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p> <p> 上个月才游完湘南,本月又去赣东北,上了庐山、三清山和婺源的篁岭,游览了龙虎山的丹霞山水地貌。</p> <p>庐山的人文历史及政治事件</p><p> 庐山不单是一座美丽风光的山,更是一座与中国历代文人及现代政治联系在一起的山,这在名山大川中确是独一无二的。</p><p> 我们游庐山的第一站是毛泽东主席旧居,位于芦林湖畔的一座方形建筑。主席的住屋宽大,办公桌椅和会客的沙发全在这间房子里面。对面是夫人江青的居室。其余的房间现在用作介绍庐山的地质的展览。环境优雅,但谈不上豪华,甚至不如一般家庭的装修,人民领袖的朴素令人起敬。</p><p> </p> <p>霧蒙庐山</p> <p>毛主席芦林旧居</p> <p>主席卧室</p> <p>芦林旧居外景</p> <p>芦林湖畔</p> <p> 第二站是庐山会议会址——庐山人民剧院。彭德怀元帅因万言书,对经济工作中的极左行为提出意见而受到批判并被打倒,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林彪和毛主席分道扬镳也是在这里发生的。这些历史事件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也使我们真切地知道,毛也是人,也有脾气,也容不得反对意见。</p> <p>庐山会议旧址</p> <p>会场内景</p> <p>彭德怀手迹</p> <p>会场外景</p> <p> 庐山人民剧院的旁边还有一座建筑物,里面展出的是抗战时期在庐山进行的军事、政治活动。</p> <p>庐山抗战展览室</p> <p>展览室内景</p> <p> 美庐是庐山上最著名的别墅,是因为它曾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居室,蒋介石手书的“美庐”两字就镌刻在院子中的岩石上。毛主席上庐山就曾在此居住过,主席住进蒋介石曾经住过的地方,是胜利者的骄傲,也是君临天下的心态的显露。</p> <p>美庐别墅外景</p> <p>蒋介石手书“美庐”</p> <p>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庐山的遗迹只有“花径”两字,成为了后人追思的地方。李白吟诵庐山瀑布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更是脍炙人口。陆游是庐山东南五老峰下人,他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早已尽人皆知。</p><p> </p><p> 念奴娇 庐山怀旧</p><p> 庐山飞峙,阅不尽,多少豪杰行迹。鏖战鄱阳平友谅,灭蒙朱明初立。更有浔阳,梁山好汉,劫救宋江事。风云激荡,史书文字详记。</p><p> 蒋宋伉俪流连,泽东谋政,曾住美庐地。更有庐山松摄影,引起文革回忆。世事如烟,一时涛浪,终被时光拭。风流人物,天星悄落人际。</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注:庐山东临鄱阳湖,北扼长江。当年朱元璋于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奠定登基基础。长江旧称浔阳江。水浒传描述,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出宋江。 </span></p> <p>白居易雕像</p> <p>白居易手迹</p> <p>花径亭</p> <p>五老峰</p> <p>从东门看五老峰</p> <p>东门牌楼</p> <p>雨雾中游庐山</p><p> 参观完美庐别墅后,我们的旅游大巴穿过一个不长的隧道,到了庐山的西侧。扑面而来的是山中大雾,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路右侧是白茫茫的霧气,不见谷底,似乎深不可测。车在庐山上第二个人工湖—如琴湖畔停下。游人在此下车,开始了步行旅游。霧气中的湖水、路边的树木,特别是松树,横枝远伸,枝上的针叶一捧捧、一丛丛全部向上,疏密有致,极有韵味,在白霧中,远景朦胧,近景清晰。此时的画面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游人纷纷选址,拍照留念。</p> <p>霧中庐山</p> <p>庐山景区南门</p> <p>同学合影</p> <p>霧中庐山松</p> <p>庐山好运石</p> <p> 左侧的岩石有的上面刻有汉字,大多字迹模糊,加上阴天光线暗淡,几乎都看不清楚,但这说明了庐山从古就是人们喜爱的地方。</p><p> 攀上一段陡立的阶梯,就上到了庐山的最高处。