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康百万庄园

聆听山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日17日,我们同学朋友18人,包车专程来到康百万庄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它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 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 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p><p class="ql-block"><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的大庄园。</p><p><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是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建造的府邸。康家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乾隆初年大建。“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p><p><br></p> <p><br></p><p>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康家先祖在巩县(今巩义)康店镇洛河边安家。为解决温饱,康家先祖在洛河岸边开了一个小饭馆。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康家店”。</p><p><br></p> <p><br></p><p> 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康绍敬读书致仕,初任洧川(今河南尉氏县境内)驿丞,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康绍敬在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p><p><br></p> <p><br></p><p> 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在这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人称“百万富翁”。</p><p><br></p> <p> 视频 观景台上俯瞰庄园</p><p><br></p><p> 经过康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庭院建筑为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p><p><br></p> <p><br></p><p> 在观景台上休息。</p><p><br></p> <p><br></p><p> 清朝(公元1790年-1820年)时期,康家已经是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都是康家的田地。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将房舍增加到了山顶,从而构成了这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康百万庄园”是一座与外界隔绝的砖石结构的城堡型建筑,其围墙环绕山腰一周。</p><p><br></p> <p><br></p><p> 晚清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百万”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统称,因此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p><p><br></p> <p><br></p><p> 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对庄园实施了改造,使其延续了“明时楼院清时廊”的旧貌。</p><p><br></p> <p> 视频 康百万庄园一景</p><p><br></p><p> 现在的康百万庄园,只保存下了三分之一的部分。20世纪50年代,康百万庄园被充公。其中1/3的房屋被征用,用作政府办公、学校和邮局,其他2/3的房屋被分给了当地贫农。60年后,政府接管的1/3部分就是当前的康百万庄园景区。而康家其他的房屋早已被水泥和瓷砖替代,已无法恢复其原貌了。</p><p><br></p> <p><br></p><p> 1963年6月,康百万庄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 <p><br></p><p> 2008年2月,康店相关部门按照《康百万文物保护规划的要求》,在充分保留庄园原始格局的基础上,斥资3400余万元,对栈房区、南大院、作坊区、戏台等进行修复,并有效整治了广场地面沉降。除此之外,还对原有的花园、果园、庭院空间等按照历史样式进行维修和恢复。</p><p><br></p> <p><br></p><p> 2009年3月份,又对康百万主宅区东寨墙进行了修复。所有的维修都是遵从“修旧如旧”的原则,力图展现康百万庄园当年的原貌。</p><p><br></p> <p><br></p><p> 2001年6月,康百万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 <p><br></p><p> 2005年,康百万庄园被授予国家AAAA(4A级)景区。</p><p><br></p> <p>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布局</p><p><br></p><p>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p><p><br></p> <p><br></p><p> 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p><p><br></p> <p><br></p><p> 大气的 康百万庄园</p><p><br></p> <p> 视频 观景台内外</p><p><br></p><p> 康百万庄园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庄园中的路弯弯曲曲宛如迷宫。