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勤保障

山水田园

<p>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至今有军队就有后勤,后勤是军队打胜仗的必要保证,打仗就是打后勤,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对志愿军后勤部司令员洪学智说,前方是我的,后方是你的。</p> <p>志愿军大批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p> <p>彭总司令前沿观察敌情。</p> <p>朝鲜战场地图。</p> <p>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派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为保卫国家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于1950年7月26日发布命令、8月7日正式组建东北军区后勤部。从成立伊始到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这一时期东北军区后勤部的中心任务是对抗美援朝战争实施保障。前后分为三个阶段。</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准备阶段</b>。1950年8月初至10月末,东北军区后勤部全力投入战前准备。接收组建后勤部队、筹划作战物资、补充修理技术装备、培训专业人员,完成了对6个军、3个炮兵师、6个独立团集结的保障,秘密向朝鲜运送、储<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备了大量作战物资。</span></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直接保障阶段</b>。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30日,东北军区先后组织派出7个分部、32个大站、39所医院、55个志愿医疗大队(手术队)、16个汽车团另1个汽车大队、34个辎重运输团、9个运输营、3个公路工程大队,建立了由前沿、中途、后方兵站相互连接的若干条兵站线,东北后方部署了2个口岸办事处、3个直属大站、2个伤员分配处、93所医院(含地方战勤医院61所)、65个志愿医疗队及若干物资油料仓库,对志愿军展开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实施了全方位的经费物资保障、卫勤保障、运输保障和装备技术保障,为保障战役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支援保障阶段</b>。1951年7月1日开始,东北军区后勤部将在朝的后勤保障部(分)队统一交由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指挥,开始对志愿军实施战略支援保障。圆满完成了志愿军经费预决算代领、代发、代报,物资、装备的接收、储存、筹措、转运,后转伤病员的分类、收治,回国休整部队供应等任务同时还担负东北地区驻军部队、机关、院校等单位的后勤供应保障任务。</p><p>3年抗美援朝中,东北军区广大后勤官兵,用鲜血和生命为志愿军建立了强大的后方依托,建立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共补充武器、装备31亿元,汽车2.1万辆,前送物资270余万吨,收治伤病员50余万名。在抗美援朝战争历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战火逼境</b></p><p>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社鲁门命令其驻远东的部队参战,命令</p><p>其海军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 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逼近,10月19日占领平壤。与此同时频繁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公然将战火烧到我国。朝鲜战局急剧逆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我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决策出兵</b></p><p>中国政府一贯反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庆祝国庆节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10月8日,毛泽东致信金日成,告知中国政府决定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朝。同时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 <p>东北军区后勤部前方指挥所(简称前勤)组织序列表。</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组建东北军区后勤部</b></p><p>为抵御美帝国主义侵略,保卫我国东北地区安全,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做出《保卫东北边防,组织东北边防军》的决定。7月26日,中央军委电令成立东北军区后勤部,李聚奎任部长,统一组织领导东北部队及边防军的后勤工作。</p> <p>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东北军区后勤部,李聚奎任部长。李聚奎于1950年7月27日赶赴沈阳,进行组建工作。</p> <p>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张明远。</p> <p>东北军区后勤部前勤负责人杜者蘅。</p> <p>东北军区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油画作者孙立新)。</p> <p>东北军区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p><p>1951年1月22日,为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更好地完成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保障任务,东北军区后勤部于1951年1月22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了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会议由李富春主持,周恩来总理率总部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研究和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提高了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后勤保障任务、物资来源、力量编成等诸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二是抓住了后勤工作的基本环节,在认真总结前3次战役后勤保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提出了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口号。三是部署了下一步的后勤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持久作战和长期建设的指导思想。</p> 第一次战役后勤保障 <p>第一次战役后勤保障</p><p>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我志愿军发起了第一次战役,经过12昼夜的连续作战,歼敌1.5万余人,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后勤保障部署了3个分部、6个大站、3个汽车团、4所医院、6个医疗所(队),展开了3条兵站线,动员民工3.4万人随军支前,依托战前储备的一定数量的作战物资,基本保证了部队的需要。