母牵线,他与他的夫人黄慧莲相识,正当谈婚论嫁之时,朝鲜战争却在这个时候爆发啦。在他出军前,还有一件令人凄楚的事情。那就是他们还没来得及拜堂,由于家境清贫的他,没有结婚的服装,于是其母亲迫不得已用一些废布缝制的结婚服。更可惜的是,他连结婚服都没有机会试穿,可是当时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的消息传遍全世界。而此时此刻,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决定出兵抗美援朝,此声号气势磅礴,响遍全国。从小就怀有报国情怀的他,在朝鲜人民正处于生与死的战斗中,他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是我们这一带唯一一名第一批奔赴朝鲜前线参战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这是他历史的时刻,于是下一个关于他的事迹又开始啦。</p><p> 十八岁的他,手提一个铁桶,铁桶里除了没有试穿过的结婚的衣服外,别无他物。就这样,他急急忙忙地离开了可爱的家乡,离开了最爱的人,他就这样轻装上阵跟随中国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军踏上了战场。从此也改变了他和他夫人的命运。</p><p>廖思兴的爱人回忆道,在战场上,他英勇奋战,在抗美的最前线,他使用机关枪横扫敌军,打倒敌军无数。在前进的过程中道路上,为了更好地防护自己,他把打死的敌人堆成人墙,再次炮击敌军。可惜的是,无论怎么防护,还是躲不过战场上无情的子弹,可谓身经子弹的洗礼,同他一起在前线的战友有的已经壮烈牺牲了,有的和他一起坚持着。不幸中的万幸,他只是左手上臂被打中,他急中生智,用布料绑住了上肩,不要让鲜血继续留。他左手虽然受伤,但是他忍受着剧痛,依然没有放弃没有减弱炮击敌人的激情。“坚持着,坚持着,我一定坚持着”。在子弹面前,他把生死置于度外,从不贪生怕死,在极度伤痛时刻,他毫不恐惧。因为他知道:我们还有战友在后面,我们的军队在后面。一切困难与挫折都阻挠不了坚持着看到胜利的曙光的希望。最终,这一战,终于胜利啦,还是大胜。坚持到最后看到胜利时,他左手伤口的血已经往下滴往下滴,最后才被跟随的医护人员医治,取出子弹,才幸运逃过一劫。由于他这一受伤,因祸得福,因为他也学会了许多医治病人的方法,这是他的一笔大财富。在战场上,由于他英勇抗战,大智大谋,临危不惧,把战场上军人的精神和气概诠释得淋漓尽致。为此,伤势好了之后,被提任为第38军114师340团1营机炮连副班长,下士军衔。从此,他更是充满激情和斗志,协助上级首长出兵参战,打倒敌人数无胜数,取得一缕缕的胜利,其战绩不可没。</p><p> 其夫人回忆道:在几年的抗美援朝期间,他忍受饥饿与寒冷。在他极度饥饿时,口袋的干粮没了,为了能够延续生命坚持抗战,他挖树根草根来填满自己的肚子,甚至连自己的腰带都一口一口地啃下去。回忆到此时此景,其夫人虽然无法亲临其境,但是从她那一滴一滴的眼泪中可以看出,当时在战场上的廖思兴是多么地艰辛与幸运。生活的艰辛,战斗的艰难,是因为他有非一般人的毅力和斗志,才幸运保有这珍贵的生命。</p><p> 根据历史的记载,抗美援朝在1953年7月就已经结束了,历经了三年多。但是廖思兴从踏上战场的道路却经历了六七年,六七年,家里没有他的一点音讯,连给一封夫人的信都没有。许多人甚至连他的夫人都以为他已经壮烈牺牲在战场上,遗尸在异国他乡。后来方知,抗美援朝第一批回国后,上级首长得知,战场上,他英勇奋战,有志有谋,沉着稳重,临危不惧。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是我们祖国的英雄,得到许多人的大力称赞。因此又提任为38军114师340团1营大炮连排长。他不辜所望,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首长下达的各项任务。在即将要升为连长时,不幸的事情却发生了。</p><p> 经过六七年子林弹雨的他,在即将开始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时,忠心报国的梦想被终止在这一刻,他历史的转折点。</p><p> 1956年,家中胞兄廖思由被怀疑为反动组织。