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脑科学研究表明,童年缺乏亲情会导致暴力倾向。</p> 举例1 <p>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哈洛教授将小猴子一出生就与母亲隔离,给它一个绒布做的妈妈,个铁丝网做的妈妈。绒布有温暖,身上没有奶瓶:铁丝网冰冷,但身上有个奶瓶,小猴子可以吸吮。</p><p>实验者发现,小猴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抱着绒布妈妈,只有肚子饿时才会去铁丝网妈妈那边,一吃完又马上回到绒布妈妈身上。如果给它新奇的玩具,它会一只脚钩着绒布妈妈的身体,尽量地往前延伸自己的身体以便摸到玩具,非常没有安全感。这些小猴子长大后,它们不能正常交配。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让它们怀孕之后,它们会把亲生的孩子虐待致死;而且施虐的方式非常残忍,用嘴咬、用手撕、把小猴从笼子顶上往下摔,所用的手法令人匪夷所思。</p><p>实验研究得知, 从暴力家庭出来的孩子,成为暴力犯的概率比一般人高29%,受虐儿长大后会成为施虐者。</p> 举例2 <p>最近,研究者利用核磁共振看到了童年受虐不只是烙下心理痕迹,还会改变大脑的结构。研究者在受虐儿的大脑中发现了掌管记忆的海马回比一般人的小,连接两个脑半球的胼胝体(负 责两个脑半球的沟通)比别人的薄,连小脑蚓部的血流量都比别人的少。</p><p>研究者认为这影响了左、右脑的整合,受虐儿的情绪经常不稳定,一点小事就大发牌气。暴力虽与基因有关,但后天环境对其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孩 子从小在家里看到父母打人,或在学校被老师羞辱及体罚,这些负面的经验会使他在潜意识中认为,打人是可以的。我父母都打人,我的老师、班主任,甚至校长都打人,将来遇到挫折时,他想都不用想,伸出手就打人。</p><p><br></p><p>家庭暴力会改变孩子大脑对愤怒表情的知觉,大人表情一-变凶, 孩子大脑的杏仁核便会快速活化,他累积的负面情绪就会大量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使他的心跳加快,手心冒冷汗,血液集中到四肢,时刻准备逃命。</p><p><br></p><p>“去甲肾上腺素”还会使前额叶与杏仁核的连接更敏感,因为前额叶掌管对外界信息的解释,一且前额叶过度解释,便会把别人的微笑解释成冷笑,把别人的善意解释成恶意,从而产生“自卫性”的暴力行为。</p> 举例3 <p>“二战”以后,罗马尼亚人口锐减,政府为了快速增加生产力,而规定每个有生育年龄的妇女至少要生四个孩子,不然就要纳税。但是,因很多人生养不起,所以政府便盖起了国家教养院(其实就是孤儿院),收容这些被迫出生的可怜孩子。这个没有人性的错误政策,造成6.4万名婴儿一出生便离开父母,住进了公立的教养院。这些孩子不但缺乏亲情,连人影都看不见,一天22小时单独躺在小床上没人理,只有换尿布时才有人来,保姆与婴儿的比例是1 : 10,三岁以后是1 : 20。后来,罗马尼亚的经济崩盘,政府允许西方国家来收养这些孤儿,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行为都不正常。他们的行为跟那些一出生就 与母猴分离的小猴子非常相似。</p><p>比如独自坐在角落里,不停地前后摇晃、撞墙,对陌生人没有恐惧感,智商偏低,行为有偏差。他们在正常家庭生活五年后,行为都没有改善,送他们到底特律儿童医院做正子断层扫描,发现他们的前额叶眼眶皮质、海马回、杏仁核、颞叶外侧及脑干都不正常。</p> 启示 <p>底特律儿童医院的邱加尼医生曾经说过:“婴儿期情绪的发展不正常,是造成他们社会行为不正常的原因。”很多父母不了解婴儿期情绪发展的重要性,经常以为他们还小,没有记忆,把他们24小时托管;又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没有自卫能力,所以经常成为父母争吵的出气筒,被随意打骂。</p><p>以前听人家说“有快乐的孩子才会有快乐的国民”,还觉得是俗不可耐的老套。但是,伴随“亲情缺乏”儿童群体的扩大,且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这类儿童的暴力倾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了。</p><p>亲情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不可缺少的,亲情缺乏是由于孩子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父母及周围人的关爱导致的。</p><p>父母的呵护和心理抚慰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支柱,如果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得不到完整的亲情教育,就会产生心理的不适应,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和性格扭曲。</p><p>所以,作为父母,不管你是处在逆境还是顺境中,你都不要忘记亲情缺失的孩子凄凄的呼唤一妈 妈,别抛弃我。生下孩子就要负责,孩子的童年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因为爱和安全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p> 家长讨论 <p>有时候是孩子犯错被打骂,但是父母们也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每次打骂孩子都是因为他们犯错呢?有没有因为生活压力或别的原因去打骂孩子?孩子们小,反击能力差,很容易成为父母的出气筒,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爱我们,孩子的心灵也很敏感,父母的呵护和心理抚慰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柱。作为父母,无论我们处在什么环境和压力中,都要对孩子负责,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