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西北大环线之旅的第十天,一早再次从西宁出发,沿着张汶高速进入黄南藏族自治州前往拉卜楞寺,开始了甘南二日游🤗</p> <p>海黄大桥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挖家滩村与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峡交界的公伯峡库区,是青海首座大跨径斜拉桥和高速路景观大桥,库区风景十分壮美,被称为西北地区最美的黄河大桥,也是目前西北地区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全国排名第四。</p><p><br></p> <p>海黄大桥如巨龙般跨越黄河天堑,索塔高高耸立,两岸群山连绵巍峨,桥下河水清如碧玉。</p> <p>过海黄大桥就连续穿越隆务峡遂道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穿过甘加草原,进入夏河县到达拉卜楞寺。</p> <p>拉扑楞寺前有黄河支流-大夏河环绕,过桥,对面是一座小山,山上是巨大的晒佛台,据说每年的正月都举行盛大的晒佛仪式,在这座山上晒出一副巨大的唐卡。</p> <p>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明珠”、“世界藏学府”(相当于藏传佛教的“清华北大”😝)”,也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p> <p>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代名词,那么拉卜楞寺就是甘南的代名词,规模宏伟庞大充满了藏传建筑美感,被藏民誉为“甘南布达拉宫”。</p> <p>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p> <p>拉卜楞寺下设六大学院,其中一个显密学院,五个密宗学院。分别为闻思学院(属于显宗)、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p> <p>拉卜楞寺还保存着清朝光绪皇帝给第四世嘉木样的封文、民国政府给第五世嘉木样·萨木察活佛的封文、国民党政府褒扬第五世嘉木样令、清道光赐给第三世嘉木样的印鉴、民国政府颁给第五世嘉木样的印鉴等,另有金、银、铜、象牙、石、木等大小印鉴21枚。</p> <p>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p> <p>寺院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p> <p>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藏区寺庙一段就是在拉卜楞寺取景。剧中刘德华走过的转经长廊,李冰冰混迹的朝拜人群,傻根修缮的藏式建筑,拿起糖果嬉笑着跑开的孩子们,还有刘若英在俯瞰寺庙的时候,看到了闪闪的佛光,于是去寺中虔诚的叩拜。</p> <p>拉扑楞寺是西藏以外,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中心之一,宫殿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这儿的人、动物,以及一砖一瓦,甚至是空气,都散发着信仰的力量。</p> <p>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神奇,信仰从这里开始⋯⋯</p> <p>在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边缘,感受最纯粹的藏学文化,即使你没有信仰,来到这里也会被净化…</p> <p>贡唐宝塔-拉卜楞寺标志性建筑,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像而闻名,鎏金铜瓦歇山式顶楼,金光闪闪,宏大而错落有致。</p><p><br></p> <p>登塔俯瞰拉卜楞寺全貌,看群山环抱下拉卜楞寺大片的红墙、黄墙、白壁、绿瓦、金顶,非常壮观,令人震撼!</p> <p>僧人们大多七八岁来到寺中,经过十二年的学习才算学成。与其说他们是在学习,不如说更像是一场一生的修行。</p> <p>拉卜楞寺最外围的转经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2000多个转经筒延绵了3公里多,如果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完。</p> <p>长长的转经路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p> <p>在漫长而又日复一日的转经路上,每个人的背影都是孤单而又略显萧索的,能够风雨无阻陪伴你的只有那些最虔诚的灵魂和精神力量…</p> <p>在拉卜楞寺感受一场心灵的洗礼🙏</p> <p>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p><p>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p><p>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p><p>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p><p>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p>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p>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p><p>——六世达赖-仓央嘉措</p> <p>从拉卜楞寺出来继续前行。</p><p>道路旁景色迷人的桑科湿地公园,果断停车打卡😎</p> <p>一条木栈道把湿地公园与草原连接起来,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水草丰盛,马儿饮水,水鸟游弋,蓝天、白云、山峦倒映在湖中,倒影随风流动,如诗如画令人沉醉👏</p><p><br></p> <p>桑科草原,位于甘南夏河县城西南1公里处,是桑科乡达久滩("跑马滩"之意)草原的一部分,为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桑科草原有大夏河水从南到北徐徐流过,水草丰茂,风景优雅,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园风光。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草场面积达70平方公里,地形起伏缓和,宽广无垠,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是甘南州的主要畜产品基地。