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地热风景区,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最为奇妙的地热景观,便是距腾冲市区约7公里的地热温泉群,又称热海。</p><p> 这里青山环抱中,气泉、热泉很多,其中又以大滚锅最为壮观。</p><p> </p> <p> 腾冲热海面积之广、泉眼之多实属罕见。到处可见热泉呼呼喷涌,热气腾腾,</p> <p> 蛤蟆嘴 嘴在热海景区澡堂河瀑布的崖壁上,水温高达95.5度,嘴形状的喷水口向外喷出沸水。热泉雾气腾腾而上,冷瀑奔涌轰鸣而下。</p> <p> 深部水汽不能畅通涌出地表,就会造成深部体腔内压力增加,当积蓄到足够大时,就会爆炸式冲破上覆岩层而喷涌出地表。这种活动称为“水热爆炸”。</p><p> 此区域分别在1964年、1974年、1978年、2002年、2008年都发生过水热爆炸。爆炸时山哼地吼,响声巨大,气水流夹带着泥沙射向空中,高达10余米。当地人称为“山哼”。</p> <p> 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今天见识了。</p> <p> 沿台阶上山,一路有很多温泉眼,这个叫珍珠泉。有好多气泡从池里冒出,就像颗颗珍珠从中蹦出来,噼啪作响。</p> <p> 姊妹泉</p> <p> 怀孕井 又叫龙凤井,是处在同一水平的两个泉眼。看,里面滚烫水都翻出来了。喝了这井里的水就能怀孕,是个美好的传说。</p> <p> 在众多的奇异景观中最为出奇的非腾冲火山热海莫属。</p><p> 热海是埋在地下的,游客想知道它的威力,只能通过几个海眼找到痕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大滚锅。</p> <p> “大滚锅”直径3米多,水深1.5米,水温96.6摄氏度,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p> <p> 在大滚锅侧边也有一个热气喷涌的泉眼,安上“蒸笼”,把那个用草串着卖的鸡蛋放在里面,盖上大锅盖,鸡蛋15分钟后就蒸熟啦。</p> <p> 一泓热海,云蒸霞蔚。水韵情天,万籁常熏。</p> <p> 腾冲清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位于腾冲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语的意思是“幸福的地方”。</p><p> 司莫拉佤族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的村落,一个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寨。内有森林、竹海、梯田、湿地、涌泉…,原生态气息扑面而来。</p> <p> 寨子里象征着谦和与善良的牛头图腾随处可见,寨门的顶上也有一个牛头哦。</p> <p> 中寨寨门</p> <p> 今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佤族村,考察当地脱贫情况,并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p><p> 就在这个佤族民族文化广场木鼓屋,按照当地习俗,总书记拿起鼓棒,敲响三声木鼓。祝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p> <p> 舂米的石臼和磨米的石磨</p> <p> 寨心桩 两个巨大的木雕桩就是寨心桩。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意为人类的祖先。</p> <p> 司莫拉礼堂</p> <p> 司莫拉民俗文化陈列馆,集中展示了他们祖先留下的农耕痕迹和民俗来历等。</p> <p> 院子两侧和进门的石阶上都是石臼和石磨,这些都是以前的生活用具。</p> <p> 司莫拉山上的洗衣沟</p> <p> 下面是佤族农田,大片金黄的是盛开的菊花。</p> <p> 司莫拉,藏在腾冲深山中的一个佤族村寨,常年矗立在云雾之中。</p><p> 悠久的文化孕育出司莫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古香古色佤族民居,独特鲜明的山区古村风貌。</p> <p> 从腾冲返程,经过黄龙玉产地保山市龙陵县。黄龙玉是2004年在龙陵发现的新玉种,由于产地在龙陵县,又以黄色为主,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p><p> 黄龙玉主色调为黄红两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绿等色。2011年被国家正式收录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成为与翡翠、和田玉同等位置的天然玉石。