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回忆

燕子*丹

<p><b> </b></p> <p>  <b>做为当年志愿军一员的父亲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而作。</b></p><p><span style="color: rgb(66, 37, 3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 单连照,1933年12月生于山东省寿光市。1949年2月,15岁的他,于山东省寿光县家乡学校参军入伍。1950年初部队进军大西南至康藏地区,1951年5月1日奋起入朝参战。1953年5月战地入党曾任党支委兼共青团书记。在抗美援朝中、东线的反击战中,曾屡次立功授奖。1953年12月23日在朝鲜最南端的一个小站乘火车回国。1978年12月转业至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1995年2月离休。爱好文学,曾写三部中篇小说——自诩“援朝三部曲”。</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66, 37, 3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  入伍之初,先属华东军区后备兵团,驻山东临城邓家寨,原本准备补充三野解放上海部队的,部队亦组织了多次向上级请求参战。此时南京解放,部队步入南京,被编为二野,初建工兵七团成为刘邓大军(从此我成为一名医务人员),进军大西南入康藏。康藏地区原本没有路,只有断断续续残缺不全的一点旧路痕迹,工兵一路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里的气候恶劣多变,真可说是“人在云上走,车在云里行”一时乌云翻滚倾盆大雨,一时突又阳光炙热晒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6, 37, 3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 部队初在卢定镇大渡河彼岸,爆破开辟渡口码头,摆渡进藏部队汽车,河上的铁索桥只能过行人。最初工兵缺乏经验,一次用的炸药太多总放冲天炮,致使碎石飞过南岸河来。说来也巧,有次正好打在一位老乡正在吃饭的碗里,打破了他的上嘴唇流血不止。我迅速跑去给这位看起来60余岁的老乡清理、上药、包扎、治疗,老乡不曾有一字怨言。大渡河水流湍急,汹涌咆哮,鸭蛋般粗细的揽绳,碰到水面也能被冲断,有同志为此牺牲了生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6, 37, 3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 部队继续向前,在行驶中渐渐感到步履沉重,放眼望去,一座巍峨雄壮,耸入云际,意欲阻挡一切的群巅山脉,横亘在眼前。这就是令人敬畏,歌唱家曾歌唱过,闻名于世的“二郎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 部队用时两天一夜,终于艰难地登上4400米“二郎山”的顶峰。峰巅巨大的木制牌坊上的“登峰造极”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登峰造极标志登山成功。二郎山的歌词唱到:“枯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风,羊肠小道难行走”。为啥难走?因为小道布满了大小不等,大为花生,小为黄豆的沙石子,人站上去就会滑倒。有的地段,我们只好坐下往下滑。昌都战役结束后,上级强调说:“要树立长期建设康藏的思想”。看电视散文《问路世界屋脊》特赋诗一首:开路当年凿石难,如今路面似平川。工兵持稿刨坚土,才得今朝月儿圆。</span></p> <p>  不料,朝鲜战争突然爆发,部队被调回四川驻资中县。在那里修筑“成渝铁路”数月后,开赴东北吉林市,于1951年5月1日进入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进朝后一路所见,断壁残垣,被夷平的城市和逃难的难民。被击退的美国破坦克,比比皆是,堆积在路旁,美军吉普车前盖上的大白星,就像白幡的幽灵,幽荡在凛冽的寒风中。</p> <p>  我是营卫生所调剂员管理药品(后为连队救护员),负责上领下发。1952年初春,春寒料峭,一天夜里,我奉命从驻地头岩里去百里外的卫生队领药,中途须通过敌机封锁的孟山郡。当时搭上朝鲜人民军的汽车,没想到车开到孟山郡后,车走叉路了,语言不通,我只好下车,茫茫黑夜里搭不到车,民房不敢进,距卫生队的驻地杏川里还很远。我本想在路边的防空哨所住一下,没想到哨所的人用枪指着我大声说:“不许靠近,快离开”,我说我是志愿军卫生员,他那会信。看来,他把我当成“特务”有权开枪。在此情境下,我只好硬着头皮摸黑一个人往前闯,直至东方放亮才到达目的地杏川里。一夜的冒险,令我终生难忘。</p> <p>  1952年年底,逢数日大雪后,天气放晴,阳光灿烂,大地一片光彩斑斓。新年将至,单位派出回国采购年货的汽车,也已返回驻地,大家正兴高采烈地准备迎接新年。突然,美帝四架F86佩刀飞机(绰号“油桃子”),飞临上空,接着俯冲下来,一阵轮番狂轰扫射,结果,汽车炸碎,人员伤亡,墙倒屋塌,一片惨景。有位名叫程玉山的副排长,为组织朝鲜老乡躲避轰炸,双腿和手臂被炸伤,其中左腿炸断。