</p> <p>这里是著名的英雄格萨尔王烟祭铸神、赛马称王的地方,藏语中称烟祭为桑火,进行烟祭为煨桑,因此称此地为桑科(煨桑的地域)。</p> <p>每到夏季,草场碧绿如毯,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绚丽多彩。这个季节,草原的一些草开始黄了,大地的色彩更加五彩缤纷。</p> <p>阿木去乎,刚看到这个路牌,感觉它更像古老神话中的一句咒语,或是藏族的一句歌词。后来一查,才知道阿木去乎是一个镇,也是甘肃省夏河县的土著藏人部落。😂</p> <p>如画的风景👍</p> <p>尕秀村,坐落在碌曲草原腹地和国道213线上,曾经居无定所、栉风沐雨、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拔地而起的藏家民居、一座座独具特色的藏式门楼、一条条通畅整洁的水泥村道、一处处错落有致的休闲广场。</p><p>既是海拔3500米的高原生态与草原风光完美结合的一块瑰宝,凝结着祖祖辈辈“逐水草游居”的血脉乡愁,更是游牧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一座丰碑,寄托着草原儿女“建家园定居”的幸福愿望。</p><p><br></p> <p>郭莽湿地,位于甘南州碌曲县尕海乡213国道旁,海拔3562米,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还是黑颈鹤等候鸟冬眠的重要栖息地,著名的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都曾由此经过,是一个开放式景点,草地上一条500多米长的木栈道通何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眼前弯曲的小河,好似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p> <p>最美的风景,总是在路上😊</p> <p>尕海湖,位于甘肃省甘南碌曲县尕海乡,海拔3480米,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第一明珠。</p><p>尕海湖既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又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p> <p>不是候鸟栖息的季节,已近傍晚,四周一片冷清</p> <p>很多人一听“郎木寺”,便认为它就是一个寺院,其实不是,它是一个纯净的小镇。</p> <p>郎木寺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白龙江穿镇而过,南岸属于四川若尔盖,北岸属于甘肃碌曲,中间以一块木牌为界。其中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两座寺庙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p> <p>一条小溪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着。</p><p>但别小看这条叫“白龙江”的小溪,它可是嘉陵江的上游😏</p> <p>甘肃侧的甘丹赛赤寺,属于拉萨哲蚌寺的子寺庙,依山而建,金碧辉煌,有300余年的历史。四川侧的格尔底寺,规模和影响力更大,历史有600多年,寺庙后的山谷自然风光极好,能看到梅花鹿,还有仙女洞和白龙江大峡谷。如今两座寺庙均自称郎木寺。</p> <p>到达郎木寺天色渐晚,几乎没有游客,飞鸟不时的鸣叫,让整个寺院更添一份寂静。</p> <p>夕阳余辉撒在白塔上,熠熠生辉</p> <p>甘肃境内的寺庙是拉萨哲蚌寺的子寺,通常被称为郎木寺,拥有长寿殿、印经院、晒经台、宗喀巴殿、弥勒殿、大经堂等建筑群,殿宇宏大,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山后则是天葬台。</p> <p>郎木寺四面群山环绕,林木茂密,古老的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飘舞的经幡传导出浓浓的宗教气息,虔诚的信徒磕着等身长头来此转经。转动的经轮转去了今生的苦难,转来了来世的幸福,逝去的人在赛赤寺院后的天葬台上等着神鹰将灵魂捎往天堂。</p> <p>每一座大殿都以镀金为顶,金碧辉煌。</p><p><br></p> <p>丹霞红岩在佛殿后傲然挺立、蔚为壮观</p> <p>辨经林,一群僧侣正要去上晚课</p> <p>郎木寺有许多荣誉称号,“东方小瑞士”,“诗意栖居”,“中国魅力小镇”,“梵天净土”,“世外桃源”···这里的风景不单单是美,更多了几许禅意和空灵,置身其中,无形中就多了几许平静和虔诚。</p> <p>当晚入住郎木寺镇。</p><p>第二天一早出发前,再次拜谒了郎木寺,清晨薄雾与霞光下的禅院,那份与世无争的空灵、纯净,更让人无法忘却…</p> <p>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以及民风民俗组成了郎木寺的一切,汉藏回三个民族的居民都在白龙江畔浣衣汲水,呼吸一方清新的空气,过着平静安稳的幸福日子。</p> <p>与热闹繁华的俗世相比,这里的居住条件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典型的高原气候,原始的耕作模式,但这一切在郎木寺人的心里,都是一种纯净与福祉。</p><p>他们朝圣,祈祷,感恩,不追求名利,只求平安幸福,或许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里更纯净的地方。</p> <p>从郎木寺出来,带着那份知足与感恩,继续前行,到人间仙境-扎尕那🤗</p> <p>去往扎尕那的道路已经深入到四川境内,这里的地貌发生一些变化,不再是高原草场,浑圆的丘陵,而是高山耸立,车在峡谷中行走,峡谷中的溪流水流湍急,好在道路还算平坦,但是道路不宽,多为蛇形弯道,有的地方有落石发生,也有一些路段峡谷比较宽阔,有一个个的小坝子,最大的特点是植被非常茂盛,极少见到裸露的岩石,山上绿树成荫。</p> <p>一早牦牛就悠闲地散步</p> <p>风光旖旎</p> <p>从郎木寺出发95公里,到达伊甸园扎尕那。</p> <p>扎尕那是天然石头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被中国地理杂志列于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p> <p>迭部”在藏语中指“神摁出来的地方”,而扎尕那便是山神涅甘达娃的行宫。