而当时,沙口村还有不少国民党余孽,他们心怀不轨,知道廖思兴在战场上战功显著,故意密报上级组织。他含受与胞兄有染的污名,所以他在部队评功、提干、入党等问题全部受到牵连。不仅如此,他当兵的梦想,忠心报国的激情也因此而宣告终止。在他遭诬告时,其档案鉴定材料称:“对胞兄廖思由参加反动组织任营长,与人民为敌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说出来,本人态度不积极,思想落后”。所以给出的结论是:“其胞兄参加反动组织,组织30多人企图杀害当地政府人员和人民群众。在这里不能和廖思兴同志没有联系”(胞兄廖思由1979年三中全会时平反,恢复党籍等)。于是在1956年1月复员回乡,家中同样过着清贫困苦的生活,住的地方是泥墙,吃的都是参加生产大队里捡回来的番薯头和番薯根。作为我们这一带唯一一名第一批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他在当地人民心中是一名有为青年,是人民心中的大英雄。复员回乡后的两三年,依然受到当地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因为他是当时的英雄。镇上村里的每次重要会议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每年春节,作为抗美援朝大英雄的他,都有村级干部组织慰问团挂红旗擂大鼓前来慰问,那时他是相当地光荣。</p> <p>沙口村革命斗争史书</p> <p>史书对廖思兴先生的记载</p> <p>抗美援朝荣获勋章(已丢失,无法辨别几等功勋章)</p> <p>  1981年四月廿十日,唯一一位抗美援朝大英雄,最可爱的人廖思兴去世后,留下六个孩子,让其夫人一手带大,生活的艰辛让人能以想象。在他去世时,他的功绩也被带走,也不被人家提起,村里的干部以及其他部门也对此事置之不理。由于不被重视,所以有关于他的一些遗物等也相继丢失。连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送给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同志的纪念章和1951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赠送给抗美援朝志愿军同志象征和平的纪念章都不知踪影,现在家中连他的一张照片都没有了,只留下当时他在战场上捡回来的美国军用的“勺子”,其夫人向我们展示着这个见证着廖思兴参加抗美援朝的历史遗迹,勺子上“U.S”两个字非常明显,其夫人现在依然用这个勺子,至今已经五十多年啦。</p> <p>从战场捡回来的勺子</p> <p>抗战时所用水杯</p> <p>  当时,复员回乡受到的热捧,而时过几年又是把他的事迹都忘记的一干二净,他为沙口村付出这么多代价,由于他在抗美援朝期间表现非常出色,当时他的事迹也传遍千里,于是才激励沙口村的人民参加革命,跟着党走的热情。其夫人回忆道:“爱人的伟大功绩不被提起,这个我不可多说,人都走啦,但是他走后留下我和孩子让人家看不起。”其夫人一边回忆着,眼泪一边一滴又一滴地往下流,总带着许多忧愁和凄凉。就这样,这一位大英雄被遗忘了。其夫人说:“记得1985年的大洪水,洪水把我们的茅房土墙全部都给冲跨了,住的地方没了,当时我非常失望也非常痛苦,痛苦他走的早,留下我孤苦一人把这一大把孩子给带大,现在又让人看不起,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其夫人说:“虽然他去世了。但是,他始终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一家人的精神支柱,不管是去世了还是健在。”他的夫人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女人。于是,当时她鼓足勇气,咬紧牙关,带着年仅5、6岁的小孩到甘蔗田里去摘甘蔗叶,用甘蔗叶围成防风防雨墙给大家度过艰苦的时期。另外,家里兄弟姐妹一条心,这里那里一起借一起凑一起代,其夫人要娘家卖了牛卖了鸡,方圆整个县,不知道留下她们这一家人多少泪水多少汗水以及多少脚步,才凑了1500元,才能筑起现在这个老房子。