数十棵松树旁,突兀伸出了房间大小的方岩,下面是白茫茫的霧气,不辨深浅。站在这里拍照留念,豪气顿生,我们已经把庐山踩在了脚下。</p><p>往下走是斜度极大的石阶,下行需要把扶栏杆,但石缝中崖壁上生出的怪松,奇形怪状,极具诱惑,让人忍不住要摄影记录。</p> <p>庐山石刻</p> <p>霧中峭壁</p> <p>深秋浓雾</p> <p> 再走不远就是仙人洞,这是一个天然石洞,极不规则,洞里塑有神佛,烟气缭绕,旁边建有一座庙观,供有道家神仙。吕洞宾据说就是在此得道成仙的。仙人洞的名气并非因吕洞宾出名,而是江青拍的一张松树照片,毛主席为她题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说来有趣,主席写诗是为了安抚江青的嫉妒心态:之前毛悄悄会见了前妻贺子珍,江青闻讯赶上庐山问罪,没有见到,自然心中不舒服,毛写诗捧场安抚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p> <p>仙人洞前</p> <p>仙人洞旁供奉的庐山山神</p> <p>庐山松</p><p>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p><p>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山松英姿</p> <p> 走出仙人洞的圆形拱门,左手是回去的路,右手不远有庐山御碑亭,它的后面是观景平台,可以一览山下景物。我们到时刚好大风吹散山中大雾,露出了山下的真容。</p> <p>仙人洞圆形门</p> <p>御碑亭</p> <p>从庐山俯瞰</p> <p>俯瞰山下景致</p> <p> 回程我们走的是山间小路,穿林越涧,对面山坡上的阔叶乔木树叶已经变黄,让山林变得黄绿斑驳,煞是好看!山涧的淙淙流水已经汇成了哗哗的急流,沿山沟流下。沿此路到达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庐山居留过的地方:一潭湖水,两座花坛,还有一座茅屋,一座白居易的石雕站像矗立在湖边。当然这些都是后人修的。最重要的是“花径亭”,亭中地下是“花径”两个石刻大字,据说这是白居易的真迹。这个亭子是现代修建的,旁边有一个陆离斑驳的方形石亭,显得古老而沧桑,这是清朝时修建的。</p> <p>山溪流水</p> <p>雨雾中游庐山</p> <p> 走出花径小路,又到了如琴湖畔,终于和大路汇合了。回到停车的地方,已经累坏了,花费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终于领略了庐山真面目,但,是在雨雾当中,仅仅是庐山锦绣谷一段的地方。</p><p> 因为时间和体力的关系,只能如此了,更因为恰逢雨雾,无法领略远山、远景,可霧中的朦胧,更显山中神秘,所以霧中庐山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p> <p>从花径小路走出来</p> <p>如琴湖畔</p> <p> 霧中庐山</p><p>巍峨苍峰矗高天,缥缈云雾绕山间。</p><p>最是秋凉雨飘洒,林森路湿难登攀。</p><p>车过跍岭霧蒙谷,危岩峭壁令胆寒。</p><p>行过仙人洞隘处,斜松空悬壁立岩。</p><p>伟人曾吟此棵树,庐松从此名誉寰。</p><p>影院连天庐山恋,人文历史千余年。</p><p>李白陆游白居易,介石泽东古今全。</p><p>紫烟南山与花径,争住美庐皆翻篇。</p><p> 2020.10.17</p> <p>篁岭行</p><p> 篁岭位于江西婺源东边四、五十公里的一处半山坡上,村子由下而上的布局,非常像山西碛口位于楸水河旁依山而建的李家村。因为浙赣山地林木茂盛,山水充沛,各家难寻平地晾晒农作物,因而只好架起高架,放上竹编平片或盖帘,晾晒农作物。这种极具特色的景致,被摄影爱好者发现拍下,传到网上,成为了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现在,婺源的春天油菜花,秋天的农晒,非常著名,我们的旅游也因此而来。</p> <p>篁岭登山处</p> <p> 月亮湾是旁山公路边上的一湾湖水,因湖中的岛屿形状恰似一弯月牙,所以叫做月亮湾。清澈的湖水平静如镜,对岸绿色的原野中的远处,是典型的“粉墙黛瓦翘角飞檐”的大片徽派民居,更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湖中树木的倒影在映入湖中的明亮阴沉的天空中显得格外的清晰。湖中竹排划船别具一格!好一派江南田园风光!</p> <p>美丽月亮湾</p> <p>一泓秋水浸天云,数丛浓绿掩徽村。</p><p>湖面鳞波微微漾,筏船近岸待游人。