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郝文方新作《文墨足迹》,九天文学杂志社荣誉出品,面向全国发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郝文方,男,河南安阳人,大学本科学历,1992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安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九天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在《考试报》《学习方法报》《中学生导报》等CN报刊发表教学教研论文数十篇;文学作品散见于《大河文学》、《九天文学》、《中外华语作家》、《中国文学》、《当代文坛》、《当代文学家》、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等刊物、网络媒体平台等,作品入选《九天文学2020年精品文学年选》《作家精品文选》等多种文学选本。出版有文集《文墨足迹》。</p>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思考的行者</p><p class="ql-block"> 文字的功能是记录和传播,能将转瞬即逝的灵感和感动加以封存,在纷扰的岁月道路上保持着纯净和独立。相对于诗歌和散文,游记更有着记录的功能。每一次出行都是带着诗心出发,去发现这世上美的过程,每一次的惊喜发现和沿途思考都会被记忆进而变成零散的文字篇章,这些承载着记忆和思考的文字汇总起来,将会散发更加迷人的魅力,你会沉醉于祖国河山,会敬佩于民间素人,会感动于社会真情,会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间,做一次灵魂赤子,与天地相依,以云水相拥,忘却尘世名利之烦恼,情至真处,又倚歌而和之。</p><p class="ql-block"> 千年之前的圣贤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和仁者都会流连于山水,倾心于自然,清心寡欲是自古至今精神修养的内核,也是为人之根本。我喜欢旅行,每次出行前的准备都令人兴奋,这种兴奋来自于逃离城市、奔赴山水的喜悦,也源于对沿途惊奇发现的期待。旅行的根本是放松身心,但并不是放空大脑,约翰逊说“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 在我看来旅行的魅力正是不断思考的深入,睹物思人或寓情于景,都是将自己渺小的情绪注入到更加伟大的事物之中,这也是思想永存的一种方式,当人们提起孤山寺、提起黄鹤楼……一种穿越千年的情绪涌上心头,这就是景物所能承载的关于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郝文方老师是一个喜爱出行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文字记载了几年间自己出行的记录,与其说是一本游记,更像是一本出行手记,每一篇文章都记载出行的日期、心情、所伴之友还有沿途所见景观、所遇行人以及所思所想,这样真实而极具思考的文章集结而成书,相信这对于一个乐于出行的人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他所带给我们发现事物美的角度,也启发我们的发现于思考。《文墨足迹》一书整理了郝文方近年出行的近八十篇游记,这些出行有的是和朋友一起骑行,有的是驱车前行,还有和家人共处的游行,其中内容以山水和文化古镇为主,还有很多石碑和记载,郝文方老师都一一加以记录和查实,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出行游玩的高级方式,有所发现,有所学习。在这种文化内核的照耀下,许许多多的景物和建筑成为历史进程的标本,这一篇篇的文章也在文化的照耀下烁烁放光。</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景象优美的国度,千年的文化留下了太多的旅游的资源,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发掘历史的美,这是全民审美的提高,也是文化和旅行的深度结合。旅行少不了文化,脱离文化土壤的出行都是单薄的,脱离文化哺育的景色也都是干瘪的,我们在旅行中要见其形更要见其神,用脚步丈量历史的脉络,再用文字去记录,一篇篇游记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反哺,达到古今文化的超越和融合。文学是思想的脚步,也是旅行者包裹中的庇佑符,这即是美好生活的信仰,充满诗意和宽容的胸怀。</p><p class="ql-block"> 文集中的还有一些内容,非所见所感,而是将当地景色的历史由来和传说加以讲述,这是珍贵的文献记载,其中整理的部分民间传说都是宝贵的文化财产,倘若遗失将是中华文化莫大的损失,正由于文集中的记载,或许在千百年后将成为民间传说和乡土文化研究中的佐证来源。</p><p class="ql-block"> 文化在于传承,郝文方老师即是文化传承的火炬手,将秀美河山尽收眼底,又将历史珍宝记于笔下。这是一本游记,也是一本笔记、一份文献、一个发现美的窗口,再次贺喜郝老师的新作《文墨足迹》顺利出版!谨以此为序!</p><p class="ql-block"> 《九天文学》主编: 赵嘉盟</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25日</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美的发现者 文化探寻者 </p><p class="ql-block"> ——《文墨足迹》读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方兄杏坛育桃李,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单车骑行,独驾行远,踏寻祖国山水,探访文化古迹,目有所观,行有所思,情有所寄,诉诸文字,汇编成册,蔚为大观。属予作文,不敢有违。</p><p class="ql-block"> 这些文章,先前就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发传阅,朋友们点赞不断。现在重新翻阅,更是值得品读玩味。近处,骑行太行山,作者不厌其烦,娓娓道来,款款而谈,是叙述事实过程,也是展示峻山茂树、溪流深谷、雾霭云烟,虽是信笔拈来,却又涉笔成趣,美景如画,如在眼前。远处,大美西藏的风情、塞外大漠的狂欢、桂林山水的缠绵迷人,在行云流水的叙述中,历历在目,宛在眼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谢文方,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展示给我们!</p><p class="ql-block"> 此外,更多的篇什,是文化的探访。拜谒二帝陵,碑记羑里城,参观扁鹊庙,祭扫子路墓,参访岳飞庙,游览袁公林,励志红旗渠。甚至参观文物展,漫步高铁站,目之所接,山川庙宇、碑记楹联、故事传闻,抗日地道战遗址,渔洋的方格木窗,永和的古石桥,都是历史遗迹、文化遗存或者文化碎片,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读这些游记,也是在读历史,在读文化。</p><p class="ql-block"> 长途骑行或者驾车游览之后,详细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是身体旅行之后的又一次精神旅行,已属难能。长期坚持,笔耕不辍,更为可贵。在掩卷沉思中,我们或许会感受到作者的一种坚持,一种执着,一种精神。这,让一曝十寒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的人们汗颜,值得我们学习。 </p><p class="ql-block"> 久不为文,浮光掠影后匆匆而就,难免挂一漏万,存遗珠之憾。在此告罪。好在明月在天,人所共见。璞玉辉映,瑕不掩瑜。是为后记。 </p><p class="ql-block"> 雷彦君</p><p class="ql-block"> 2020·10·05</p><p class="ql-block"> </p>