往后,她们一家人一起奋斗,秉承革命大英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大爱大志的优良品德,才把这一身债还清。在还债的生活中,其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凄凉和惨淡不仅令人想起,为什么作为一个革命的大英雄的家里,竟然也会被埋没被忘记的这一惭愧的事情发生呢?现在,其夫人依然住在这个地方,住在几十年前筑起的老房子,连围墙也是用木材围着的地方,大门口还是用木板钉的墙门,院子里还明显看到当时泥房留下的泥土还呈现出斜坡的情形,她依然过着贫困人家的生活。其夫人是1931年6月28生,今年就是他的八十大寿,80岁高龄的她,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这片热土,她依然迈着沉重的步伐自己下田丰衣足食。我们问题为什么这么老了还要干农活,她泪水中坚定地说:“一开始,思兴在的时候,我们被人家看得起,他去世了,被遗忘了,穷了,才让人家看不起,我不想让人家看不起,我不想输给其他人,我要让他们(看不起我们的人)知道,我们不比别人差。我希望自己的后代不要忘记他,并且要把他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发扬光大。我也希望我的后代要争气,为自己的长辈争气,更是为自己争气。”听她的一般话,我们也开始知道五六十年来,廖思兴与世长辞后,其夫人是怎么样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把他们这六个孩子一手带大的。此外,我们还有意外的发现,那就是在她的大腿到脚趾中,那无数个伤疤排着缠绕着她这双坚强的腿和坚定脚,那是她艰苦奋斗的印记。她所吃的苦,她所做的事,她所受的难是一般人不可承受的,她很好地活着只为一个理由:我们不比别人差,从来都没有。</p> <p>廖思兴先生旧址,现其夫人居住</p> <p>廖思兴先生旧址,现其夫人居住</p> <p>廖思兴先生旧址,现其夫人居住</p> <p>  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上级组织又开始对这位被遗忘的抗美援朝大英雄廖思兴大加评论与赞许,如果当时不是他,那么沙口村也不会成为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村庄,那么我们革命斗争的历史也不会这么长。所以,4年前也即2007年左右,泯灭不了廖思兴抗美援朝和闹革命的先进事迹之后,其夫人才第一次享受到政府给予的抚恤待遇,补贴“100元”一个月(而之前是什么都没有)。或者说这一百元一个月根本不算是什么政府给予的抚恤待遇,这只不过是一个弥补的借口吧了,或者这实际上就是农村的养老的最低保险。现在政府这么重视廖思兴的事迹,想法设法多挖掘多记录关于他的抗美援朝和闹革命的先进事迹。采访时,其夫人感动得流泪了,这份泪水是多么地沉重多么地珍贵,泪水中是她当年所吃的苦所受的难的最好见证,感动中那几分忧愁几分凄苦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才知道,抗美援朝志愿军廖思兴,这一个曾经被遗忘的革命先烈,今天又开始被传诵。</p> <p>2011年湛江晚报两次大篇幅报道</p> <p>2011年湛江晚报两次大篇幅报道</p> <p>  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抗美援朝志愿军廖思兴,虽然没有被国家追为烈士,但是他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和烈士,这一个曾经被遗忘的革命先烈。他的事迹,我们不该忘记,沙口人民革命热情也从不止步!</p><p><br></p> <p>  不能遗忘的不仅是个人和团体,不能遗忘的更应该是精神。抗美援朝军人们不畏艰辛、信念坚定、团结协作、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能被遗忘。</p><p> 你虽不是烈士也是烈士,你虽不是英雄也是英雄!向天堂的你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