</p> <p>月亮湾畔石刻</p> <p> 大巴车继续前行,在满山遍野的绿色中,不时有白色的徽派民居出现。婺源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安徽的属地,所以这里的建筑大多都是徽派风格,白色粉刷的墙体,暗黑色的房顶,端墙是高出屋瓦的马头墙,而在马头墙端则是高翘外伸的檐头。这种风格高度统一,是政府要求的,目的就是美化乡村,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地导介绍,江西的旅游业收入占比达到60%,可见一斑</p> <p>徽派民居和美丽田园</p> <p> 山渐渐多了起来,公路两边都是长满植被的圆头山包,而且山峰也越来越高,忽然地形开阔起来,这是山间一片开阔地,山下黑白相间的村庄建筑,是开发商建设的,送给山上的居民迁移到山下居住,而山上原来的村庄则由开发商承包新开发成别具特色的旅游地。</p> <p>从缆车上俯瞰山下</p> <p> 乘缆车上到400余米的山腰,就进入了篁岭。这里是原来徽商建起来的村庄,是曹姓人家,曾出了父子宰相曹文植、曹振墉。这里的民居层层叠叠,高高矮矮,上下均有石登阶梯,横贯全村的是一条“天街”。现在村中全以旅游为业。路的两边是各种礼品小吃店铺,中午时分游人络绎不绝,买卖兴旺。我们坐在窗边看远处的山坡梯田,吃一碗馄饨,风味独特。</p> <p>篁岭山景</p> <p>秋晒人家</p> <p> 站在高处,看错落有致的民居的屋顶摆放的秋晒的东西:红色的是辣椒,黄色的是玉米和豆类,还有大小不一的南瓜,斑驳的色彩把村庄点缀的十分漂亮。</p><p> 走到街的尽端,出村,有一座牌楼横在路上,上书“御赐”两字。再往前是横跨山谷的悬索吊桥,中间有一段镶有玻璃。与吊桥并排的有一个溜索。记得在贝加尔湖旁边的山上就有溜索,现在这里也有了,而且坡度不大,我想尝试一下。结果因超龄而不允许尝试,令人遗憾!</p><p> 篁岭像山西黄河岸边的李家村,但明显比李家村富裕,雕梁画栋的房屋不在少数,而且植被浓密,更像一个大花园。村中山水,流水潺潺,用水十分便利,这一点又像我们曾经在土耳其参观过的民俗村。村中有一座倒置的建筑,屋中的阶梯和地面是斜的,走在里面让人顿感眩晕,不得不赶快跑了出来。甚是奇怪!</p> <p>秋晒</p> <p>村外的御赐牌楼</p> <p>悬索吊桥</p> <p>在吊桥上</p> <p>溜索</p> <p> 一晃,两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中午时分下山的人排起了长队,好在缆车不停,一厢六人,还是很快就把我们送下了山。此时一直多云的天气又下起了小雨,我们恰好躲了过去。 </p> <p>三清山景区</p> <p>霧中三清山</p><p> 到赣旅游的这几天总是阴天,而到了山中,就变成大雾和阴雨。今天游三清山,就是个大雾天。午饭后就开始出游三清山。站在景区大门前,前面是直插云雾的三清山,背后也是重山叠嶂,山顶隐没在云雾之中。</p> <p>三清山是世界地质公园</p> <p>云雾山中</p> <p> 一条登山索道从山前直插前山的侧边,我们分别乘坐6人座的轿厢索道登山。索道陡峭,大约升高300来米后,变成了水平行进,不久又开始提升,直达缆车终点,总升高了近900米,用了近20分钟。山脚下的海拔是300来米,这样我们就到达海拔1200米的高度。轿厢从半山腰就进入了浓雾当中,到下轿厢时仍然是浓雾弥漫,视野也就一、二十米的距离,这次登山看美景的希望看来是要落空了!前行不久就是悬在山岭侧壁上的栈道,栈道沿着山势曲曲弯弯、另一侧则是白雾蒙蒙,什么也看不见。路边的树木在大雾当中变得朦朦胧胧。眼前的景象好像是水墨山水画一般,既然无法欣赏花岗岩构成的山势挺拔峻峭的雄姿,那就好好欣赏眼前的朦胧美吧。</p> <p>上山缆车</p> <p> 挺拔的松树,横生的枝叶一律朝着外向生长,像风吹的旗帜,粗枝上纤细的枝条在白色的背景下 像勾勒出的线条,格外分明,细碎的树叶纤毫毕露,针叶松的丛丛叶簇,疏密有致的松枝远伸在白色的霧中,近景如浓墨勾画,远景则像淡墨晕染,所有的这些都是白色浓雾映衬的结果。这些在晴朗天空的光线下,是不会有如此的效果的。</p> <p>霧中旗松</p> <p>树枝横生</p> <p>树中多爪</p> <p>山朦胧,树朦胧</p> <p>壁上栈道</p> <p>松枝横生</p> <p> 同行的旅友走到了前面,我们走走停停,落在了最后。快到栈道终点时,碰上了一些折返的旅友,他们是因为无力攀登而回的。到达栈道的终点,看到变成了向上攀登的陡峭阶梯时,小梁也决定原路返回。我决定再向上攀登一段看看情况,每走十来个台阶就站下来休息一下。这样走了大约百来个台阶后,出现了心口拥堵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两年前新疆游时首次出现的,不同于劳累后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气不够用的感觉。