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河阳古城行

黑龙江省兆麟中学 王树君

<h1>(三)前后对面城古城考察记</h1> 一城何奇 衔上京接宁江 <div> 看涞流逝水 海东青击春水长空<br>诸君试看 出四相俘三帝 </div><div> 定中都燕京 国相寨佐大金百年</div> 前后对面城古城(史称廖晦城)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前后对面城古城是双城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金代军事和贸易重镇遗址。廖晦城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伐辽的肇始之地。女真人在此拉开了120年烽火硝烟、跌宕起伏的金国历史…… 廖晦城在哪里?她现在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将来会走向何方?廖晦城又有哪些意义和价值?为此地理教研室先后三次踏查前后对面城古城,查阅了《金史》、《松漠纪闻》、《双城谱》、《双城县志》等史料,廖晦城在头脑中逐渐有了清晰印象,本文从地理的视角,结合史实和考察,展示拉林河下游两岸河流地貌,演绎聚落兴衰的综合思维和时空变化,再现了廖晦城风云变幻的千年历史。 <h5><font color="#333333">兆麟中学地理教研室研学考察</font></h5>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东北地方史专家王禹浪教授引证大量史实论证了双城区境内的前后对面城遗址即辽金时期的廖晦城。<br> 廖晦城之名见于《金史·太祖本纪》 (1114 年 ) “ 九 月 , 太 祖进 军 宁 江州 , 次寥晦城”;收 国元 年 (1115 年) “ 三 月辛未朔, 猎于寥晦城”。 1986年12月17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前后对面城古城(史称廖晦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辽金时期城址。前后对面城古城位于双城市对面城乡三姓村,由前对面城古城和后对面城古城组成。 <h5>谷歌地球中的前后对面城古城</h5> 前对面城古城位于北纬45°18′19″,东经125°45′13″,前对面古城的东南300米处为前对面城屯,东北约500米处为后对面城屯,拉林河在古城西侧约150米处由南向北流过,古城及周围土地为一片平坦台地,现垦为农田,其海拔高度为131米。<br>后对面城古城位于北纬45°18′44″,东经125°45′11″,后对面古城位于前对面古城正北方向约900米处,西距拉林河约400米,其东南350米处是后对面城屯,古城修建在拉林河右岸二阶台地上,海拔高度142米。前对面古城与后对面古城相对相望,互成犄角之势,是用兵的形胜之地。 <h5>前对面城古城(徐岩航拍)</h5> 前对面城古城略呈长方形 , 周长16 4 0米 , 属于四里之城。据实测,前对面城古城是拉林河流域18座古城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金史·撒改传》载:“康宗没,太祖称都勃极列,与撒改分治诸部,匹脱水以北太祖统之,来流水撒改统之。”(匹脱水今蜚克图河 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来流水今拉林河)完颜撒改是来流水最高统治者,形制最大的城池在当时理应是其治所---国相寨了。 古城墙残垣为夯土板筑,前对面城古城的西城墙和南城墙残垣保存较完好。如下图。 <h5>前对面城古城西城墙残垣</h5> <h5>前对面城古城南城墙西段</h5> <h5> 前对面城古城南城墙残垣东段</h5> <h5>廖晦城内开垦的农田</h5> 古城内外皆是农田,土质肥沃,临近河滩地草木繁茂,附近河面宽阔,盛产鱼虾。 前对面城古城虽然历尽千年,在古城内的农田里布纹瓦、简瓦等建筑残片还很容易找到。《双城县志》载:古城内出土文物,有宋代铜钱;元祐通宝、宣和通宝、崇宁重宝、熙宁重宝和海马葡萄镜、吴牛喘月镜、八仙过海镜;有铁制的刀、矛、箭、镞等。 <h5>前对面城古城出土的铜钱</h5> <h5>前对面城古城出土的铜镜</h5>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一块”海马葡萄镜”。其直径为12.1厘米,厚0.9厘米,重580克。铜镜呈圆形,沿较高,背面中为异兽钮。钮的周围分内外两轮区,其间有一周凸棱相隔,四周饰有姿态相同、侧伏于地的四海马,海马周围是枝条交错缠连的葡萄纹,枝叶上有雀乌飞落,百态千姿。纹饰全部为浮雕式,此镜古朴典雅,图案奇特逼真,制作精良。 女真人自古以来就过着游猎和穴居的生活。“负山水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出随水草而居,冬则入处其中,迁徙无常”。