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丹东志願军公园

于迅(冬冬)

<p>志愿军公园改建项目,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前(2020年10月2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p><p>全新亮相的志愿军公园将抗美援朝历史和鸭绿江畔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丹东又一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地标。</p> <p>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p> <p>鲁迅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象群创作的雕塑《志愿军》,以一位朴实坚毅、步履坚定的志愿军形象,展现了每一位志愿军的光辉形象和千千万万志愿军的初心使命、必胜信念。</p> <p>鲁迅美术学院姜晓梅副教授创作的雕塑《跨过鸭绿江》,以抗美援朝经典摄影照片为创意,采用圆雕、浮雕结合的艺术形式,表现人民志愿军在旗帜的引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p> <p>鲁迅美术学院典涛教授创作的雕塑《生命之援》,以人民志愿军所使用的军壶为创意,代表源泉与支援,壶身的弹孔体现出战争的壮烈,引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深思考。</p> <p>和平</p> <p>鲁迅美术学院<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杨硕副教授创作的雕塑《杜鹃分外红》,创作灵感源于丹东市花杜鹃,寓意着千千万万志愿军,像一朵朵火红的杜鹃花,曾经绽放在硝烟弥漫的战地,永远绽开在祖国人民心中。</span></p> <p>抗美援朝浮雕</p> <p>志愿军抗美援朝指挥部体验馆</p> <p>鲁迅美术学院《支援》</p> <p>通往志愿军公园的红色大道</p> <p>燕窝铁路桥是一座木结构列柱式铁路便桥。由当时东北军区工兵部队建于1950年10月。此桥共有19座桥墩,由直径30-50公分粗的圆木集群而成,每个桥墩用圆木111根,横排15根,纵排7根,左右各3根,每个桥墩下面由石块堆集加固,桥长500米,宽15米。遗址桥头岸边立有两组主题分别为《送别亲人》和《告别祖国》的雕塑,再现了祖国亲人送别志愿军战士赴朝作战的历史场景。</p> <p>下河口公路断桥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下河口公路断桥原名清城桥,是鸭绿江连接中国和朝鲜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1942年,由日本组织中国劳工所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该桥为中朝贸易所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该桥是志愿军过江的重要桥梁,志愿军第-批过江部队的三十九军- -七师、四十军-一八师就是从下河口公路桥过江的,后来的第三兵团一部、二十兵团、二十三兵团一部等也从这里过江。</p><p>1950年11月8日,美国空军实施空中战役期间,该桥被严重破坏。经广大支前民工和工程兵部队的修复及在沿江防空部队的保护下,该桥至1951年秋一直可以通车。</p><p>1951年11月中旬,美军大批B-29飞机飞(临下河口公路桥上空,投下大量炸弹和定时炸弹。虽然沿江防空部队奋力反击,仍没有保住这座桥。桥的中间7孔(长约200米)被炸断,桥面落入水中,以至无法修复,成为鸭绿江上的又一处断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