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从大槐树景区出来到平遥古城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入住宾馆后洗衣服又简单吃了点东西,三点多从宾馆出来去城里找了个眼镜店修眼镜的鼻托,一个鼻托在家里这边一元钱或者不收钱,到了这里却翻了十倍,这就是旅游景区的物价吧。</p><p> 修完眼镜大约四点左右从平遥古城的小西门进去古城。</p> <p>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中国四大古城是指四川阆中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和安徽徽州古城,四大古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南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p> <p> 从西门进入古城,进入古城西大街,刚进城可能算是城边的缘故,加上四点这个时间游人也少。古城的街道宽大约三米左右,路两旁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装饰繁密,仿明清风格。房屋的屋脊都有象征吉祥的、造型精美的动物雕刻。木质的房屋窗棂都有镂空的图案,雕刻有鱼、龙、花卉等等。我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大约三米宽的街道款款而行,眼前稀少的游客到让我能慢慢的游逛,遐想……</p> <p> 再前行一段,街道两旁渐渐有了店铺,店铺有卖各种小吃的,有卖各种工艺品的,可能是山西陈醋远近闻名的缘故,所以导致卖山西陈醋的店铺很多。</p> <p> 我加快脚步,希望能在日升昌、蔚泰厚、汇武林这几个景点关门之前进去看上一看。</p> <p>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功能分明: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票号,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p><p> 在日升昌的大门前,可以看到在宽阔的五间门面正中高悬着“日升昌记”金字牌匾, 名号中隐藏着四个“日”字,意喻为旭日东升, 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昌盛,牌匾相传为嘉庆末年状元陈沆亲笔所书。</p> <p> 赶在关门前来到日升昌,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上了青石台阶,穿铺面中间而过,进入了日升昌票号里面。过道左右两侧都是柜房。左侧办理存款、取款汇兑等业务手续;右侧收支实物银两。在右柜房柜台上躺放的天秤,使人不禁想起日升昌当年斗进斗出,吞吐万贯,一派繁忙的业务景象。到里间柜房,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地下窑式金库。金库深六七尺,据说这也只是日升昌的每日进出所用金库,票号有个大金库据说早已经填死了。</span></p><p> 从柜房出来,便进入前院。进入前院,三间位的东、西厢房分列两边。东房原为日升昌账房,就是现在的财务室吧。这里陈列的旧式账页、账簿,一应以毛笔书写。齐整划一、优美工整的字迹,无不令人赞叹。一笔道光二十年(1840年)日升昌列支雷宅赠匾仪银的记载,把人带回当年雷总经理70寿诞,财东赠送“拔乎其萃”金匾的热闹场景中,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西房原为日升昌信房。这里陈列了总分号间往来的信稿40余册。信稿时间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内容包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几个门类,为深入研究清代经济状况做出了突破性贡献。试想在当时交通不太发达、通讯不太便捷的时代,日升昌员工靠信函往来,统一调度,协调指挥,密切联系,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啊!在这些发黄变色的信稿中,不乏珍贵史料。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后,在京津两地的暴行,信稿中就多次予以揭露。同年,慈禧、光绪两宫仓皇逃往西安,日升昌等票号担起国家银行职能,连续汇兑和解缴现银,供帝室及随行官员使用。信稿对此也一一记载。</p><p> 前院正南边是连接前后两院的中厅,中厅宏伟高大,“紫垣枢极”金匾挂于中厅外中央上方,大概是指这里是票号的中心权利机关。“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楹联,分挂中厅明柱两边。中厅为日升昌当时的业务大厅,是接待大客户、商定行情的专门场所,室内陈设讲究、豪华。相传,从事营业业务的票号营业员,都是票号中的精华人才,要求反应敏捷,头脑灵活,熟悉行市,善于交际,口齿伶俐,是选拔分号经理的后备军。票号高层管理人才,多从这些营业员中产生。