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工具:兼毫毛笔小号1支、中号1支,(小红毛)勾线笔,四尺四开生宣纸,墨汁,小瓷盘若干,笔洗,颜料:花青,藤黄,赭石,曙红</p> <p>文浩老师第2节笔记整理:1、石榴造型在画的时候不要太过圆润,边缘线的地方要有一些参差不齐的变化在里面。</p> <p>2、枝干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一下水分的控制,墨色层次上面算是一个中等偏淡一些的墨色,要趁湿的时候在里面点上一些中等偏浓的墨色,点戳的时候要注意一下位置。</p> <p>3、枝干在行笔的时候,注意一下用笔的变化,小枝较光滑,用笔要挺拔粗干较苍老,用笔多顿挫。</p> <p>4、石榴上面的用色不宜过重,在画的时候赭石里面加一点曙红进去,用笔的时候笔根是淡的颜色,笔尖补充浓的,在点厾的过程中,用笔的方向要发生一些改变,笔尖跟笔肚的运用相结合,稍加点墨,用重色点石榴上面的斑点,三五成组,有大有小。</p> <p>5、叶子在画的时候也是成簇来画,一组里面如果比较多,要注意前后的穿插关系,注意好它的颜色浓淡变化,分清楚前后的虚实就可以,在用笔的时候,石榴的叶子两端尽量不要太细,叶尖提笔不要拖太长,叶脉只勾勒中心的主脉就可以,弧度随叶片的生长方向,如果把其他小脉也勾上,一定要注意颜色稍微的浅一些。</p> <p>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家族兴旺、多子多福的象征。北京画院藏有一幅齐白石1922年作的《石榴》,这已是他在北京定居的第三个年头。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时刻萦绕他脑中,对那些曾经维持自己和家人生计的蔬果,他依然难忘。</p> <p>齐白石的石榴图</p> <p>齐白石的石榴图</p> <p>齐白石的石榴图</p> <p>齐白石的石榴图</p> <p>徐渭(1521-1593)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榴实图》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p><p>这幅画虽寥寥数笔,却处处有画意,笔笔见精神。</p><p>在《榴实图》题画诗中,徐渭把自己比况成久居深山的石榴,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不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凄凉的心情。</p><p>画面中心是一个果实累累的石榴,并且是果实已崩开,真有「向天开口笑」之势。支撑这个硕果累累的石榴的是一折枝叶,一折枝叶和一个榴实,构成了这幅简单但回味无穷的画幅。</p> <p> 榴实图</p><p> 徐渭</p><p>山深熟石榴,</p><p>向天笑开口,</p><p>深山少人收,</p><p>颗颗明珠走。</p> <p>徐渭石榴图</p> <p>吴昌硕(1844.8.1-1927.11.29)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p> <p>吴昌硕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性格特点”,诗、书、画、印配合得宜,融为一体,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对日本影响也很大。</p> <p>吴昌硕善诗文,奇崛古朴,用典较多,不甚通俗。有些绝句则活泼自然,接近口语,时含有讽刺意味,抒发生活实感。所作题画诗寄托深远,颇有浪漫气息;评论前人书画,尤多独到见地。散文作品不多,大都是序跋、考证和题画小品之类,朴质淳厚。</p> <p>此《石榴》为缶翁精品。以阔笔画石,侧锋拂斫如斧劈,坚劲而真气内敛。天真烂漫深得青藤、八大逸致,而厚重雄浑则过之。石头运墨淹润自然,与出枝石榴构成三角构图。间以错落疏密,使势不外泄。整幅画构成以纵向线造擎天之势,左上题跋也是纵线,势愈发加强。</p> <p>庚子年十月我的习作</p> <p>庚子年十月我的习作</p> <p>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