再看看周遭的大雾,估计即便上到山顶也看不到山景,这才决定原路返回。我们团共35人,只有7人登了上去。</p> <p>妖娆枝叶</p> <p>傲然而立</p> <p> 神游三清山</p><p> 环山峰耸层层峦,三清云飘深谷间。</p><p> 嵯峨山势孤岩耸,参差裂隙林木窜。</p><p> 山峰壁立危道挂,崖腰步栈顺势环。</p><p> 悬空离地叁百丈,放胆行路浪青天。</p> <p>参观西游记高老庄摄影地</p> <p>梦里人家</p> <p>梦里人家摄影基地</p> <p> 据很多游客介绍,很多人都不是来一次就可以看到美景的,往往需要来两次甚至三次才能实现。既然如此,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明年争取再来一次吧。 </p> <p>三清山</p> <p>三清山正门</p> <p>龙虎山与道教</p><p> 水浒传开始第一回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是: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禳疫。 洪太尉上山求见天师不成。回至方丈,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祸。那信州龙虎山就是现在的龙虎山。</p><p> 汉朝中期张道陵创建道教,曾在龙虎山炼丹,三年后丹成,创建正一道。后到各地传道,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正一教道士可以娶妻生子,而正一教的天师必须是嫡传,所以道士是需要结婚生子的,各届的天师都姓张,都是张道陵的后代。</p> <p>在丹霞山水间漂流</p> <p> 龙虎山位于鹰潭市南,是一片红砂沉积变质岩构成的山头,山势连绵或独立成山,山头圆融的丹霞地貌。连绵起伏的山是龙、独立蹲踞、坐卧的山是虎,龙虎山因此得名吧!泸溪河流经山中,形成了美丽的山水风光。山不太高,大约一两百米的高度,但侧面大多笔直,有的地方在悬崖上修有空中栈道。象鼻山是山侧塌陷形成的中空,就像大象伸出的长鼻。因林木茂盛,欲观象鼻应该到侧面小山包上。百十多个台阶之后才能到达山顶。</p> <p>龙虎山</p> <p> 山中河面宽阔,有的地方河水很浅,所以此地都是竹排为船,撑船而行。我们乘竹排船游,顺流而下,看丹霞地貌风光。红色的崖壁因风雨侵蚀形成了多个坑洞,高高在上的大洞成为了先民崖葬的地方,有些洞中的棺木仍然清晰可见。小的孔洞成了鸟的巢窝,据渔工介绍,它们是鸬鹚的巢穴。</p> <p>丹霞山水</p> <p>乘船船工介绍</p> <p>两山一桥连</p> <p> 清冽的河水,高耸的山峰,刀削的崖壁,绿树翠竹拥偎的河岸,再加上漂流在河上的盛满游客的竹排船,让人想起了漓江,想起了下龙湾,看来美丽的丹霞自然风光总会让人欣喜愉悦。</p><p> 景区还有模拟先人安放崖葬棺木的表演、采集崖壁上的石斛的跳崖表演,驾驭鸬鹚捕鱼的表演等等。</p> <p>山崖隘口</p> <p> 竹排漂流结束后登岸,从两个巨大的山崖下穿行,高大的山崖就在头顶,崖下自然形成的人字形的裂隙,极像女性的生殖器官,因此给予了“大地之母”的文雅称谓。那些独立高耸的圆柱形岩峰</p><p>分别给予了“蜡烛峰”和“大地之父”的名称。大自然的神奇由此可见一斑!</p> <p>大地之母</p> <p>山穷水尽疑无路</p> <p>升棺表演(如何安放悬棺)</p> <p>水上交易</p> <p>鸬鹚捕鱼表演</p> <p> 这里既然是道教的发祥地,自然就有张天师当年修行炼丹的地方,也有其居住的村镇。不过现在都已经新建成富丽堂皇的道观庙宇,尽管是道教,但建筑格局仍然和庙宇类似:山门、钟鼓亭,各种神仙的殿堂。因为见得多了,也就无心细看,无非是把佛像换成了道教的三清神仙供奉而已。但院子当中的,寿命长达800到1000年的七株粗大的七星香樟树,却在无言地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p> <p>正一观</p> <p>道源教宗</p> <p>象鼻山</p> <p>远眺山景</p> <p>长鼻蜿蜒</p> <p>天师府</p> <p>七星古樟树之一</p> <p>观内仪门</p> <p>山清水秀</p> <p>大地之父</p> <p>中西合璧的塔楼</p> <p>柳暗花明又一村</p> <p>龙虎山展览馆</p> <p>蜡烛山</p> <p>惬意山水</p> <p>寻梦龙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