</p><p> 从中厅后门出去,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票号创始人、晋商泰斗雷履泰当年居住的卧室。这间不足9平方米的居室,尽管有高档木料精心制作的家具、用具,但如此矮小的房屋,何以能住下一位才能出众、智力超群,统领分布全国数十个分号,年存、放款上千万两,汇兑款项近亿两的商界高才和领袖人物呢?但事实毫无疑问地证明,正是在这间陋室,雷履泰导演了一幕幕金融活剧,揭开了中国金融史的新篇章。和雷履泰居室相对的房间,是另一位票号人物二掌柜毛鸿翙当年办公的地方。当年他曾鼎力相助自己的同乡。后来两位掌柜发生矛盾,毛鸿翙愤然离号,重新创立票业,依靠介休财东“侯百万”侯培余相继改营、改组了蔚泰厚等五家票号,将票号业推向了新的阶段。</p> <p> 从日升昌出来,蔚泰厚和汇武林已经关门了。蔚泰厚就是当时日升昌二掌柜毛鸿翙huì另起炉灶开的票号,与日升昌开始了激烈的竞争,促进了当时金融业的发展。</p> <p> 汇武林是镖局。</p> <p> 由西大街转到南大街,天渐渐的黑了,又一钱庄博物馆协同庆早已关门。它是中国票号业中一家独具特色的票号。它创办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歇业于民国二年(1913年)。财东系榆次聂店王姓和平遥王智村米姓。 协同庆票号经营特色非常鲜明,主要有:一是以人为本,知人善任;二是注重资金灵活调度;三是突出重点地域经营,具有现代成功企业的重要特征。</p> <p> 从西大街转到南大街,游人渐渐增多,古城南大街本来就是主街,叫买叫卖的此起彼伏,各家店铺前游人络绎不绝。我走到一家小吃边,看到栲栳栳,觉得特新奇,决定买点尝尝。栲栳栳是由山西的莜麦面做的,入口筋道,我很是喜欢。回来后在网上买了一袋莜麦面,自己学着做了莜面鱼鱼,吃着滑溜筋道,很好吃。</p> <p> 告别了古色古香的古城夜景回宾馆休息,第二天接着逛。</p> <p> 第二天我接受当地人的建议从古城南门进古城。从宾馆出来坐了一个小时左右公交车来到迎薰公园,那里走过去就是古城南门:迎薰门。</p> <p> 简化了迎薰公园的游览,只看到一本写着平遥古城的书摆放那里,古朴典雅。</p> <p> 远远的望见迎薰门右前方有个凉亭,几个人坐着那里休憩。亭子的右后方古城墙处敌楼下面有个突出处,叫做马面。“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p> <p> 平遥城古城有城门六道,东西各两个。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龟城”之说。乌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龟城”之说源于古人对“四灵”的崇拜,“龟城”寓意固若金汤,长治久安。</p> <p> 进南城门前准备和城门楼拍个照留念,一转身看见右侧有一匹马,正看的一瞬间,马的主人——一个地道的山西本地人主动把马牵过来让我拍照用,而且一门摆手说:不收钱的、不收钱的,看到这老哥这么热情,我拍了一张照片硬塞给他五元钱以表谢意!我现在想:有点少了,是不是当时该给十元钱。呵呵……</p> <p> 南城门前古车辙遗迹。</p> <p> 由接瑞小门拾级而上到城墙上面。休息日,有些小学生在搞活动。见我们游客走上来,几个小学生推推搡搡的互相说:你去你去,这时一个眉目清秀,穿着红蓝相间颜色校服的小女孩走到我身边说:“可以让我给您介绍一下古城吗?”老师出身的我自然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于是听她像上课发言似的给我简单介绍了一番,小女孩文静,大方,敢说话,我鼓励她几句,和她拍照留念的同时我在想:平遥这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真是不错,我们远远比不上!</p> <p>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28年),旧有夯土城垣,相传为周代将领尹吉甫所筑。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全国各府、州、县城按等级地位普遍建造城垣,以凭防守,平遥城墙即建于其时。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为今日的砖石城墙。这座县城,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修葺26次,清代初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 使城池更加壮观。现存城墙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多次的修葺,使平遥古城墙日益坚固、壮观。</p><p> 平遥古城墙,城池平面呈方形,略偏东南向。城墙形制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规划、 东、西、北墙为方直,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城墙周长6157.7米(12.3华里),墙高6-10米,墙顶宽3~6米,底宽9至12米;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1丈,复掘堑深阔3丈。