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为了 推进家庭教育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的方法,引导家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隆华路小学于10月21日有幸邀请到张泽辉教授到我校进行家庭教育巡回宣讲。</p> <p>张泽辉</p><ul><li>内江师范学院工会常务副主席,副教授,</li><li>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li><li>四川省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专家,</li><li>内江市委宣传部“大千流动讲堂”特聘讲师。张泽辉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家庭教育、教育法治、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和应用推广,拥有较深厚的积淀。</li><li>近年,应邀先后主讲家庭亲子教育、学校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大学生成长成才、农民工依法科学维权等专题讲座40余场,反响热烈,受到各方好评!</li></ul> <p class="ql-indent-1">讲座开始,内江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钟华发表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观点。钟主席指出不仅孩子们要接受教育,家长们也要接受教育,要做到对孩子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良好的家风中耳濡目染。钟教授还提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都是看着家长的背影成长起来的,家长们不仅要承担对孩子的养育责任,更要肩负对孩子的教育责任。</p><p>在最后钟主席提到了几点希望:</p><ol><li>希望创造有爱的家庭教育氛围;</li><li>希望孩子们能接受快乐教育;</li><li>希望家长与孩子们都具有家国情怀。</li></ol><p class="ql-indent-1"><br></p> <p class="ql-indent-1">张教授以八九十年代的大学与现在的大学生做对比,以及一个个鲜明的案例为我们讲解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很多孩子因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家长的希望,而去努力,导致失去自我。在这里张教授还引用了一个“空心病大学生”,所谓“空心病大学生”就是与信仰,精神无所寄托,看不到希望与未来的大学生。高考固然重要,但张教授也谈到赢得高考不等于赢得人生,高考失败也并不意味着人生失败。家长应该尊重和接纳孩子,不要用“一切都是为了你”去“绑架”孩子。</p><p><br></p> <p class="ql-indent-1">紧接着张教授给家长们讲授了他的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家庭教育的误区:</span></p><p class="ql-indent-1">很多家长掌握不好爱与溺爱、放手与放纵之间的度。爱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对孩子放手不等于放纵孩子。家长们应做到爱而不溺,放而不纵。</p><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家庭教育中的“缺位”</span></p><ol><li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父母缺位:不少家长以在外打拼、挣钱为由将孩子教育爷爷奶奶管教。但他们忽略了父母对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span></li><li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缺共育:有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span></li><li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缺身教:卢梭认为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无用且适得其反的三件事。无论何时,身教始终重于言传。</span></li><li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缺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生活,知识并不是只有从书本而来,生活中也隐藏着无数知识。</span></li><li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缺亲子共读:亲子共读既可以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切勿以“有用”、“无用”来区分阅读刊物。</span></li><li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缺生命教育:让孩子对“死亡”和“生命”有认知,对“死亡”有恐惧,孩子才会明白人活着不容易,才能更加珍惜生命。</span></li><li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缺性教育:很多教育在孩子面前闭口不谈“性”,会让孩子对其有神秘感,想自己去探索、尝试,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span></li></ol><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家庭教育的错位</span></p><ol><li class="ql-indent-1">盲目抢跑: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家长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li><li class="ql-indent-1">过度追求分数之上:家长应该包容、接纳孩子的不足以及不高的成绩分数,一流大学也有三流大学生,三流大学也有一流大学生,只要孩子有成长的机会就值得高兴。</li><li class="ql-indent-1">“好孩子”伦:过于乖巧和听话的孩子会缺乏自我,会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价值观的扭曲。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要让孩子有存在感。</li><li class="ql-indent-1">“完美孩子”论:家长切勿揪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放,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不失时机地在具体事件中去肯定、鼓励孩子。</li><li class="ql-indent-1">孩子在家“位高权重”:切勿家里所有人都围着孩子转,还要处理好老人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有孝心,有感恩之心。</li><li class="ql-indent-1">夫妻关系从属于亲子关系:只重视亲子关系而忽略夫妻关系,孩子的性格会有所缺失。和睦相爱的夫妻关系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li><li class="ql-indent-1">过于重视用物质奖励孩子: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过于追求物质奖励而非学习本身。在奖励中,应该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li></ol><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家庭教育的越位</span></p><ol><li class="ql-indent-1">父母管得太宽、太多、太细:什么东西都需要孩子去尝试。</li><li class="ql-indent-1">干涉孩子的成就:只要孩子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就值得高兴。</li><li class="ql-indent-1">过于保护孩子:只有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他以后才能保护别人。</li></ol><p class="ql-indent-1"><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建议</span></p><ol><li class="ql-indent-1">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发现孩子的天赋与潜能。</li><li class="ql-indent-1">让孩子学会感恩,有责任心,有爱心。</li><li class="ql-indent-1">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挫折、困难、失败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li><li class="ql-indent-1">让孩子有梦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li><li class="ql-indent-1">让孩子交朋友,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li><li class="ql-indent-1">金钱教育,让孩子学会合理使用金钱,引导孩子做公益。</li><li class="ql-indent-1">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li></ol><p><br></p> <p class="ql-indent-1">最后张教授用三个关键词结束了今天的讲座</p><ul><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尊重</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信任</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边界</span></li></ul><p><br></p> <p class="ql-indent-1">张教授用鲜明的案例,生动的语言为家长带来了一场万分精彩的讲座。在这过程之中,家长们无一不认真聆听。家长们也意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p> <p class="ql-indent-1">父母、家庭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存在。正如张教授说言:“再优秀的学校也无法替代家庭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取代家长。”希望家长能与学校、教师一起培养孩子的为生、为人、为学之道,多与孩子开展丰富、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能在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让家长成为立德树人的有生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