作为连队救护员,我立刻蹲下身子,将他背入房中,迅速给予止血,包扎,上夹板,注射急救药品,等伤员稍为好转后,派人护送转入后方野战医院。把伤员处理好后正想休息一会,忽听到房东待产的产妇“阿姊巴尼”(大嫂)在被毁的房中呻吟苦叫:“西达那嫂,亚达那嫂”(够呛,受不了了)。我跑去一看,原是因伤动胎,引起早产。可是我不懂得产科,但作为医务人员,医学基本的常识是相通的,不能不管。在我精心的照料下,顺利产下一男婴。包扎好伤口后,产妇看了高兴级了,忙说“科玛思密达”(谢谢)。朝鲜老百姓大多都会说这句话,每当见到志愿军同志,总会冷不丁地来一句“西达那嫂”,回过神来我们亦来句:亚达那嫂”。“阿姊巴尼”(大嫂)在后来给这个新生儿取名叫“炯谷雾萨”(中国医生)以表示对志愿军的谢意和永久纪念!</p> <p>  1953年7月间,部队奉命从朝鲜中线连夜急行军,我真正体会到行军中打瞌睡的滋味,部队转移至东线,配合“喀秋莎”炮兵部队,参与东海岸旺海山的反击战。“炮兵为战争之神”(斯大林语),“喀秋莎”的威力就更不用说了,美国大兵最怕的就是它。工兵负责保障炮兵和大炮的安全,需在隐蔽的大山背后,修筑坚固的炮阵地,这就有需要大量木材。为了寻找木料,九班班长屠光华(安徽灵璧人)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提出到对面山麓,(对面是炮弹击中点)被炮火毁坏的房屋内找木料。他带领九班全班,猫着腰正在快速前进,不料,猛地一阵炮弹打来,炸裂的弹片,就像烧红的快刀一样,将这位敬爱的九班班长的头颅削去了一大片,当场壮烈牺牲。当时我不顾危险,迅速跑过去,硬是将他驮离了火线,抬到了山背后的安全地带。这位班长永远长眠在了朝鲜东海岸九华里的山峦间。</p> <p>  1953年7月22日晚约6点半钟,攻击旺海山的战斗,正式打响。我方为攻方,美方为守方,美帝打过来的多是空中爆炸的炮弹,杀伤力极强。经过一夜惨烈的血肉相搏,我们最终获得了这场胜利,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部队伤亡惨重,两个加强连,只回来19位人员。我亲眼目睹了战斗结束后志愿军这些人当时的面貌,他们脸上的汗痕,就像一道道沟渠,浑身污秽,惨不忍睹。随后又送来了一位他们连的副连长,他头部受伤头皮被子弹穿过,他是第一个负伤,最早退出了火线。我搀扶着他小心翼翼的进入坑道,给他检查,换药,包扎处理好伤口后,让他休息,再送往医院,此时我问他说:“你们的卫生员呢?”他低声回答道:“卫生员和干部们都牺牲了。我当即无语,低下了头(写到这里我两眼模糊了)。我想:人人都有父母,都是父母所生所养,让活着的人们永远记住他们!他们是牺牲在胜利的前夜,不禁令人感到惋惜!他们身负重器,腰挎手榴弹,手提爆破筒,奋勇向前的形象,至今任萦绕在我脑海中。正是如此才赢得了朝鲜战争的最后全面胜利,迫使美帝在停战书上签字,让美国认识了中国。美国将军范弗里特曾说:“今生决不再和中国打仗”。7月23日晚上10点,停战生效,和平实现了!感慨之余,特赋诗一首: </p><p> <span style="color: rgb(66, 37, 3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朝鲜东线旺海山,停战之前血战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6, 37, 3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 昼夜烽火成血海,两连只剩十余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6, 37, 3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 皖人班长头颅削,连长头皮子弹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6, 37, 3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225);"> 亲手予其包扎好,忽闻停战字书签。</span></p><p> </p> <p>在国旗下照相的殊荣</p> <p>  朝鲜战争近三年,风雨雷霆,烽火连天!在此仅举几例而已,历经战争,锤炼了自己,是男儿就应为国尽忠,报效国家。在东线反击战的战斗中,我两次荣获三等功,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功臣证书,国旗下照相的殊荣,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军颁发的军功章两枚。</p> <p>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政治部领发的功臣证书</p> <p>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军颁发的军功章两枚。</p> <p>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庆晚报》记者唐飞特来采访,报道了一篇名为《单连照朝鲜战场荣立战功》一文。</p> <p>与《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在一起</p> <p>爱好文学,写作的3本书,其中《采撷忘却的记忆》是三部中篇小说,自诩“援朝三部曲”</p> <p><b>祝愿二老身体康健,吉祥如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