</p> <p> </p> <p> 龙陵县龙山湖风光</p> <p> 潞江坝服务区的云南公路馆</p><p> 潞江坝 位于怒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大峡谷末端,腾冲回昆明途经潞江坝服务区。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浓郁,被誉为太阳与大地拥吻的地方。</p><p>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及史迪威公路、320国道穿行于此,悠久的交通历史,深厚的公路文化,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在这里孕育了中国首个以公路为主题的文化馆—云南公路馆。</p><p> 云南公路馆2011年6月1号建成开馆,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云南交通的历史变迁,交通文化的厚重,更重要的是可以追忆滇西抗战的悲壮历史。2018年还被评为国家3A景区。</p> <p> 公路馆由内外两个展区组成,外展区建有按比例缩小的惠通桥、滇西抗战文化墙、滇西公路示意图、还展示了一些滇西抗战历史文物。</p> <p> 惠通桥始建于1839年,初为铁链索桥,曾六修六毁,第四次由爱国侨领梁金山先生1935年1月捐建。桥长123米,桥面宽5.67米,索塔高30余米,始称惠通桥。</p><p> 惠通桥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600公里处,是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抗日战争时期它曾是运输抗日物质的重要通道和滇缅抗战血线的要卡。</p> <p> 1942年5月4日,在日寇进犯滇西企图越过怒江天堑的千钧一发之际,中国远征军炸毁了惠通桥,粉粹了日军占领昆明、攻占重庆的狂言。被称作“历史在这里转弯”。</p><p> 1944年5月,滇西反攻开始,为保证前线抗战物质,再次修复惠通桥,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下游400米处修建红旗桥,惠通桥才停止使用。</p> <p> 这就是微缩惠通桥 为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铭记惠通桥的历史功勋,特修建微缩惠通桥。</p> <p> 这是展出的部分文物,修滇缅公路时使用的压路石碾、涵洞钢板。</p> <p> 这是英式钢桁架、美式推土机。</p> <p> 这是美式坦克、十轮卡车、吉普车。</p> <p> “滇缅公路”路线示意图 </p><p> “这条路,是高原的肩头,担起我们的历史责任。”</p><p> “这条路,是高原一条有力的胳膊,召唤了多少血性的中国人千里赴国难,贡献自己的力量!”</p><p> “这条路,是祖国母亲的一条血管,血管不断,母亲就不会衰亡!”</p><p> “这条路,是祖国的一条生命线!”</p><p>——摘自《血线》作者白山采访手记。</p> <p> 馆内的云南公路赋</p><p> 彩云之南,红土高原,公路建设,成绩斐然。</p> <p> 屏幕上显示的是云南公路交通建设的高速公路和美丽壮观的公路大桥。</p> <p> 在展馆外阳台,立有茶马古道碑、霁虹桥碑,毛泽东、朱德、胡耀邦题字碑等。</p> <p> 千年茶马古道</p><p> 唐宋以来,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和发展,运销茶叶的道路称之为“茶叶之路”或“茶马古道”。</p><p> “茶马古道”主要指从普洱茶产地西双版纳的勐海、普洱、思茅等地,经大理、丽江、中甸至藏区拉萨马帮运茶道。</p> <p> 千年茶马古道上马蹄石,见证镌刻着古道的沧桑和马帮的风情。</p> <p> 霁虹桥 在保山市与永平县交界的澜沧江上,飞架在悬崖上的铁索桥,是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在西岸绝壁上历代文人墨客题词的摩崖石刻。</p><p> 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两世纪,从四川西昌经云南进入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路”就已形成,霁虹桥就是这条古驿道上的咽喉。</p> <p> 1953年春末,朱德为昆洛公路题词。</p> <p> 1953年春末,毛泽东为康藏公路题词。</p> <p> 胡耀邦为思澜公里题词</p> <p> 离开潞江坝,过怒江大桥回昆明。</p> <p> 临走了还舍不得云南舌尖上的美味,来到百年老店,再来一碗过桥米线!</p> <p> 好家伙,六荤六素配料,一个海碗盛着汤,一碗米粉,还有一盅野菌鸡汤,这就是一个人的。</p> <p> 这怎么个吃法,看看桌子上的温馨提示,品赏美味流程:1、先放蛋、2、再放肉、3、后放菜、4、最后放米线。现在开吃!</p> <p> 再见了七彩云南,再见了云南舌尖上的美味。歌唱得好,你在腾冲等着我,高黎贡山下再相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