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贫者因书富,富着因书贵。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p> <p> 基于通过阅读分享会培养老师和学生乐学好学的行为理念,也基于培养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的职业素养理念。</p><p> 思茅一小从本学期开始每周开展教师之间深度的阅读分享。本周“活力阅读,凝铸师魂”的阅读分享会分为三次进行。 </p> <p>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本周的阅读分享者是二年级语文组的杨迪老师、二年级数学组的熊倩蓉老师、科学组的王玲老师。三位老师分享的主题分别是《俗世奇人》、《嗝嗝老师电影》、《围城》 。</p> <p> 10月19日下午,语文组的阅读分享会如期进行,首先是由二年级语文组的杨迪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书籍《俗世奇人》,她从六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本书。</p> <p>第一部分,作者介绍</p><p> </p> <p>二、冯骥才的多重身份</p><p>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兼为画家,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曾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美等国举行办个人画展。</p><p>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以及开明画院院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p> <p>三、冯骥才的画作</p> <p>第二部分:书籍介绍</p> <p>第三部分:内容介绍</p><p><br></p> <p> 《酒婆》:天天下晌,酒婆会来到首善街的一家末等小酒馆喝酒,因为老板往酒里掺水,所以烂醉如泥的酒婆一到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就会醒过来好端端地穿街而过。观看酒婆醉酒成为了首善街人们的一大爱好。有一天老板良心发现没往酒里掺水,酒婆出事了。这个故事通过讲酒婆之死讲“假、骗”文化的深重,揭露了一种社会性的习惯虚假,这使人们反而无从适应“真实”。</p><p> 《死鸟》:贺道台相貌普通,赛个猪思。但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善于溜须拍马的贺道台本想通过他养的会说话的八哥讨好直隶总督裕禄,没想最后八哥却说出了贺道台平日里的一句话“裕禄那王八蛋”,贺道台恨骂八哥是“死鸟”,八哥却学会了这句,贺道台于是得到了“死鸟”的雅号。这个故事讽刺溜须拍马最后反遭嘲笑的人。</p> <p> 《蓝眼》:蓝眼是裕成公古玩铺看画的。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p><p> 蓝眼花二十两黄金得了石涛的湖天春色图。使得古玩铺门庭若市,大家更信服他的手段。但不过多久,就传出真画在别人手里,蓝眼看过之后,觉得自己真的看走了眼,古玩铺老板花了七十两黄金把另一幅画也买了回来,两幅画放在一起,蓝眼才发现原来的那幅还是真的,这一切都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黄三爷的“阴谋”,蓝眼含恨败走。</p><p> 《好嘴杨巴》:津门胜地,有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杨七手艺高,杨巴口才好。李鸿章来天津,当地官员请他吃茶汤。但李鸿章一看到茶汤,就将茶汤打落在地上。官员蒙了。但杨巴明白了,这李大人以前没喝过,怕是以为碎芝麻是脏土。但难题来了,若直说,不就等于骂李鸿章没见识吗?杨巴脑筋一转,有主意了。杨巴连忙叩首请罪,赶在李鸿章开口前说:“中堂大人息怒”,小的不知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小的一定痛改前非。“大意”李鸿章这才明白,一想杨巴心灵嘴巧人情练达,便心生欢喜,赏了杨巴一百两。大家都摸不着头脑,杨巴却明白得很。自此,杨巴威名大震。</p><p><br></p><p><br></p> <p> 《蔡二少爷》:蔡二少爷是靠卖家产为生的纨绔子弟。十多年来,从玉器古玩到瓷器家具到旧衣服,蔡二少爷的家产似乎卖空了。但最近几年,他又卖好东西了,而且非大价钱不卖。这让收东西的黄老板不得其法,直到北京的毛老板过来发现黄老板家的东西就是蔡二少爷从他手里便宜买去的,黄老板才发现蔡二少爷卖东西卖出能耐来了。</p><p> 《背头杨》:光绪庚子后,社会维新,人心思变。当时,男人的辫子剪得太急,剪完后又没有新发型接着,于是就剩下一头长长的散发,俗称马子盖,大名叫背头。背头便成了维新的男人们流行的发式了。但是背头杨却是个女人,是大直沽的杨二小姐。因为好时髦,所以留了背头。结果在一次上女厕时被当作流氓打了出来,此后,还有人一直冒充她的名号,骚扰女厕。杨二小姐最终只好大门不出两个月,终于把头发留回来了。</p> <p>第四部分:人物类型</p><p> 第一种类型是作者想要赞赏肯定的人物,譬如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等,以刷子李、泥人张等为代表的“工匠”,他们是每个行当里的能耐人,具有每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他们对手艺的讲究,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的认真,是值得当代人学习的。</p><p> 第二种类型是作者想要讽刺批判的对象,譬如死鸟贺道台、小达子、首善街酒馆老板等,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在良知和道德上的欠缺。作者用看似轻松的笔调叙述这些人物,蕴涵了对民族前途的忧思。