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青木川,史考:原属川地羌汉杂居区,明成化年间,命名为永宁里;清光绪年间为宁羌州西路18牌;新中国成立后,乡民们以当地的一颗大青木树(学名为桤树,又称旱冬瓜树、水冬瓜树)为象征,更名为青木川。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时光流失,曾经繁华的小镇在整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依然保存了下来,四周青山依旧,先秦古风犹存,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小镇。</p><p>青木川镇位居川、陕、甘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隶属于陕西汉中宁强县,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古镇,西去227公里即是九寨沟。</p><p>在本次西游的策划中,无意发现了这一景点,当然不能错过。</p> <p>这个牌楼是老街口的一个牌楼。</p><p>青木川古镇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后期,鼎盛于民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秦巴文化、历史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形成丰富多彩的青木川当地特色文化。</p><p>上图中右上角灯上的“羌”字显示了羌族在这里的存在。</p> <p>古镇地处宁强县最西端,距宁强县约100公里,距四川青川县60公里,距甘肃陇南康县约130公里,地理位置上其实离四川最近。</p> <p>在回龙阁上拍的古镇全藐。</p><p>金溪河把古镇分成老街和新街。</p> <p>横跨金溪河的飞凤桥,连接古镇的老街和新街。</p><p> 飞凤桥原名“济川桥”,为一座古廊桥,后改名“风雨桥”。它坐落在魏氏老宅与回龙场遥遥相对的金溪河上,飞凤桥几度变迁,饱经风雨,它是青木川的历史见证者,默默注视着青木川的兴衰荣辱。该桥在汶川地震中被震毁,后重建,改名为飞凤桥。</p><p> 作家叶广芩在小说《青木川》中描写:“河上有带廊的木桥,比美国电影《廊桥遗梦》那座桥漂亮多了……”足见当时风雨桥的精美。</p> <p>金溪河左岸是老街,右岸是新街。</p><p>当地人说这条河的上游有金矿,河中有大量的金沙顺流而下,故称金溪河,过去有不少人曾到金溪河下游去淘金沙。</p> <p>古镇入口处牌楼。走进牌楼,便是古镇新街。</p> <p>新街以住宿、餐饮为主,显得比老街热闹一些。</p> <p>栖凤楼</p> <p>由于疫情,游客大为减少。原本就不热闹的小镇,此时更显宁静。</p> <p>店家在为游客做木桶鱼。</p> <p>总是能见到这种场景,也是无语了。</p> <p>雨后的老街</p><p>与新街相比,更有生活气息。</p><p>老街由青石板铺就,老街东西长约860多米,两侧有近百户人家。房子都是二进二出两层、木质结构的四合院.。临街一般为私人开的店铺。</p> <p>街的两边门脸,摆着这里居民手工制作的漂亮的羌族饰品。</p> <p>店主手工制做的当地特产核桃饼,正在招揽过往游客。</p> <p>无所事事的居民以打牌消磨时光。</p> <p>百无聊赖却也悠然自得。</p> <p>年轻妇女在衲鞋底。这一幕在我们的记忆中已经消失很久了。</p> <p>门户大开却空无一人。</p> <p>我们进去拍个留影</p> <p>古镇的旅游打卡地之一魏氏庄园。位于古镇北部,是一代枭雄魏辅唐的庄园。</p><p> 民国时期,政乱匪患,因地僻人杂,官府无力统治,乱世中,成就了当地一个不务正业、勇猛好斗的人物魏辅唐,魏在乡里巧取豪夺,横征暴敛,建立武装,政由己出,独霸专行,游离于政府管治。</p><p> 魏家大院是民国时期当地名绅魏辅唐的老宅和他组建民团的的活动地。</p><p> 魏辅唐,青木川人,出身贫寒,读书不多,十六岁加入红帮,二十二岁杀死舵爷,从此一统青木川,成为一代枭雄。他苦心经营,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建了自己的独立王朝。</p> <p>魏于民国十三年任川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九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但等职务,统治青木川长达二十多年,期间包括种鸦片,扩张武备,保家卫民,兴修水利、开堰抬田;兴办地方文化教育、兴街重商等,1952年因反革命罪处决于青木川。1987年旧案重审,予以平反。</p> <p>魏家大院内部建筑,虽然有些破旧,但仍不失威严。</p> <p>窗上的雕花十分精致,上面人物栩栩如生。</p> <p>团总接待室,看着还是很气魄。</p> <p>屋内悬挂的旗子揭示这里的主人。</p> <p>优美的挑檐见证了主人的兴衰</p> <p>大院外面还保留着民团的高射炮,足见魏氏民团的规模。</p> <p>青木川地处“三不管”的边陲地带,一时成为种植鸦片的“金三角”地带,烟片收获季节,天南地北的烟贩毒枭云集于此,于是迎合交易和吸食鸦片的各类烟馆应运而生。</p> <p>幌子上“鸡鸣三省”昭示着这里是三省交界。</p> <p>烟馆内的高级烟榻。据这里人介绍,在这里抽的相当于中华烟。</p> <p>普通烟榻。</p> <p>荣盛魁(旱船房),因建筑外形像一艘巨舰,又建筑在陆地上,故而得名。共分三层,每层设若干包厢,包厢仿照轮船的船舱等级排列,是当年三省边界有名的休闲娱乐场所,主要服务于来往的富商巨贾。</p> <p>荣盛魁内部结构</p> <p>临街的房间用于品茶、饮酒</p> <p>辅仁中学,由魏辅唐长兄魏元臣捐献土地50亩,魏辅唐负担建校资金,于1942年开建,1947年竣工落成。有教室数十间,礼堂和教师办公楼各一座,陆续聘请教师20多名,魏辅唐担任首任校长。可以看出魏辅唐对教肓的重视。</p><p>学校大门酷似笔架,是魏辅唐对对面笔架山的联想,他认为笔架后面就是文房四宝,文人墨客的用武之地,学校就是出人才的地方,所以令工匠把校门做成了笔架型。</p> <p>古镇旁小山上的回龙阁,在这里可以看到古镇全藐。</p><p>当年烟馆在这里设有瞭望哨,发现有缉毒的官兵过来,可以向烟馆发信号,以便躲避搜查。</p> <p>夜逛新街</p> <p>晚上的酒馆还是有游客推杯换盏</p> 云雾始终笼罩着这个小镇,如果晴天应该更美 <p>飞凤桥夜景。廊桥跟这确实没法比</p> <p>飞凤桥内部</p> <p>在飞凤桥上遥望回龙阁</p> <p>在客栈楼顶看周边风光</p> <p>古镇周边的景色</p> <p>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却不为人知,偏僻却有悠久历史,虽无江南的秀丽却更多朴实和灵气的小镇,因一部由小说《青木川》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一代枭雄》的上演,被推到人们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