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金秋十月,我来到魂牵梦绕地方一一汪金洞打卡。</p><p>汪金洞位于泾县茂林镇,潘村村去渣溪古道上。在这里我与五十余位知青,生活,干着于地奋斗其乐无穷的活儿。青葱岁月难已忘怀。</p> <p>茂林镇潘村村全貌。</p> <p>原来通往汪金洞的古道。如今已硬化的水泥单车道。</p> <p>山顶到了,汪金洞呈现眼前。</p> <p>汪金洞传说(唐朝)年间,渣溪有一大户汪百万,为修建汪金洞,花银子请来潘村的潘法师,定位修建汪金洞。可潘师心术不正,他将汪金洞修成一头大些一头小些。并在洞的四角,各埋三块金子。</p> <p>以致后来人们,经过汪金洞时,询问你看到金子吗?</p><p>汪金洞在今后岁月里,为行人避风遮雨。可汪家逐渐衰败。潘家逐步兴旺发达,以致成为茂林镇主要家族。如今,渣溪村汪姓难已寻觅。</p> <p>距洞约1公里处,便是我们茂林知青农林场。七四春我们一行15人,在此筹建。当年,完成基建和农业生产任务。</p> <p>我们在此,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编织青葱梦想,盼着丰硕成果。</p> <p class="ql-block">曾记得,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日,是我在汪金洞值班(封山育林)。下午,三时正忙着修建农田,春风不识时,将火苗吹到山上,顿时🔥冲天,山场林木受到大火的威胁。</p><p class="ql-block">我的战友,(与我同宿舍)副场长范宗杰,率领现场战友,冲向火海,展开了扑灭山火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然而,山火傍晚扑灭。我们的好战友一一范宗杰却永远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安徽日报和省广播电台介绍他的光辉事迹《青春映山红》。团省委号召全省共青团和青年向范宗杰学习。公社党委追认他为共产党员。县委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省批准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好战友范宗杰烈士永垂不朽!</p> <p>如今,古道少有人行走。成为骑友,驴友和追忆青葱怀旧人的打卡之处。</p> <p>青葱己逝,山河依旧。想起16年的聚会,感凯万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