涞流水流域人烟稀少,但大量的建筑残片、出土的宋代铜钱及时尚的铜镜说明辽金时期廖晦城房舍林立,人流熙攘、商贾云集。四里之城---人口密集程度是它处不可伦比的。 这一地方也一定有它非同一般地域的重要性。廖晦城在辽金时代是重要的商贸和军事重镇。 《契丹国志》卷十载:“混同江之东,名宁江州。”宁江州(今伯都古城遗址)是辽的边陲军贸重镇,始建于“清宁四年(1058) 城鸭子(东流松花江西段)、混同(西北流松花江)二水之间”。宁江州有榷场,女真人以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等为市,商贸比较繁荣。 <h5>拉林河两岸的古村落遗址</h5> 女真人的土特产怎么转运到宁江州的呢?廖晦城是一个重要渡口,据此推理在拉林河的左岸还应该有古渡口。1982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拉林河左岸发现并确定了两处女真时期的居住遗址。一个是“平房店遗址”,另一处遗址在平房店遗址西侧400米处的台地坎上,称“北大沟遗址”。据考证,廖晦城和平房店应是辽金时期涞流河沿岸重要的两个古渡口。女真人广大地域内的土特产通过廖晦城,过拉林河到河对岸平房店去宁江州榷场( ”《金史·食货志五》:“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交易,而契丹人的物产也通过廖晦城在生女真境内流通。 《松漠纪闻》载:宁江州“女真献来方物,若貂鼠之属。各以所产,量轻重而打博,谓之打女真。后多强夺,女真始怨……”契丹贵族对于生女真各部落的压榨勒索越来越重。这就在女真人民心里种下仇恨了。 两岸古城当时为什么这样繁荣,重要在哪里呢?这就是交通。 从宏观的位置看,在Google Earth中可以看出廖晦城大致在金上京会宁府和宁江州所连接最短的直线距离上,在此渡河距两州府最近的位置。 <h5>金代的古城和驿站</h5> 微观的交通:拉林河河谷地貌的不对称,左岸陡峭,右岸较平缓。在今吉林省扶余县得胜镇石碑崴子屯的大金得胜陀颂碑碑文有如下记载:辽季失道,腥闻于天。乃眷东顾,实生武元。皇矣我祖,受天之祜。恭行天罚,布昭圣武。有卷者阿,望之陂陀。爱整其旅,各称尔戈……其中“有卷者阿,望之陂陀。”是军事地理内容,描述了誓师地的地形情况。 <h5>拉林河沿岸的等高线地形图</h5> 碑陀地东侧和北侧是绵延不断的陡峭台坎断崖。断崖高30—40米,是地壳抬升拉林河下切侵蚀形成的陡坎儿,拉林河流向西北注入松花江,属于堆积型游荡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拉林河左岸的断崖侵蚀较轻,从辽金史料和现在对照,近千年来拉林河左岸扶余一侧陡崖变化不大。右岸双城区境内一侧侵蚀严重,河岸曲折,多沙洲、河湾凹岸。游荡的河道和宽阔的河漫滩,放眼远眺,河叉纵横,蜿蜒曲折,波光粼粼,尽显大河的雄浑与柔美。 <h5>航拍拉林河(徐岩摄)</h5> 女真人去宁江州榷场交易,必须越过陡峭30多米的陡崖。经常携带大量货物攀越陡崖既不便又不现实。 <h5>拉林河两岸的地形剖面图</h5> 在拉林河西岸近百公里的陡崖中肯定有较平坦的隘口通道,在廖晦城西北面的平房店附近陡崖的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平房店古遗址的存在正说明了这里是最佳的登陆地点和东西往来的通道。如下图所示。 <h5>平房店村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h5> 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利的地形条件形成了拉林河两岸便捷的交通条件。便捷的交通又大大促进了辽金两国贸易的发展和廖晦城的形成。就是说交通带来了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廖晦城的发展也和国相寨的政治地位及御辽前哨的军事重镇分不开。 1990年版的《双城县志》载:后对面城古城:“位于对面城乡红星村对面城屯西侧高台子西北50米处,古城方位北偏东8°,其地处高阜之上,雄踞险要。城西墙紧靠高地的边缘,登高望远,拉林河两岸数十里平原,尽收眼底”。 <h5>后对面城古城(徐岩航拍)</h5> 后对面城古城位于拉林河的二级阶地之上,其西侧是约一公里宽的一级阶地。站在古城之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位于后面城古城东南约500米的前对面城古城清晰可见。后对面城古城为正方形,城墙也是夯土版筑,相对前对面城古城较小。 <h5>后对面城古城的碑刻</h5> 古城东南角有一座书丹的石碑,上刻“前后对面古城”,在东北角的石碑正面刻有“后对面城古城”,在石碑的背面刻有后对面古城如下的介绍:“位于双城市韩甸镇三姓村红星屯西北300米,与前对面城址南北对峙,相距五百米,属金代城址。城址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180米,周长720米。