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庄的建筑风格别具风采。庄园的大门入口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了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进入门里,拾级而上便来到观景台。</p><p><br></p> <p> 中心区</p><p><br></p><p> 康百万庄园的中心区轮廓全貌保留得近乎完好,书房、厨房、画室等位列其中。</p><p><br></p> <p> 栈房区</p><p><br></p><p> 栈房区是康家的商务总部,它靠近主宅区和码头,是康家数百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这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楹联,而这些匾额充分的展现出了豫商的文化气息,也显出了主人的身份与品位。其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教育康家子孙们要注意自己的品德和言行。</p><p><br></p> <p><br></p><p> 康家是个大家族,厨房特别大,以能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书房挨着厨房,热闹噪杂的厨房和安详静宜的书房互为惠邻。该区域建有两个小亭子,还有一些枯萎、古老的花木。书房装饰得简单朴实,与大院里装修得豪华富丽的画室和卧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p><br></p><p><br></p> <p><br></p><p> 品尝一下康家老酒。</p><p><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的饭厅,其右侧放着一张供8人进膳的方桌。桌上所有的餐具:盘、碟、碗等都是八角形的。康家迷信,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所以只要有算命先生造访,必定要用此餐具招待一番。他们相信这样做会给全家带来好运和财富。如有贵宾造访,康家主人则会依照满、汉传统举行大型的宴请,这种场合常常要用餐具108件。</p><p><br></p><p><br></p> <p><br></p><p> 画室在书房旁边。所有的家具上都镶嵌有闪闪发光的宝石。东墙上镶挂着明、清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西墙上则挂着一件清朝官服和一把康英奎平时练功习武时用的宝剑。</p><p><br></p> <p><br></p><p> 书房西边是放置祖先牌位的灵堂。这里有许多精美的神龛和有关祖先生卒的碑刻。每块碑刻都要花费一个石匠三个月的工夫。</p><p><br></p> <p> 石柱与底座</p><p><br></p><p> 庄园里随处可见的石柱子的底座引人注目。石柱子的作用是支撑房顶。这种建筑方式使石柱免受潮湿的侵蚀。这些六边形的底座是由多年形成的水晶石建造的,每个面上都刻有花卉和人物图案。最富有想象力的是一个中间镂空雕刻出来的人物,似乎整个石柱是由他们支撑起来的,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整个结构又不失平衡。</p><p><br></p> <p> 石雕石刻</p><p><br></p><p> 不少有关民间传说故事的石雕在大院里随处可见,经历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淋,这些雕刻依然完好无损,雕刻的字体、轮廓依然醒目、美观。这要归功于选料的精细考究。</p><p><br></p> <p><br></p><p> 康家大院的一大奇观是在普通生活区。生活区有一处书法雕刻集中的窑洞。此窑洞在院子的最西头,洞内两侧共有16块与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赞扬庄园主人的诗篇,风格迥异的中国书法在此各显风采。</p><p><br></p> <p> 主宅区</p><p><br></p><p> 康家生活起居的主宅区,既保留了黄土高坡窑洞建筑与华北平原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有的临街处建楼房,内里却是窑洞式构造;有的从外观看是窑洞,而里面又建有楼层,美其名曰“窑楼”。有的窑楼上下一共有三层,而且外面全部由青砖砌成,可见当时康家雄厚的财力。</p><p><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p><p> </p> <p> 主卧室</p><p><br></p><p> 主人的卧室房间的天花板上涂刷得七彩斑斓,门窗的木雕也各具特色。主人的楠木床则是万里挑一的精美绝伦的珍品,是由当年最著名的5位木雕工匠费时3年雕刻而成。</p><p><br></p><p>床的对面是一个高1米,长1.5米的木车。它用来接送庄园的女眷们去厕所。因为在那个年代,女人要缠足以防长成大脚,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们无法长距离行走,而厕所是建在大院里偏僻的地方,所以这个木车就成了接送小姐、姑娘们往返厕所和卧室的专用交通工具。她们床前还放着几双前边尖,后跟高,面上绣有精美图案的小脚鞋。</p><p><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p><p><br></p> <p><br></p><p> 在庄园的南大院,是当年康家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与修养、展示家族在处理农、商、官公共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事风格的场所。在这里,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不仅能体会当时主人治家的精妙,还能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p><p><br></p> <p> 庄园的建筑特点</p><p><br></p><p> 康百万庄园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p><p><br></p> <p><br></p><p> 庄园建筑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其他区域以扇面形式展开,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异的群体院落。