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堰记忆(一)

难看吴头

<h3>  南堰因地处嘉兴城南,古时筑有白苧堰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形成集镇,成为嘉兴九大老镇之一。传说中的白苧堰早已消失,堰的位置在何处也无从考证,但遗留的堰桥,一直至八十年代末才拆除,在我的记忆中还留着深刻印象。</h3> <h3>  上图照片为当年的南堰桥。</h3> <h3>  直到解放初期南堰还是建制镇,主要街道有南堰街和探花湾。房屋依河而建,沿着海盐塘,两边依次排列着一些明清时期的建筑,中间穿插些小弄堂,马路不宽,2-3米的石板路,以店铺为主,商店大部分集中在南堰街。有南货干果店、豆腐店、大饼油条店、肉店、供销社、裁缝店和水果蔬菜店,当然还有中药房及轮船码头等。</h3> <h3>  南堰街并不长,从西到东,不足千米。西边在现会景桥北端处与盐仓街相连,东至堰桥连通探花湾。南堰街上59号是吴大成酒行,以前蛮有名的,是嘉兴文化名人吴藕汀先生家的祖业。据说,他家酿制的人寿美酒,于民国时期在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是嘉兴唯一的获奖产品。而位于南堰街中段位置的中药房,我小时候记忆犹为深刻,那时,常常将东瓜皮、桔子皮收集晒干,与鸡胗、甲鱼壳等作为中药原材,去换些零花钱。另外中药店那时也有为顾客代熬中药的服务。药店将煎好的中药灌进小瓶子,放进帆布袋中。每天药房伙计,将装有中药的帆布袋挂在一辆重磅永久自行车三角架上,骑着车挨家挨户将药瓶送至病人手中。当时负责熬药的是父亲,背有点驼,送药的是儿子,长的英俊潇洒,儿子好像叫“加民”,父子共事药店,那时自行车较为稀罕,他神气活现的骑车模样至今还记得。</h3> <h3>  上图照片为一年一度的南堰老乡邻聚会集体照。</h3> <h3>  而南堰桥堍边有一排供销合作社的综合商店,商品相対齐全,经营日用百货、农资机械等生活生产资料,还兼收皮毛,门口的门板上常钉些收购来的黄鼠狼皮和羊皮。高中同学顾振明的外公谢舜和老先生,南堰街大家叫他四公公,就是剥羊皮师傅,林妹妹如玉的妈妈是供销合作社的营业员。而供销社对门就是同学赵捷与沈嘉曾家。读书时的我常去那玩,特别到了暑假,邀上住在附近的倪自强、祁少云等小伙伴,到供销社门口摆上小方桌,在弄堂风的吹拂下,开始“四国大战”游戏。大杀几盘,方能罢休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h3> <h3>  供销社斜对面,有个墙门堂,天井大院内住着好几户人家,其中同学鲍学峰的家就在这个院内,其实这个院子以前是个庙宇,俗称南皋峰庙,也叫高丰庙,是百姓纪念灭蝗英雄刘孟将军的,里面供奉着刘孟将军塑像。和刘王庙及城皇庙差不多,各处都有,都是民间祈福丰收的愿景场所,这里香火旺盛,每年还会在此举行庙会,吸引四乡八村的民众赶来,我想由于民众聚集,慢慢形成南堰也是有可能的。旧时有桥的地方都有庙宇,无非希望菩萨保佑一方平安,国泰民安而已。</h3> <h3>  上图照片为拆迁前的南堰老房子。</h3> <h3>  高丰庙边上有个“龙房”,是民间火龙会场所,放着灭火器材,负责整个南堰区域的防火安全,而这个“龙房”前身是日本人建造,传说抗战期间,曾经住扎着一个日本小分队,扼守南堰桥要塞,检查南来北往的百姓,以防凤桥过来的抗日游击队偷袭。四公公进供销社以前,就担任过南堰的“洋龙队”队长,就是现在的消防救援队。</h3> <h3>  那时的南堰桥,大家称堰桥,南北跨向,是座单孔无栏有座石拱桥,高高的,跨过桥基本就是农村了,通往曹庄、余新、凤桥,是以前农民进城的必经之路。想当年,嘉兴国民政府大员,就是从凤桥到达南堰,经休整集结后,过盐仓街开进市区,接受日本投降的,为此盐仓街(后改为南湖路)还短暂的改名为凯旋路以示纪念。</h3> <h3>  上图照片为绢纺厂抗战胜利后复厂一周年的纪念册,注明凯旋路大盐仓桥1号地址。</h3> <h3>  南堰桥堍的东面就是探花湾了,路不长短短几百米,但从房屋构建来看,有钱人家多,要比南堰街气魄大很多。