城墙为夯土版筑,顶宽1米,底宽2-4米,高约2米。东、北两墙各有一门址,东门宽约7米,北门宽约7.8米。马面现存8个,每面2个,间隔60米。四角有角楼址,由于地处高地,没有护城河。该城址对于研究金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后对面城的东城墙和西城墙隆起的残垣,已被村民们种上庄稼,初秋古城内的玉米和花生已经收获完成。 <h5>秋日夕阳下的后对面城古城</h5> 南城墙内侧墙边一条马车道是为了方便农民种地自然碾压出来的。虽然城墙残垣模样还能看得清楚,可残垣从东到西已残缺不全,北城墙有向外突出的马面还存在,但需要详细观察才能找到。“马面 ”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军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 <h5>城墙的马面(转载)和堆高的古城</h5> 古城坐落在拉林河侵蚀出的二级台地上,台地经过人工的堆高和修整,西、南、北三侧边缘陡峭,难以攀援,虽然经过近千年的侵蚀和破坏,相对高差还是比较大。东侧城外地势平坦。在东南角处才有进出古城的马车通道。后对面城古城的隔河居高修建、坚固城池防御体系等可见其军事地位的重要。有此类似区位的金代古城还有小半拉城子古城和唐家崴子古城。 <h5>双城市文物保护碑</h5> <h5>矗立高阜的小半拉城子和唐家崴子古城</h5> 下图中反应出位于拉林河右岸的三座古城的空间方位,前后对面城古城为核心,小半拉城子古城和唐家崴子古城为两翼的防御体系。地处高地、隔河瞭望对岸来犯之敌。 <h5>拉林河右岸的防御体系</h5> <h5>唐家崴子古城城址</h5> <h5>小半拉城子古城城址</h5> 金收国元年(公元 1115年)冬,金太祖率主力深入辽境包围了达鲁古城,辽第二路军都统耶律宁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偷袭寥悔城。完颜撒改急中生智,命各家各户无分男女老幼全部出动,以水浇城墙,须臾冻成一座光溜溜的冰城,任凭辽军进攻,就是登不上城墙。耶律宁眼见粮草将尽,又怕金兵回师,只好退回辽境。辽将在拉林河众多的城池中选择攻击寥晦城,也可反证了该城的重要。 1926年版《双城县志》上记载:“金太祖次其城时阜上之小城当亲居之兵则屯阜下之大城中也”。完颜阿骨达统兵于此的时候,居住在高岗之上的帅城,兵士驻扎在对面的大城之中。 <h5>双城县志</h5> 太祖完颜阿骨打为什么会在这里备战和起兵呢?从牡丹江迁来双城的生女真完颜部族生活拉林河的东岸,拉林河西归辽国管辖。生女真是指没有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与熟女真相对应。宋代《北风扬沙录》载"阿保机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此为熟女真内迁之始,留在故地的女真部则成为生女真。生女真部族建立了统治中国北方120年的大金政权,熟女真(建州女真)建立了统治中国的276年的大清王朝。 从地理区位来看,双城区的韩甸,万隆、杏山、临江、永胜等沿江乡镇(金称爻刺)位于拉林河和松花江的一级阶地上。从二级阶地到江边宽度十几里至二十几里不等,水网密布,草甸丛生。这里不仅兵马饮水方便,而且野草遍地,草料充足。广阔的河漫滩和阶地是良好的操练场,何况还有拉林河、松花江作为它的天然屏障。奇袭宁江州榷场、出河店大捷等都是在此备战,这里是最佳的后方基地。 <h5>双城区古城遗址图</h5> 金源内地双城堡,双城是女真人的大本营,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厉兵秣马在双城,起兵决战在双城。前、后对面城古城(廖晦城)在大金国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双城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br> 前后对面城古城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农民在古城内随意开垦耕种,水蚀风吹蚕食古城址,倒掉的界桩无人问津……如果没有石碑标识和残垣断壁,哪里能看得出这里就是名噪当年的廖晦城呢!不禁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篇随感。 随感<br>天高云淡秋阳暖,拉林河阳研学行。<br>残城犹立绝壁处,河水蜿蜒草木生。<br>德胜陀颂碑尚在,廖晦起兵战马鸣。<br>三千完颜胜辽宋,百二十年金国兴。<br>九百岁月铅华尽,矮垣坍壁耕地中。<br>雨冲水蚀随风去,垦田挖沙任人行。<br>树碑立桩即保护,古迹遗址泣无声。<br>乡土人文待抢救,金源文化盛双城。 敬请期待下期《拉林河阳古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