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不是海!

刘静(紫烟)

<p>后海,多么浩瀚的名字啊!而它来自后方,又是多么的平静,安祥,无风无浪。</p><p>而后海并不是海,却向似世外桃园,这里有山有水,有圣洁的白塔。</p> <p>北京后海是什刹海的一部分,是一片有水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附近有很多民居,和周边的名人故居和王府,有着无穷的历史韵味。</p><p>北京的腊月,天气基本很寒冷,要裹上厚厚的冬装,帽子、围巾、袜子、手套,都得穿上。白天也差不多在零下好几度左右,凡是有水域的地方,都结了厚厚的冰。</p><p>北京是一个让人思念的地方,离开了就会深深的惦记,京城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感,是其它任何地方没法比的。记得初遇北京时,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机场要铲雪才可以降落,到处都是风雪,一片白茫茫真干净。</p><p>在北京,我最喜欢去的是后海,后海不是海,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湖,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p> <p>后海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p><p>后海是13世纪元大都规划设计的基本项目之一,什刹海周边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它在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与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人们来这里只为了在这里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咀嚼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后海是老北京久负盛名的消暑、游玩场所。藏匿在胡同中的小吃,随处散发着爆肚、卤煮、灌肠的味道,流窜着诱人的豆汁酸。</p> <p>说是“海”,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后海地处北京市中心,距天安门仅有四、五站地,与著名的北海一水相连,与景山、故宫遥遥相对。沿海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会看到碧瓦红墙。在那些高大庄严的大门外,只能看到院内高大森郁的树木。幽幽的透着神秘。据说,后海的水域连着故宫的龙脉,从古到现代都是风水宝地。所以,历代的高僧们在这里修建寺庙,而王公大臣们则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开始了后海边上最初的水岸生活。因此,俗语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p> <p>汉白玉围栏,一路的古树参天,尽显古典皇家气派,庄严而华丽。</p><p>后海-烟袋斜街-什刹海-南锣鼓巷,这四个地方都距离不远的,很有北京风味的一片区域。</p><p>两侧灯火辉煌,坐在小船上惬意的吹风,冷色的夜和温暖的街灯,诗意又浪漫,充满文艺气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