</p><p> 第三种类型是褒贬都有的,譬如蓝眼,他有一双火眼金睛,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但缺少点自信,被黄三爷摆了一道,花大价钱买了假画,自此天津古玩行没了他这号,天津地面也瞧不见他的影子。</p> <p>第五部分:书评</p><p> 述说俗世之不俗之人</p><p> </p> <p>第六部分:读书感悟</p><p> 社会的真正生命在小人物身上,生活的本色在普通人身上,小说集中每个看似上不了台面的小人物,却有着独特的处世哲学和生活之道。</p><p> 俗世奇人奇在他们都有高超的手艺,看似平凡却与众不同。俗世奇人奇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这本书里的十八个人物各具特色,每一个都有其特殊之处,而大多数奇人归结为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要严谨,一丝不苟;要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要专业,敬业,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服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正是每一个俗世奇人与常人不同的闪光点。</p> <p> 10月20日下午,数学组的阅读分享由主持人陈敏老师邀请大家进入分享主题:</p><p>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也和之前的一样比较特殊,而这种特殊又有所不同。她的特殊是身体上的先天有缺陷,而他又是幸运的,她也遇到了生命里的贵人改变了一生,那我们就跟随熊倩蓉老师一起去了解这部电影《嗝嗝老师》。</p> <p> 影片中的嗝嗝老师名叫“奈娜.玛图尔”,因为从小患有妥瑞氏症,一种精神性疾病,会时不时的脖子左右抽动打嗝发出奇怪的声音,特别是当情绪激动时,打嗝更是停不下来。所以,被同学们称为“嗝嗝老师”。这个病让她从小备受同学嘲笑,老师无法理解,以影响课堂为由她曾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甚至连她的父亲都嫌弃她,觉得她丢人,建议她的妈妈把她送到特殊的学习。但她的妈妈一直坚持认为她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被这个学校劝退就送她去另一个学习,终于圣蒂克学校遇到了可汗校长,学校搞活动,奈娜坐在安静的剧场观看节目,不受控制地发出“嗝嗝”的怪声,引来许多人的目光。演出结束,可汗校长将她叫到台上,得知女孩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被老师赶出教室,充满关切地问她:“告诉我,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能给你什么帮助?”小小的奈娜答到:“我不需要帮助,我只需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就行了。”</p> <p> “我的孩子”,校长用满是慈爱的声音对她承诺:“这里是学校,每个人来到这儿都是为了学习…….我代表圣蒂克学校向你保证,你会得到和其他同学同样的对待,同样的教育,你说好吗?”</p><p> 可汗温暖的话语在女孩奈娜抑郁的内心洒下一束光,这束光整整照亮了她的一生,她发奋努力,长大后取得硕士双学位,并立志做一名老师。</p><p> 但因为这个病,导致她在应聘教师的职位中遭到了18所学校的无情拒绝!这其中也包括被圣蒂克学校拒绝五次。她的父亲也对她拥有那么好的学历却只应聘老师不理解,甚至对她说当老师能赚几个钱。但是,奈娜一直没有放弃当老师的梦想,凭着“我天生就是为当老师而来的”坚强信念,终于被圣蒂克学校现任校长以试一试的态度让她教9F班——圣蒂克学校最差的班级,班里只有14个平民窟的孩子,这个班已经换了好多个老师,都被调皮的学生气走了。</p><p> 当然她也不例外,刚进教室就被孩子们各种戏弄、嘲笑并试图赶走她,奈娜第一次上课,就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女学生拿着镜子在化妆,男孩子在抽烟,聚在一起玩扑克,养老鼠的笼子放在课桌上,大家肆意喧哗笑闹,互相打赌:新来的结巴老师呆不过一天。</p><p> 他们看到不断发出“嗝嗝”声音的奈娜,将她比喻成笼子里的老鼠,编排了一首歌谣,十四个人齐声唱起,嘲笑她的生理缺陷。她没有生气,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唱,孩子们惊讶的安静了下来,让她有了机会介绍她自己。</p><p> 下课后奈娜经过了解,得知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刚入校时非常努力,因为不被其他同学接纳,又受到老师冷遇,才会自我放逐,自暴自弃。奈娜相信,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就可以温暖孩子的心灵,使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在学校,她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争取到与其他班级孩子一样的权利。她鼓励孩子们使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教他们做各种有趣的化学试验。学生们将化学试验药品放在乒乓球中爆炸,震碎了教室玻璃,被要求停学,她极力维护他们,将责任全部承揽。</p><p> 开家长会时,没有一个家长来参加,她一个个去家访,了解孩子们生活中的困境,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她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们的成长,积极帮助他们。渐渐地,孩子们接纳并喜欢上了奈娜老师,开始变得阳光自信。</p> <p> 1、发现优点,找见问题,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p><p> 2、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知识回归生活本身。