城门共有6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瓮城就是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平遥的瓮城均为方形,高与大城同,城顶建战棚,瓮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瓮城上从两个方向抵御来攻之敌。瓮城设内、外门,平时检查来往过客,有可疑时报警即可关上两座门,瓮城内被关之敌人即成“瓮中捉鳖”之势,故名之。城外有护城河环城一周,河上有大吊桥。各城门外曾设吊桥,瓮城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整个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环城而行,每隔一段距离,筑有一个凸出的马面,供了望和侧射火力之用,马面上建有敌楼,共计72个,城墙顶面用砖墁铺满,内筑女儿墙,外筑垛口,共计三千个。传说,这城墙上的垛口3000个和观敌楼72处,象征着孔夫子的弟子3000人、贤人72人。军事用途的城墙配以文道之喻意,文武相衬,独成一趣。</p><p> 整座古城墙,垛堞绵延,楼橹耸峙。奎星楼、点将台、文昌阁点缀其上,以“龟城”享誉古今。每座城门都有重门瓮城,顶建重檐木构城楼,城墙四隅筑有角楼。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华北第一城”。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由南城门的接瑞门来到城墙上,往西走到凤仪门2000米,往东走300米是对游人开放游览的地方,其它部位我去时没开放。</p> <p> 这就是古城的瓮城,指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p> <p> 修筑于城池的城门楼,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p> <p> 城墙上守城士兵射箭的雕塑,我模仿下——哈哈😄,还有打更和巡夜的士兵。</p> <p> 城墙上还能看到这样标有1884生产时间的墙砖,古老而厚重。</p> <p> 建于城墙四角上的角楼,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我拍的是东南角的“凝秀楼”。(因为东南角那一侧没开放,我是把相机伸过栅栏里拍的)</p> <p> 南城门上城墙东走约300米有下行台阶,下面就是古城的云路老街,老街后面就是文庙和城隍庙。</p> <p> 云路老街风情街,温馨的小屋门前,花团锦簇,每天演义着不同的故事,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我……</p> <p>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p><p> </p> <p> 文庙大成殿前有一面大鼓,据说为祈祷的人敲六下可以高中状元——哈哈,我为闺女敲六下……现在看来闺女真的“考中状元”了——哈哈😄</p> <p> 文庙客观上在平遥鼓励人们崇尚文治武功。</p> <p> 明朝开国宰相刘伯温回乡省亲时把藏经阁改为尊经阁。</p> <p> 平遥城隍庙位于古城的城隍庙街,初建于北宋时期,后屡有重修,其中明嘉靖三十三年1544年和清咸丰九年1859年两次都是因为火灾烧毁,进行了重修。占地7302平方米,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是阴间的县衙,庙宇格局与县衙一致。城隍庙现存庙宇为明清规制,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p><p> 来了城隍庙有三大看点, 第一城隍庙的总体是庙中庙的格局,灶君庙和财神庙分置在城隍殿东西两侧,左右互通、庙宇相连,组合成“诸神共居一庙,联袂同受香火”的奇特景致。第二是精湛的琉璃艺术,第三是珍贵的壁画。</p><p> 城隍庙建筑群坐北朝南 ,前后四进院落 ,轴线建筑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殿、寝宫,层层叠进、风格迥异 。其总体布局既有寺庙建筑配置特色 ,又有官置建筑意趣,所谓“前朝后寝”的功能分区体现得十分鲜明。</p><p> 另外,城隍庙最大的特色是建筑结构与琉璃艺术,整座庙区内,殿宇、廊庑、楼阁、坊、台形制多样,结构精妙,城隍戏台的重檐回廊构造和财神庙乐楼的八封藻井都是罕见的古建做法 , 而殿宇屋顶的琉璃更叫人称奇、心动,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的青冷色调装出神秘的意境,屋脊中间的仙人,走兽、龙吻屋脊等造型精美色泽如初,可以说是清代琉璃工艺的杰出范例。</p><p> 到城隍庙是首先看到它是牌楼,是寺庙的标志性建筑,正面书“城隍庙”三个大字,牌楼背面是“威灵百里”,城隍威灵四方,名响百里,有求必应。城隍庙街的过街牌楼上分别题有“百福俱臻”“千祥云集”“一方保障”“万姓帡幪”的字样,点出城隍的神圣职责,也看出城隍在地方和百姓心中重如泰山,必不可缺。现在我们看一下拴马柱上的对联“善游此地心不惭”“恶过吾门胆自寒”,城隍庙乃惩恶扬善的地方,善者坦然而入,恶者忐忑不安。</p><p> 山门是寺庙的打头建筑。