</p> <p>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这片世外桃源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p> <p>念甘达哇神山</p><p>传说在在很远很远的洪荒年代,有一位名叫念甘达哇的神仙路过扎尕那,被密密匝匝的山石挡住了去路,他伸出大拇指轻轻一摁,顿时山石开裂,惊天动地,一条长长的通道显露出来。念甘达哇最后化作神山,留在扎尕那,世代护佑着这里的子民。</p> <p>被神山环抱在怀里的扎尕那,是让我们回到时间之外的月光宝盒,是这个世界最隐匿的宝藏。</p> <p>扎尕那村庄依⼭⽽建,四周⼭峰环绕,就像天然形成的城墙,名副其实的⽯头城堡,进到扎尕那会有⽯头形成的天然屏障“⽯⻔”,被称为⽯⻔阻隔的秘境,所以扎尕那也被成为“⽯匣⼦”。</p> <p>云绕着山,山搂着云,一步一景,别有一番景致。</p> <p>远处的山峰在雾气中露出模糊的身影,显得那么的神秘…</p><p><br></p> <p>当美丽山峰半隐半现在云雾缭绕之中,那份美是种震撼,也有些神秘,如临仙境,流连忘返,所有的语言此刻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p> <p>一百年前,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抵达甘南扎尕那的时候说:“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来过这儿,他一定会将亚当和夏娃的出生地选在这里。”</p><p>当我们站在观景台眺望着这个村庄的时候,才突然明白洛克的这句话。</p> <p>一线天</p> <p>一座座小木屋盛放着金光闪耀的经筒水车,沿溪水流淌的姿势横卧在急流之上,错落有致的木屋经筒下,澄亮的山溪水伸出修长柔软的手指拨动水磨轴轮。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只要山在,就有水流,流水不歇,经轮便转动不息,诵经声就一直响彻扎尕那布满神迹的大地。</p><p>听水磨经轮在不歇的溪水里吱扭,永恒的诵经声穿越石头的前世今生…</p> <p>每⼀个⼈都有⼀个逃离的愿望,天堂太远,尘世浮华,不如来扎尕那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p> <p>从扎尕那出来一路东行,行驶约120公里2个半小时后,就到了腊子口。</p> <p>腊子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北部,是迭部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也是甘川通道的咽喉。“腊子”系藏语音译,意为“险绝的峡口”。腊子口周围群山耸立,东西有陡峭的石崖相对峙,中间如刀劈斧削一般,有一条长约30多米,宽8米,高达100多米的隘口。抬头望去,只见一线青天,地形十分险要,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腊子口是红军长征中最后的最险要的一道关口。突破了腊子口,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挡住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就彻底破产了,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就能胜利实现。如果拿不下腊子口,红军就要被迫掉头南下,重回草地。</p> <p>1935年9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抵达甘肃南部的天险关隘腊子口。国民党军鲁大昌部3个团据险阻击红军前进。当天,红军正面强攻,未能突破国民党军防御阵地。17日,红军两个连翻越悬崖陡壁,穿插国民党军侧背,一举将守敌击溃。天险腊子口突破后,中央红军进入甘南开阔地带,北上陕甘地区的通道开辟出来了。</p><p>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关键一战,也是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一仗。</p><p>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p> <p>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地,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腊子口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此役也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p> <p>杨成武将军亲自题写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碑文</p> <p>腊子口战役雕塑</p> <p>当年跨越天险的唯一通道</p> <p>当年国民党的雕堡</p> <p>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展出内容包括红军遗留在甘南的各类革命文物和电文史料,藏族群众帮助红军架栈道、开仓放粮、救助流落的伤残病红军的相关资料图片,红军途径甘南路线图、俄界会议和腊子口战役相关资料、图片及油画艺术品等。</p> <p>胜利的号角</p> <p>俄界会议</p> <p>纪念馆大厅伟人铜像</p> <p>现在的腊子口,虽然路通了、桥修了,天堑变通途,但悬崖峭壁上的弹痕,似乎在讲述红军攻破腊子口的激烈战斗。</p> <p>梦中的香巴拉很遥远,但人间的九色甘南很近,这是一片令人魂牵梦萦的人间净土,神圣的寺院、碧绿的草原、蔚蓝的湖泊、滔滔的河流,空灵而又绚烂,圣洁而又美好。</p><p>如果你想寻一处山高路远的地方,与世隔绝,诗意人间,那就去一次扎尕那、去一次甘南吧。</p><p><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无须言语,只待你静静感受…</span></p> <p>九色甘南------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这里草原辽阔,景致各尽其妙,风土人情各异,曾被世界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中应该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甘南是圣洁的,纯净的高原湖泊、低回吟诵的经文,世间的一切在甘南都如此简单而安详…</p><p>不谈悲喜,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想要的生活,都在这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