</p><p> 3、好的老师就像北极星,指引孩子通往正确的方向</p><p>优等生班的班主任瓦迪亚,为人严谨,一丝不苟,一直以来,对总是频频惹祸、不爱学习的9F班心存偏见。</p><p> 面对奈娜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并不赞同,他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学生坐在课堂上学习,卓越不是靠快乐能够换得的。但他最得意的的学生在期末考前让学校一个护工给9f班两个放学后还需要靠修自行车赚钱的同学送去了假的试卷,考试结束后又去校长那里举报9f班的同学提前拿了试卷作弊,一直以来坚守自己教学方式的瓦迪亚,得知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送了一份假试卷给9F班,为的是将这些差等生赶出学校,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上所犯的错误。</p><p> 在期末表彰大会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他反思了自己的问题:</p><p>“我现在意识到,其实还有比当一名老师更困难的事,就是做学生,如果出现失误,学生就会因此丢分,但老师教错了,却从来不会因此失去分数,教书很简单,学习才很困难。”</p><p> 他保护了那名学生,将所有责任由自己承揽。</p><p>这名被保护的优等生班学霸,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主动交出优秀学生的徽章。</p><p> 影片的最后,奈娜从校长的职位上退休,她用一生实现了她的志愿,像那个当初影响她的校长那样,她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她走出办公室迎接她的是学生们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还有9f班的14个学生,他们已经由当初的顽劣不羁的少年成长为了内心阳光笑容明亮的成年人,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当初奈娜对他们的关怀和不放弃。</p> <p> 最后熊倩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p> <p> 时间过得好快呀!不知不觉就接近尾声,老师们听完熊倩蓉老师的分享后,也有所触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p><p> 先是王娟老师谈到身边有这样例子,感受深, 被主人公妈妈对孩子,校长对主人公,以及主人公所作所为感动反思自己所作所为 ,主人公给自己动力。 </p> <p> 张蓉老师讲到自己通过《嗝嗝老师》这部电影感悟到了,对主人公影片里细节感悟深,社会背景传达公平教育是传承,被歧视,老师为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不范。</p> <p> 张磊老师讲到,他通过熊老师分享《嗝嗝老师》的这部电影感受到了主人公:坚持、耐心、对学生的爱的品质反思自己的教育,反思主人公自己应该如何做。</p> <p> 10月21日下午,科学组的王玲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围城》这本书的读书分享。</p> <p> </p> <p> 王玲老师通过对这本书的了解,告诉我们为什么选这本书?</p> <p> 所得,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很简单,就是写了主人公的婚姻如同围城一样,城</p><p>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p><p>是吗?仅仅是婚姻吗?</p><p>不是。</p><p> 第一遍看《国城》,勉强读完,连最浅层面的精妙语言都欣赏不了;</p><p> 第二遍看《国城》,跟着擅长讽刺的钟书先生,把书里的人一个一个当成小丑来潮笑,全无心肝:</p><p> 第三遍看《国城》,读出了许多无可奈何以许多人生真相,想起了许多人事,开始念及己身。也许这就是张爱玲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从前只觉得滑稽可笑的故事,觉得用再刻薄的言语形容都不过分的人物,现在也开始不忍苛责。特别是对小说主人公方鸿渐,以前嘲笑他,现在越发觉得,人人身上都有方鸿渐的影子。</p> <p> 所悟,人生,生活,职业……它们都是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p><p>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的进入围城,逃离围城并乐此不疲。围城不在于围城本身的存在,而在于围和与之对立挣扎的整个过程。你想要的自由是需要你打破那些不自由的束缚你的围住你的困住你的城,而不是逃离!</p> <p> 阅读分享会到最后王玲老师说到,与君共勉:“不要让围城把自己的天地从世人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瑰,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p> <p>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因为有了阅读,你会发现自己更加地自信了,高雅气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阅读时“枯燥单调”的姿态,其实是最美的姿态,如果有一天你不再阅读,你就会发现自己行走于社会的姿态真的很丑。不论是你坐在书桌前,还是躺在床上,在地铁站、火车上,阅读都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p> <p>主编:白林</p><p>编辑:张川瑞</p><p>图片:李颖 陈敏</p><p>审核:杨燕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