</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一次战役后勤保障问题。部队仓促入朝,战斗情况多变,各级后勤之间联系困难,情况不明,给养补给跟不上快速行动的部队。有的部队发生了吃饭断顿现象,第四十二军在黄草岭阻击战中,断粮三四天,被迫挖土豆充饥。第四十军7个营饿饭3天。</span></p> <p>入朝参战的汽车驾驶员整装待发。</p> <p>“神龙”汽车团(汽车第五团)团长傅志斗指挥全团参加了一.二.三次战役,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志司的嘉奖。</p> <p>志愿军某部汽车队队长李文富在自己的汽车被敌机炸坏后,利用缴获敌人的汽车完成了运输任务。</p> <p>志愿军女兵火线抢救伤员。</p> <p>民工担架队在支前途中。</p> <p>战场缴获战利品。</p> <p>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运送弹药。</p> <p>阵地午餐。</p> <p>昼夜兼程。</p> 第二次战役后勤保障 <p>第二次战役后勤保障</p><p>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我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歼敌3.6万余人,扭转了朝鲜战局。后勤保障部署了4个分部、9个大站、10所医院(含第九兵团3所)、4个医疗所(队)、4个汽车团(队),2个警卫团另4个警卫营,展开了4条兵站线,分别由东、西两线后勤指挥所指挥,战中实施跟进保障。</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二次战役后勤保障问题。部队轻装疾进,迂回敌后,运输线长,补给更困难,吃饭断顿现象更为普遍。加上敌机袭扰,部队白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饭、啃干粮、饮冰雪,生活十分困难。</span></p> <p>缴获的战利品。</p> <p>准备粮食袋。</p> <p>孙凤钜是某军后勤部第二医疗所副所长。第二次战役中,他日夜不停地工作在手术台上,挽救了许多危重伤病员的生命,立特等功、获一级模范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 <p>战地救护。</p> <p>运送伤员。</p> <p>朝鲜人民用牛车给前方志愿军送粮。</p> <p>送饭上阵地。</p> 第三次战役后勤保障 <p>第三次战役后勤保障</p><p>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我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余人,突破“三八线”,解放汉城。后勤保障部署了4个分部、12个大站(不含3个后勤直属大站)、12所医院、3个医疗所(队)、5个汽车团(队)、3个警卫团,形成了4条兵站线。</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三次战役后勤保障问题。部队向退守“三八”线之敌实施长距离的连续进攻,各级后勤因道路条件和机动能力限制普遍掉队,分部兵站跟不上军,军后勤跟不上师、团,主副食运输供应赶不上兼程前进的部队,有时赶上了也来不及分发。当部队进至“三七”线附近时,补给线长达500公里,给养供应极其困难。第四十军始终未供上,全靠部队携带和就地筹借。</span></p> <p>向三八线进军。</p> <p>一把炒面,一把雪。</p> <p>奔袭三八线。</p> <p>突破三八线。</p> <p>伴随保障。</p> <p>护士张建德把伤员隐蔽起来,避免二次受伤。</p> <p>抬伤员下战场。</p> 第四次战役后勤保障 <p>第四次战役后勤保障</p><p>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我志愿军进行了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余人,将敌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后勤保障力量增加到7个分部、24个大站、39所医院、13个汽车团(队),并组建担架团、人力运输团替换民工。建立了3条固定兵站线,后勤部队沿兵站线作纵深、梯次配置,实行了供应站制度。</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四次战役后勤保障问题。西线两个军在汉江南北跨水作战,补运给养更为困难。东线11个师集中深入敌占区,后方粮食供应不上,时值春雨,道路泥泞,敌机又乘隙封锁渡口桥梁,供应日趋严重。第三十九军有16天未得到后方粮食补充,第四十军缺粮只好喝稀饭。</span></p> <p>在横城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军车,补充到运输部队。</p> <p>模范护士徐秀云在火线抢救伤员。</p> <p>志愿军第三基地医院内科队模范军医王涛英。</p> <p>战地包扎。</p> <p>风餐露宿。</p> <p>尘战帽儿山,辎重跟进。</p> 第五次战役后勤保障 <p>第五次战役后勤保障</p><p>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歼敌8.2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敌被迫接受停战谈判。后勤保障部署了6个分部、两个口岸办事处、2个伤病员分配处、32个大站、39所兵站医院、13个汽车团(队)、17个辎重团、8个人力运输团又8个营、8个警卫团又8个营、11个担架团。前勤系统(不含东北后方)已增加到13万人,连同配属单位共18万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多专业、多勤务组成的保障力量,固定了四条兵站线。</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五次战役后勤保障问题,由于兵站前移,运输线短,粮食尚可勉强补充。但“三八”线以南地区,原为***控制,当地群众对志愿军不了解,就地补给十分困难。部队在这种情况下靠携行给养作战,严重地妨碍了战争的进程。如第二十军在县里围歼战胜利后,因等待补给停止进攻三天,失去了向纵深发展的战机。</span></p> <p>被我军截击在路上的美军军车。</p> <p>志愿军女兵和机关干部送粮上前线。</p> <p>缴获的炮弹运往前线。</p> <p>1950年11月,共产党员王富谦剃了胡子,瞒了年龄,59岁参加了自愿担架队。五次战役后任担架班长,由于任务完成的好,被全连评为模范“老头班”。</p> <p>到前沿输送弹药。</p> <p>山林野炊。</p> <p>前线运输给养。</p> <p>突破封锁线。</p> <p>踏雪送饭。</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东北军区后勤部李聚奎部长向总后勤部提出“以炒面为主”“制备熟食,酌量提高供给标准”的建议。同时,将样品送到志愿军征求意见。彭德怀和洪学智等几位副司令员看了样品之后,很高兴。周恩来提议,由政务院布置华北、中南、东北各省市发动群众大量制作便于食用的炒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炒面,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军用食品”,易于运输、储存和食用。打仗时,战士们随身背着一条炒面口袋,饥饿时,抓一把炒面塞进嘴里,再吃上几口雪,可继续坚持战斗。炒面帮助志愿军解决了运动战过程中给养保障的大困难。</span></p> <p>后方制作炒面。</p> <p>制作各种大酱,千方百计改善伙食。</p> <p>全民支援前线。</p> <p>前线民工。</p> <p>铁路输送。</p> <p>夜间输送。</p> <p>地下军火仓库。</p> <p>铁路运载。</p> <p>抢修铁轨。</p> <p>中国人民志愿军饭票。</p> <p>抢修大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