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国家为在世的志愿军老战士颁发了纪念章。我父母虽已离世,但他们在九泉之下一定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祖国没有忘记他们!</p> <p>1951年父亲魏云飞在朝鲜前线防空洞前留影,时任炮八师通信科副科长。</p> <p>战争对于父亲这样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过来的军人好像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950年刚刚过了不到一年和平生活的解放军指战员们就响应祖国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纠纠气昂昂的跨过鸭鸭绿江。从父亲早年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可以判断父亲是1950年10月随炮兵第二师入朝的。父亲1950年5月至1951年4月任炮二师通讯科副科长。</p> <p>父亲填写履历表草稿的封面。</p> <p>父亲填写的履历表草稿。</p> <p>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一书介绍,炮兵第二师出国的时间是1950年10月19日。父亲也应是此日随炮二师司令部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的。</p> <p>父亲在抗美援朝前线留影。</p> <p>父亲在抗美援朝前线留影。</p> <p>父亲在抗美援朝前线留影。</p> <p>时任炮二师师长是宋承志,政委是丁本淳。</p> <p>1950年10月19日至1951年1月8日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把美军为首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打退至三八线以南。此照片是时任炮二师通信科长郑立中(左一)、副科长魏云飞(中)、电台队长张敬亭(右一)随部队突破三八线附近的临津江时的合影。郑立中伯伯给这张照片起名叫《胜利的喜悦》。</p> <p>父亲回国后曾写过一份总结,这是这份总结的节选,文中写道:在师内当科长阶段组织一直把自己放在重要岗位,不到二年调了四个地方,在抗美援朝中工作刚一成熟组织上又调我到志愿军炮指(炮兵指挥所)工作。在另一份总结材料中写道:入朝已两年,在这两年中工作主观上是努力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大锻炼,业务上有了不少的提高,对组织近代作战通信联络摸到了经验。</p> <p>1951年4月至1953年4月父亲调到炮兵第八师工作,任通信科副科长、科长。1953年4月调志愿军总部炮兵指挥所任通信科副科长。</p> <p>父亲在炮八师工作时师长叫王珩、副师长黄登保。</p> <p>父亲在抗美援朝前线留影。</p> <p>父亲在抗美援朝前线留影。</p> <p>1953年4月。父亲调志愿军总部炮兵指挥所,任通信科副科长。指挥所司令员是高存信、政委是刘何。</p> <p>这是在父亲遗物中找到的一张志愿军后勤部印的饭票,凭此饭票可在志愿军总部吃一天饭。</p> <p>饭票背面的文字说明。</p> <p>父亲在抗美援朝前线留影。</p> <p>父亲在朝鲜前线和战友的合影。</p> <p>父亲在朝鲜前线与战友合影。</p> <p>父亲在朝鲜前线与战友合影。</p> <p>父亲在朝鲜前线与战友合影。</p> <p>父亲在朝鲜前线与战友合影。</p> <p>父亲在朝鲜前线与战友合影。</p> <p>父亲在朝鲜前线与战友合影。</p> <p>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抗美援朝胜利结束。父亲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全程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不久他就随部队回到国内。父亲回国后很快就被组织派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而后父亲先后在炮兵和第二炮兵从事与现代化武器有关的工作。</p> <p>母亲周敬欣1952年3月由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电台调到志愿军炮兵第八师电台任报务员。别看母亲刚滿20周岁,她可也是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老兵了,战争中她一直从事报务工作,是一名出色的报务员。</p> <p>这是母亲1952年5月12日在朝鲜一个叫上涧洞的地方写给组织的评级总结材料封面。</p> <p>这是评级材料最后结论,母亲由正排级报务员提升为付连级。这后面还盖着炮兵第八师直属队党委的大印呢。</p> <p>这张照片有可能是当时电台工作人员的合影。</p> <p>父亲和母亲是1949年在四野炮兵电台经电台报务主任黄明阿姨介绍相识的,经过几年分多聚少的恋爱,1952年11月13日经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批准在朝鲜结婚了。这张通知书就是父母的结婚证。</p> <p>这张照片就算是父母的结婚照吧。</p> <p>父母在朝鲜的前线合影。</p> <p>1953母亲从朝鲜前线回国,当年6月哥哥在牡丹江志愿军留守处出生,百日的哥哥当时叫爱朝。</p><p><br></p><p><br></p> <p>父母在朝鲜前线和战友一起的照片。</p> <p>母亲与战友王荣梅合影。</p> <p>母亲在朝鲜前线与战友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