山门墙上书“善恶报应”四个大字。一语点出庙宇主题----以善为本,一生从善,切勿恶念。东西山墙壁画人物分别是秦琼,尉迟恭两位门神,秦琼、尉迟恭二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打下江山,功不可没,而唐太宗夜间常常梦到身后有小鬼追逐,于是便让他们二位守于门前,从此在没有梦到过,可又想他们白天奔波在外,夜晚加班定会影响其身体休息,于是便命画师把二位将军的相貌体格画出并贴于门上,后来传到民间,便把他们奉为门神,驱鬼辟邪,宋代还有神荼、郁垒二位门神的说法。我们看到那两匹马分别是秦琼的黄骠马和尉迟恭的红鬓马。壁画上他们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有气吞山河、手托日月的气势。</p><p><br></p> <p> 灶君庙规模小了很多,里面供奉着灶王爷。财神庙我主要看了它的古旧建筑:用于支撑的木质柱都糟烂了,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的就算挺好了。</p> <p> 城隍殿东西山墙分别是《城隍回府图》和《城隍出巡图》。据史料记载价值不菲:</p><p>《城隍出巡图》绘于清同治年间,壁画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远观给人强烈的立体效果,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墙边缘,尤其是最上面一段,与墙根并不在同一水平面,而是稍微倾斜近10度,这样更增加了画的立体感。文革期间,很多塑画被铲除无遗,而当地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看出画的价值,命人刷上厚厚的一层白灰,再题“毛主席万岁”将其掩护了起来。开馆时匠师用70度的高温水沾取明矾一层层小心的将白灰洗掉,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洗掉后的原貌,色彩依旧光泽艳丽,难道就没有脱落褪色?原来当时所采用的颜料可并非现在的化学物质,而是从天然矿石中提炼的抗氧化石色,而后石色中添加金粉、铜油、鱼鳔胶等十几种特殊材料,尤其是鱼鳔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其粘性之大,已将颜料深深渗入墙体,酷似我们纹身,永不褪色。</p><p> 画中人物逼真可爱,栩栩如生,虽然我们没见过鬼是什么样子,但画中小鬼赤着脚丫,满脸喜气,眉宇与鼻梁似乎与常人不同,多了几分适度的夸张,衣着半掩是常人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肯定他们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鬼卒吧,二人一手持酷似人间习武的红缨枪,一手撒放蝙蝠,在此枪与福的谐音“抢福”,城隍日理万机,出巡之日一年只有三次,选定在清明节、中元节和鬼节,不抢点福气更待何时。当然这也是城隍出巡的直接目的,放福于民,造福一方。趁此机会壁画最前方左下角绘有拦轿告状的四个冤鬼,通过他们身体与手中的道具我们可以猜出冤情,而匠师神来之笔将其四人嘴角微微上扬,似乎面带微笑,望着城隍仿佛看到了希望,城隍保佑他们早日投胎,早见光明。</p><p> 吹拉弹唱的仪仗队伍在前方浩浩荡荡,气势非凡。瞧,吹鼓手腮帮子都憋得鼓鼓的。城隍身着黄色官服坐着八抬大轿行于后方。只有四品官才可以坐八抬大轿,州府城隍坐十六台大轿,京都城隍坐二十四台大轿,抬轿人数越多,主人身份越高。城隍面目慈祥,正襟危坐,黄色原本皇家专用,在此使城隍官服着黄色,首先他是神界人物,另外表示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就是百姓心中的土皇帝。</p><p>壁画长8.05米,高4.5米,全国仅此一幅。</p><p> 还有一幅壁画是新绘的《城隍暗访图》,人间善恶美丑,城隍一览无遗。</p><p> 主殿北墙还绘有十六幅隔扇画,取自《东周列国志》,有家喻户晓的伍子胥微服过昭关。</p> <p> 平遥城隍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以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建筑之精而著称。平遥城隍庙无论从建筑结构,还是局部的艺术处理,以及殿内所展示的神话传奇故事,均体现中国古代儒道两教为主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平遥古城礼制特色,宗教体系,建筑艺术和思想文化的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p><p> 城隍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雅文化需求。是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p> <p> 城隍庙出来沿着古街向古城县衙走去。</p><p>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p><p> </p> <p>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100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p> <p> 衙门外,左翼有观风楼,右翼有乐楼,前有照壁。