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0月的清风徐徐吹起,给巴蜀大地涂上缕缕金黄的色调。我向孩子妈提议,从成都开车去趟中江县买几把挂面回来吧!</p><p> 中江挂面制作工艺独特,细如发丝,空心耐煮,营养搭配科学。2011年11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中江挂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p> 买中江挂面其实只是一个由头,我的真正意图是另有所在的。</p><p> 1952年10月20日,在鸭绿江彼岸的上甘岭597.9高地上,年仅21岁的四川省中江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为了世界和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p><p> 妻子看出了我的用心,经过一阵手机通话,她的姐姐和三哥三嫂纷纷表示要与我们一同前行!</p> <p> 特级英雄黄继光塑像</p><p><br></p><p> 黄继光的家乡中江县隶属四川省德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西临成都,北依绵阳,南靠遂宁。县城距德阳35公里,距绵阳65公里,距成都88公里。该县系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也是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之一。</p><p> 公元前26世纪至301年,中江为属山氏地,归属国梁州管辖。《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封次子昌意,降居若水,后娶属山氏女曰昌仆,生帝颛顼高阳氏。既立,因封其支庶于属”,是为蜀国。</p><p> 中江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是丘陵,海拔在500~600米,其余为平坝和低山。</p><p> 中江县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涪江水系和沱江水系,涉及河流98条,其中主要河流有15条。</p><p> 清澈碧绿的凯江河穿过日新月异的中江县城,潺潺流淌在魁山脚下。这片秀丽的山川张开博大胸襟,热情迎接前来参观黄继光纪念馆的八方宾客。</p> <p> 黄继光纪念馆</p><p><br></p><p>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各地来此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游客里不仅有许多青年人,而且还有一些小学生。</p> <p> 步入黄继光纪念馆的游人</p><p><br></p><p> 在展览区里,年轻的解说员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故事:</p><p> 位于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上的上甘岭,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线的大门。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我志愿军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进攻。</p> <p> 上甘岭沙盘</p><p><br></p><p> 1952年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部队奉命在天亮前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为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部队接连攻占了三个阵地后,受阻于敌军设在山顶上的火力点前。临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p><p> 危机时刻,黄继光主动请战爆破敌军暗堡,带领两名战士匍匐前进。离敌军火力点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面对敌人机枪的猛烈扫射,黄继光毫无畏惧,忍着伤痛继续向敌军火力点爬行。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暗堡,炸毁其半边工事。部队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内的敌人机枪又疯狂扫射起来。我军冲锋受阻,黄继光再次负伤。</p><p> 天就要亮了,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他猛然起身奋力扑向敌军地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射击的枪口。刹时,敌军狂喷的火舌熄灭了,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大踏步前进的道路。</p> <p> 油画:黄继光扑向敌人的碉堡(图片来自网络)</p><p><br></p><p>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我志愿军指战员高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迅速占领了阵地,全歼敌守军两个营。</p><p>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发现黄继光仍然趴在敌军的地堡上。子弹打穿了他的身体,在他的背上留下一个碗口大小的贯穿弹孔。</p> <p> 工作人员向游客解说</p><p><br></p><p> 黄继光气壮山河的一扑,为战友们开辟了胜利之路。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p><p> 1953年4月,毛泽东主席请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到中南海作客,表达对一位英雄的母亲的敬意。</p> <p> 毛主席会见黄继光的母亲(图片来自网络)</p><p><br></p><p> 21岁的黄继光直到牺牲,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后来,凭藉黄继光母亲的回忆,画家为黄继光绘制了一张画像。</p> <p> 黄继光画像</p><p><br></p><p> 1962年,黄继光的家乡父老在中江县城建起了一座黄继光纪念馆,于1962年 10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纪念馆题词。</p> <p> 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墙</p><p><br></p><p> 1987年,黄继光纪念馆搬迁至中江县城东魁山西麓,于1987年10月20日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p><p> 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黄继光纪念馆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600平方米,由纪念性景区、陈列展览区和服务区三部分组成。纪念性景区内的三层平台上矗立着黄继光扑向敌人机枪口的汉白玉雕塑,在像座下方宽35米、高9米的山岩石墙上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字体遒劲有力。</p><p> 据工作人员介绍,黄继光纪念馆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p> <p> 在黄继光纪念馆景区合影</p><p><br></p><p> 黄继光纪念馆内珍藏的钢盔、勋章、黄继光生前用过的转盘机枪、牺牲时穿过的血衣等一件件遗物和一幅幅照片,虽然静静无声,但是,它们分明是在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人们诉说英雄的传奇,并告诉世界什么叫做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什么叫做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什么叫做血性迸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p><p> 通过聆听解说、观看实物和图片,我们好似穿越到近七十年前那个血流成河的战场上,与黄继光进行了一次灵魂的对白。</p><p>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一束盛开的鲜花摆放在黄继光雕塑下,向黄继光塑像深深三鞠躬,默默为特级英雄说上几句心里话。</p> <p> 向黄继光雕塑敬献鲜花</p><p><br></p><p>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与山河同在,英雄与祖国同行。我们仿佛看到,特级英雄黄继光正在为伟大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启口欢笑!</p><p> (写于2020年10月22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