相传,这里曾经有人金榜题名朝庭的“探花”而得名。而堰桥河边,解放前是我同学胡建良、胡建玉堂兄妹老祖宗家的造船作坊,当初出门靠船,造船厂就是黄金行业,赚钱营生。边上就是胡家大院,青砖高墙,徽派建筑,庭院深深,有大户人家的感觉。</h3> <h3>  桥下靠探花湾马路北面就是畜产品公司制毛加工场,每当路过那有股浓浓的臭味。院子里常年凉晒些皮货、猪毛之类。尽头就是三环洞桥,也是一座明清时期造的单孔石拱桥,桥上有石座位,还有四个精巧的石狮子,小时候去我大舅家常路过,总要在石椅上坐坐,手抚狮头,小憩会再走,大约在七十年代,三环洞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可以行车的水泥平桥。</h3> <h3>  上图照片为拆迁前的探花湾。</h3> <h3>  离三环洞桥不远处,有排围墙,墙内建有几栋平房,围墙大门朝南,面对探花湾路,那就是毛纺宿舍了。因五十年代初,嘉兴县委党校建于那,故那时大家称这一带为党校。围墙外河边,零散有几户绍兴人住的草棚,那些都是嘉兴镇蔬菜队社员,其中有户就是后来成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英模、嘉兴市特警支队长张秋荣的家,他的妹妹小巧玲珑又漂亮,名字也好,叫美丽,名如其人,绝对是个美丽有气质回头率相当高的大美女。</h3> <h3>  南堰作为集镇,曾经繁荣过。当时我听老人说起,当年太子蒋经国到过南堰,作过报告、训过话。而我的外婆生前和我聊起过南堰背娘舅的故事,所谓背娘舅无非就是从人背后袭击,抢人东西的土匪强盗而已,侧面反映了南堰有钱人比较集中,吸引了不法之人的关注。搞得我小时候一个人不太敢夜走南堰街,生怕被背娘舅虏走小命一条。</h3> <h3>  上图照片为南堰老乡邻聚会照片。左1张美丽、左2冯小瑜、左3张秋荣。</h3> <h3>  以前交通都是依靠船运,南堰地处要道,与海盐、余新、凤桥、新篁相连,南堰有个轮船码头,每天有“海盐班”、“凤桥班”停靠。轮船一到,坐船的农民挑着自产的农副土特产品,如水密桃、瓜果蔬菜、小鸡小鸭等,就在码头边摆摊卖买,形成了市场集市。码头边有个小饭店,顺便弄碗馄饨,要副大饼油条充饥,人来客往,热闹非凡。而河对岸南湖大队也有条收费木渡船,方便人员往来,那时我的同学张建华、许彩珍等农家子弟,每天都是坐船来求学的。</h3> <p class="ql-block">  随着公路的兴建,航运业逐渐衰落,南堰码头也随之关闭。空余的房子,后来被街道利用,筹建南湖街道羊毛衫厂,筹备负责人是南湖边居会委主任汪月珍和绢纺厂退休干部俞素英两位外婆。同时解决一些居民委里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后来棉纺织厂的支部副书记朱善忠、财务科长邱宝树先后担任过厂长。而朱善忠现在已是上市公司禾欣股份的大老板了。他当年就从南湖羊毛衫厂调麂皮厂(后改名禾欣实业)做厂长的,也算是从南堰起步了。</p> <h3>  上图照片为小镇轮船码头旧照。(借用王店老码头照片)。</h3> <h3>  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南堰还作为嘉兴县委、政府所在地,一度成为嘉兴的政治中心。后来政府搬迁到市区,1958年毛纺厂在南堰区域建造,随之而来,宿舍的建立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南堰周边慢慢扩展,与发展中的绢纺厂区域连片,慢慢与市区融为一体。</h3> <h3>  上世纪末,南堰片旧城改造,居民陆续迁出,南堰街、探花湾等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曾经的辉煌和故事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美好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