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垂花门楼、间或以假山、曲廊的“障景”法作点缀,达到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一派庭院深深的幽雅与宁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p><p><br></p> <p> 庄园的历史价值</p><p><br></p><p> 康百万庄园建筑有十九种不同风格形式,既有明代的建筑楼院,又有清代的建筑群,是中原民居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庄园里,住宅、商栈、作坊、学馆、祠堂、寨堡、花园、亭台以及关押犯人和豢养兵丁等建筑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实用。</p><p><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还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宝库,砖雕、石雕、木雕都有极高的水准。建筑物上自房顶屋瓦,下至门窗廊柱,都有雕刻饰件。艺术表现上则采用了透雕、浮雕、圆雕等不同工艺手法,设计新颖,工艺精湛,风格各异。走过不同的大小门时,会看到门枕石和柱础上的石刻浮雕,咫(zhi)尺之间,人物、动物活灵活现,生动传神。</p><p><br></p> <p><br></p><p> 碑楼上精美的砖雕图案栩栩如生;屋檐下龙飞凤舞的木雕图案,格调雅秀。显示古代工匠非凡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当属保存完好的一具华丽檀木三进式顶子床,它雕刻细致人微,纹饰繁缛(ru),据说工匠们花费了1700多个工作日才雕刻完工。</p><p><br></p> <p><br></p><p> 此外,庄园里还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书画、器皿、衣帽等历史文物三千余件,对于研究明清文化、民间风俗、古代建筑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p><p><br></p> <p><br></p><p> 庄园现存石雕、木雕、砖雕,多以人物、花草、鸟兽为主,有“冠上加冠(官)”、半夜拜师等雕刻图案,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p><p><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中有作为国家石刻定级标准的一级石刻门枕石。耗时17000多个工时的金丝楠木木雕顶子床、汪氏石雕牌坊、砖雕康霖三碑楼等艺术精品。 其艺术手法充分运用透雕、圆雕、浮雕等艺术雕刻手法,展现了明清民间工匠们高超的技术和智慧,是雕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p><br></p> <p><br></p><p> 位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三院有一组门枕石,是康百万庄园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这对门枕石选用整块青石上下分三层雕刻而成,构图新颖,雕工精湛,人物、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它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还是我国一级石刻的定级标准,堪称国宝。</p><p><br></p> <p><br></p><p> 门枕石的第一层图案雕刻了一对雌雄卧狮。狮子的形象在宫廷、庙宇、陵园都非常多见,或蹲或站,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神圣不可侵犯,令人望而生畏。这对石狮子却俯卧下来,憨态可掬,显得十分温顺可爱。</p><p><br></p><p> 第二层是这对门枕石的精华部分。它采用剔地突起的雕刻手法,刻出一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这组图案与垂花门楼两侧楹联互为照应,相映生辉。对联出自清代监察御史刘毓楠之手,上联“处世无他莫若为善”,康家主人深知“百善孝为先,孝以善为本”的道理,因此门枕石上正面相应雕刻就是一幅“尊老爱幼”图,内侧雕刻的则是“妯娌和睦”图,隐喻“家和万事兴”。下联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康家主人深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古训,所以相对应的就雕刻了“拜师求读”图。年轻的后生低头弯腰,双手打拱,毕恭毕敬,夜读时遇到难题去求助老师,慈祥的老师一手提灯笼、一手捋着胡须,眼睛里流露出赞赏的目光。内侧雕刻“宾客宴饮”图,教育后人以礼待人。一幅幅传统礼仪画面跃然石上,父子爱、妯娌亲、师生情、朋友谊在这里被工匠刻画得淋漓尽致。</p><p><br></p><p> 门枕石的第三层雕刻的是一组传统的图案,正面雕刻“凤凰牡丹”,寓意“荣华富贵”;内侧雕刻“麒麟送子”和“金鸡报晓”图,寓意“吉祥如意,官上加官”。</p><p><br></p> <p> 贞节牌坊</p><p><br></p><p> 在庄园栈房区前面的牌坊,是约100年前康家向清朝皇帝请旨修建的贞节牌坊,石墩、石柱、石匾各部位均精雕着《二十四孝图》、《渔樵耕读》、龙凤、珍禽异兽等图案。康百万庄园牌坊原来靠近伊洛河大堤,如今已经深陷在地下,只留上半部分在地上,这个牌坊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康氏家族的荣耀。</p><p><br></p> <p> 顶子床</p><p><br></p><p> 这是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顶子床。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5年时间才做成的。它采用透雕、镂空雕的雕刻手法,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中间雕刻的有福禄寿三星,象征“三星高照,福寿安康”。