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仪门3间 、牌坊1座 、大堂5间 、宅门3间、二堂5间(明代匾额名" 忠爱堂")、内宅5间、大仙楼3间。仪门外之东西厢窑(房)各7间为赋役房。大堂前东西厢各11间,为吏、户、礼、兵、刑、工房。大堂两旁设赞政厅、銮驾库各3间 。宅内各层均有东西厢房。衙署东部有彰瘅亭,自南而北又有钏楼 、土地祠 、寅宾馆 、侯祠、粮厅和花园 。西部有申明亭,往北有重狱、女狱、轻狱、洪善驿、督捕厅和“马号”。</p> <p> 这座古县衙的主要建筑均有对联,如大堂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p><p> </p> <p>县衙内所有对联:</p><p>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p><p>要酌理要揆情要度世事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p><p>——衙门联</p><p>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百载烟云归咫尺</p><p>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一署风雨话当年</p><p>——仪门联——仪门背联</p><p>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事以利人皆德业</p><p>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言能益世即文章</p><p>——二堂联——县丞房中堂联</p><p>狱贵得情宁结早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p><p>判防多误每刑轻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p><p>——主簿房中堂联——内宅联</p><p>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酂侯凝律魏相争谏凝争系国家天下</p><p>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包公升堂海瑞罢官升罢念百姓黎民</p><p>——大仙楼院联——酂侯庙戏台联</p><p>名场似弈无同局花荫昼静闻莺语</p><p>吏道如诗有别裁厅落春闲有燕泥</p><p>——大仙楼联——花厅联</p><p>鱼因贪饵遭钩系策马追贤日月近</p><p>鸟为衔虫被网羁安邦崇德乾坤新</p><p>——花厅中堂联——酂侯殿联</p><p>凭此衷一秉虚公不近利不好名勤勤恳恳但求无愧所知无负所学</p><p>愿斯民共行直道莫吝财莫滋讼浑浑朴朴庶得各安其业各遂其生</p><p>——土地祠联</p> <p> 这里的监狱是保存完好的最后一座清朝监狱。里面各种古代刑具一应俱全,牢房分布整齐细致,可以说是清代监狱博物馆了。</p> <p> 县衙出来来到同兴公镖局,前一天到汇武林已经关门,今天到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好好参观游览一番。</p> <p> 同兴公镖局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105号,时为平遥名扬京城、威震全国的王正清武林大师创立于清咸丰五年(1855)创建,其子王树茂尽得其真传且有青出于蓝之势,因而同兴公镖局创立之始就成为当时全国著名镖局之一。</p> <p> 在这里我了解了镖局的起源、发展的整个过程。</p><p> 华北第一镖局的诞生是因为有票号,有票号必有镖局,可以说镖局就是应票号而生的。因为“镖”字拆开来是金票二字,金是指十八般兵器,票则指代票号的银两,所谓的镖就是用武力来保护钱财的安全,而镖局就是这么一个专门机构。</p><p> 镖局的业务主要有两项:走镖和护院,前者可以说是现代物流的前身;后者则是保安公司的前身。</p><p> 平遥票号发达,自然带动镖局也兴盛。南大街是同兴公,西大街有汇武林,与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倚门相望。</p> <p>镖局的镖车</p> <p>镖局的大堂</p> <p> 镖局里院有练功的梅花桩,哈哈,我上去试试……</p> <p>镖局的金库</p> <p> 南大街上穿着古装服饰的一队侍女作巡回表演。</p> <p> 平遥古城和大同古城、西安古城都不同,它有完整的城市化结构,从城墙到城内商铺,票号,镖局,文庙,城隍庙,还有道观与寺庙(时间关系我没去参观),更有完整的县衙。游览过后,感觉一个完整的古平遥城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忍不住去查看更多的平遥历史,看的越多就越爱平遥,爱孕育了平遥的山山水水……</p> <p> 走了一天,很累了,犒劳犒劳自己的胃。这次再尝尝炒栳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