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月22日,明明静静们再一次齐聚一堂,在省普教室罗鸣亮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围绕本次研讨活动的话题二:如何落实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开始了今天的研修之旅。</p> <p>我们首先走进晋江市安海县养正中心小学蔡婷婷老师《百分数的认识》的课堂。蔡老师充分利用资源(生活资源➕教材资源),以三个问题串展开教学:为什么要用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生活中哪里见到过百分数?课堂主线清晰,结构分明,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中,与会者们静静聆听思维的碰撞声,默默地等待已知与未知的明了契合。</p><p><br></p> <p>观课结束,围绕话题开展卷入式议课活动:12个小组据点成团,每人有三分钟独立思考时间,随后开始30分钟的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议课的思维导图,每个小组的观点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进行碰撞,逐渐凝聚成笔下的脉络图,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的样子也逐渐清晰。</p> <p>议课结束后,罗老师邀请嘉宾《小学数学教育》的主编从与会教师中随机抽取一位老师进行《百分数的认识》的同课异构,来自厦门海沧的周雪娜老师成为“幸运儿”,她将带着观摩学习的收获进行备课、改课,用《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呈现她对深度学习说理课堂的理解。</p> <p>紧接着老师们观摩江苏特级教师徐建文老师执教《口算乘法》的视频课。罗老师现场随机抽签让老师们对本节评课,场面一度紧张,“以直观为支撑,算理明确”、“从简单问题出发,直击问题本质”、“课堂还没有真正放手”…现场来自不同老师的真思考、敢批判,碰撞出一朵朵绚烂的“智慧”火花。</p> <p>两节研讨课后,来自泉州晋江的黄伟华老师给大家带来《说理课堂的样子》专题分享,黄老师以三个问题引领现场老师思考:(1)孩子的已有经验被打开了吗?(2)孩子的思维阀门被打开了吗?(3)孩子的能力阀门被打开了吗?黄老师以“问题”“思考”“挑战”这三个关键词对说理课堂的样子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p> <p>来自福州的戴金艺老师也作了题为《以问题为导向,落实深度教学》的分享。戴老师以“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为切入点,提出深度教学应注重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学生层面包含学习修养、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从两个纬度进行拓展讲解。</p> <p>集美大学陈文胜教授从问题、构建、建模、拓展几个角度进行评课。</p> <p>下午,来自宁德福安的郭林老师以《分数乘整数》的课例展示,为我们诠释了深度学习下说理课堂的样子。整节课围绕四个大问题,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动作展示思考过程。在充足的时间里想一想,说一说,交流合作中将独立思考者与同伴的想法关联,于“表达”中看见思维的深度。郭老师的课,留给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等待。等,静候学生独立思考;等,聆听同伴间的表达;等,在疑惑处的辨析明了……课堂的慢,才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开关,才有碰撞的电光火石。</p><p><br></p> <p>课后,林锦城老师结合本节课例,作《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研究》专题分享。林老师以两个“思考”、一个“共识”、一个“实践”、两条“途径”来诠释自己对的说理课堂的思考。课例点评环节,林老师结合课题研究的“三个表”,从课堂现实、教师行为与学生参与三个方面,向在座的老师们分享如何依据课堂状态,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引领学生学习的有效发生,观课的视角精准,从围绕教师的授课状态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他着重指出“问题导向”的必要性,提炼真问题,引发真思考,直指知识本质。</p> <p>接着,周雪娜老师与早上的蔡婷婷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执教《百分数的认识》。周老师利用:“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和“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有百分数”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p> <p>课后来自厦门的陈淑娟老师带来以《基于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实践思考》为题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分享了课题研究的心路历程。陈老师提出真正走向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是能看见数学、看见学生、看见学习、看见成长的课堂。</p> <p>紧接着罗老师以“认识”“研究”为关键词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启发教师们对课堂重新认识。罗老师指出,深度学习是更能触及“本质”的学习,是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的学习。一线老师们应该反思课堂:课堂还有探索过程吗?学生还有学习能力吗?带着问题驱动,向深度理解。让咱们的课堂有独立思考,有小组碰撞,让“1+1>2”,多给孩子机会,把“理”促向深度思考。</p> <p>最后,罗老师勉励大家在教学上要行明师之道——明白教师,明白教材,明白学生,明白课堂。短短一天的真学、真研,让我们真明“说理课堂”该有的样子!带着“你的样子”再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