最上面一层有一官员骑高头大马,两边有整齐的依仗队,象征青云直上。第二层雕刻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第三层雕刻有礼让、课读、对奕等人物故事,下面雕刻有小孩戏金鸡、麒麟送子图,有“吉祥如意”之意。这张床的另外一个精妙之处,是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分组成,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合家具。这张床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p><p><br></p> <p><br></p><p> 在庄园的展室摆放有名人画和古玩珍宝,其中《留余》匾被选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写。其中一张楠木顶子床,耗工17000多个工时,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用各种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双猩舞绳”等三十六幅图案,有十七个部分组成,拆开可以搬运,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环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顶子床中的精品。康百万庄园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人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p><p><br></p><p>庄园内的民俗展区当时康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室内帷幔高挂,布置清新雅致,贵重家具、古玩字画一应俱全,显示了主人的尊贵身份和高雅品味。</p><p><br></p> <p> 留余匾</p><p><br></p><p> “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留余匾”长1.65米,宽0.75米,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一座院子里的主客厅内。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p><p><br></p><p>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p><p><br></p><p>翻译成现代文,大意为: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庭;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因为太过份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物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 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p><p><br></p> <p> “三大活财神”木刻版年画</p><p><br></p><p> 康百万庄园就收藏一幅“三大活财神”的木刻版年画。年画宣纸质地,长33厘米,宽22厘米,是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日照市博物馆馆长参观康百万庄园时,从当地群众家中购买赠送给康百万庄园的珍贵礼品。年画上端由左至右标题:“河南有个沈万三、康百万、阮子兰三大家活财神”,这张年画也为康百万家族历史上在民间的显赫声誉和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p><p><br></p><p> 年画由红、黄、蓝、黑4种颜色套印,画面表现的是端坐着的威风八面的三位活财神。正中幔帐之内是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他头戴一黄一绿双纱冠,身着日月大红绣花袍,正襟危坐,气宇轩昂,手捧金元宝,面前放着聚宝盆,装满了金银珠宝,头左侧写有“沈万三”字样。在他的左侧便是声震河南、名闻全国的明清巨富康百万,只见他头戴清代玉翎花帽,身着紧身马蹄袖绣花绿袍、左手捻着胡须,右手弯曲执铜钱伸向沈万三,在他的左侧书写“康百万”字样。在沈万三右侧的人物形象、服饰与康百万相同的,在他的左侧写有“阮子兰”字样,无疑他就是另一位巨富阮子兰了。在三大活财神周围饰有手擎金莲的散财童子、聚宝盆、金元宝、金马驹等物,象征遍地皆宝、金银满仓,加强了财源广盛的效果。</p><p><br></p> <p> </p><p> 关于康百万庄园的传说</p><p><br></p><p> 据说明末的某一天,一艘小船自洛阳顺河而下,行至巩县康店渡口,日晚泊岸。一老者站立船头,西望之下,不禁暗叹。但见夕阳红云,烟霞氤氲处,邙山起伏如五龙朝天,中间一峰,正是金龟探海之势,真乃风水宝地。于是,老者携带家小,弃舟登岸,访问村人,得知刚才所见之峰,名曰五圣顶,其下住一康姓人家。老者欣然投奔而去,并将女儿嫁与康家。此后,康家日渐发达,家族兴旺,终成一方富豪。更有附衍者传出,那老者原是洛阳朱姓大户,因乱出奔,无意间发现此处宝地,不惜以女相嫁,卜居之地乃独占鳌头之相,且康朱相配,有糠(康),猪(朱)得以茁壮,有猪(朱),糠(康)得以尽其用,正是天合佳偶。</p><p><br></p> <p><br></p><p> 而历史的真实是,明末李自成攻占洛阳,诛杀福王,李妃落难,被康家收留。其后,十一代传人康惠与李妃之女结婚,康家第十二代子孙皆出其门下。康朱联姻无异为康家的兴盛发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p><br></p> <p><br></p><p> 康百万庄园,一个集历史,文化,建筑,人文与一体的地方,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与思考!</p><p><br></p> <p><br></p><p> 视 频</p><p><br></p><p> 康百万庄园</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篇部分文字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