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p><p>又到每逢季节交替都是传染病高发期,园里每个学期会对幼儿常见传染病类卫生保健有定期的培训,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现将常见的幼儿传染病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猩红热培训重点内容与家长朋友们分享,家园携手,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每一天。</p> 手足口篇 <p>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p><p>●好发年龄: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考虑和6月龄之后,母亲经过胎盘传给孩子的抗体逐渐消退,孩子自己的免疫力弱抵挡不住病毒侵袭有关。最早的,现在在1月龄左右的孩子就发现有手足口病了。</p> <p>●好发季节: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但有逐渐提早的趋势。在南方地区以春夏为主高峰,秋冬季节为次高峰。进入5月后,南方地区开始进入高峰期,北方病例逐渐开始增多。该病流行季节可能和肠道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有关。</p><p>●手足口临床表现:</p><p>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p><p>▶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38.3摄氏度。</p><p>▶口腔疱疹最多见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鄂,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在2-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浅的灰白-黄色基底,红斑围绕的溃疡,这时孩子会说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p> <p>除了手足口外,臀部也是皮疹的高发区,多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样,如上图所示。</p> <p>手足口的皮疹表现多样,最典型的是在手足处表现为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多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在5天左右吸收,7-10天完全消失。</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这是最新的版本)规定,隔离从孩子发现症状开始,一直到症状消失后的1周。解释一下就是从知道孩子是手足口就开始隔离,一直隔离到孩子没有发热,皮疹消失,再隔离一周时间。整体算下来2周左右时间。</b></p> 疱疹性咽峡炎篇 <p>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p><p>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p><p>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p><p>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p><p>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p><p><br></p><p>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p><p><br></p><p>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p><p><br></p> 会传染吗? <p>会传染吗?</p><p><br></p><p>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p><p><br></p><p>注意隔离:</p><p><br></p><p>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p> 怎么治疗 <p>怎么治疗:</p><p><br></p><p>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p><p><br></p><p>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建议最好去医院输液。</p> 猩红热篇 <p>猩红热为A组β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p><p>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p> <p>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p><p><br></p><p>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污染过得食物、玩具、毛巾、衣被等传播。。</p><p><br></p><p>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以2~10岁居多</p> <p>潜伏期1~7日。多为2---5天,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p><p>1、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可发生谵妄和惊厥。</p><p><br></p><p>2、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p><p>病程初期,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p><p><br></p><p>多数情况下,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诊顺序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但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p> 怎样隔离呢? <p><br></p><p>如果家里还有别的孩子,那么就不要让两个孩子接触啦。让孩子:</p><p>●分不同的房间休息;</p><p>●不分享餐具、食品;</p><p>●不分享洗浴用品;</p><p>●不分享玩具、书籍;</p><p>●不要拥抱、亲吻、打闹;</p><p>●患病的孩子戴上口罩;</p><p>●患病孩子咳嗽、打喷嚏时,要使用纸巾盖住口,鼻,如果没有的话,使用手臂处遮盖住。之后洗手,换洗感染的衣服。</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